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部分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笃定信念】下面是小语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的一部分,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忧威的岁月,无数仁人志士如滔滔江海奔赴战场,他们心无旁鹜,未曾折腰,用热血捍卫祖国山河,立下丰功伟绩。“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誓言穿透岁月,“为民族解放继续流血"的话语铿锵有力。一封封抗战家书,承载着先辈们对家国的忠诚、对亲人的眷恋,跨越硝烟与战火,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
1.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
(1)滔滔 (A.yǎo B.tāo) (2)折腰 (A.zhé B.shé)
2.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忧威 (2)心无旁鹜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咏怀家国】下面是小文为活动一引用诗文名句写的一段文字,请补充完成。
中华诗文里,说不完的家国情怀,写不尽的忧虑担当。(1)杜甫凝望破碎的茅草屋,发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呐喊,彰显推己及人、心系天下的崇高理想;(2)杜甫用“ , ”(《月夜忆舍弟》)两句写出了由于战乱频繁,书信难以送达,反映了其对国家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深深忧虑和无奈;(3)白居易用“ , ”(《卖炭翁》)两句,勾画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表现了其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4)毛泽东看到壮丽的北国雪景,感叹英雄们也曾为此倾倒“江山如此多娇, ”,体现了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5)艾青用热血书写对这片热土的深情“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综合性学习
【践行理想】下面是小英为活动二搜集的一段材料,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②1958年,邓稼先在接受研制原子弹历史重任的那天晚上,对妻子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 会过得很有意义。”③茫茫大漠荒滩中,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耗尽毕生心血。④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⑤只要每个人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 、 、 ,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4.语段第②句横线处须加“都”,请说明理由。
5.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⑤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勤于圆梦 B.敢于有梦 C.勇于追梦
四、名著阅读
7.【熔铸赤城】活动三要求大家搜集与本次活动主题相关的诗文名篇,进行解读分享。
下面是小夏搜集的《艾青诗选》中《太阳》的节选部分,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主意象,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0字以内。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撕裂长夜。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②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
③知识分子以笔为枪,郁达夫发表大量文章鼓舞抗战士气,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吼出民族魂魄;华侨领袖陈嘉庚募捐筹款购买物资,南洋3000余名机工冒死驰援滇缅公路;民族企业民生公司倾尽所有将战略物资运送到后方;妇女昼夜缝制军服千万,儿童团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抗战”二字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脊梁。
(摘编自《同仇敌忾赴国难众志成城卫山河》,2025.7.7《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同心,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守护人类和平家园,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②“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经过14年艰苦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粉碎了法西斯势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扭转了战争走向,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彻底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取得了这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5.7《新京报》)
【材料三】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出了保卫和平、反抗法西斯主义的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②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为抵御日本侵略,中华民族牺牲惨重。中国战场对日本侵略军旷日持久的有力抗击和巨大消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
③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全球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第3天,中国战区正式成立,统一指挥中国及在越南、泰国等国的同盟国军队。至此,中国人民以自己10余年独自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英勇奋战,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④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盟国提供了机场、港湾以及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
⑤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对亚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给予了巨大支援。中国积极支持海外侨胞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如支持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地华人华侨的抗日斗争。中国战场英勇抗战,也从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亚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摘编自《坚定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2025.6.17《求是》)
【材料四】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摘编自2020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8.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请结合【材料三】概括。
9.新时代为什么仍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请根据【材料四】作答。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爆发,“抗战”二字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脊梁,知识分子、华侨、妇女儿童等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粉碎了法西斯势力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C.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28万余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50多万人。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中国战区正式成立,至此,中国人民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原星火
张裕怀
①寒风裹着雪粒子,抽打着李大山的脸颊。他匍匐在没膝的深雪里,护着胸前油布紧裹的物件——那里面藏着的,不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他要用生命守护的、足以穿透无边酷寒的星火。
②5年前,也是这般酷寒的一个冬夜,日寇猛地踹开李大山家的柴门。父亲被粗暴地推倒在雪地里,只因被怀疑为抗联隐藏物资。刺刀在寒月下闪过一道无情的冷光,刺入父亲的身体。
③躲在地窖里幸存下来的李大山,眼睁睁看着自家小屋在烈焰中轰然倒塌。
④一个傍晚,李大山在人迹罕至的山坳撞见几个围着篝火的陌生人。他们衣衫褴褛,面容却如岩石般坚毅。队伍里的老杨抬起头,目光温和,亲切地对他说:“老乡,冻坏了吧?过来暖暖!”李大山犹豫着走过去,老杨递给他一块烤得焦黄的饼子。久违的暖意与诱人的香味,瞬间模糊了他的双眼。篝火噼啪作响,老杨的声音坚定:“……占了咱们的地,杀咱们的人,可咱中国人的骨头,没软!东北有咱们抗联的队伍!”他凝视着跃动的火苗,眼中映着灼灼的光,“就像这火种,传到谁手里,谁就得让它旺旺地烧下去!”
