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安加德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都对中华文明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的拘囿,形成开放包容、平和中正的文明特质作出了贡献。⑥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⑦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的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天下大同、共生并进、交通成和的理念。今日中国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⑩求和平、谋发展,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智慧。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给予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底气和丰富智慧。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使之在人类应对风险挑战、开辟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彰显更大的价值、更强的力量。(摘编自王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B. “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而形成的。C. 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了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D.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 如果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元素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塑造起了作用,将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理解。B.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C. 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精华中的和平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D. 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是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分不开的。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⑤段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一项是(3分)( )A.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B. 汉代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C.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D. 2023年8月24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并计划在未来30至40年内排放130多万吨。4. 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5. 当今的中国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请结合材料概述我国在建设美好世界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黎明前的故事(节选)茹志鹃这天晚上,爸爸回来,米米还没有睡着,就听见妈妈急促地跟爸爸说:“要小心,今天有些古怪。隔壁陈家忽然来了远亲,傍晚时,又有一个‘黄牛’跑到门口来卖银圆。我看这情况……你得停两天……”米米虽然听不懂,可是知道这总不是好事。她屏住气,听爸爸温和地对妈妈说:“在这种时候,怎么能停!……你有些怕不要紧,在天亮以前,天会黑得更可怕一些,过去了,就会好的。”接着,爸爸又爬上了阁楼。不知怎么的,米米睡不着了,心里就是觉着不安,可是看看妈妈,①却仍然像平日那样,坐在窗边改卷子,有时停了笔,侧耳静听一下。夜已深了,一切似乎都报安静,米米迷迷糊糊地也入了睡梦。米米和小小突然给一阵猛烈的骚乱声惊醒了,一睁眼,吓呆了。妈妈脸色灰白,站在床前,阁楼上“砰嘭哗啦”,好像所有的箱子、抽斗、床铺都同时翻倒了过来;杂沓的脚步声,吆喝声,乱成一片。一会儿,就见几个穿短衫的人,拿枪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双手被铐着,嘴角破了,血一滴一滴地向下流。米米和小小迷惘地看着爸爸,爸爸赶紧用肩膀擦了擦嘴上的血,对米米、小小笑了笑说:“不要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些。”妈妈一听这话,就转过头去了. 那些人给妈妈也铐上了手铐,说:“走!”到这时候,米米才像从梦里醒了过来,她突然跳起来,一把死揪住一个穿短衫的人喊道:“不许拉走我爸爸妈妈!”“滚开,小共产党!”那人推倒米米,就押着她的爸爸妈妈走了。米米趴在地上,浑身哆嗦着。小小却依然躺在床上,痴呆呆地看着门口。阁楼上,还有人在翻箱倒柜……平时,小小不算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在家还欺负姐姐,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已被逮去一天了,他却一声也没哭,不说话也不动,只是固执地蹲在爸爸的阁楼上,那些人撵他也撵不下来。爸爸被逮去的第三天,住在他家的那些特务,买了酒菜大吃大喝,忽然小小从阁楼上飞跑下来,朝特务大喊道:“把我爸爸妈妈还来!为什么把我爸爸妈妈抓去 为什么不让我上学 ……”小小一边喊,一边极力地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米米在一旁看见一个特务不怀好意地瞪着小小,生怕弟弟吃亏,赶紧过去拉着小小说:“我们自己捡菜皮去。”说着就拉了小小要走。“不许走!”那特务说。“你不让我们上学,不让我们出去玩,还不让我们吃饭吗 你们要不放心,就跟去好了!”米米把弟弟拉在身后,斜着眼,狠狠地盯着那人。另外一个人挥了一下手。米米拉着小小赶紧走了出来。弄堂里仍有孩子在闹闹嚷嚷地玩。②米米和小小觉得有些奇怪,老玩香烟牌子、玻璃弹子有什么意思呢!姐弟俩没看一眼就走了过去,在这短短几天里,他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小菜场老早散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好捡。米米和小小并排坐在小菜场的石阶上,过了一会儿,小小站起身说:“姐姐,我们自己去找爸爸。”“对!我们去找。”米米站起来走了没几步,小小却停下了,他茫然地说:“那……到哪里去找呢 ”“那些坏家伙都是警察局的,我们到警察局去找!”“对,快走!”小小好像高兴起来了,拉了姐姐就跑。③天黑沉沉的,马上就要下雨了,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九四九年的第一声春雷,隆隆地从远方滚来。米米和小小两个加紧了脚步向前跑着。跑着跑着,雨就哗哗地落下来了。警察局阴森森的大门口,四个拿着枪的警察在踱来踱去。“滚开!”那个警察端了上好刺刀的枪,把他们赶到一边去了。米米和小小愣愣地站在门口。“小小,我们回去吧!”小小不响,只是用手背擦着眼睛,很久才移动身子,跟姐姐走了。