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级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记者:稀土是什么?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沈保根: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成为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生物、光学、超导、医学等方面。所以有的人把稀土理解为“现代工业维生素”“万能之土”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稀土。所以稀土并“不稀”,但是真正适用的、能够有开采价值的数量,其实并不多。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矿物有250余种。稀土含量较高的,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比较高的,占的比率很低,也就是6%不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种。这五六十种矿物中间,作为矿物质且有开采价值的,大概就10来种。有的含量太少,没有开采价值;有的虽有开采价值,但是开采成本非常昂贵。记者:_________________沈保根:我国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态势越加有序,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材料生产等领域建立了全球优势地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稀土市场供给度90%以上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轻稀土矿山的相继开发与供应,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依赖中国单边供应的格局将有所变化。但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上,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记者: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沈保根:在稀土资源端,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受到挑战。近年来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发展迅速。在稀土应用端,我国在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抛光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有些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相关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国际话语权。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有序开采、供应和功能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际市场稀土价格的连年提升。美日澳等国开始打造盟国内部循环的稀土资源开发投入,旨在摆脱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尽快追赶和超越我国,最后达到反制我国的目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采也好,冶炼也罢,以及分离,都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矿藏开采出来了,稀土资源也分离出来了,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记者:您一直从事材料科研工作,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沈保根:做科学研究,你要想做一点事情,不付出努力是很难成功的。同一个研究领域,你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研究同一个事情。你想做得比别人好,怎么办?不去好好努力,那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做科学研究永远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不断创新。(摘编自沈爱群、乔韵鸥《专访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揭秘“稀土”背后的故事》)材料二: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我国有必要根据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年,最多不超过5年。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矿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近年来,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摘编自陈从喜《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之中,目前具有开采价值且开采成本不高的稀土矿藏少之又少。B.只有保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充足,我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大国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C.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D.如果提前做好战略性矿产的储备,就能满足新基建对战略性矿产的需求,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跟跑”“并跑”“领跑”三个词语,概括了我国一些功能材料在研发和生产水平方面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恰当又形象生动。B.记者最后请沈保根院士谈谈从事材料科研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助于访谈的深入。C.材料二从我国某些矿产对外依存度的数据中,得出“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依据。D.材料二在指出我国应根据新的国际形势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时,采用了“有必要”“可”两个语气强弱不同的词语,表述准确恰当。3.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出记者要提的一个问题,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全球稀土供需格局是否会变化?B.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情况怎样?C.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状况怎样?D.中国稀土供应的格局会变化吗?4.记者请沈保根院士科普一下稀土是什么,沈院士的回答是如何做到科学性和普及性的?请简要分析。(4分)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挑战,我国应如何应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荒野来客[注] 李 娟在吉尔阿特,哪怕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四面张望,也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个人。光秃秃的沙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吉尔阿特的确太荒凉了,但作为春牧场,它的温暖与坦阔深深安慰着刚从遥远寒冷的荒野跋涉而来的牧羊人们的心灵。还不到五月,卡西就换上了短袖T恤,在微凉的空气中露出了健康明亮的胳膊。我们拎着大大的编织袋去南面山谷里拾牛粪。