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内容分析《伟大的改革开发》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重大意义实现理解和认同,情感上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改革开放方面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前一段时间对本课程的学习,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并深刻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对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较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具体阶段的历史把握不到位,没有完整的时间进展图,理解其中的纵深推进是有困难的;其次,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理解也不深透。因此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文字、图片等议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较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解和认同。目标确定【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精神】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参与】感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伟大成就、巨大变化,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难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展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进博会所展现的中国担当与责任,坚持对外开放的从容与自信,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展开本节课的教学。3.1伟大的改革开放学生活动学生总结通过进博会所展示的中国形象:从容自信学生结合议学清单,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围绕总议题思考:改革开放何以“伟大”的?议题一、三中全会掀春潮——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起点教师活动议学情境1展示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生产效率与西方的差距等议学情景,分析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通过课本p32的相关链接1中习近平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四个基于”来理解十一三中全会召开的科学依据。阅读教材,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决议:(1)确立路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工作重心的转移: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伟大转折: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中华大地,唤醒着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也迎来它的再一次飞跃,这是怎样的伟大变革呢?就让我们一起进行第二个议题的讨论和学习。来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学生活动思考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科学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感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及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的伟大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视频资料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明白改革开放对当时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都是第二次革命。议题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是一个巨变,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它“伟大”在何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感受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议学情境1:课本的P32—P33大家阅读课本的P32—P33的内容,根据时间来进行归纳,改革开放所经历的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大阶段:从1978年至1992年:初期探索阶段;从1992年之2013年:新的阶段从2013年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和该水平的对外开放的阶段议学情境2:改革突破口: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议学情境3: 议学任务:对外开放的趋势如何发展?深度议学:情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议学任务:思考我国改革的实质?议学小结: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2.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3.改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改革开放进程的主要阶段。特别提示给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划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重大事项的标注。2、分组合作探究不同时期的主要节点,并分享自己了解的内容,展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思考:农村的改革会结束?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思考:对外开放是一个不断向纵深推进过程,从最初的经济特区到加入世贸再到今天的自贸区建设,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再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从鼓励出口到举办唯一的进博会,我们的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阅读材料,归纳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国关于改革开放的本质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2.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3.改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见证者角度,搜索改革开放中的具体进程,引导学生明确改革开放的整体进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交流探讨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议题三:潮平两岸春光暖——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师活动议学情境1:阅读P34探究分享2的两则数据材料 议学任务1: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议学情境2:结合重点工程和大国重器的图片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感受伟大意义。议学任务2: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议学总结3: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1.改变四个面貌: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迎来三次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实践证明(结论):一个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学生活动归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认同改革开放的“伟大”。通过合作探究,,分享天眼奠基人南仁东的实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向改革先锋南仁东学习,努力学习,担当时代责任。设计意图 观看图片、和课本中列举的数据资料,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使学生自觉认同改革开放、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发学生的制度自信,提升参与改革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6.板书设计(学生)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基础性作业:归纳整理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拓展性作业:收集老照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家乡巨变,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观看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感悟改革开放的壮阔进程。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节课以“改革开放何以伟大”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子议题,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感悟知识,生成知识。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给学生各种情境体验,通过图片、文字等情境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学生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内容在设计中还存在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后期也将进一步完善。学习评价设计结果性评价 评价方法:自我检测 评价指标:课堂巩固提升题完成准确迅速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小组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