默默地走了一会儿,小小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姐你说,爸是共产党,是好人,他们为什么抓他 ”“他们都是坏蛋!”“爸爸说北平有共产党,那我们叫他来打这些坏蛋!”“北平……路太远了啊!”“……我们写信去……”米米和小小回到自己家的弄赏口,天已黑尽了。住在弄堂口的胡阿秀阿姨看见了他们,就哭着把他俩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身上弄了弄干,又给了一些小菜,也不敢留他们,只说:“有事只管来找我。”来米和小小回到家里,那些特务也没有人来问。米米就点起洋油炉子,自己动手做起饭来。小小还是照常爬到阁楼上坐在爸爸的床上。④往常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晚饭吃过了,大家围在家里,爸爸讲故事,妈妈检查功课,小小和姐姐吵嘴……小小怔怔地看着楼梯口,心想:也许爸爸会突然走上来,轻轻地叫道:“小小,吃晚饭了……”他这样想着,想着,等到米米上楼来找他去吃饭,他已伏在枕头上睡熟了。(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的标题“黎明前的故事”简洁醒目,且意蕴丰富,暗示这是临近解放所发生的故事。点出了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B. 爸爸被敌人押走时,担心孩子看见自己的样子而伤心、害怕,于是赶紧用肩膀擦了察嘲上的血,还笑了笑并用话语来安慰孩子。C. “你不让我们上学,不让我们出去玩,还不让我们吃饭吗 ”一句用三个“不让”强烈表现了米米对敌人暴行的气愤。D. 米米和小小回到弄堂口,得到了胡阿秀的帮助,胡阿秀哭泣表明她有同情心,而“不敢留”则意在突出她的思想落后。7. 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①中通过描写妈妈的动作,既表明了妈妈的职责,又表现了妈妈机警的形象特点。B. 句子②中对米米和小小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写出了两个小孩子在父母被捕后的成长。C. 句子③是环境描写,既突出孩子的艰难,又暗示时代背景,更预示他们将找不到父母。D. 句子④插入往常最热闹的画面,既与现在的凄冷形成对比,又衬托出孩子对父母的思念。8. 第一段在小说(节选)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9. 这篇小说在选材角度上颇有讲究,请简要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文本二: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选对1处得1分)以亲老A家贫B起C为D州祭酒E不堪F吏职G少日H自解I归。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属,撰写,缀辑,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词义不同。B. 事,侍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事”词义相同。C. 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D. 寻,寻找,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中“寻”词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B. 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C. 陶渊明好酒,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都会喝醉,感觉非常舒适快意,有时即兴尽情弹琴吟咏,将欢乐推向极致。D. 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2)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14.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感愤[宋]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狂去诗浑③夸俗④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⑤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①玉蜺:长虹。②天心:君主的心意。③浑:简直,几乎。④夸俗:超凡拔俗。⑤燕然未勒:《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记功。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主要通过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B.首联欲扬先抑,二十男儿本应容光焕发,诗人却是面色似冰,而嘘气成虹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堂堂正气。C.颔联表明诗人的志向,身世虽微但不甘虚度岁月,时刻等待被君主任用,为国纾难,使乱世回到太平盛世。D.颈联“狂”字是诗人兴酣落笔的自我写照,“过人声”表面指歌声美妙,实则指诗人有过人才学、远大志向。16.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3)杜甫在《登高》中用“ , ”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修辞上所讨论的有两方面,一是怎样使文章不坏,( A )。前者叫作消极的修辞,后者叫作积极的修辞。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点外,几乎都可用消极的修辞工夫来医治的。而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于使文章或谈话更好,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门前有一条小河”,可以说做“门临小河”“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一条小河横在门前”。这许多说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应该取哪一种?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趣、上下文的关系等)如何,不能 ① 。积极修辞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一是调和。这是说要整齐、相应、谐和、自然。就句子讲,要上句与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强。就全篇讲,要全体能统一,书信像个书信,论说文像个论说文。就用语讲,要与思想内容相应,如果是引用成语的,那成语须不晦僻,而且要摆在适当的位置。总之,文章、谈话是以读者、听者为对手的,从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随处都顾到,不使对手起不协调的感想。二是具体。这是说要把空漠难解的无形的事情用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 B )。抽象的话也许使对手难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生活困难”有时改说“没有饭吃”,这就是把抽象的话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的例子。三是增义。这是说要用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例如把“形势危急”说做“形势 ② ”,把“年纪老迈”说做“年纪老迈如风烛”,“累卵”“风烛”都是附加上去的材料。因了“累卵”“风烛”,使对手想象到一种光景,可以增加许多本来没有的意义。