我们一路走去,遇到看上去很干的,先踢一脚,其分量在脚尖微妙地触动了一下,加之滚动时的速度和形态,立刻能判断它是否干透了。没干透的,那一脚恰好使它翻了个面,潮湿之处袒曝在阳光下,加快了最后的潮气的挥发速度。半个小时后我们扛着各自鼓鼓的大袋子会合,走上回家的路。坡顶上,我们的毡房门口,亲爱的扎克拜妈妈蹲在火坑边。她扒开清晨烧完茶后的粪团灰烬,搓碎一块干马粪撒在上面,俯下身子连吹几口气。很快,看似熄透了的灰烬如苏醒一般在粪渣间平稳升起几缕纤细的青烟。她又不慌不忙盖上几块碎牛粪。这时,大风悠长地吹上山坡,烟越发浓稠纷乱。她再猛吹几口气,透明的火苗轰然爆发,像经过漫长的睡眠后猛地睁开了眼睛。就是在这一天,可可走了,斯马胡力来了。毡房后停着两辆摩托车和一匹白蹄黑马。骑摩托车来的除了斯马胡力,还有扎克拜妈妈的二女儿莎勒玛罕及丈夫马吾列一家。骑马来的则是卡西的一个同学。明明只来了四个客人和两个孩子,却顿觉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大家围着矮桌喝茶,食物摊开满满一桌子。我们在吉尔阿特唯一的邻居阿勒玛罕——扎克拜妈妈的大女儿——也过来帮忙了。此时她正斜偎在巨大的锡盆边大力揉面,说要做“满得”招待客人。“满得”其实就是包子一样的食物。昨天,妈妈和阿勒玛罕去了北面停驻在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托汗爷爷家喝茶,带回了好几块宴席上吃剩的羊尾巴肥肉。另外还有好几大片厚厚的白色凝固油脂。当我得知阿勒玛罕要把这些剁碎了做包子馅时,吓得一声不吭。但真到了包子热气腾腾出锅的时候,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在拼命忍抑的情况下还是不知不觉吃了三个……边吃边极力提醒自己:嘴里正嚼的是白白的肥肉,腻汪汪的羊油……一点儿用也没有。想在荒野里抗拒食物,几乎不可能——在荒野,但凡能入口的东西总是发疯似的香美诱人。卡西的同学是东面五公里处的邻居,前来认领自家失群的羊羔。这小子坐在上席,一声不吭地吃这吃那。昨天傍晚我们赶羊归圈时,发现多出了一只羊羔,可可今天出去放羊时散布出这个消息,中午失主就找上门了。我走过去把它拽过来。它拼命挣扎,但无可奈何。我搂着羊羔向远处张望,一行大雁正缓慢而浩荡地经过天空。等这行雁阵完全飞过后,天空一片空白,饥渴不已。很快又有两只鹤平静而悠扬地盘旋进入这空白之中。我早就知道可可要离开的事情,他的妻子再过两个月就要分娩,为了养胎,没有继续深入艰苦的冬牧场。这次前来代替可可放羊的是斯马胡力,可可的弟弟,扎克拜妈妈的第四个孩子,刚满二十岁。接下来这个夏天他作为家里的唯一男性,将成为我们的顶梁柱。二姐夫马吾列一家,这次是来送面粉并道别的。三天后,他家就要出发进入夏牧场了。我们则还要再等一个月才走。下午太阳偏西的时候,马吾列一家才起身告辞。莎勒玛罕用大衣把三岁半的玛妮拉裹得刀枪不入,稳稳当当架在摩托车后座上,再把一岁半的小女儿阿依地旦紧紧掖在怀里。在我们的注视下,一家四口人一辆车绝尘而去。此时,可可也将沿那条路离去。我们站在门口,看着他骑着摩托车绕过毡房,冲向坡底。很快,一人一骑消失在北面的山谷尽头,只剩摩托引擎声在空谷间回荡。客人散尽的吉尔阿特,寂静得就像月球表面。自那天起,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再没见过其他人了。直到一天清晨,一支搬迁的驼队远远经过山脚下的土路。我和卡西站在毡房门口看了半天。这支队伍一共有三匹马,三峰负重的骆驼,一架婴儿摇篮和一只狗。羊也不多,大大小小百十只。看来是一个刚分出大家庭不久的小家户。早在前天,斯马胡力放羊回来告诉了我们:南面牧场的某某家快要转移牧场了。于是这两天扎克拜妈妈一直等着他们经过,还为之准备了一点点儿酸奶。春牧场上母牛产奶量低,几乎没什么奶水可供人食用。其实从冬天以来,扎克拜妈妈家就很少喝奶茶了。难得某一天能往黑茶里加一点点儿牛奶。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想法子省出了一些奶,做成了酸奶。那天,看到驼队刚出现在南面山谷口,妈妈就转身回毡房。她解下头上绿底紫花的棉线头巾重新扎了一遍,换了一件干净体面的外套。再拧下暖瓶的塑料盖,小心地倒出了大半盖子酸奶。然后端着出门走下山坡,远远前去迎接。马背上的人接过妈妈递上的暖瓶盖子,喝几口酸奶再递还给妈妈。妈妈又将它送向另一匹马上的人。这个暖瓶盖子在马背上的三个人之间传来传去,直到喝空为止。寒暄了几句,他们就继续打马前进。妈妈也持着空盖子往回走。但她走到半坡上又站住,转身目送队伍远去,直到完全消失在土路拐弯处的山背后。给路过自家门口的搬迁驼队准备酸奶,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礼节。黏糊糊的酸奶是牛奶的华美蜕变,又解渴又充饥。对于辛苦行进在转场途中的人们来说是莫大的安慰。(有删改)文本二:《羊道》凭借介入现实、真实、原生态、本真的特征先后荣获“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和“人民文学·非虚构奖”。2008年,周闻道等人提出“在场散文”的主张:要求散文写作面向事实本身,通过介入的方式祛除对作者心灵、当下现实和语言表达的遮蔽,达到本真的状态。这与2010年非虚构写作要求的真实性、文学性、介入姿态、个人体验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由此可见,它们共同呼求真实、真诚、真心的写作之出现。李娟的《羊道》借着这股东风成为其典型样本之一。(摘编自陈亚楠《遥远角落的见证式留影——论李娟的非虚构写作》)[注]本文节选自李娟《羊道》三部曲的第一部《羊道·春牧场》。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所描写的荒野环境,其特点与茅盾《风景谈》中的“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相似。B.与《诗经·茉莒》中运用“掇、捋、祜”等动词相似,文本一对扎克拜生火的描写,也通过一系列动词,写出劳动的繁忙、紧张和喜悦。C.文本一写“一行大雁正缓慢而浩荡地经过天空”和“两只鹤平静而悠扬地盘旋”,分别象征着牧民在荒野中的迁徙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D.文本一善用场景对照来表达情感,如用“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的热闹和“像月球表面”的寂静进行对照,来突出对聚短离长的悲伤。7.关于文本一中的“来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西的同学中午找上门来认领自家前一天走失的羊羔,受到扎克拜妈妈一家的款待,体现了牧民的淳朴和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B.斯马胡力代替可可成为“顶梁柱”,这一接替体现了游牧家庭对劳动力的需求与重视,也暗含着草原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担当。C.二姐夫马吾列一家,骑着摩托车前来送面粉并道别,既体现出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反映出草原传统牧民对现代工具的接受。D.路过的搬迁驼队未进入毡房,扎克拜妈妈在路边郑重款待他们,这一内容是为了表现转场路途的艰辛,突出游牧生活的不易。8.文本一“我”面对“满得”时的具体表现富有戏剧性,请简要分析。(4分)文本二指出“在场散文”主张散文写作要“达到本真状态”。请从写作视角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散骑常侍贺琛启陈四事。上大怒,口授敕书以责琛。大指以为:“何不分别显言: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贪残。明言其事,得以诛黜,更择材良。勇怯不同,贪廉各用,亦非朝廷为之傅翼。卿云‘宜导之以节俭’。朕三更出治事,事多日昃方食,日常一食,若昼若夜。为谁为之?救物故也。卿又曰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使外人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二世之委赵高,呼鹿为马,又可法欤?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若不具列,则是欺罔朝廷。”琛但谢过而已,不敢复言。臣光曰:梁高祖之不终也,宜哉!忠臣陈大体以格君心之非,故言至约而为益大也。观夫贺琛之谏亦未至于切直,而高祖已赫然震怒,护其所短,矜其所长。如此,则自馀切直之言过于琛者,谁敢进哉!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十五》)文本二:天下之事,小者固不可以不究心也。然必究心于其大,而后及其小,则所行为得体。世之人君,知民生之不可伤,则不过重于刑而已。至于穷兵黩武之事,则快心为之而不恤。知国用之所当节,则不过俭于服色之末而已。梁武帝号为恭俭,一冠三载,一衾三年。然广造塔庙,穷极土木。吾恐武帝之俭,俭于小者也。此省费息民,所以不能禁贺琛“省其事而息其费”之言。唐太宗以人命至重,每决死囚,则五覆奏。然频岁东征,委民锋镝。吾恐太宗之爱,爱其小者也。此无罪之士肝脑涂地,所以不能已九龄之谏。