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5 BAADB 6—10BDACD 11—13 CAB14【答案】(1)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举例: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每问各1分)(2)轩辕:黄帝;1分 战争:涿鹿之战; 1分 地位:是中华文明由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转变。3分 (共5分)(3)信息:青铜器品种多。(2分)(4)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丰富多样;不断传承。(2分)15【答案】(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分(2)目的:为巩固统治。2分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3)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2分 没有。1分(4)牧野之战;1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024—2025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七年级历史(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题2分。共26分)1.“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3.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回顾袁隆平老先生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之中。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先民是(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4.陶器是原始农业的标志性器物之一,如图所示是1973年出土的猪纹陶钵(陶器),它是一件盛食器,这类盛食器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使用这个陶器的原始居民应是( )猪纹陶钵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禹和黄帝 B. 炎帝和黄帝 C. 舜和禹 D. 炎帝和尧6.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这种选举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A 推举制 B. 禅让制 C. 民主制 D. 选举制7.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8.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9. 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原始农业兴起 B. 成熟文字诞生 C. 国家已经产生 D. 青铜文明兴盛10 .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信史”意指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其依据是( )A. 河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B. 后世流传着众多商王的故事与传说C. 《史记》记载商王的世系情况 D. 甲骨文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多重印证1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 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2.以下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D.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13.春秋时期,周边的蛮、夷、戍、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诸侯政权常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这有利于( )A. 铁器牛耕推广 B. 各民族交融 C.学术蓬勃兴起 D. 奴隶制崩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史记》材料三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四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请回答:(1)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2)根据材料二,文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地位?(5分)(3)据材料三,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2分)(4)根据材料四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根据禅让制的规则,做了舜的继承人。同样按照禅让制的规则,大禹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本来是要传给伯益的。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登上了王位,并且杀死了伯益。材料二 分封制形成于西周初期。当时周天子虽然是天下的共主,但是仅能治理王畿之内方圆千里之地,号令不达于千里之外;千里之外都是公、候、伯、子、男等诸侯的领地,诸侯虽然名义上臣服、朝贡于天子,但实际上拥有世袭不变的独立国权。国家名存实亡,结果酿成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兼并与混战。材料三 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种制度的变化?(2分)(2)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3)从材料二来看,你认为分封制的实行导致了什么结果?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吗?(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灭商的关键战役是什么?我们从夏、商、周的更替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 七年级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