18. 依据上文第一段内容,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_______,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A. 门前有一条小河 B. 门临小河 C. 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 D. 一条小河横在门前19. 下列句子中的“像个”与文中加点的“像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他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B. 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个诗。C. 我真给吓破了胆,躲在别人后面,太不像个样子。D. 他穿着一身中山装,像个大学生,也像个小职员。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生活中有许多流行语符合积极修辞原则,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两个流行语的表达效果。(4分)流行语 普通说法烟火气 生活气息撸起袖子加油干 加油干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运动员全红婵和陈芋汐可以说是“泳坛双子星”,但在单人赛场上,她们又是彼此的对手。在竞争的同时,两位小将相互支持,彼此成就。“我记得2019年的时候,我世锦赛的目标是430分,现在我都给自己卷到450分了,全红婵的出现督促我不断进步。”陈芋汐如是说。而因为有陈芋汐这样的对手,也让全红婵激发出了更大的能量。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颁奖仪式上,中国选手何冰娇一手握着银牌,一手握着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致敬半决赛时受伤退赛的对手—西班牙选手马林。国际奥委会盛赞“这就是奥林匹克的价值观”。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安加德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 A 2. B 3. D4. ①引用论证。引用《礼记》与《左传》中的话来支撑第④段的核心句;引用《宋书》的话证明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②举例论证。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5. ①和平建设方面:建国后,从不主动挑起战争和冲突;反对军备竞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宜。②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推进世界经济发展。③国际秩序方面:坚持团结合作,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推动全球体系健康发展。6. D 7. C 8. ①暗示了斗争背景,营造了紧张的斗争气氛。文中用妈妈的话“要小心,今天有些古怪”等交代了形势的严峻,从而营造了紧张的气氛。②突出了爸爸的形象。通过爸爸的话“怎么能停”“在天亮以前……就会好的”等丰富了爸爸坚定的革命热情和对革命充满信心的精神。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隔壁陈家忽然来了远亲,傍晚时,又有一个‘黄牛’跑到门口来卖银圆”说明爸爸的行为受到了敌人的监视,所以下面才会出现敌人抓捕父母的行动。9. ①小说主要选取了米米、小小两个小孩子在父母被敌人逮捕之后的事件来写反抗国民党特务的斗争。视角独特,真实素朴,从孩子的角度描写体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这种选材通过儿童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凸显了孩子的心灵纯洁,拥有童真、童趣,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③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与国民党特务的凶残进行对比,审视人性,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直扣人心,别开生面。10. BEG 11. D12. C (1)(王弘)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2)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做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14. ①不想为了微薄的俸禄丧失尊严。②本性任其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③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很急迫。参考译文:文本一: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州上任职,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到陶潜家里。陶潜称说有病,没有见王弘,后来对别人说:“我生性不媚世俗,因为生病得以保持清闲,幸而不是高洁志趣慕取声名,哪里敢把王公的驾到看成是荣耀呢!”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去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陶潜碰到有酒喝,就在旷野的亭中取饮,高兴得忘记了往前走。王弘这才出来和陶潜相见,于是高兴地宴饮了整整一天。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季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文本二: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15. A 16. 表现手法:用典。王诗尾联“燕然未勒”引用窦宪的典故,曹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思想情感:王诗“燕然未勒胡雏在”表达了诗人外敌犹在、功业未就的不甘与忧愤之情,“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曹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曹操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17 ①. 山不厌高 ②. 海不厌深 ③. 少无适俗韵,④. 性本爱丘山 ⑤.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18. A 19. B 20. 示例:①一概而论 ②危如累卵 21. 示例:A二是怎样使文章更加好 B心意的对象是事物的抽象的部分 22. ①流行语中把“生活气息”说成“烟火气”符合“具体”这一积极修辞原则。“生活气息”更抽象,“烟火”给人更具体的感官感受,它让人们联想到做饭的场景、家的温馨、亲情的团聚,以及平凡而美好的日常等,更能唤起人们对家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②流行语中把“加油干”扩展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符合“增义”这一积极修辞的原则。“撸起袖子”是“加油干”的附加材料,“加油干”强调努力做事,而“撸起袖子”则是补充怎么努力,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传达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敢于拼搏、勇于奋斗,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23.