14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知识链接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人。20岁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从六品上)。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借景生情,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为神话传说所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于是写下了这首吊古怀乡之佳作——《黄鹤楼》。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一转变得雄浑奔放。有《崔颢集》。本诗选自《全唐诗》。
诗词诵读
大声朗读诗歌,读准韵律节拍,读出律诗的韵律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 鹤 楼
崔颢(hào)
zǎi

yīnɡ wǔ
本诗押“ou”韵:楼、悠、洲、愁。
诗词释义
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试着读懂诗歌大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白云还是那样飘飘荡荡。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
只剩下,仅留下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词释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日里汉阳的原野上树木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茂盛。暮色渐起,哪里是我的故乡?雾霭笼罩的江面更加勾起了我的乡愁。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地名,今湖北武汉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草木茂盛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诗词品读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黄鹤楼》起笔从什么写起?有何作用?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起】叙事:神话传说(虚实结合)
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诗词品读
“空”为“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叙事,表明昔人已去,只剩下黄鹤楼和诗人自己,使人产生孤寂之感。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起笔,借用典故,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令人心生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感。仙人乘鹤归去是虚写,眼前的黄鹤楼是实写。
诗词品读
【承】感叹:岁月易逝(虚实结合)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紧承首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空”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惆怅之感。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者登临黄鹤楼见到了哪些景象?(原句回答)
这两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两句描写的茂盛景象,对诗人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颈联描绘出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了一幅境界阔大,空明悠远的画面,反衬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和浓重的乡愁。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汉阳一带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的自然美景。
诗词品读
【转】写景:登楼所见(对偶)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重点:情景交融的手法)
诗词品读
【合】抒情:浓浓乡愁(设问)
尾联以抒情做结,运用设问,将“乡愁”之情和“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个“愁”字点出了作者日暮思归的乡愁,同时“烟波江上”又与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使文章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诗词品读
合作探究
崔颢,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是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
人生失意之愁
合作探究
全诗“黄鹤”重复出现三次,“空”出现两次,是否破坏诗歌的美感?
1. 强化核心意象:三次重复“黄鹤”,让“仙禽已去”的核心画面更鲜明,加深读者对黄鹤楼“仙气”与“空寂”的印象。
2. 营造韵律美感:如乐曲重章叠句,形成回环节奏,读来朗朗上口,贴合诗歌的音韵美。
3. 递进情感:从“昔人乘鹤”到“黄鹤不返”,重复中暗含时间流逝,层层递进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怅惘。
合作探究
1.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是实景之空,指黄鹤离去后,楼中只剩空壳,无昔日生机;
2.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心境与时空之空,既含诗人寻古不见的怅惘,也藏天地永恒、人事短暂的哲思。
主旨归纳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结构梳理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
(2)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首联以仙人乘着黄鹤离开的传说入笔,既为黄鹤楼蒙上了神秘色彩,让人如临仙境,又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中诗人选取“汉阳树”“芳草”等意象,描绘了汉阳城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一片凄凉的黄鹤楼远望之景。
尾联中“乡关”“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愁,黄昏时分诗人看到江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心中浓浓的愁绪。
本诗结构严谨,首联紧扣诗题,营造渺茫不可见的意境,尾联抒发愁情,但整体上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