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10月福鼎二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姓名:请考生将答案填置答题卡内,否则无效,后果自负。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1.图1、图2显示的是隋唐时期国家粮仓的主要集中地。对此解读合理的是,隋唐时期()题1A,北方经济地位上升B.大运河的功能突出C.政治中心东移明显D.漕运体系日益完普2、·唐代河朔地区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一度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据此可知,当时()A.中央权或不复存在B.儒家理念深入人心C.粜文抑武风气渐显D.一统秩序受到挑战3.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A.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C.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D.宜扬以法治国的思想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有学者提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6:山东自古被称济鲁大地,这源于周初分封时,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封在营丘(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是为了()A,拱卫王室B.扩大王能C.奖赏功臣D.笼络宗亲7.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如“文之昭、“试之穗、“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据说第1页,共4页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自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8。《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奥,多编以竹简:“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应用③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④皇帝使用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9.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道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10.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率部众南下归附汉朝,诸子有六人相继为单于,单于号的末尾都加有“若餐”(即“孝”)。东汉明帝时,“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孙,莫不受经”,于是“匈奴亦遣子入学”,其“子弟亦游大学”。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认同推动匈奴社会变革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逐渐扩大C.汉匈民间生活习俗日益趋同D,多元一体民族格局渐趋稳定11私有制是在()产生的。A.原视社会末期B三皇五帝时期C.旧石器时代D.夏朝早期12.国家起源的标志是()①阶级存在、私有制产生②城市的出现③强制性权力系统的出现④人口众多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唐五代流行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叫转变”,当时上至宫廷、下至闲市都有演出,还出现了演出的专门场所“变场”。“转变”的底本就是变文,变文多讲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甚至时势英雄,变文演出有的还辅以图画。变文的出现说明当时()A,政府重视其教化作用B.市民生活消费水平高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