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新乐中山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新乐中山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评估(一)
八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注意事项:共8页,总分12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4题 14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
【任务情境】 学校将举办“金秋·遇见”主题文化节,请你作为班级筹备组成员,完成以下基础筹备工作。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6分)
河北大地,山川形胜,人文荟萃。从秦皇古道的苍茫,到赵州桥的巧夺天工;从西柏坡的红色印记,到正定古城的千年文脉……每一次与历史的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作为燕赵儿女,我们应心怀敬畏,去触摸那些(A.震耳欲聋 B. 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去追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A. 殚精竭虑 B. 沥尽心血)的先贤足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zī yǎng( )心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为xuàn lì( )的篇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zī yǎng( ) xuàn lì( )
(2)结合语境,为文中两处括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序号即可)(2分)
①( ) ②( )
(3)文段中画线句“山川形胜”的“胜”字,与下列哪项中的“胜”意思相同?( )(2分)
A.不胜枚举 B. 名胜古迹 C. 以少胜多 D. 不胜其烦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C.石家庄市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极大地缓解了市民的出行难题。
D.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3. “遇见”文化节需要征集宣传标语,下列哪一项不合适?( )(2分)
A.遇见文字之美,收获成长之光。
B.秋风送爽,恰是读书好时节。
C.在经典中穿越,在阅读中成长。
D.赛场拼搏,勇夺第一,为班争光。
4. 文化节计划设置“名人与河北”展板,请你将以下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 他曾在河北地区率军抗击辽兵,保卫疆土,其故事家喻户晓。
② 杨家将的忠勇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 杨家将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族,代表人物有杨业、杨延昭等。
④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燕赵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A.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
(5-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5.下面是小冀“诗文长江”的梳理表,请根据提示,把横线处语句填写完整。(8分)
“诗文长江”之梳理探究
长江流域 山水之美 文人之言 文人之情
山清水秀 (白帝)悬泉瀑布,(1) ,清荣峻茂,(2) (郦道元《三峡》) 热爱自然
宏伟壮观 (荆门) 山随平野尽,(3) 。 ……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思归怀乡
明丽深远 (汉阳) 晴川历历汉阳树,(5) 。(6)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急流猛浪 (富阳)(7) ,(8) 。(吴均(与朱元思书》) 寄情山水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路途中的所见所闻。
B.颈联中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C.黄河横贯大漠,没有尽头。诗人用一个“长”字描述这个景象,既抓住了景物特征,又表达了他独特的审美感受。
D.整首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撷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7.诗人是如何表现内心的孤寂之情的? 请结合诗歌首联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②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改动)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8.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4分)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盖竹柏影也
③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④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2分)


11.仔细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而李流芳三次夜游虎丘中,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①当下,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2023年以来,从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到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稳步起航,从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完成出厂验收,到我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实现产业化制造,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今天的中国,创新活力奔涌,发展日新月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定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具有世界领先性能。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巨大工程体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工作方式,向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②比如,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米,精度要达到2.5毫米,同时要保证实现由球面到抛物面的多次形态变化。面对这项复杂工程,我们研制出移位促动器达到5000台,实现高精度复杂形变。
③我们还发明了单根拉索节点导出装置,实现高空、北盘江的超山区运输吊装。最终,我们研制了世界唯一方法,采用主动定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复杂索网结构的快速安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借助先进技术,可激发办赛新气象。在足球、田径、乒羽网等项目的高水平赛事和训练中,辅助裁判系统、大数据分析、后练机器人等技术日臻成熟,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推广应用的高科技,既能提高比赛专业性,也有利于降低赛事门槛。比如,在北京市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比赛转播中,运动员的空中翻转动作、乒乓球的旋转动作、运动轨迹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极大地提升了观赛体验。未来,高科技还应在赛事转播、运动表现分析等方面展现“做办赛新事情”。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2月23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3年来,在原创创新驱动平台的牵引下,科技创新有效释放了陕西创新势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和坚实底座。
②陕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一批转化为陕西的新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不断为陕西重塑产业优势;西北工业大学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促进成果产业化;陕西孵化企业150余家,形成陕西团队60余个;西安光机所、半导体所等科研院所的辐射带动下,陕西光子产业集聚企业320余家,形成科研团队150余个,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多学科科研团队等……多方科研力量的吸引下,陕西光子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在西安聚集企业140余家,陕西初步实现了氢制制、储、运、用的产业闭环,也培育着集聚企业。
