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 60分钟 试卷满分: 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祝舅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老同学青春永驻,福寿延年”“祝王校长福星高照,寿诞生辉”……小文的爷爷过60大寿,小文将所有祝寿拜帖整理好,交给爷爷。拜帖上的各种称呼反映了(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人的身份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同④不同的身份,要承担相同的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2.学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一课后,同学们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小新:“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B.小丽: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感觉自己和社会没有什么联系C.小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D.小红:“宅男宅女”的出现说明通过网络可以摆脱现实社会3.2025年3月6日,在北京团小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建议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息屏24小时”行动( )①引导青少年养成合理利用网络的习惯②减少了交往通道,不利于拓展交际圈③要求青少年亲近社会,拒绝使用网络④有利于未成年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下面漫画中的小华是个“宅男”,为帮助他走出“宅生活”,你应对他说( )①社会生活与我们无关,专心学习才是正事②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学习成绩就会越好③要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5.八年级学生小雷假期经历了很多“大事”,下面的片段节选自他的日记:8月20日暑假,我在老家帮助爷爷奶奶掰玉米,虽然觉得很累,但也很兴奋。 9月21日同学们在教室内收看“天宫课堂”太空科普授课直播,我感受到了祖国科技实力的提升。10月2日国庆假期,我随父母走进博物馆.听解说、看馆藏,聆听历史足音,感受灿烂文化。小雷的日记让我们体会到( )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②只有走出家门才能了解社会,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③走进社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6.社会关系依据其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7.下面是某社区居民的对话:居民A:我们小区引入蔬菜便民服务,便利店搭载果蔬,让居民的生活更便利了。 居民B: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有专业的医生为老年人服务,让人感到温馨。以上居民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 )A.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B.在社会生活中要热爱劳动C.关心社会就要参加所有的社会活动D.中学生应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8.《论语》有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强调了 对人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社会化过程 D.生理本能9.出生时,我们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给予“白纸”教育、帮助和关爱,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D 每一种角色都承担相应的责任10.依据下图小闽推断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C.个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D.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人成长11.周末,某校八年级学生小刚与同学约好去公园参加护绿活动,赴约途中他发现路边下水道的井盖不见了,为防止行人掉下去,小刚守在井口边并打电话向路政部门反映情况,直到维修人员赶到才离开,结果耽误了时间.你对小刚这一做法的评价应是 ( )A.缺乏安全意识,未成年人不要在危险区域停留B.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C.不能积极融入社会,护绿活动对个人和社会更重要D尽管耽误了时间,但他的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12.对于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小明: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会影响学习②小军: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生活会让我们吃亏③小丽:亲社会行为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④小华:要多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3.北京多所中小学启动春耕节,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田间。成立“柿柿”如意、“茄”而不舍等特色小组;翻土、播种、浇水,将幼苗植入土壤;照顾植物、了解土壤和节约资源……这样的课堂有利于青少年( )①成为合格生活成员,获得他人的赞赏②树立积极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③尊重自然规律,培养责任意识④积极参加劳动,创造更多财富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某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数字电厂、智慧化工、智慧热网、智能化矿山、智慧物流等整体解决方案,已服务国家电网、中国电科、中国华能、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B.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C.互联网畅通了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D.互联网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15.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许多外地游客在网上看到超然楼、“湖畔雨荷”等热门景点,慕名来到济南。“互联网+旅游”让泉城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市30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22.1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以上材料表明网络能够( )①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②搭建新的平台,促进文化传播③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济南④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6.为了印证“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这一观点,小丽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市区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下列是其中四位被采访者的回答,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序号 被采访者 被采访者的回答① 快递员小李 我在外地上班,但我通过线上平台参与了老家的选民登记② 网购者淘淘 每年“双11”我都会通过网络抢购许多特价商品③ 中学生小刘 我通过网络向环保部门举报了当地化工厂污染水源的事憜④ 企业家马某 我们公司通过网络采购原料,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17.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会:正方:网络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反方:网络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污染社会风气。这场辩论会的主题应是 ( )A.维护和改进规则 B.全面认识网络利弊C.传播网络正能量 D.培养亲社会行为18.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上网时,上一秒你还在看一个引发你深思且沉浸其中的片段,下一秒你可能就刷到了一个搞怪视频,你的思绪就飘走了。这警示我们 ( )A.网络是法外之地,享有充分的自由B:沉迷于网络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C.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D.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19.北京儿童医院的10位患儿,或罹患疑难肿瘤,或难以确定病因,该院通过网络进行了一场“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 AI·儿科医生有效解决了中国家长的“号难挂、假难请、队难排、大病跨省”的“心病”,更是解答了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必答题。