(节选自[南宋]陈傅良《永嘉先生八面锋·卷十三》)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卿又曰A百司莫不奏B事C诡竞求进D今不使E外人F呈事G谁尸其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同“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中的“指”意义相同。B.物,指自己以外的人,与成语“待人接物”“恃才傲物”中的“物”意义相同。C.矜,音jīn,夸耀,与《礼记》“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矜”读音、意义不同。D.委,舍弃,与《孟子》“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的“委”意义不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武帝斥责贺琛的批评空泛含糊,对朝廷精准问责、黜奸进贤无益;司马光认为有价值的进言在于能切中核心问题,不在于言语的繁简。B.梁武帝认为官员的廉洁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与朝廷无关;司马光指出梁武帝文过饰非、自以为是的做法最终导致奸佞弄权、国破身亡。C.针对贺琛倡导节俭的谏言,梁武帝强调自己已厉行节俭、勤政为民;陈傅良认为梁武帝未能将个人节俭行为转化为节用爱人的治国实践。D.梁武帝例举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事,说明君王偏信的严重后果;陈傅良以唐太宗连年征战,生民涂炭为例,阐明君王专行的危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唐太宗以人命至重,每决死囚,则五覆奏。14.司马光与陈傅良均指出梁武帝的过失,二人意图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依韵答蒋密学见寄① 范仲淹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注]①本诗为皇祐元年(1049年)作者转知杭州时所作,时年61岁。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年老之时任职东南,抛却忧愁之事,享有安乐生活,表达了内心的欣慰。B.颔联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均采用互文手法,描绘出杭州百姓生活的悠闲自在。C.尾联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彰显了诗人不计个人得失,超越荣辱的处世态度。D.本诗为唱和之作,既抒写个人的志趣追求,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情感真切诚挚。16.本诗颈联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都写到了“闲”,但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形声字是一种很好用的造字方法,它的来源是什么呢?一开始,古人发明形声字,是为了强化字义。 ① 我们看这个字,这不是品德的“品”,而是甲骨文中的“星”。古人仰观天象,看见天空中密布的小星星,于是画了三个小方块,代表众多星辰。可问题在于,有人非要说这是三块石头, ② ?这难不住聪明的古人,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几颗小星星下边加上一个“生”,“生”和“星”的读音非常像,古人想通过一个相似的读音,来强化“星”字的所指——别胡思乱想了,这不是小石头,也不是小点心,而是星星的“星”!除了强化字义,形声字也能够分化一个汉字的不同意义。什么是分化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甲骨文是“止”,它是小脚丫的象形。下面是脚掌,上面是脚趾。你低头看看, ③ ?人的双脚站立在大地上,它们是人体的根基之处,因此,“止”引申出基址、地址的意思。可“止”又表示“脚趾”,又表示“地址”,还能表示“停止”的意思……这么多意思,会不会发生混淆呢?聪明的古人想了个好办法:如果要表示脚指头,那就添加“足”字作为形符,创造出脚趾的“趾”;如果要表示地址,那就添加“土”字作为形符,创造出地址的“址”;至于“停止”“静止”的意思,就写作“止”。在强化和分化之外,还有很多形声字来自类化。什么是类化呢?有些相关的字,没有形符,古人为了汉字的规整,便给这一类字统一添加了形符。类化产生的形声字往往是批量的。比如说,和金属有关的字,一般都加上了金字旁,于是有了“铜、钢、锡、铠”等形声字。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问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下列各组文字中,不属于通过形声字来分化字义的一组是(3分)20.小刚读了本文,要写读书笔记,总结形声字的三点作用,第①点是“让汉字表意更清晰”,请仿照第①点的句式,写出第②点和第③点。(4分)21.本文目标读者主要是哪个年龄段的?请作出判断,并从用语特点的角度阐述理由。(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虽然有时代赋予的局限性,但在智商、情商、逆商方面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人际关系上,她广结善缘,几乎团结了大观园中所有的人,连最底层的小丫头们也多爱和她亲近;日常生活中,她衣着半新不旧,住处绝少陈设玩器;知识储备上,几乎是万事通;在探春大刀阔斧改革时,她的“小惠全大体”做了极好的查漏补缺和细节完善;家庭生活中,她历经了家道中落,体验过世态炎凉,所以能居安思危,对待任何变化都能淡然处之、从容应对。作为当代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薛宝钗拥有的智商、情商、逆商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教师版)(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记者:稀土是什么?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沈保根: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成为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生物、光学、超导、医学等方面。所以有的人把稀土理解为“现代工业维生素”“万能之土”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稀土。所以稀土并“不稀”,但是真正适用的、能够有开采价值的数量,其实并不多。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矿物有250余种。稀土含量较高的,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比较高的,占的比率很低,也就是6%不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种。这五六十种矿物中间,作为矿物质且有开采价值的,大概就10来种。有的含量太少,没有开采价值;有的虽有开采价值,但是开采成本非常昂贵。记者:_________________沈保根:我国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态势越加有序,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材料生产等领域建立了全球优势地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稀土市场供给度90%以上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轻稀土矿山的相继开发与供应,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依赖中国单边供应的格局将有所变化。但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上,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记者: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沈保根:在稀土资源端,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受到挑战。近年来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发展迅速。