⑤李大山心头震动,却仍存疑虑:这深山野岭里的一小簇物,真能烧透漫天风雪,抵挡凶狠的日寇?在老杨的劝说下,李大山最终决定留下来做事。
⑥日子在密林深处悄然流逝。老杨信任他,让他传递一些简单的口信。第一次任务,只需要翻过一道山梁。可这短短的路途,让李大山走得心惊肉跳,总觉得身后有日寇的枪口瞄着。完成任务时,后背的棉袄已被冷汗浸透。他缩在角落,不敢看老杨的眼睛。
⑦“怕了?”老杨坐到他身边,声音低沉。“咱们干革命就是要迎着困难和危险前进。想想那些被杀害的乡亲,咱能缩着头吗?”老杨拍了拍李大山冰凉的膝盖说,“你骨头里,有你爹的硬气。跟着共产党,跟着抗联,才能赶走鬼子!”
⑧去年,日寇发动了篦梳式的“扫荡”。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李大山跟随老杨和另外两名战士负责断后。敌人的子弹尖啸着擦过他们身边。在一处陡峭冰坡下,老杨猛地将李大山扑倒,自己却一声闷哼,重重撞在岩石上,鲜血洇透了破旧的棉袄。两名战友也在激烈的交火中相继倒下。身后追兵的皮靴踏雪声和凶狠的呼喝,如同冰锥狠狠扎进李大山的耳膜。
⑨老杨靠着冰冷的岩石,面色惨白。他颤抖着解开层层衣襟,从最贴近心口的衣袋里,掏出一个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塞进李大山冰冷僵硬的手中。“拿着……火镰……名单……交给组织……”李大山的手剧烈颤抖,那小小的油布包,此刻竟比烧红的烙铁还要滚烫。
⑩李大山咬紧牙关,将带着老杨最后体温的火镰和名单收好。他借着树林、大山和雪野的掩护,最终甩开了敌人。
风雪愈发狂暴,几乎要将天地吞噬。李大山拼尽最后力气,终于抵达背风的山坳。几个冻得脸色青紫的身影急切地从雪窝中站起。他颤抖着,无比庄重地解开油布,取出火镰和那份浸透老杨血迹的名单。当微小的火苗在干苔藓上艰难跳动,最终顽强燃成一团篝火时。火光温暖着他们的身体,也映亮了他们眼中不屈的光芒。
李大山伸出冻僵的手靠近火焰。火光跳跃升腾,他想起老杨曾在夜晚耀亮的篝火前发出的声音:“护住这火,咱们的队伍……就在前面!”字字如烧红的炭,烙进同伴的心底。那小小的火堆,是希望,是命令,是永不熄灭的信仰。他也更加理解老杨所说的“火种”的重量!