【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确“对手”的含义。“对手”不仅仅是“敌人”,不只是“挑战”;“对手”还可以是目标,“对手”是激励,甚至是“合作者”间的相互竞争、共同成就。比如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两个人,既是对手也是朋友。两人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9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发现了定比定律,成为这场大辩论的最后胜利者。普鲁斯特并不因此而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敬意,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的去研究定比定律的。”那么如何对待对手?首先,要尊重对手。正如爱德蒙·博克曾言:同我们角斗的对手强健了我们的筋骨,磨炼了我们的技巧,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的帮手。林丹和李宗伟,一个是金牌拿到手软的大满贯得主,一个是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实现奥运冠军梦的“千年老二”。有网友说,若没有李宗伟,林丹纵然再强,也无法被激发出最好的自己。林丹也说:“你们除了看到我以外,也应该看到我的对手李宗伟。”尊重对手,欣赏对手,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强大的对手可以让自己有更高的挑战,优秀的对手可以激发出最好的自己。其次,要感谢对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手,有“对手”就有“竞争”。很多时候,我们都错误地把对手当成可怕的敌人。是的,对手胜利的狂喜可能会击碎我们无比美好的成功梦,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曾经给予我们的激励和鞭策,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了危机,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强大、我们的成功。再次,超越对手。对手是最好的加速剂,在敬仰中超越,在超越中前行。对手能够激励我们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强大的对手不仅仅只会让你失败,还会让你斗志高昂,不断进取,勇于挑战,从而超越自己,战胜对方。最后与对手共同成长,成就合作共赢。微软和英特尔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当他们化对手为联手合作时,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手,可以是一种激励,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互助合作,定能共达远方,实现合作共赢。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是对手,亦是朋友。接着,结合材料全红婵和陈芋汐,何冰娇和西班牙选手马林,分析对手不仅仅是“敌人”“挑战”,还可以是目标,是激励,甚至是“合作者”间的相互竞争、共同成就。强大的对手不仅仅只会让你失败,还会让你斗志高昂,不断进取,勇于挑战,从而超越自己,战胜对方。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对待对手的应有态度,比如尊重对手,感谢对手,超越对手等等。最后,总结观点,升华主题。立意:1.是对手,亦是朋友。2.和对手和合共赢,成就美美与共。3.尊重对手,让自我成长。4.尊重对手,也是尊重自己。5.感谢对手,让自我成长。6.超越对手,成就更好地自己。例文:感谢对手,成就彼此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如果人生没有对手,我们会失去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如果人生没有对手,我们的人生将苍白无力。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对手。全红婵与陈芋汐,何冰娇与马林,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对手的真正意义。有人认为,对手就是与我们势不两立的关系,他们的存在只会为我们增加困难,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总想把对手干掉。殊不知,只有当我们有了对手,才能变得更强大。雅典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水冠军彭勃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对友王克楠,一个就是对手萨乌丁。如果今天没有王克楠到场给我的鼓舞,我的金牌就不会拿得这么顺利。我之所以要感谢萨乌丁,是因为他发挥得太出色,刺激了我更加努力地比赛。”这就足以证明对手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了。所以说,一个强大的对手,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奋勇拼搏,变得更强大。对手,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泉。陈芋汐因全红婵的出现,不断挑战自我,将目标从 430 分提升到 450 分。全红婵亦在与陈芋汐的竞争中激发更大的能量。正是对手的强大,促使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弥补和提升。在追逐对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变得更加优秀。对手,也是我们成就彼此的伙伴。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单人赛场上是对手,但在竞争的同时又相互支持。他们在彼此的砥砺中共同进步,为国家赢得荣誉。何冰娇在对手马林受伤退赛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这种尊重对手的行为,不仅展现了高尚的体育精神,更体现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对手不是敌人,而是共同追逐梦想的伙伴。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我们相互成就,共同书写辉煌的篇章。人生如赛场,对手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对手,在激励我们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个对手,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了危机,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强大、我们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感谢对手,是他们把我们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我们以对手为镜,审视自己的不足;以对手为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以对手为伙伴,共同追求卓越。在人生的旅途中,与对手携手共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