在稀土应用端,我国在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抛光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有些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相关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国际话语权。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有序开采、供应和功能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际市场稀土价格的连年提升。美日澳等国开始打造盟国内部循环的稀土资源开发投入,旨在摆脱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尽快追赶和超越我国,最后达到反制我国的目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采也好,冶炼也罢,以及分离,都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矿藏开采出来了,稀土资源也分离出来了,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记者:您一直从事材料科研工作,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沈保根:做科学研究,你要想做一点事情,不付出努力是很难成功的。同一个研究领域,你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研究同一个事情。你想做得比别人好,怎么办?不去好好努力,那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做科学研究永远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不断创新。(摘编自沈爱群、乔韵鸥《专访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揭秘“稀土”背后的故事》)材料二: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我国有必要根据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年,最多不超过5年。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矿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近年来,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摘编自陈从喜《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之中,目前具有开采价值且开采成本不高的稀土矿藏少之又少。B.只有保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充足,我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大国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C.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D.如果提前做好战略性矿产的储备,就能满足新基建对战略性矿产的需求,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D 项“如果……就……”过于绝对。材料二第4段:“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与 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跟跑”“并跑”“领跑”三个词语,概括了我国一些功能材料在研发和生产水平方面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恰当又形象生动。B.记者最后请沈保根院士谈谈从事材料科研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助于访谈的深入。C.材料二从我国某些矿产对外依存度的数据中,得出“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依据。D.材料二在指出我国应根据新的国际形势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时,采用了“有必要”“可”两个语气强弱不同的词语,表述准确恰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B项“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助于访谈的深入 ”错,记者最后的提问更多的是想读者了解沈保根院士对科研工作的付出,希望我们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启发。3.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出记者要提的一个问题,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全球稀土供需格局是否会变化?B.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情况怎样?C.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状况怎样?D.中国稀土供应的格局会变化吗?【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进行推断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的问题对应材料一的第7段。解答本题首先要先概括第7段的主要内容,第7段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生产加工以及市场供应等稀土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A项是“全球”,B项是“未来世界”,可以排除AB。D项只是针对第7段的局部发问,故不合理。记者请沈保根院士科普一下稀土是什么,沈院士的回答是如何做到科学性和普及性的?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稀土的涵盖对象、应用领域、种类数量等,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准确传递有关稀土的科学知识。②使用口语,兼用打比方,通俗易懂且具有形象性,使公众容易接受并理解相关的科学内容。(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访谈录的文本特征的能力。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一第 2段至第5 段。科学性体现在这几段具体介绍了稀土的涵盖对象、应用领域、种类数量等,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准确传递了有关稀土的科学知识,还运用了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普及性体现在这几段使用了口语,如“好多地方”,还兼用打比方,如把稀土比作是“现代工业维生素”,回答通俗易懂且具有形象性,使公众容易接受并理解相关的科学内容。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挑战,我国应如何应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资源的勘查开发和战略储备;②提高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和运营能力;③运用新兴技术提高绿色开采水平,发展循环利用技术。【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然后再根据挑战作答。根据材料二第4 段“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稀土“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可以得出①。根据材料二第5 段内容,可以得出②。根据材料二第6 段内容,可以得出③。(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荒野来客[注] 李 娟在吉尔阿特,哪怕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四面张望,也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个人。