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靖江市滨江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2025.10
班级开展“感受自然的美妙、生活的醇美”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下面是小溪同学在日记里描绘的小城秋景,请你帮助完善,按要求完成1-3题。(8分)
秋,漫不经心地 lì临。你看,校园里的银杏树,正【甲】着一树灿黄;路旁的枫叶,正zhù蓄着一缕明艳。你闻,容湖湖畔的残荷,不失妩mèi,缭绕着一缕暗香;校园路旁的桂花,悄悄攒聚,簇拥成一树的芬芳。你听,牧城公园的落叶,精神抖sǒu,弹起和谐的秋琴;一场秋雨,浙淅沥沥,【乙】洗去酷暑的炎热。
这样的秋景,怎能不让人翻来覆去呢 秋色惹人爱,泡一杯茶,读一本书,享受这醉人的时光吧。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酝酿 【乙】猛然 B.【甲】蕴酿 【乙】猛然
C.【甲】酝酿 【乙】骤然 D.【甲】蕴酿 【乙】骤然
3.下面选项中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加点词语“秋”和“湖畔”都是名词,“缭绕”和“惹”都是动词。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城公园落叶簌簌的悲凉景象 。
C.第二段中“翻来覆去”一词使用不恰当,可以用“目眩神驰”来替换。
D.这篇日记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了小城秋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秋色的美好,生活的醇美。
4.感受文人墨客笔下的自然魅力。(8分)
古往今来的文人用生花妙笔描绘了多彩的自然,抒发他们亲近自然的情怀和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朱自清先生用“①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描绘春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又用“春天像健壮的青年,② ”这样的比喻赋予春天无限活力;“③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借暮春时节凄凉的景物,抒发了自己对朋友遭贬的同情、担忧;踯躅驿道,“④ ,小桥流水人家”,萧瑟的暮景触动了游子马致远的愁怀;登山观海,曹操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⑤ ,⑥ ”展现了他博大的胸襟;行舟江上,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⑦ ,⑧ ”展现了江面的辽阔,表现了扬帆远航的豪迈激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5.这个秋天,我们进入了新校园,遇到了新同学,班级决定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6分)
【精彩大舞台】
(1)活动前,班委会为了鼓励同学们克服胆怯,勇敢上台展示自己,结交新的朋友,在黑板上拟写了一则对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2分)
大胆展示告别旧我,
【交友探索营】
(2)活动中,同学小溪为不会交朋友而苦恼。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为他提供两条交友建议。(2分)
材料一: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人民日报》
【友情交流所】
(3)活动后,许多同学都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尽情交流。你的好友小江正跟小海聊得火热,你也加入了其中。(2分)
小江:太好了,跟你越聊越开心,从今往后,你就是大兄(A)了!
小海:是啊是啊,我也有相见恨晚之感,我比你大几个月,就称你一声贤弟(B)啦。
小江:周六到寒舍(C)来,我们兄弟俩一起学习,怎么样
小海:好,没问题,我一定赏光(D)。
你:嗨,聊天都不忘活学活用课本上古代常见谦辞和敬辞的知识,两位可真行!不过,你们刚才把“① ”(填选项)这个词的谦敬用错啦。
小江、小海:噢,是的!幸亏有你这个博学的朋友给我们指出这个错误来,不然将来要闹笑话的!看来“② ”这句交友名言警句说得真是不错啊!(填课内外相关交友之道的名言警句)
秋日如斯,正是少年读书时,愿你在阅读中咀嚼出人生的滋味。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一)古诗文阅读(18分)
【甲】
山中雪后
[清]郑燮①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②。
【注释】①郑燮:郑板桥,原名郑燮,出身贫寒,经历曲折,曾因违忤上官而被罢官,以致
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而这首诗便是他看到山中大雪后的景致有感而发之作。②等闲:寻常、一般。
6.这首诗前两句选取 等意象,描绘了山中雪后 的景象。(2分)
7.同是写“雪”,《咏雪》中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描摹体现世家大族的闲情逸致,而《山中雪后》这首诗表现了郑燮怎样的志趣 请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乙】
谢道韫传 (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 ”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遗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郭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③之难,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⑦。”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释】①白:向……陈述。②步韋: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④厝:同“措”。⑤贼;此处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⑦见杀:被杀。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下() (2) 安大说( )
(3)及遭孙恩之难( ) (4)道韫遣婢白献之曰()
9.用“/”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凝之弟献 之尝 与 宾 客 谈议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1.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对谢道韫有怎样的认识 (3分)
