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要点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1938年5月,为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权建设 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经济策略 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土地政策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
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6.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2.内容
(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
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易错易混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加速胜利的因素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2)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2.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胜利意义
(1)国内: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②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2)国际:①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同步训练】
1. 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指出:这一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新民主主义”“解放农民”“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战争”“革命根据地”“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设党”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是我们党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唯一正确的总路线”。“这一思想”指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2.下表是某公众号新一期历史学习专题推文的内容,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学习主题是(  )
图片 李宗仁组织军队就战照片
书籍 《血肉长城:徐州会战》《墨兵江汉:武汉会战》
地图 《淞沪会战示意图》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局部抗战的开始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抗日战争的胜利
3.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论述的观点是 (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外华人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台湾同胞来到大陆,直接投身于抗战各条战线·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4.日本在其占领区内,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其争夺的地区,他们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惨无人道地杀戮中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在一步一步地实施灭亡全中国的计划。这体现出(  )
A.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 D.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5.纪录片《中国远征军》中缅甸盟军统帅部决定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英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英缅联军陷入重围,中国远征军前去救援。800名中国勇士对阵七千名敌人,在曼德勒会战中彰显英雄本色。中国远征军把日本人赶下印度洋 该史实可以用来佐证(  )
A.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6.1939年9月,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1940年7月,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的南进战略迟迟不能付诸实施。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材料表明(  )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D.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在《毛泽东传》、党史资料、抗战将领的回忆录中,均能找到许多人对阅读《论持久战》后激动心情的描述,如“一扫多日来隐晦的心情”,心里“一下子感觉亮堂”,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C.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
8.下图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
C.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中共七大为胜利准备了条件
9.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成就中,具有历史性影响的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0.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对日作战的方针 B.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政治改革的迫切性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于中国抗战进程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抗日英雄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结合并所学知识,用一例领土回归的史实证明“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根据材料,归纳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