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云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云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限时作业
9.(3分)
17.(6分)
初三语文
(1)
(1)(3分)
姓名:
贴条形码区
(2)
班级: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3)
学号:
(2)(3分)
10.(4分)
2(3). Ca四2(4).ADBI四3.D0BI
(1)
4. BC四6. BIC四13. BIC四
20.DBI四四
(2)
一、积累运用(31分)
18.(4分)
1.(10分)


11.(2分)



12.(3分)

19.(5分)
2.(9分)(1)(1分)摇曳(
14.(4分)
(2)(2分)妖rao(
ping(
)婷
5.(6分)(1)
①(2分)
②(2分)
21.(3分)
意向:
(2)(2分)
15.(3分)
情感
二、第二部分阅读(59分)
7.(3分)
16.(4分)
22.(3分)
8.(3分)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口口口
■口口口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第三部分、写作(60分)
话长话短皆有情
■口口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限时作业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5.10
一、积累运用(31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①浮光跃金,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槲叶落山路,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 ▲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古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结。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月抒发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 ”。
⑥山水情怀总是诗。寄情山水,欧阳修在滁州看到山中的朝暮之景“ ▲ , ▲ ”(《醉翁亭记》)而心生欢乐;张岱沉醉于西湖美景,用“ ▲ , ▲ ” (《湖心亭看雪》)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翻腾的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 )的风景。①千百年来,神州大地孕育了无数光辉的诗篇,留下了众多杰出的诗人。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一代天骄毛主席 激荡的豪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林徽因分享“四月天”里的pīnɡ( )婷;读《我看》,我们可以凝望大地,感怀丰润的生命,畅想那摇曳( )着的自由。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②朗诵诗歌时,能否掌握朗读的技巧,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在老师的引 导下,同学们开始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诗歌,一时之间班上学诗、读诗成为一种风尚。还有的同 学想进一步理解诗歌,于是附庸风雅,尝试创作诗歌。③看到认真学诗的同学们的表现,那些学习散漫的同学 都自惭形秽。 ④今天,诗歌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与诗为伴,每一天都能 深受震撼;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妍。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摇曳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妖ráo( ) pīnɡ( )婷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二法门 B.孜孜不倦 C.附庸风雅 D.自惭形秽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3分)
A. 小晴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她这样读:宿(sù)营地上的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 亲切的笑语。
B. 小雪希望读出晴空的深邃高远,她这样处理节奏: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
C. 小明希望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他这样处理连(“∨”表示停,“∧”表示连):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小艾想读出穆旦《我看》中对自然界自强不息的生命的赞颂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②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
③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浩瀚幽深的宇宙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现给我们。
④数亿万年来,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 照亮黑夜,为我们排遣寂寞。
⑤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安回家。
A.③①②⑤④ B.④①⑤②③ C.④⑤①②③ D.③①⑤②④
5.综合性学习。(6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为了解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状况,调查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每
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 50 分,学生得分情况见下图。
材料二:想象力通常被描述成“用心灵的眼睛在看”,比如科学家在提出新想法和发展新理论时的想象力,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过家家”时的想象力。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全部的创新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数学时,要有丰富准确的空间、时间和事物数量变化关系的想象能力;学习历史时,要想象各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想象创造出新的、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探究材料一,写出你的两点发现。(每点 2 分,计 4 分)
