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水圈的概念和组成。2.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自主学习】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是个什么样的圈层?水体存在形式有哪些?主体是什么?淡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有哪些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图中序号代表的分别是什么环节?用图中数字将不同类型的水循环过程表示出来。5.水循环的意义?【合作探究】探究一: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填写下表。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修建水库人工降雨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硬化城市路面铺设渗水砖探究二: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植被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读图教材P44图2-2-13,完成下列任务。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总结提升】【当堂达标】判断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水循环使水体得以更新,不同水体循环更新周期不同(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和不断更B.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进行了能量交换C.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D.水循环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不管人类如何使用,水资源不会枯竭6、“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2)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9、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d、降水 e、下渗 f、水汽输送(2)此系统代表的是 循环,又称大循环,此循环能使 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3)下列地理事项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A、黄河水注入渤海 B、天山冰雪融化C、未登陆的台风 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答案:对 错B B C D A蒸发 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围湖造田、破坏植被C海陆间 陆地 D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2.结合景观图,分析海水运动形式及成因。3.理解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主学习】一、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的类型?海水运动的主要影响?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利弊影响?了解潮汐、高潮、低潮、潮差、涨潮、落潮的概念?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4、洋流的定义、类型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作探究】探究一: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探究二:渔场的形成条件?【当堂达标】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 D.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2.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3、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A.暖流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 D.寒流影响黑潮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主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一部分穿过渤海海峡向渤海流去。结合下图,回答下面两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潮位于大陆东岸,性质为寒流B.黑潮位于大洋东岸,性质为寒流C.黑潮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它的形成只受地形影响D.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北上的一个分支,属于暖流5.黑潮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黑潮对我国水汽输送和气候变化影响不大B.地处渤海湾内的秦皇岛,冬季因受黑潮的影响,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C.我国享有“天然鱼仓”之称的舟山渔场,与黑潮的影响无关D.黑潮只对我国的气候起重大作用6、 等温线与洋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B.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南凸C.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 D.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2019·南通模拟)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题。7.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雾 B.云层 C.降水 D.渔场8.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增加沿岸大气温度C.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厄尔尼诺影响加剧9、(2018辽宁大连期末)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的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但经过长期的肆意捕捞之后,该渔场逐渐消亡,现今该渔场已成为历史。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分析甲海域附近渔场兴衰的原因。(10分)(2)分析甲海域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8分)10、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图,分析探究下列问题。(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常在0 ℃以下,这是为什么?(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3)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钱江潮成因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合作探究二:渔场主要集中在温带大陆架海域,其原因如下:1. 大陆架海水较浅,太阳辐射可照到海底,有利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大陆架和大陆相连,由大陆江河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带来的各种有机物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饵料。2.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存在着寒、暖流交汇,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植物繁盛、鱼类聚集;且寒流可吸引不同性质鱼类在此滞留,因而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3. 上升流海区海水把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为海洋浮游生物提供所需养料,同时也为鱼类提供饵料,因而形成渔场。当堂达标答案:1A2D3D4D5B6C7A8C9\2)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寒冷(2分);水温低,港口易封冻(2分);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2分);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2分);(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2分);寒暖流交汇,多海雾(2分)。(任3点得6分)10\⑴.北大西洋暖流;北赤道暖流⑵.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而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减温影响,所以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虽然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比圣约翰斯高。⑶.图略。该处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⑷.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逆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第二次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⑸.西风;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⑹.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本题综合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图中洋流所处位置及流向可知,A为北大西洋暖流,B为北赤道暖流。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1月份气温明显高于受寒流影响的圣约翰斯。从美洲返回欧洲,可借助西风,顺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顺风顺水,提高航速,节省时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归纳表层海水温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2、了解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运用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3、了解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运用示意图解释密度流的形成过程。4、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性质主要从 、 和 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温度1、海水的热量来源:2、海水温度变化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2)时间变化规律:(3)垂直方向变化规律:3、为什么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4、海水温度增高的影响:二、盐度1、海水既苦又咸的原因:2、盐度的定义:3、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影响因素 影响4、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 , 海区海水盐度最高。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 和 。三、密度1、定义:2、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 、 、 和其他变化。(1)盐度越高,密度越 ;(2)温度越高,密度越 ;(3)压力越大,密度越 。3、海水密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2)【合作探究】探究一:读图2-2-3,描述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原因。探究二:读图2-2-5,分析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说明原因。探究三:读图2-2-7,归纳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成因。【当堂达标】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 C.C D.D2.影响海洋表面水温高低的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海洋深度 D.人类活动3.关于海水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B.在南半球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C.在寒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D.在暖流附近等温线均向高纬凸出4.下图所示正确反映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A.A B.B C.C D.D5.对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大小没有明显影响的是( )A.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B.河流汇入C.洋流 D.沿海人工养殖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回答6~7题。6.表示海水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减小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有关8.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图中表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曲线的是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纬600的海区热量输送的主要方式是_____。其海水盐度大于同纬度北半球地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A处附近,线①呈峰值的原因是_____; ②呈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参考答案探究一提示:该图表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从水平方向的角度分析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分布规律:表层海水的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即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而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探究二:该图表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世界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最高区不在赤道上,而是分布在副热带海区,即南北纬20° ~ 30°附近的海域。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盐度较低,而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较高。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总体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于北半球同纬度海域,主要是因为北纬60°附近地区有大面积陆地,河流带来大量淡水注入海洋,使得海水盐度较低。世界海洋盐度的分布总体上具有沿纬线方向带状分布的特征,尤其是南半球40°~60海域表现最为明显。等盐度线在靠近陆地的海区,因受洋流、陆地淡水注入等影响,不仅发生明显弯曲,而且盐度变化幅度较大,表现为等盐度线分布较为密集。探究三:提示:该图体现了海水三个物理性质——温度、 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在进行解读时,应先分析表层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然后再综合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极逐渐升高。表层海水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当堂达标】1A.2.B3.D4.C5.D6.C7.B8.(1)①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2)洋流 几乎全部为海洋,陆地径流注入少,故盐度高(3)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晴天多(4)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多对流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水圈和水循环第三课时学案.docx 2.2 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学案.docx 2.2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学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