光秃秃的沙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吉尔阿特的确太荒凉了,但作为春牧场,它的温暖与坦阔深深安慰着刚从遥远寒冷的荒野跋涉而来的牧羊人们的心灵。还不到五月,卡西就换上了短袖T恤,在微凉的空气中露出了健康明亮的胳膊。我们拎着大大的编织袋去南面山谷里拾牛粪。我们一路走去,遇到看上去很干的,先踢一脚,其分量在脚尖微妙地触动了一下,加之滚动时的速度和形态,立刻能判断它是否干透了。没干透的,那一脚恰好使它翻了个面,潮湿之处袒曝在阳光下,加快了最后的潮气的挥发速度。半个小时后我们扛着各自鼓鼓的大袋子会合,走上回家的路。坡顶上,我们的毡房门口,亲爱的扎克拜妈妈蹲在火坑边。她扒开清晨烧完茶后的粪团灰烬,搓碎一块干马粪撒在上面,俯下身子连吹几口气。很快,看似熄透了的灰烬如苏醒一般在粪渣间平稳升起几缕纤细的青烟。她又不慌不忙盖上几块碎牛粪。这时,大风悠长地吹上山坡,烟越发浓稠纷乱。她再猛吹几口气,透明的火苗轰然爆发,像经过漫长的睡眠后猛地睁开了眼睛。就是在这一天,可可走了,斯马胡力来了。毡房后停着两辆摩托车和一匹白蹄黑马。骑摩托车来的除了斯马胡力,还有扎克拜妈妈的二女儿莎勒玛罕及丈夫马吾列一家。骑马来的则是卡西的一个同学。明明只来了四个客人和两个孩子,却顿觉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大家围着矮桌喝茶,食物摊开满满一桌子。我们在吉尔阿特唯一的邻居阿勒玛罕——扎克拜妈妈的大女儿——也过来帮忙了。此时她正斜偎在巨大的锡盆边大力揉面,说要做“满得”招待客人。“满得”其实就是包子一样的食物。昨天,妈妈和阿勒玛罕去了北面停驻在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托汗爷爷家喝茶,带回了好几块宴席上吃剩的羊尾巴肥肉。另外还有好几大片厚厚的白色凝固油脂。当我得知阿勒玛罕要把这些剁碎了做包子馅时,吓得一声不吭。但真到了包子热气腾腾出锅的时候,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在拼命忍抑的情况下还是不知不觉吃了三个……边吃边极力提醒自己:嘴里正嚼的是白白的肥肉,腻汪汪的羊油……一点儿用也没有。想在荒野里抗拒食物,几乎不可能——在荒野,但凡能入口的东西总是发疯似的香美诱人。卡西的同学是东面五公里处的邻居,前来认领自家失群的羊羔。这小子坐在上席,一声不吭地吃这吃那。昨天傍晚我们赶羊归圈时,发现多出了一只羊羔,可可今天出去放羊时散布出这个消息,中午失主就找上门了。我走过去把它拽过来。它拼命挣扎,但无可奈何。我搂着羊羔向远处张望,一行大雁正缓慢而浩荡地经过天空。等这行雁阵完全飞过后,天空一片空白,饥渴不已。很快又有两只鹤平静而悠扬地盘旋进入这空白之中。我早就知道可可要离开的事情,他的妻子再过两个月就要分娩,为了养胎,没有继续深入艰苦的冬牧场。这次前来代替可可放羊的是斯马胡力,可可的弟弟,扎克拜妈妈的第四个孩子,刚满二十岁。接下来这个夏天他作为家里的唯一男性,将成为我们的顶梁柱。二姐夫马吾列一家,这次是来送面粉并道别的。三天后,他家就要出发进入夏牧场了。我们则还要再等一个月才走。下午太阳偏西的时候,马吾列一家才起身告辞。莎勒玛罕用大衣把三岁半的玛妮拉裹得刀枪不入,稳稳当当架在摩托车后座上,再把一岁半的小女儿阿依地旦紧紧掖在怀里。在我们的注视下,一家四口人一辆车绝尘而去。此时,可可也将沿那条路离去。我们站在门口,看着他骑着摩托车绕过毡房,冲向坡底。很快,一人一骑消失在北面的山谷尽头,只剩摩托引擎声在空谷间回荡。客人散尽的吉尔阿特,寂静得就像月球表面。自那天起,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再没见过其他人了。直到一天清晨,一支搬迁的驼队远远经过山脚下的土路。我和卡西站在毡房门口看了半天。这支队伍一共有三匹马,三峰负重的骆驼,一架婴儿摇篮和一只狗。羊也不多,大大小小百十只。看来是一个刚分出大家庭不久的小家户。早在前天,斯马胡力放羊回来告诉了我们:南面牧场的某某家快要转移牧场了。于是这两天扎克拜妈妈一直等着他们经过,还为之准备了一点点儿酸奶。春牧场上母牛产奶量低,几乎没什么奶水可供人食用。其实从冬天以来,扎克拜妈妈家就很少喝奶茶了。难得某一天能往黑茶里加一点点儿牛奶。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想法子省出了一些奶,做成了酸奶。那天,看到驼队刚出现在南面山谷口,妈妈就转身回毡房。她解下头上绿底紫花的棉线头巾重新扎了一遍,换了一件干净体面的外套。再拧下暖瓶的塑料盖,小心地倒出了大半盖子酸奶。然后端着出门走下山坡,远远前去迎接。马背上的人接过妈妈递上的暖瓶盖子,喝几口酸奶再递还给妈妈。妈妈又将它送向另一匹马上的人。这个暖瓶盖子在马背上的三个人之间传来传去,直到喝空为止。寒暄了几句,他们就继续打马前进。妈妈也持着空盖子往回走。但她走到半坡上又站住,转身目送队伍远去,直到完全消失在土路拐弯处的山背后。给路过自家门口的搬迁驼队准备酸奶,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礼节。黏糊糊的酸奶是牛奶的华美蜕变,又解渴又充饥。对于辛苦行进在转场途中的人们来说是莫大的安慰。(有删改)文本二:《羊道》凭借介入现实、真实、原生态、本真的特征先后荣获“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和“人民文学·非虚构奖”。2008年,周闻道等人提出“在场散文”的主张:要求散文写作面向事实本身,通过介入的方式祛除对作者心灵、当下现实和语言表达的遮蔽,达到本真的状态。这与2010年非虚构写作要求的真实性、文学性、介入姿态、个人体验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由此可见,它们共同呼求真实、真诚、真心的写作之出现。李娟的《羊道》借着这股东风成为其典型样本之一。(摘编自陈亚楠《遥远角落的见证式留影——论李娟的非虚构写作》)[注]本文节选自李娟《羊道》三部曲的第一部《羊道·春牧场》。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所描写的荒野环境,其特点与茅盾《风景谈》中的“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相似。B.与《诗经·茉莒》中运用“掇、捋、祜”等动词相似,文本一对扎克拜生火的描写,也通过一系列动词,写出劳动的繁忙、紧张和喜悦。C.文本一写“一行大雁正缓慢而浩荡地经过天空”和“两只鹤平静而悠扬地盘旋”,分别象征着牧民在荒野中的迁徙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D.文本一善用场景对照来表达情感,如用“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的热闹和“像月球表面”的寂静进行对照,来突出对聚短离长的悲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写出劳动的繁忙、紧张和喜悦”错,文本一对扎克拜生火的描写并没有劳动的紧张,,而是“不慌不忙”;C项“分别象征着牧民在荒野中的迁徙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错,文本一对大雁的描写和牧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象征;D项“突出对聚短离长的悲伤”错,文中并没有悲伤。7.关于文本一中的“来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西的同学中午找上门来认领自家前一天走失的羊羔,受到扎克拜妈妈一家的款待,体现了牧民的淳朴和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B.斯马胡力代替可可成为“顶梁柱”,这一接替体现了游牧家庭对劳动力的需求与重视,也暗含着草原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担当。C.二姐夫马吾列一家,骑着摩托车前来送面粉并道别,既体现出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反映出草原传统牧民对现代工具的接受。D.路过的搬迁驼队未进入毡房,扎克拜妈妈在路边郑重款待他们,这一内容是为了表现转场路途的艰辛,突出游牧生活的不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部分情节进行推断的能力。D项“为了表现转场路途的艰辛,突出游牧生活的不易”有误。并没有转场路途的艰辛,也没有游牧生活的不易。最后一段提到“给路过自家门口的 搬迁驼队准备酸奶,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礼节 ”。这些都表明扎克拜妈妈用酸奶款待转场的驼 队这一场景,是为了表现牧民之间的相互关怀和草原牧民对自身文化习俗的践行与传承。文本一“我”面对“满得”时的具体表现富有戏剧性,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我”一开始“吓得一声不吭”,后来却“不知不觉吃了三个”,前后行为构成反差,具有戏剧性。②“我”尽管“拼命忍抑”“极力提醒自己”,却“一点儿用也没有”,内心交织着矛盾冲突,具有戏剧性。