(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3月25日,有删改)
12.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近几年,从天上到海底,我国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B. “中国天眼”索网跨度虽精度高,而且实现了由球面到抛物面的频繁变位功能。
C. 推广应用高科技,虽无法提高比赛的专业性,但能降低赛事门槛,办好赛事情。
D. 陕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已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在氢能、运、用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13. 经过科研团队的攻坚克难,“中国天眼”创造了哪些“世界第一”?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14.阅读以上材料,分析科技创新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7分)
黄旭华:用算盘、磅秤和玩具造出核潜艇
①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小镇。儿时受做医生的父母熏陶,他曾想长大后也从医治病救人。但全面抗战的爆发,改变了黄旭华的人生轨迹。
②面对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黄旭华义愤填膺,“为什么日本鬼子想炸就炸、想杀就杀 为什么中国这么大,却连个安心读书的地方都没有 ”自此,黄旭华改变主意,下决心要学航空,学造军舰,立志科学报国。1945年,他进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深造。
深藏功与名,为国铸利剑
③1954年,全球首艘核潜艇——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服役,之后苏联、英国、法国相继造出核潜艇。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安全形势,为增强国防抵御外侮,1958年8月,新中国核潜艇项
目正式启动。
④因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又有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验,黄旭华也被秘召进京参与这项重大任务。领命后,他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们进驻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成为岛上隐姓埋名的第一“深潜者”,一潜就是30年。
⑤作为国产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带领科研团队,为实现"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而默默耕耘,踏上了铸就深海利剑的漫漫征途。
不惧艰难险阻,奋发拼搏攻关
⑥当年核潜艇研制条件有多艰苦 首先是生活困难,科研基地所在荒岛长年狂风呼啸,冬季严寒刺骨。而据另一位核潜艇元勋彭士禄回忆:“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饿着肚子搞科研还罢了,关键是核潜艇长什么样,也无人知晓。黄旭华说,“我们想了个笨办法,从国外报刊上搜罗相关信息。”最终,他们用大海捞针的方式,靠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拼出了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后来,有外交人员从海外买回“华盛顿”号核潜艇玩具。黄旭华与同事如获至宝,将玩具拆开,反复研究摸索内部结构,还找来木匠制作全比例模型。
⑦当时最先进的核潜艇都采用“水滴型”设计,但科研难度极大,连美方都谨慎地分成三步走,黄旭华却大胆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带领同事向这个拦路虎发起冲击。海量数据需要精密计算、无数零部件需要精确配重,黄旭华就和大家用算盘、磅秤等“土办法”一遍遍演算称重。
⑧如此“锱铢必较”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竟与设计指标完全一致。1970年12月26日,国产首艘核潜艇建成下水。
⑨又历经26次海试、200多项试验,1974年8月1日,国产核潜艇加入人民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⑩从“一张白纸”到交付部队,以黄旭华为代表的新中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核潜艇上全部4.6万个零部件、1300多种材料,上马、开工、下水、入列仅10年,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黄旭华一生流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从1958年到1988年,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30年后,两鬓斑白的他才回老家探望95岁母亲,而父亲已抱憾过世多年。
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仍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冒着巨大风险随核潜艇潜至水下300米,成为世界核潜艇总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巨大荣誉,黄旭华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军工科研队伍的一员,要不断发光发热、回报社会。
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个人奖金逾2000万元,包括捐资1100 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并多次到大中小学作报告,鼓舞和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与广大青少年开拓创新、爱国奉献。
有人曾问黄旭华: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他答道: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刊载于2025年2月8日,有删改)
15.阅读文章,概括黄旭华团队在核潜艇研制中是如何克服技术封锁的。(3分)
16.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6分)
人物形象 事例佐证
爱国奉献 (1)
(2) 面对“水滴型”设计的科研难题,黄旭华却大胆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打破常规思路,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不畏艰险 (3)
(4) 黄旭华甘愿隐姓埋名为国研制核潜艇,并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个人奖金,激励科研工作者与广大青少年。
17.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黄旭华与同事如获至宝,将玩具拆开,反复研究摸索内部结构,还找来木匠制作全比例模型。
18.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串联全文有什么作用 (3分)
19.结尾处黄旭华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你如何理解哲种家国观?(2分)
(三)、名著阅读 (7分)
20.(1)(5分)八年级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一部红色经典,以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我会选择《 》,因为与其他虚构的红色做品不同,这部书是外国记者( )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作品。这部书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和“( )”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伟大壮举。
(2)(2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50分)
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
有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有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有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再继续走。”……有同学说: “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