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地 理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半球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陆地)。读图,完成1~2题。1.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2.该半球自转方向是A.顺时针、自西向东 B.逆时针、自东向西C.顺时针、自东向西 D.逆时针、自西向东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3~4题。3.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去年面积与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之比为A.小于1/2 B.大于1/2小于2/3C.等于2/3 D.大于2/34.1月1日,与三亚相比,海口A.白昼时间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C.日出方位偏北D.正午时刻更晚月球在巡天过程中会有背景行星(或恒星)被它遮挡住,这一现象叫作“月掩星”。2024年发生了多次“月掩土星”,我国境内可见两次,分别在7月25日和10月15日上演。下图为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2024年我国境内前后两次上演“月掩土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位于图中的A.乙段和甲段 B.甲段和乙段C.乙段和丙段 D.丙段和丁段6.2024年我国境内前后两次“月掩土星”发生期间,地球公转速度A.先变慢再变快 B.先变快再变慢C.越来越慢 D.越来越快下图为某日一架飞机在甲、乙、丙间沿晨昏线飞行的轨迹示意图,图中乙地正好位于出现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甲地地方时为7时。读图,完成7~8题。7.丙地的地方时为A.14时 B.16时 C.17时 D.19时8.该日,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 D.出现极夜九华山上天台峰西侧的“大鹏听经石”,传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该岩石是由花岗岩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的。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9~10题。9.“大鹏听经石”景点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0.“大鹏听经石”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①风化作用 ②地壳抬升 ③岩浆入侵 ④外力侵蚀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海森楚鲁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其方圆20余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花岗岩“怪石”,大的有几十立方米,小的仅有拳头大小。这些怪石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被称为海森楚鲁怪石林。下图为海森楚鲁怪石林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11.海森楚鲁怪石林中的岩石A.由变质作用形成B.可能存在化石C.有明显层理结构D.质地坚硬结实12.形成该石林的地质过程可能为A.岩浆喷出—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抬升C.流水沉积—地壳下降—风力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的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C.辛→己→戊→丙→丁→庚→乙→甲D.辛→庚→己→戊→丙→丁→乙→甲14.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能反映的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有①侵蚀作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背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某地区地质示意图,图中地层T、J、K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5~16题。15.与乙地相比,甲地A.形成时间晚 B.油气资源丰富C.平均海拔较高 D.风化作用强烈16.正确表示图中“Ⅰ—Ⅱ”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的是A. B.C. D.第Ⅰ卷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答案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图示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_。(2分)(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比例为__________。(2分)(5)该日地球接近__________(填“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填“快”或“慢”)。此后三个月,北京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在丹霞地貌区,石拱是常见的洞穴地貌,一般将小型石拱称为穿洞,大型石拱称为天生桥。江西省鹰潭市的月湖岩位于信江盆地,是一个发育在白垩纪红色砂岩中的大型石拱,形态独特,是湿润区丹霞地貌大型石拱的典型代表。下图为月湖岩石拱演化过程示意图。(1)指出月湖岩所属的岩石类型,并说出该类岩石的特征。(4分)(2) 简述月湖岩石拱(天生桥)的形成过程。(8分)(3) 针对月湖岩石拱开发中出现的崩塌问题,提出可行的工程防护措施。(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研究表明,主要位于横断山区的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4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3) 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 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湖南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A B B D C A B C D D C A A D1.C 【解析】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③、④两地的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③地位于陆地(青藏高原),④地位于海洋,③地的海拔高于④地,因此③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大。故选C。2.D 【解析】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选D。3.A 【解析】由图中经度分析,1月1日,当海口(约110°E)正午时,0时经线位于70°W,地球上去年面积是70°W向西到180°,约占110个经度,新年的区域约占250个经度,所以地球上去年面积与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之比小于1/2,A正确。4.B 【解析】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自南向北昼长变短,所以与三亚相比,海口白昼时间更短,日出方位偏南,正午太阳更低,故B正确,A、C错误。因海口经度位置偏东,正午时刻更早,D错误。5.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到甲中间光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1日前后);甲到乙中间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乙到丙中间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丙到丁中间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2024年我国境内可见两次“月掩土星”,分别在7月25日和10月15日上演。