李大山终于将名单完好地交到支队长手中。篝火映红了一张张悲愤而坚毅的脸“大山同志,好样的!老杨没看错人!”支队长有力的手拍在他肩上。
火光在密营中跃动,将李大山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木墙上。他挺直脊梁,胸膛里奔涌着滚烫的力量,那是他从未感受过的激昂。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从缝隙中渗入,却浇不灭他和战友们内心的火焰。
跃动的火光映照着破旧的木桌,映照着那面虽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鲜红如初的党旗。李大山庄重地举起右拳,一字一句,立下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寒夜中的火炬,直抵人心;又如淬火的钢刀,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掷进冰封的雪原,每一个音节都在林海间回荡,与呼啸的北风共鸣。
随后,他回望一眼燃烧的篝火,毅然走进漫天风雪。他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可胸膛深处那簇被信仰点燃的火焰,却越烧越旺,驱走了灌进骨髓的严寒。他知道,篝火已化作茫茫雪原深处一粒倔强燃烧的星火。他确信,这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焚尽长夜的燎原烈焰,照亮前路,迎来光明。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8月13日,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请概述推动李大山成长的三个情节。
12.文中的老杨形象鲜明,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三点,谈谈自己的理解。
13.文中多次提到“火”和“星火”,请分析其象征意义。
14.文章结尾段意蕴丰富,有什么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侠,河东解①人也。除②河东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鲜野,侠曰:“以口腹③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④,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⑤,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⑥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如有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除:授予官职。③口腹:指饮食。④庸直:指劳务收入。⑤贞惠:指廉洁。⑥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15.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鲜野 成语推断法:供不应求 (1)
去职之日 查阅字典法:①离开;除去,去;遗失,失去;④赴,前往。 (2)
肥鲜不食 课内迁移法:食不饱、力不足 (3)
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 语法分析法: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 (4)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吏民莫不怀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B.以口腹役人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乃悉罢之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为官市马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如有侠者,可与之俱立。
18.太祖令裴侠“别立”,意在为百官树立为官楷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写两点)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9.盛唐诗歌的写景艺术堪称一绝。请你结合颔联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20.有名家品读本诗的讽喻高超:“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请结合后两联中的一联作分析。
八、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人生有梦不觉寒,此心光明万物生。”梦想,是寒冬里的炉火,是暗夜中的星辰,能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与温暖:内心的光明,则如同普照大地的太阳,能驱散阴霾,让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希望与生机。
请你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从以下两个写作方向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作文。
方向一:讲述一个你或他人“因心怀梦想而不畏艰难”的故事,体现“人生有梦不觉寒"的感悟。
方向二: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谈谈如何让心灵保持“光明”,从而发现世界的美好(即“此心光明万物生”的内涵)。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B A 2. 戚 骛
3.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4.“都”表范围,强调邓稼先将“全部生命”献给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突出其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去掉后无法体现这种彻底的付出,语义不完整。 5.舞台提供空间 6.B/C/A
7.主意象是“太阳”,象征光明与希望。诗人借太阳从黑暗中“滚来”的意象,表达对冲破黑暗、迎来光明的渴望,以及对民族新生的坚定信念。
