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1年,一名地质学家在河南某村南郊一处断崖意外发现了含有石器和彩陶片的地层。此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该地出土了大批彩陶、石器、骨器、贝器,其中有斧、铲、凿、锛、线坠、纺轮等。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为A.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B.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C.新石器时代的祭坛遗址D.“万邦”时代的都城遗址2.由于原本归附于夏朝的大部分的族邦逐渐进入国家阶段,商王朝实际上成为一个以商王国为主体的方国联合体,而联合体内的诸多小国只是屈从于作为大邦的商王国。面对这一局面,商朝A.推行内外服制B.大兴占卜之风C发明炮烙之刑D.分封同姓诸侯3.灭亡西周的犬戎,不仅自称是黄帝后裔,还自称族姓也与黄帝相同。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华北的北狄人中,骊戎氏和白狄鲜虞,也都自称姬姓,与黄帝同根。这反映出A.华夏认同的发展B.诸侯争霸的策略C.礼崩乐坏的局面D.姬姓贵族的特权4.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大国君主对资源的分配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不再将土地和人口封赐给臣属,而以粮食、布帛或货币等财富来支付俸禄。这类改革A.瓦解了传统贵族势力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C.推动了专制制度形成D.背离了土地私有化的潮流5.战国时期,某些思想家既对坚守宗法制和周礼充满鄙夷,又反对为了厉行法治而绝弃礼义仁恩,他们推崇管仲“章道以教,明法以期”的主张。与“他们”思想最接近的是A.邹衍B.韩非C.孟子D.荀子6.秦国统一战争期间,军事征讨楚国遭遇重挫,后派出名将王翦消耗很长时间才征服楚国;而秦国以反间计造成赵国良将李牧被害,使赵国防线被迅速攻破;秦国还成功收买齐国丞相后胜,由他说服齐王不战而降,秦国迅速实现灭齐的目标。这反映出当时A.秦国重视制敌谋略B.七国归一依赖谍战C.秦军优势并不明显D.百姓渴望和平统一7.秦灭六国后,短短十余年间,便将以严苛著称的秦法颁行全国。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上的法令条文明确指出,“荆新地多群盗(泛指引发政治变乱的势力)”。据此可推知,秦朝A.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B.赋税繁重导致民不聊生C.统一措施推行过于激进D.存在地域文化歧视现象【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