( 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场景描写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从第9-11段看,当“我 ”得知阿勒玛罕要把羊尾巴肥肉和白色凝固油脂剁碎了做包子馅时“吓得一声不吭”,当包子热气腾腾出锅后,我却“不知不觉吃了三个”,前后行为形成鲜明反差,具有戏剧性;“我”“拼命忍抑”“极力提醒自己”与“一点儿用也没有”构成强烈的心理冲突,“我”内心交织着矛盾冲突,具有戏剧性。9.文本二指出“在场散文”主张散文写作要“达到本真状态”。请从写作视角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参考答案】①写作视角: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原生态地展现了牧民的日常生活。②情感表达:在叙写事件、场景中融入情感,在对荒野生活的真实体验中,自然流露出作者对牧民善良淳朴、互助友善的欣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和用文本内事例印证材料观点的能力。写作视角上,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这是“在场”的直接体现。文中所描绘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与即时观察。文本一呈现的牧民日常生活都具有原生态的质感,如同生活本身在自然流淌,从而直观地体现了“本真状态”中对生活原貌的忠实记录。文本一中作者对牧民的情感,都不是刻意表达出来的,而是在“我”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散骑常侍贺琛启陈四事。上大怒,口授敕书以责琛。大指以为:“何不分别显言: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贪残。明言其事,得以诛黜,更择材良。勇怯不同,贪廉各用,亦非朝廷为之傅翼。卿云‘宜导之以节俭’。朕三更出治事,事多日昃方食,日常一食,若昼若夜。为谁为之?救物故也。卿又曰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使外人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二世之委赵高,呼鹿为马,又可法欤?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若不具列,则是欺罔朝廷。”琛但谢过而已,不敢复言。臣光曰:梁高祖之不终也,宜哉!忠臣陈大体以格君心之非,故言至约而为益大也。观夫贺琛之谏亦未至于切直,而高祖已赫然震怒,护其所短,矜其所长。如此,则自馀切直之言过于琛者,谁敢进哉!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十五》)文本二:天下之事,小者固不可以不究心也。然必究心于其大,而后及其小,则所行为得体。世之人君,知民生之不可伤,则不过重于刑而已。至于穷兵黩武之事,则快心为之而不恤。知国用之所当节,则不过俭于服色之末而已。梁武帝号为恭俭,一冠三载,一衾三年。然广造塔庙,穷极土木。吾恐武帝之俭,俭于小者也。此省费息民,所以不能禁贺琛“省其事而息其费”之言。唐太宗以人命至重,每决死囚,则五覆奏。然频岁东征,委民锋镝。吾恐太宗之爱,爱其小者也。此无罪之士肝脑涂地,所以不能已九龄之谏。(节选自[南宋]陈傅良《永嘉先生八面锋·卷十三》)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卿又曰A百司莫不奏B事C诡竞求进D今不使E外人F呈事G谁尸其任【答案】CDG句意:你又说‘官员们没有不凡事都向您禀奏的,一些人用尽伎俩想升官发财’,现在不让外人奏报事情,那么谁来担负这个责任呢!【解析】参考前文“卿云‘宜导之以节俭’。”可知“卿又曰”之后不可断开;两个“事”前面均有动词,分别为“奏”“呈”,均可与“事”搭配,构成动宾结构词组。前一个“事”后跟“诡竞求进”,主语应该是人,承前省略为“百司”;后一个“事”后跟“谁尸其任”,其自身主谓宾结构完备,不需要另外的主语。综合以上,答案选CDG。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同“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中的“指”意义相同。B.物,指自己以外的人,与成语“待人接物”“恃才傲物”中的“物”意义相同。C.矜,音jīn,夸耀,与《礼记》“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矜”读音、意义不同。D.委,舍弃,与《孟子》“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的“委”意义不同。【答案】D【解析】D项,把“舍弃”词义代入后例语境,文从句顺(弃城而去之),故两“委”意义相同,选项表述不正确。其余三项均正确:A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中的“指”,也同“旨”,义为“意思、意图、意旨”;B项,把“指自己以外的人”词义代入后例两个成语中,句意(“与他人交往相处打交道”“仗着自己有才能而瞧不起别人”)顺畅,三“物”意义相同;C项,《礼记》“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矜”,同“鳏”,音读“guān”,义为“老而无妻”,两“矜”读音、意义不同。需要注意的是,C项语例为《礼记 礼运》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里的语句,虽不见诸教材,但为高考必背60篇内容,不算超纲。考生对此不仅会背、会写,还要懂词义,明句意。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武帝斥责贺琛的批评空泛含糊,对朝廷精准问责、黜奸进贤无益;司马光认为有价值的进言在于能切中核心问题,不在于言语的繁简。B.梁武帝认为官员的廉洁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与朝廷无关;司马光指出梁武帝文过饰非、自以为是的做法最终导致奸佞弄权、国破身亡。C.针对贺琛倡导节俭的谏言,梁武帝强调自己已厉行节俭、勤政为民;陈傅良认为梁武帝未能将个人节俭行为转化为节用爱人的治国实践。D.梁武帝例举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事,说明君王偏信的严重后果;陈傅良以唐太宗连年征战,生民涂炭为例,阐明君王专行的危害。【答案】D【解析】此题设误关键点在于“两个例子阐明的观点到底是什么”。“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事阐明的观点是“专委之人”的不合理性。“太宗连年征战、生灵涂炭”一事阐明的观点是“天下之事必究心于其大,而后及其小”。前例在文本一,前有观点句“今不使外人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后例在文本二,段首句即为本段论点句。选项对于后例论点明显说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答案】富国强兵的办法,让百姓休养生息、减除劳役的事宜,都应该详细列出!(4分)【评分参考】4分。“术”“息”“具”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先读懂、梳通句意,再琢磨关键词语。关键处每个1分。术:方法,手段;息民:使动,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具:完备、齐全、详细,可翻译为“一一”。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则不给分。(2)唐太宗以人命至重,每决死囚,则五覆奏。【评分参考】4分。“以”“(有关部门)”“覆奏”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先读懂、梳通句意,再琢磨关键词语。14.司马光与陈傅良均指出梁武帝的过失,二人意图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5分)【答案】同:都想劝诫统治者应抓重点、分主次。异:司马光还想警示君主应虚心纳谏;陈傅良还想告诫君主应以民为本。【评分参考】答对“同”给2分;答对“异”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本题,须立足文本,既要抓住共性主张,也要区分个性不同。两人均从“治国需分主次”的角度立论,司马光的“大体”与陈傅良的“究心于其大”是共性的。司马光的论述围绕“纳谏”展开,还强调君主态度对言路的影响(原句“切直之言过于琛者,谁敢进哉”:不要护其所短、矜其所长——应虚心纳谏);陈傅良的论述围绕“民生”展开,还强调君主行为对百姓的影响(原句“世之人君,知民生之不可伤,则不过重于刑而已。至于穷兵黩武之事,则快心为之而不恤。