(二)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3题。
①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②“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④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选段①-③段对比了师生读书的有趣场面,生动再现了学生读半懂不懂的书由人声鼎沸到低下去、静下去的场景,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反映了封建教育(1) 。先生语言描写中三个“~~”(曳引号)的运用,写出了先生读书时语音(2) 的特点(从语音长短、声调的角度概括),对先生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先生深领其意、陶醉其中的状态,显得迂腐而可爱。(2分)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溪认为,岁月中的温情让童年鲁迅学会了爱与被爱,给作品着上了一种暖色调;小江认为,年轮中的伤痕让鲁迅披上了斗士的铠甲,带给成年鲁迅冷静的思考和批判,给作品着上了一种冷色调。那么,你眼中的《朝花夕拾》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呢 请你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父亲的病》
(三)阅读刘仁前的《苦楝树》,完成下列14-17题。(14分)
芒楝(!!àn) 树
①老家的屋后,有一株苦楝树,挺高大的,盘踞在临着香河的高地上。想来,雨水冲击所致,其根盘错裸露大部,叫人领略到“苍劲”一词的意韵。紫红色的小花,成簇成簇的,满树尽是,很是纷繁。顽皮的孩子,爬上树去,摘下,用稻草芯一一串起,成了一串一串的项链,佩到脖子上,挺好看。孩子自然摘不尽楝树花。留在树上的,长到花落,便有青青的果子结出。乡里孩子玩打仗的游戏,多取此果为“子弹”,相互进攻,倒也有几分“枪林弹雨”的意趣。楝树果到冬季便老枯了,成了无处寻食的白头翁(一种鸟)填肚充饥之物。自然
也有果子老了,坠到根下的。入得泥土之中,几经风雨,翌年春,便有新芽破土。年复一年,便满了高地,竟有了一个楝树林子,实在意料之外。房屋在浓荫里藏着,炎夏在这里,便凭添了些许凉意,尽管蝉儿依旧在枝头卖力地喊着:“热啊————”“热啊————”
②苦楝树,因其汁苦涩而少虫害,故而,很茁壮。那株老树,有些年月了,树皮开了裂,很是粗糙。树形也颇奇特。正杆没多高就分出三根杈枝,很匀称地伸向三个方向,各占一方蓝天。杆粗已半抱有余。树杈上各有一个喜鹊窝。每每老喜鹊寻食回归时,窝里的幼鹊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小树林,顿时热闹了许多,增添了不少生机。这棵苦楝树,是爷爷早年间栽下的。爷爷是有了打算的,曾跟家里人提起过。一棵老树,三个杈,每个儿子一杈。恰巧,爷爷有三个儿子。
③爷爷是靠租种人家的田过日子的。整日忙忙碌碌,极少安安稳稳地坐到桌上来吃顿饭的。从锅灶间盛好籼子饭(那时,成年难得见白米),到堂屋饭桌上装几筷子苋菜馉,往锅灶间盛籼子饭。如此往复,便吃完了一顿饭。他总是嫌坐下来浪费时光。用他的话说:“时光是浪费得起的么 种田人,工夫用在田里才是正理,不忙哪成!”可他却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学堂。
④爷爷真是个闲着没事就难受的人。稻谷进了仓,麦种下了地。往冬天过,地里闲了许多。飘雪花了。田野里,村子里,尽是白茫茫的,实在不能外出干活了。爷爷便拿出一小把一小把锤得熟熟的稻草,打草鞋。他一冬也尽穿草鞋。不仅他穿,家里人也穿。即便如此,也还是穿不了。爷爷打草鞋的技术娴熟极了,一天双把草鞋是极容易的事。因而,爷爷的草鞋也向外卖。多是相熟的,跑到门上来。爷爷的草鞋,卖得极便宜。那时节,乡里人还谈不上穿棉鞋,多穿草鞋。穿过几回,草鞋软熟了许多,也暖和了许多。要把一双草鞋穿软熟了,这脚是得吃些苦的。新草鞋磨脚后跟挺厉害,容易落下裂口子的毛病。爷爷自然不能幸免。睡觉前,常常用膏药到火油灯上烘化了,滴到裂口里去。那滋味既生疼,又舒坦。爷爷脚上的裂口,小孩儿嘴一般,怪吓人的。冬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印象顶深的,莫过于坐在门口小矮凳上,映着雪光打草鞋的爷爷的形象。雪花飘进门来,沾到爷爷的胡须上,化了,爷爷的胡须也变得雪白雪白的了。
⑤说实在的,爷爷大半辈子为生活的艰辛所迫,整日奔波,劳作于田间,没能给我多少爱抚,便离开了人世。有一日清晨,家里人叫我立即回去。其时,我住在外婆家读书,距家不远,待我赶到,爷爷已咽气了。听人说,只有咽气时在的,才能成为死者真正的亲人。我很是伤心了一会子,为我失去了爷爷,也为爷爷到阴间就少了一个孙子。我转到屋后,很想抱了苦楝树痛哭一场。可是苦楝树已经不在了。家里人告诉我,说是爷爷辛劳了一世,给他老人家做棺材用了。爷爷结束了他苦楝树般苦涩的一生,离开了我们。那时,我还太小了一些。
⑥苦楝树不在了,那枝杈上窝里的喜鹊哪去了呢 该有一窝新喜鹊了吧。
(选自刘仁前散文集《瓜棚漫笔》)
14.请结合第①②段,说说屋后的苦楝树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房屋在浓荫里藏着,炎夏在这里,便凭添了些许凉意,尽管蝉儿依旧在枝头卖力地喊着:“热啊————”“热啊————”(从描写角度) (3分)
(2)爷爷脚上的裂口,小孩儿嘴一般,怪吓人的。(从修辞角度)(3分)
16.朗读技巧:停连,在朗读时,根据句子结构和表达需要,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重音,对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加以强调;语速,根据作品的内容和体裁,适当调整朗读的快慢;语调,注意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思考下面的句子,该如何使用朗读技巧进行朗读。(可以选一个朗读技巧,并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2分)
苦楝树不在了,那枝杈上窝里的喜鹊哪去了呢?该有一窝新喜鹊了吧。
1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就是了解文章内核的窗口。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3分)
三、作文(40分)
18.小溪同学发现第一、二单元的课文,或描摹细腻自然,或抒写真挚亲情,让我们感知了自然的诗意与生活的温情。在这个秋天,不妨让我们也放慢脚步,在秋日的天地间,去捕捉那些藏在落日、晚风、烟火里的细微美好,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请以《秋日里的小确幸》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小确幸”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叙真事、抒真情,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