①(2 分)
②(2 分)
(2)根据你的上述发现,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2 分)
二、第二部分 阅读(59分)
(一)古诗文阅读(21分)
材料一: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ǎn)粥不充,日晷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注释】:①适:改嫁
材料三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其意盖有在矣。 (范公傅《过庭录》)
材料四
范仲淹丁母忧。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①见而伟之。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率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②。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殊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王曾:人名,当朝宰相。②不可:祝寿是私礼,宫殿上的典礼是国礼,不应该国礼私用。
材料五:
欧阳修赞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韩琦赞曰:“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王安石赞曰:“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司马光曰:“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6.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的《苏幕遮·碧云天》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苏幕遮”是词牌名,“碧云天”是题目。
B. 材料三中提到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散文,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C. “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古代官员遇父母之丧需辞官守孝,“服除”则指守孝期满,出来做官。
D. 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司马光认为这是极高的赞美。
7. 《苏幕遮·碧云天》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3分)
8. 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文 正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9.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3分)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释义(填汉字)
辄以水沃面 【课内关联】饮少辄醉 (1)________
滕子京负大才 【查工具书】①背;②担任;③违背、背弃;④具有,享有。 (2)________
王曾见而伟之 【结合语境】凡万余言 (3)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
11. 材料二中“慨然有志于天下”一句,让我们想到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请把相关句子补写到材料三的空缺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 。
12. 结合五则材料,概括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依据佐证。(3分)
(二)组合类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①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100岁。下面是2006年《解放日报》对叶嘉莹的专访,那一年接受采访时,叶嘉莹83岁高龄,61年教龄,但依然活跃在中国古典、诗词普及、教育的第一线,享有“当代李清照”之美誉。
②叶嘉莹: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
③解放周末:优秀的诗歌经过千百年来的淘汰,千百年来的历史冲刷,传诵至今的都是能超越物质世界而抵达精神世界的表达。
④叶嘉莹:那些作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品性,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里体现出来了。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与那千古以上心灵的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穿过时光的旧路,两个灵魂碰撞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在这个交流、碰撞中,你能够提升自己,得到人生的启发。读诗歌,是一个绵延不已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互相感发。
⑤解放周末:您把这个交流描述得很美,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样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⑥叶嘉莹: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诗。教的是作者、朝代、中心思想,这些都只是知识,是属于表面的价值,并不能让学生们走进诗歌的精神世界。我讲诗歌。注重的是诗歌中感发的生命,不光带着我的生命,还带着古人的生命,我以为,诗歌是“活的”,是生生不已的。
⑦解放周末:诗歌可以洗涤灵魂,给蒙尘的灵魂洗个澡,进而影响人的言谈、举止、思想,引导人们去思索人生的价值。
⑧叶嘉莹:我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情。不过只听一堂课真的不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把这扇门打开。 (摘编自《解放日报》)
【材料二】
①AI作诗水平超越人类了吗?
②人类路长嗟日暮,AI已有惊人句?
③人工智能(AI)搞诗歌创作并不是新鲜事。在这一领域,早期AI大多依赖于简单模式匹配和规则设定,生成的诗句缺乏内涵和情感。但随着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新一代AI已能够通过学习大量诗歌数据来捕捉语言的细微差别和复杂结构,从而生成更加自然流畅、富有创意的诗句。更惊人的是,11月14日一项正式发表的研究称,读者已经无法可靠地区分AI生成的诗歌和人类创作的诗歌,而且人们可能更青睐AI的诗。