知国用之所当节,则不过俭于服色之末而已”:不要穷兵黩武快心而不恤——应以民为本),这是二者的不同。答案如照抄原文,不能分点概括说明,或答案不完整,意思不明确等,应酌情扣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文本一:散骑常侍贺琛向梁武帝启奏了四件事情。梁武帝勃然大怒,口授敕书指责贺琛。大致内容是:“为什么不分别明着说:某位刺史横征暴敛,某位太守贪婪残酷。如果你能明白地指出这些,我就能杀掉、罢免他们,再选择好的人才。官员们有勇敢的也有胆怯的,有贪婪的也有廉正的,也不是朝廷为他们增添了羽翼。你说‘应该以节俭引导百姓’。我三更便起来治理国家大事,如事务繁忙要到太阳偏西时才能吃饭,常常每天只吃一顿饭,既像在过白天,又像在过黑夜。这是为了谁工作?是为了拯救万民的缘故。你又说‘官员们没有不凡事都向您禀奏的,一些人用尽伎俩想升官发财。’现在不让外人奏报事情,那么谁来担负这个责任呢!委托管理国事的专人,怎么能够得到呢?秦二世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了赵高,结果赵高指鹿为马,又怎么能效法他们呢?富国强兵的办法,让百姓休养生息、减除劳役的事宜,都应该详细列出!如果不详细列出,那你就是蒙蔽欺骗朝廷。”贺琛只是向梁武帝谢了罪,不敢再说什么。臣司马光曰:梁武帝不得善终,是应该的!忠心耿耿的大臣要陈述大的方针政策来劝阻君主想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作为大臣说得简明扼要便能收到很大的效益。纵观贺琛的进谏,可以说还未达到直言极谏的地步,而梁武帝却已经勃然大怒,袒护自己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这样一来,那么其余比贺琛的进谏更恳切、直率的话,谁还敢去对皇帝说呢!因此,奸佞小人在眼前也视而不见,重大决策颠倒错误也不知道,声名遭受辱没,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国家被颠覆,祭祀被停止,被千古之人怜悯讥笑,难道不很悲哀吗!文本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依韵答蒋密学见寄① 范仲淹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注]①本诗为皇祐元年(1049年)作者转知杭州时所作,时年61岁。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年老之时任职东南,抛却忧愁之事,享有安乐生活,表达了内心的欣慰。B.颔联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均采用互文手法,描绘出杭州百姓生活的悠闲自在。C.尾联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彰显了诗人不计个人得失,超越荣辱的处世态度。D.本诗为唱和之作,既抒写个人的志趣追求,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情感真切诚挚。【答案】B【解析】选项B“描绘出杭州百姓生活的悠闲自在”表述不正确。颔联描写了诗人在杭州月下荡舟西湖、笙歌弹唱和晴日楼台望远、寄情海山的生活,进一步说明自己在杭州生活的悠闲自在。“鼓吹夜归”和“楼台晴望”的主语是诗人自身,而不是杭州百姓。选项有意张冠李戴,说错对象。另,“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是概括性的图景,可以互文见义;而“鼓吹夜归”和“楼台晴望”是两个独立的具体场景,似不可互文翻译。16.本诗颈联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都写到了“闲”,但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6分)①范诗写诗人暂得清闲,但仍心怀驰骋之心,因而不觉得惭愧,暗含希望能有所作为的情感。②陆诗写诗人闲作草书、晴窗品茗,表面上闲适恬静,但实际上隐含不得重用的郁闷和惆怅。【评分参考】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本题,须审清题干。作答应紧扣“寄寓的情感”联系整诗分析。本诗颈联句意说自己常常羡慕振翅奋飞的鸿雁,我这位伏枥老骥内心依旧怀有驰骋千里之心,不因当下暂得的清闲而惭愧。可见范诗颔联之“闲”是假闲,是希望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本题关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必下“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陆诗,须结合教材注释和诗歌正文分析,并能联系作者生平以知人论世。该诗是作者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在寓所等候召见时所作。其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却长期不得重用,希望渺茫。此次虽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仍提不起太多兴致,故诗云“谁令骑马客京华”“犹及清明可到家”。可见陆诗颈联之“闲”也是假闲,是不得重用的消极郁闷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6分)(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评分参考】答对一空给1分,凡有错、漏、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也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形声字是一种很好用的造字方法,它的来源是什么呢?一开始,古人发明形声字,是为了强化字义。 ① 我们看这个字,这不是品德的“品”,而是甲骨文中的“星”。古人仰观天象,看见天空中密布的小星星,于是画了三个小方块,代表众多星辰。可问题在于,有人非要说这是三块石头, ② ?这难不住聪明的古人,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几颗小星星下边加上一个“生”,“生”和“星”的读音非常像,古人想通过一个相似的读音,来强化“星”字的所指——别胡思乱想了,这不是小石头,也不是小点心,而是星星的“星”!除了强化字义,形声字也能够分化一个汉字的不同意义。什么是分化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甲骨文是“止”,它是小脚丫的象形。下面是脚掌,上面是脚趾。你低头看看, ③ ?人的双脚站立在大地上,它们是人体的根基之处,因此,“止”引申出基址、地址的意思。可“止”又表示“脚趾”,又表示“地址”,还能表示“停止”的意思……这么多意思,会不会发生混淆呢?聪明的古人想了个好办法:如果要表示脚指头,那就添加“足”字作为形符,创造出脚趾的“趾”;如果要表示地址,那就添加“土”字作为形符,创造出地址的“址”;至于“停止”“静止”的意思,就写作“止”。在强化和分化之外,还有很多形声字来自类化。什么是类化呢?有些相关的字,没有形符,古人为了汉字的规整,便给这一类字统一添加了形符。类化产生的形声字往往是批量的。比如说,和金属有关的字,一般都加上了金字旁,于是有了“铜、钢、锡、铠”等形声字。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问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示例:①什么是强化呢 ②怎么办呢 ③像不像呢(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上文是“古人发明形声字,是为了强化字义”,下文则举了一个有关“强化”的字例,此处可补写“什么是强化呢 ”或“为什么这样说呢”;第②处的上文是“可问题在于,有人非要说这是三块石头”,下文则在介绍古人解决的办法,可以用“怎么办呢”或“这可怎么办呢”“如何解决呢”;第③处的上文“下面是脚掌,上面是脚趾”,而后说“你低头看看”,此处可补写“像不像呢”。19.下列各组文字中,不属于通过形声字来分化字义的一组是(3分)【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方式的能力。A 项中的“斤”有斧、兵器、农具、砍削、删改文字、质量单位等多种义项;“芹”是“芹菜”之意,“近”为“距离短”,这两个字的含义都与“斤”无关,字形中的“斤”都仅作为声符,不作形符,“芹”“近”不属于“斤”通过形声字分化而来的字。20.小刚读了本文,要写读书笔记,总结形声字的三点作用,第①点是“让汉字表意更清晰”,请仿照第①点的句式,写出第②点和第③点。(4分)示例:第②点:让汉字字义区分更明确 第③点:让汉字分类更规整(让汉字系统更规整)(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仿写和信息提炼整合的的能力。