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巩固复习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6.2学会依法办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教材P49-54,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01
法律服务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02
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生活中的纠纷?
03
诉讼的作用和类型
04
生活观察P49
“工资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吕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情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
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理性维权。
维护合法权益时要冷静,要选择合法渠道解决问题。
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如实反映情况。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
——习近平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怎样依法办事?
请阅读课本P50-53
笔记整理
(1)自觉守法。P50
(2)遇事找法。P51
(3)解决问题靠法。P52
(4)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P53
【笔记】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探究新知
2025年1月6日8时许,被告人王某因家庭矛盾致使情绪失控,将摆放在其居住的某小区8楼房屋阳台上的三个陶瓷盆栽抛出,砸在小区楼栋入户口道路上,险些造成人员伤亡。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从建筑物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的刑罚。
“我现在非常后悔,为了发泄情绪从高楼上抛掷花盆,险些造成人员伤亡,我愿意承担责任!”宣判后,被告人当庭表示服判。
从“头顶之危”到“法律严惩”
该案例中王某高空抛物,未造成人员伤亡,为什么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王某非常后悔,如何才能避免事件发生?
王某的行为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已经触犯法律。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自觉守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高空抛物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探究新知
请你帮韦薇出出主意?
大伯代管父亲198万死亡赔偿金近8年,能要回吗?
多年前,韦薇的父亲在工作中意外身亡,父亲生前的工作单位,因此赔偿了一笔百万元的死亡赔偿金。由于当时韦薇和弟弟尚且年幼,她的母亲也没有办事的能力,这笔死亡赔偿金一直由小薇的大伯代为保管。
原本双方说好,姐弟俩的生活花销从赔偿金里支取,等弟弟成年,将剩余部分一并还给姐弟俩。可韦薇姐弟俩逐渐感觉到,向大伯讨要生活费越来越难,韦薇更是听说,大伯已经将赔偿金挪用了!韦薇想把赔偿金中属于姐弟俩和母亲的份额要回来,可几次沟通还款都无果。
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韦薇知道用法律武器维权,但是她对维权的路径一点都不清楚。
你认为她首先应该怎么做?
遇事找法。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
法律服务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笔记整理
【笔记】 2.法律服务组织和机构有哪些?P51
通过之前的准备工作,2023年,韦薇和弟弟及其母亲以侵占赔偿金为由,将大伯告上法庭。
法院认为,扣除事故处理费用及丧葬费5万元,剩余的193万元应由原告二人与之母平均分配,原告应得144.7万余元,扣除之前已产生的开支(原告的家庭债务、人情门户、购买医保以及姐弟二人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共计65.3万余元,余下的79.4万余元应由被告何某福(大伯)返还给原告。
韦薇一家的赔偿金最终得以追回,给我们什么启示?
今年2月4日,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即何某福于判决生效十日内返还韦薇一家三口79.4万余元。
解决问题靠法。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笔记整理
【笔记】 3.如何用法律武器解决生活中的纠纷?P52 ①②
①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②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
人民法院: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我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相关链接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诉讼
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
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
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拓展延伸
模拟法庭布局图
民事、行政法庭
刑事法庭
探究新知
习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笔记整理
【笔记】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自觉守法。P50
(2)遇事找法。P51
(3)解决问题靠法。P52
(4)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P53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学会依法办事,通过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
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针对训练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生活中,我们要依法办事。下列做法符
合依法办事要求的是( )
C
①爸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机动车时超速了,小宇立即制止
②有人向中学生小军强行索要财物,小军默默忍受,没有告诉父母和老师
③中学生小磊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④中学生小芳提醒父母骑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小林的妈妈骑电动自行车上班时,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被交警拦下,
交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小林的妈妈处以二十元
罚款。这警示公民要( )
D
A.学习法律,任性而为 B.制定法律,伸张正义
C.制裁犯罪,惩恶扬善 D.自觉守法,遵守规则
基础巩固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伪造
他人的声音、面孔等骗取他人财物。对于此类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
①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②必要时,受害者可以通过诉讼维权
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
④这是利用高科技致富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观察右图,除了图中的律师事务所,还能
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是
( )
B
①公证处 ②人民调解委员会
③学校 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
活。以下做法值得肯定的是( )
A
①妈妈给小丽买了一份人身保险,在民法典的指导下签订了保险合同
②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工资,他通过民事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小芳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绳的狗咬伤,她选择自认倒霉,不予追究
④邻居家装修,装修工人每天中午施工,影响他人休息,王某上门大吵
大闹并辱骂装修工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八年级学生小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
下遗产10万元和一套房屋。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
割遗产。无奈之下,小洋将叔叔告上法庭。人民法院判决,小洋继承父
亲的全部遗产。小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
C
①属于民事诉讼
②是采取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③是为了获得遗产而采取的合理做法
④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5.我们青少年要提升法律素养,学会依法办事。下列四名中学生的行为
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
小韦:新摩托车真拉风,大街小巷任我行。
小舟:交通安全要记牢,红灯亮时要停步。
小美:购物平台买假货,依法维权少损失。
小红:观看直播打打赏,平台刷单把钱赚。
C
A.小舟和小红 B.小韦和小美
C.小舟和小美 D.小韦和小舟
综合拓展
6.【观社会热点 评法治现象】
关于“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KTV(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这
一话题,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的交流分享片段。
(1)从法律角度说说召开该主题班会的目的。
帮助同学们树立法治观念,引导同学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结合小清分享的案例,运用法律知识分别对KTV工作人员和林阿
姨的言行进行评析。
①KTV工作人员的做法正确,是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的表现,能够做到依法办事。林阿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进入KTV,即使有家长陪同,未成年人进入KTV同样是法律禁止的行为,违反这一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
(3)结合小川的分享,同学们准备在班里开展一次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请你提出两种活动形式。
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