8.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并消耗大量日军,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②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作出重大贡献;③作为战略基地,为盟国提供物资、情报等支援,赢得战略准备时间;④支援亚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鼓舞其民族解放斗志。 9.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能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0.C
11.①父亲被日寇杀害、家园被毁,埋下复仇与反抗的种子;②遇见抗联的老杨,受其感召决定参与抗联工作;③在老杨教导下完成首次任务,逐渐克服恐惧;④掩护大部队转移时,老杨牺牲并托付名单,让他坚定守护“火种”的信念(任答三点即可)。 12.①温和亲切:初见李大山时递饼子、暖言安慰,拉近距离;②坚定勇敢:面对日寇侵略,始终坚守抗联信念,战斗中舍身保护战友;③善于引导:察觉李大山恐惧时,以乡亲牺牲、父亲的硬气激励他,帮其成长。 13.①“火”象征抗联战士的革命热情与斗志,如篝火温暖战士、点燃希望;②“星火”既指火镰、篝火等具体火种,更象征革命信仰与希望的传承,以及终将汇聚成燎原之势的抗联力量;③“火”与“星火”贯穿全文,凸显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14.①内容上:写李大山入党并继续投身革命,体现其成长与信仰的坚定,呼应“雪原星火”的主题;②结构上:收束全文,与前文老杨的“火种”嘱托形成呼应;③情感上:升华主旨,表达革命精神永不熄灭、终将照亮光明的信念,引发读者共鸣。
15. 供给 离开 吃 拜见 16.C 17.裴侠清廉谨慎、奉公守法,是天下最好的官员,现在众人中如果有像裴侠一样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出来。 18.①生活节俭:饮食仅菽麦盐菜,不占用猎夫、丁役为己谋利;②廉洁奉公:将丁役的劳务收入为官买马,离职时一无所取;③为官正直:废除扰民旧制,爱民如子(任答两点即可)。
19.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选取“秋草”“寒林”“日斜”等萧瑟景物,渲染凄凉氛围,烘托诗人对贾谊的同情,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情。 20.示例1: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表面叹汉文帝虽有道却对贾谊恩薄,实则暗讽当朝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表达对自身际遇的不满;
示例2:尾联“怜君何事到天涯”,以“怜君”暗喻自怜,借贾谊被贬暗指自己漂泊失意,委婉表达对现实的讽喻。
21.例文一:
梦想,是寒夜的暖阳
“人生有梦不觉寒”,于我而言,梦想是那寒夜中永不熄灭的暖阳,让我在追梦路上无畏霜寒。
小时候,我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能用画笔描绘出世间万千美好。于是,我踏上了学习绘画的征程。
起初,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我满心欢喜地跟着老师学习基础技法。然而,随着难度增加,问题接踵而至。线条总是画不直,色彩搭配也显得生硬,看着自己那歪歪扭扭的画作,满心都是挫败感。更让我苦恼的是,长时间的练习让手腕酸痛不已,每一次抬笔都像是在与疲惫作斗争。
有一次,参加绘画比赛,我精心准备的作品却名落孙山。看着其他获奖者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心里像被乌云笼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绘画天赋,是不是该放弃这个梦想。
就在我几乎要打退堂鼓的时候,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磨砺。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曙光。”
老师的话如同一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地练习。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画室里待上几个小时,不断揣摩线条的走势,尝试各种色彩的搭配。
终于,在又一次的绘画比赛中,我的作品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宣布获奖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因为心怀绘画的梦想,我不再畏惧练习的枯燥、失败的痛苦,梦想就像那寒冬里的炉火,给予我前行的力量与温暖,让我无畏霜寒,一路向前。
例文二:
以心之光明,览世间美好
“此心光明万物生”,在生活的长河中,只有让心灵保持光明,才能发现世界处处蕴含的美好。
心灵的光明源于内心的善良。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人上车,立刻起身让座。老人坐下后,对我连声道谢,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那一刻,我内心也充满了温暖,仿佛看到周围的人都变得更加和善。原来,一个小小的善举,不仅照亮了他人,也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从而发现身边人都是如此可爱。
乐观的心态也是保持心灵光明的重要因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比如考试失利。但如果我们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把它当作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就会发现失败背后隐藏着进步的契机。当我们不再抱怨,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时,就会发现原本灰暗的世界也变得明亮起来。
此外,懂得感恩能让心灵始终光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会发现家庭的温馨;感恩朋友的陪伴,我们会珍惜友情的珍贵;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会领略山川的壮丽。一个心怀感恩的人,眼中看到的都是美好。
让我们点亮心中的那盏明灯,用善良、乐观和感恩去滋养心灵。如此,我们便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美好,让生命之花在光明的照耀下绚丽绽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