④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首先,他们邀请了1634位志愿者参与测试,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一组精心挑选的10首诗歌。其中包括5首出自文学巨匠之手的经典之作--比如威廉·莎士比亚、拜伦、艾米莉·狄金森和T.S.艾略特等人的杰作;另外5首则是由先进的AI模型ChatGPT3.5模仿上述大师的风格创作而成。结果令人惊讶:许多参与者错误地认为AI的作品是由人类创作的,反而对真正的人类创作持怀疑态度。
⑤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I生成的诗歌往往更加直接明了,易于理解和感受,而这恰好迎合了现代读者寻求简单明快阅读体验的需求。同时,读者又错将人类创作诗句的复杂性,当作是AI写作的不连贯,并且低估了生成式AI表现出的与人类的相似程度。
⑥这个发现不仅展示了AI在模仿人类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进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们在评判艺术作品时可能存在的偏见。(摘《科技日报》2024年)
【材料三】
AI写作生成器
13. 根据材料一,叶嘉莹教授认为古典诗词最重要的价值是( )(3分)
A. 传授关于作者、朝代和中心思想的知识。
B. 作为一剂良药,医治现代社会的唯利是图与浮躁。
C. 实现古今灵魂的交流与碰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D. 为现代年轻人提供一扇进入古代世界的大门。
14. 结合材料二中第三段文字,指出其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4分)
15. 班级有同学想尝试应用AI软件创作一首诗,可她不知道怎么操作。请你根据材料三指导她借助“AI写作生成器”完成创作。(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我笑,故我在
丁立梅
①每隔一段日子,我都会抽空去城郊一条老巷子里,看望一个老人,看他画牡丹,并跟着他学画几笔。
②我的小城素有“书画之乡”的美称,画画的人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我总也认识几个。然而在好长时间里,我却从未听人提起过这个老人。
③直到有一天,一个中年人,带着他十五岁的女儿来见我,想请我给他的孩子指导写作,见面礼就是老人画的一幅牡丹。画面上的牡丹色彩不炫不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富贵气象,却多了些灵动飘逸,还有几分寻常的活泼,给人极其愉悦熨帖之感。我以为名贵,不肯收。中年人笑了,说:“这个不值钱的,是我邻居家的老头儿送的,那老头儿画了一辈子的牡丹了,现在每天还在画,屋子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画。老师你若喜欢,我还可以问他多要几幅的。”
④我因此认识了这个痴迷于画牡丹的老人。
⑤老人十五岁那年,偶然间看到一个木匠在纸上绘一幅牡丹图,拓印到木头上去雕刻,他觉得神奇,非要拜那个木匠为师不可,最后他木匠没做成,却热衷于画牡丹了。这一画,就画了六十多年。早些年,他是一家面粉厂的职工,后经历改制下岗,转身去踏三轮车,一直到老了,踏不动了才歇下来,生活过得不宽裕,每年却总要省下一笔钱来,买画牡丹所需的纸张和笔墨。牡丹盛开的时节,再忙,他也会放下手头的一切,买了车票,追到洛阳去看牡丹。
⑥“每年的牡丹都不一样的,你看着它们,不是旧相识,而是新相知。到了我的笔下,便也都是新欢了,我画着欢喜。”老人说。
⑦为这,家里人没少跟他闹过,从前是父母反对,后来是妻子儿女反对,都认为他不务正业,画了这么些年的牡丹,不过是废纸一堆,既换不来钱,又换不来名,图什么呢?老人不为所动,继续画他的牡丹。
⑧“哈哈,终究他们都没犟得过我,只好随我喽。我画的,就是一个喜欢。”老人笑声爽朗。
⑨眼神清明,有着少年心性,他提笔,笔肚饱蘸钛白。笔头轻,点朱砂,侧锋运笔,轻轻落下,不多久,柔和的宣纸上便出现了一朵笑意盈盈的牡丹。他又用枯笔扫出枝条,浓墨晕染出叶子,在旁边题款:我笑,故我在。笔墨之间,是热爱,是喜悦,是从容,是宁静,是岁月的云卷云舒,开合自如。
⑩老人把这幅画送给了我。我把它装裱了,挂在我的工作室。每每抬头看到,我总心有所动,暗暗对自己说,沿着自己选定的路走下去吧,别回头,也许最终不能得到俗世意义上的回报,却能赢得内心的丰盈和美满。
班级决定将此文章改编成短剧,参加校园艺术节。你作为剧组核心成员,需要完成以下筹备任务。
研读剧本,剖析背景】
16. 剧本中的第⑤段文字属于插叙,作为编剧,你认为这段背景故事在剧中起到什么作用? (4分)
【设计台词,打磨表演】
17. 请根据以下两处台词及表演说明,完成赏析。(6分)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舞台说明的妙处。(3分)
笔头轻,点朱砂,侧锋运笔,轻轻落下,不多久,柔和的宣纸上便出现一朵笑意盈盈的牡丹。
(2)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下列台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哈哈,终究他们都没犟得过我,只好随我喽。我画的,就是一个喜欢。”老人笑声爽朗。
【探讨主题,拟定剧名】
18. “我笑,故我在”是话剧的标题,也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个剧名含义的理解。(4分)
【分享感悟,升华价值】
19.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强调,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精神的空间。现演出结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台词)的理解。(5分)
沿着自己选定的路走下去吧,别回头,也许最终不能得到俗世意义上的回报,却能赢得内心的丰盈和美满。
(四)名著阅读。(9 分)
20.对《艾青诗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艾青在监狱里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来抒发他对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C.抗战时期的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真切感和表现力。
D.《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现状,而且隐含对生活极度失望之意。
21.艾青的诗歌采用独特而朴素的意象,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了诗人深沉忧郁的感情。请你列举艾青诗歌中的一个意象(22题中的“黎明”除外),并说说通过这个意象凝聚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和情感?(3分)
意象 ;情感
22.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题目。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绘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黎明”是诗歌中的意象,它能传情达意。请根据上面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想借“黎明”传达怎样的感情。(3 分)
第三部分、写作(60 分)
22. 请以《话长话短皆有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