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回忆鲁迅先生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回忆鲁迅先生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dié
yǎo
kǔn
kāi
ké sou
ɡēnɡ
xīn
jiào
shuài




咳嗽
调羹
薪金
校对
草率
绞肉
jiǎo
悠然
yōu

深恶痛绝

ɡē da
抹杀
疙瘩
吩咐

wéi
不以为然
(1)轻快敏捷( )
(2)(心情)舒展的样子。( )
(3)心里怀有的念头。( )
(4)抹,擦。( )
(5)喝汤的小勺子,汤匙。( )
(6)不好,不顶用。( )
(7)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
(8)厌恶、痛恨到极点。( )
(9)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对。( )
轻捷
展然
存心

调羹
不济
校对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弄堂(lòng) 揩油(kāi) 校对(xiào) 深恶痛绝(wù)
B. 抹杀(mǒ) 草率(shuài) 解剖(pōu) 不以为然(rán)
C. 竭力(jié) 间断(jiān) 阖家(hé) 迥乎不同(jiǒng)
D. 调羹(gēng) 疙瘩(gē) 模样(mó) 潜心贯注(qián)
B(A 项 “校对” 的 “校” 应读 “jiào”;C 项 “间断” 的 “间” 应读“jiàn”;
D 项 “模样” 的 “模” 应读 “mú”)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保姆 抹杀 咳嗽 不以为然
B. 琐碎 烦燥 安顿 言外之意
C. 熄烛 竭立 救济 深恶痛绝
D. 洗澡 忧郁 偏辟 心不在焉
2.A(B 项 “烦燥” 应改为 “烦躁”;C 项 “竭立” 应改为 “竭力”;
D 项 “偏辟” 应改为 “偏僻”)
A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C. 小明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发言,夸夸其谈,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看到眼前的情景,他恍然大悟,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3.C(“夸夸其谈” 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C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提起鲁迅,你能想起什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邃
沉重
严厉
倔强
弃医从文
果断
1932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
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
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主要作品:
《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 红
(1911—1942)
默读文章,梳理归纳文章记叙了哪些生活片段,给各片段拟写小标题,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精神?
温馨提示:拟写标题时尽可能地选用原文的词,体现片段内容。可以找关键词句拟定小标题,标题字数在4-6个字之间
示例:
从“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这句关键句拟定:笑声明朗。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
3.待客和饮食;
4.与“我”开玩笑;
5.会心的笑;
6.阅读青年来信;
7.对待原稿校样;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干练敏捷,干脆利落
热情周到,尊重妻子
幽默风趣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关爱青年,严格要求
淡泊名利,不拘小节
8.许先生的忙碌;
9.路边等车;
10.鲁迅的休息;
11.待客和工作;
12.验证是否新鲜;
13.鲁迅先生包书;
14.带病工作。
辛勤、忙碌
关爱亲人、平和慈祥
热爱工作,珍惜时间
真诚待人、忘我工作
尊重孩子,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率真可爱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陪”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待客真诚热情、有耐心
“一定”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热情慷慨,关怀备至,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坐”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惜时如金,勤奋工作
2.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思考: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样吗
“我”(作者萧红)、许广平、海婴
1.写他们的,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3.写许先生的温和热情、善解人意,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平易近人、温和慈爱,做事认真执着。
结合文章内容与下面材料,说说萧红对鲁迅先生有怎样的感情?
又过了三个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传着。
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时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1934年,萧红与萧军从青岛来到上海投奔鲁迅,鲁迅热心地接待了这两位贫困、寂寞的文学青年。萧红后来在给萧军的信中说:“我们刚来到上海的时候,另外不认识更多的一个人了。在冷清清的亭子间里读着他的信,只有他,安慰着两个漂泊的灵魂!
鲁迅在他自费出版的“奴隶丛书”中出版了萧军的一部小说和萧红的《生死场》,并亲自为之作序。自此以后,鲁迅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特别对于萧红,鲁迅及夫人许广平所流露出的亲情和友情,抚慰着萧红孤寂的受过挫折的心灵。
鲁迅逝世时,萧红正在日本,她立刻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萧军,让他替自己劝慰许广平,代她送一个花圈。此后,在组诗《沙粒》,散文《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以及《拜墓》诗中抒发了对鲁迅的哀悼之情。三年后,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唐兵《平凡的鲁迅——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赏析》
在困顿岁月里的萧红,经常出入于鲁迅家中。与鲁迅先生相处的日子,是萧红一生中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于她而言,鲁迅先生不只是她的文学和精神导师,更是她的长辈、好友。
因此,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沉的敬爱、感激与怀念之情。
虽然斯人已逝,但鲁迅先生的文字、精神在一直延续其生命的光亮,激励着萧红。
萧红对鲁迅先生有着深沉的景仰、敬爱之情,本可以写他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但却选择用大量笔墨细致地记叙鲁迅先生生活中的琐事。你如何看待这一选择?
1、以“生活小事”见“人格大境界”
2、以“私人小事”见“情感大真挚”
3、以“日常小事”见“形象大突破”
萧红萧红聚焦“小事”,本质是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鲁迅日常生活中细碎、具象的“小事”为载体,折射其宏大、深刻的人格特质与情感内核。
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1.作者为鲁迅塑造了多个身份,具体有哪些?
2.勾画出文中与这些身份相关的细节描写,谈谈其形象特点。
长者
父亲
丈夫
朋友
作家
斗士
亲自验证海婴的鱼丸是否新鲜;
待客和饮食情况;
夜晚在路边等车;
待客到深夜;和萧红开玩笑;
天气放晴的笑;
认真展读青年来信;
休息方式是看书;工作到凌晨;
病中坚持工作。
尊重孩子、实事求是
尊重妻子、依赖妻子
体恤晚辈、关心家人
周到细致、风趣幽默
严格要求、真心关爱
忘我工作、鞠躬尽瘁
一位呵护、了解孩子的父亲;
一位尊重、体贴妻子的丈夫;
一位热情开朗的朋友;
一位关怀慈爱的家人;
一位关心、栽培青年的师长;
一位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作家。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