本题既要符合仿写的要求,又要运用仿写的技巧,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的把握。材料主要介绍形声字的三种来源:强化、分化和类化。“让汉字表意更清晰”是“强化”的作用。“分化”指的是以添加形符的方式分化一个汉字的不同意义,作用是让汉字的字义区分得更明确;“类化”指的是“有些相关的字,没有形符,古人为了汉字的规整,便给这一类字统一添加了形符”,让汉字的分类更规整。21.本文目标读者主要是哪个年龄段的?请作出判断,并从用语特点的角度阐述理由。(5分)示例:少年儿童。(1分)运用“小星星”“小点心”“小脚丫”等口语,便于少儿理解,且富有童趣;(2分)运用“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别胡思乱想了”“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等互动性强的语句,语气亲切温和,适合与少儿交流。(2分)(答对目标读者给 1 分;答对理由给 4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分析评价能力。本题要求判断目标读者主要是哪个年龄段的,并从用语特点的角度阐述理由。本文在用语上,一是运用“小星星”“小点心”“小脚丫”等词语,这些词语在语体风格上有明显的口语特征,便于少儿理解,且富有童趣;二是运用“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别胡思乱想了”“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等互动性强的语句,这些语句语气亲切温和,适合与少儿交流。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出本文的目标读者主要为少年儿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虽然有时代赋予的局限性,但在智商、情商、逆商方面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人际关系上,她广结善缘,几乎团结了大观园中所有的人,连最底层的小丫头们也多爱和她亲近;日常生活中,她衣着半新不旧,住处绝少陈设玩器;知识储备上,几乎是万事通;在探春大刀阔斧改革时,她的“小惠全大体”做了极好的查漏补缺和细节完善;家庭生活中,她历经了家道中落,体验过世态炎凉,所以能居安思危,对待任何变化都能淡然处之、从容应对。作为当代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薛宝钗拥有的智商、情商、逆商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写作(60分)解读材料应理解智商、情商和逆商的内涵。智商:智力商数,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把一个年龄组或团体的平均智商定为100,通过测验和计算得出个人的智商数,分数越高,表明一个人智力水平越高,70以下表明智力有缺陷。——《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情商: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逆商:人在逆境中成长能力的商数,用来测量面对逆境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大小。体现在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最早出自1997年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挫折商:将障碍变成机会》一书。——湘语文综合网络简而言之,智商就是智力水平,情商就是社会交往能力,逆商就是面对逆境的应变与适应能力。三者各有其妙,不可或缺,且关联密切,相辅相成。智商使我们格物致知,见多识广,但没有情商与逆商,我们也可能一事无成;情商提升我们的交往能力,但缺了逆商,我们也可能深陷困境,难以自拔;逆商让我们不惧困境,增强抗压能力,但缺了智商和情商,我们也可能是非不清,方向不明。也就是说,仅靠一种“商”难以完全支撑、成就一生,只有三者兼具、结合,我们的人生才能趋向完美。作文可以侧重某一“商”,但应将其与另两个对举比照,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语言精彩,可判为一类上。如果只注重一个或两个方面,或缺乏辩证分析,可视为偏题或部分偏题。同时注意“时代赋予的局限性”,有所取舍扬弃,体现一定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参考立意】1.“三商”兼具,无往不利。2.智商、情商是基础,逆商决定人生高度。3.“智”“情”诚可贵,“逆商”价更高。4.成长过程中,应“三商”并举,不可偏废。5.重视智商固然好,培养情商和逆商更重要。6.“情”“逆”高扬,不忽略“智”之基础。7.“智”“情”双驱,“逆”做马达。【拟题示例】《智为根基情为柱,更有逆商造云梯》《读红楼宝钗,学人生“三商”》《“三商”并举,成就人生》《“智”“情”“逆”的铁三角》《“三商”鼎立,共擎人生》《做人生“多面手”》《“智”“情”“逆”的人生加法》《善借“智”“情”“逆”,人生试比高》《“智”“情”不可少,“逆商”价更高》《上一堂宝钗的“三商”课》《宝钗有“三商”,成长细思量》【参考范文】情商似水,逆商如山《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在后世很多读者眼里,并不讨喜。相比之下,人们往往更喜欢黛玉的纯真,宝玉的独特。不过仔细想来,宝钗能在人心似海的贾府中稳稳立足,人缘极好,少有差评,这何尝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呢?你看她,既有咏絮之才,饱读诗书,也有停机之德,处事圆融,可谓智商与情商兼具。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锦衣玉食的名媛,从烈火烹油,到家道中落,面对一落千丈的遭际,她都能处之泰然。顺境中不傲物,逆境中不沉沦,其逆商也可谓爆表。如此三商兼具的奇女子,确也值得今天的年轻一代跟着上一堂人生课了。智商,自有天赋之质。是宁馨儿,还是丑小鸭,我们无法选择,也就不必苛求。而且,夙慧天成者,也是凤毛麟角。更何况,“小时了了”的高智商者“大未必佳”,人生、事业也未必“开挂”。古往今来,那些科场上的状元郎,湮没无闻者众多;仲永之殇,也令人叹惋。再来说,智商也有后天提升的空间,更多是格物致知,广闻博识,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似也不足以左右人的一生。情商,则有如温润之水。什么是情商?虽不好简单定义,但无非指向一个人的性格、志趣、品质等。具有高情商的人,往往如水,善利诸事,润泽世界。具有高情商的人,往往明确规划人生,善于自我管理,也善于和人共处,从而拥有更大的朋友圈,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成功可能。想那贾府里并不缺精明者,但宝钗能在贾府立足,深得众人喜欢,不就是情商高人一筹?逆商,更像刚毅之山。有怎样的挺拔之势和嶙峋之骨,影响着人生的高度。高逆商,往往为优秀加持、赋能,助人登临人生的一座座高峰。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宝钗就是如此,家道中落,但很少怨天尤人,而是从容面对。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里科,多次失业且罹患癌症,但仍坚持做科研,她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还有全国首位视障硕士董丽娜,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她们的逆商高于常人,从而迎难而上,也不惧那道阻且长。因为有高逆商,她们遭遇的挫折,也结痂成了身上“最硬的鳞”。因此,作为新青年,我们或许没有高智商的资质,但请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努力提升情商、逆商。或许我们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不要有“我本平凡”的羞耻感。努力雕琢自己,涵养美好的志趣,做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学会打开自我,与世界相拥,与他人同框,悦纳自我,感恩世界。高情商,会让我们收获更完满的人生。而当人生中的不速之客猝然来临时,我们也不退缩,更不沉沦,而是磨砺逆商,如山挺立。所以,我羡慕高智商,但我更向往情商似水,逆商如山的境界。当人生不乏圆融,也不失刚毅,大概真的诸事可为,无往不利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揭阳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三级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