7月25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图中的甲段,10月15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图中的乙段。故选B。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7月25日至10月15日期间,地球逐渐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选D。7.C 【解析】一架飞机在甲、乙、丙间沿晨昏线飞行,甲、乙、丙连线就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乙地正好位于出现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说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地地方时为7时,甲丙之间经度差约为150°,时间差10小时,丙位于甲东方,时刻早于甲,因此丙的地方时是17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8.A 【解析】一架飞机在甲、乙、丙间沿晨昏线飞行,甲、乙、丙连线就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乙地正好位于出现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说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9.B 【解析】根据右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所以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由材料“该岩石是由花岗岩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误,B正确;丁通过外力作用变成丙,所以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C、D错误。故选B。10.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景观“大鹏听经石”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入侵形成花岗岩,然后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再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此景观,顺序为③②①④,C正确。故选C。11.D 【解析】由材料可知,组成海森楚鲁怪石林的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由岩浆活动中的岩浆侵入形成,A错误;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侵入岩(岩浆岩)中没有化石,B错误;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沉积岩,侵入岩(岩浆岩)没有层理结构,C错误;花岗岩质地坚硬,D正确。故选D。12.D 【解析】由材料可知,组成海森楚鲁怪石林的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地下深处,目前石林出露地表,故在形成侵入岩后,经历了地壳抬升过程;由材料“形态各异”可知,出露地表后的花岗岩经历了外力侵蚀,结合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可知,该外力侵蚀是风力侵蚀。综合上述分析,形成该石林的地质过程可能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C 【解析】根据图中的岩层的位置,辛、己、戊、丙为沉积岩,下部老上部新,最早形成。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所以丁为侵入丙岩层的侵入岩;后岩浆侵入以上岩层,形成庚侵入岩。以上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上部依次形成沉积岩乙和甲。所以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辛→己→戊→丙→丁→庚→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A 【解析】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有外力侵蚀形成的侵蚀面,能反映①侵蚀作用;图中有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能反映②岩浆活动;图中无变质岩分布,不能反映③变质作用;当地岩层结构并没有向上弯曲,因此并没有背斜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A 【解析】乙地地层是T年代形成,甲地层是K年代形成,K年代更新,故甲地层形成时间更晚,A正确;自甲地向两侧,地层形成年代依次是K、J,地层中间新两侧老,判断甲地地质构造为向斜,油气资源在背斜处较为丰富,B错误;甲地海拔为550~600 m,乙地海拔850~900 m,甲地平均海拔较低,C错误;甲地平均海拔较低,风化作用在较高处强烈,D错误。故选A。16.D 【解析】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Ⅰ—Ⅱ”线处乙处海拔最高,在850 m以上,地层年代为T;图中甲处海拔最低,在550~600 m,地层年代为K,A、C错误。从图中地层年代分布可知,图中“Ⅰ—Ⅱ”线处自Ⅰ向Ⅱ地层年代依次是J、K、J、T、J、K,其中K地层周边区域中间新两侧老,判断为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T地层周边区域中间老两侧新,判断为背斜,岩层应向上拱起,B错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夏至(2分)(2)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3)6:00 18:00(4分)(4)1∶1(2分)(5)远日 慢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6分)18.(1)类型:沉积岩。(2分)特征:具有层理结构,(1分)岩石中常含有化石。(1分)(2)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层;(2分)月湖岩所在地区发生构造抬升,形成断块山;(2分)岩层裂隙发育,裂隙部位岩石破碎,被河流侵蚀形成穿洞;(2分)侵蚀、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穿洞扩大形成天生桥。(2分)(3)使用锚杆加固,增强岩体稳定性,减少重力引发的崩塌;修建拦挡设施,在石拱底部设置拦石墙(混凝土或笼式)、拦石网,拦截崩落岩块;对石拱注浆加固,在裂隙和空洞注入水泥或化学浆液,增强岩体完整性;设置排水沟,减少地表水渗入岩体裂隙,减弱流水侵蚀与风化作用等。(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19.(1)受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的影响,(2分)图示区域处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分)(2)断裂带沿线岩石破碎,(2分)易受流水侵蚀成河谷。(2分)(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2分)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2分)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2分)(4)出露的金矿石在风化作用下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2分)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2分)河流流速减小,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FZ高二(1期)第1次地理—学.docx FZ高二(1期)第1次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