由此可见网络 ( )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④方便信息传递和交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近来,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如:有学生因轻信“微信客服”声称“百万保障到期需取消,否则扣费”,按要求操作后被骗;有学生在游戏平台交易时,被“免手续费”的噱头诱导点击不明链接,导致钱财受损。面对此类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 )A.对方能说对个人信息,可以降低防备,配合操作B.收到可疑信息后先上网搜索,若无异常就可照做C.遭遇诈骗后,怕被批评,自己悄悄处理不声张D.增强自我保护和防骗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21.国务院办公厅设立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小程序,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这主要体现了网络 ( )A 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B.拓宽了民主渠道促进其进步C.促进司法机关追求公平正义D.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22.一段“小松果”红领巾讲解员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点赞量突破10万。视频中的小讲解员吴同学,是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一名“小松果”讲解员。她利用假期休息时间,从事志愿讲解工作100多场,服务时长达300多小时,服务观众3000余人次.这说明她( )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行为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主动塑造健康人格③为人谦逊,待人宽厚,不争抢荣誉、利益④热心交往,严守纪律,做时间的小主人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3.“你我小举动,城市大文明”,这是苏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之一。这一行为说明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每个人都要从社会中获得营养D.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24.公益广告语:“每人进步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鲁迅先生说:“一个人想要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对此两句话的理解你认为 ( )A.两者的意思都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B.两者的意思都是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能离开社会C.广告语的意思是社会的发展决定个人的进步D.鲁迅的话是指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26.“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 ( )A.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理性对待B.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网络信息发布C.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D.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二、非选择题 (3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打分、- 李智琳、李慧琳姐妹俩出生不满4个月,爸爸就因病失去工作和行动能力。姐妹俩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陪伴爸爸、料理家务,在学习上也比学赶帮、连创佳绩,2022年,妈妈葛春梅当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姐妹俩在妈妈的示范带动下,10岁时就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6年来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 材料二: 土家族少年周彦博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累计义务宣讲50多场、受众超过5000人次.作为学校民族团结讲解员,他利用课余时间分享民族团结故事,介绍家乡特色服饰、手工织锦等民族文化艺术,在他的带动下,土家族摆手舞成为学校课间操.2023年,他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1)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有什么社会价值 (4分)(2)结合画线部分,说明李智琳、李慧琳和周彦博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列举你参加过的两项此类活动。(4分)(3)谈谈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8分)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当刷短视频成为一种习惯,可能随之“刷”走的是你的健康、意志、学业...某中学给全校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实践性假期作业,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任务主题 了解看短视频的利与弊;学习领会相关法律文件要求 拍摄“拒绝沉迷短视频”宣传片 探究家庭成员拒绝沉迷短视频的方法任务内容 上网搜集资料,列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搜集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及文件,自觉学习规范要求 设计、拍摄、剪辑时长为1分钟的宣传片;参加校园优秀宣传片征集活动 如何拒绝沉迷短视频,合理上网 我与家长有这样一个约定(1)结合任务一.说说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有何危害.(4分)(2)根据任务二,写出校园优秀宣传片应该符合的要求。(4分)(3)“拿起手机与网络共处,放下手机与生活相处。”写出任务三中你与家长的约定。(6分)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BCBAB 6-10 DACBA 11-15 DBCDB 16-20 DBCBD 21-25 BABDA二、非选择题 (30分)26.(1)①有利于弘扬孝老爱亲、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等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②能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激发人们向善向美的动力。(每点1分,共4分)(2)①他们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2分)②我参加过的此类活动:社区义务清洁活动、校园周边交通疏导志愿服务、敬老院慰问老人活动、为贫困地区捐赠书籍衣物活动等。(任答2项,每点1分,共2分)(3)①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关心照顾家人,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如帮父母做饭、照顾生病的家人;②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③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参加社区公益宣传、环保志愿活动;④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主动学习和传播优秀文化,如学习民族知识、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活动;⑤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每点2分,共8分,任答4点即可)27.(1)①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看短视频易导致视力下降、颈椎腰椎损伤,还会打乱作息,影响睡眠质量;②分散学习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导致学业成绩下滑,如上课走神、作业拖延;③影响心理健康,短视频中的不良信息可能误导价值观,过度依赖短视频还会使人产生焦虑、浮躁情绪;④减少现实社交,沉迷短视频会挤占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导致人际关系疏远。(每点1分,共4分)(2)①主题鲜明,紧扣“拒绝沉迷短视频”,能清晰传递合理使用网络的理念;②内容积极健康,画面简洁、节奏适中,语言通俗易懂,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③形式新颖有创意,如采用动画、情景剧、真实案例讲述等方式,能吸引观众注意力;④时长控制在1分钟内,信息简洁明了,便于传播和观看。(每点1分,共4分)(3)①控制使用时长:每天家庭成员使用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周末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2小时,设定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提醒;②规范使用时段:吃饭时间、家庭成员交流时间、学习或工作时间不刷短视频,睡前1小时不刷短视频,避免影响睡眠;③筛选内容质量:只观看积极健康、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不看低俗、暴力、虚假信息类内容,发现不良内容及时举报;④增加现实互动:每周安排1-2次家庭集体活动,如散步、观影、做家务、亲子阅读等,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⑤相互监督提醒: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短视频使用情况,发现对方过度沉迷时及时提醒,共同遵守约定。(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