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本标注:1、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拓展1】.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2)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的进一步激化: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一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3)一战期间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步壮大。(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5)一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6)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的传播及出现无产阶级政党。子目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通读教材97页第1段;将各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史实简要标注在学案右图。(学案标注)问题2:精读学案【拓展2】【拓展3】;梳理教材98页-99页;深度理解甘地的非暴力合作运动。(课本标注、课本补充)问题3:结合问题2;回答教材99页的“学思之窗”?(写在书上)问题4:综上所学,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自主思考、课堂探究)【拓展2】甘地的思想称为甘地主义,核心:非暴力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2)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 (3)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 (4)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抵制西方工业文明)【拓展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体现斗争的革命性和策略的现实性、局限性)(2)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原因①种姓社会:落后的种姓隔离观念,造成了印度社会的分裂与凝聚力缺失;②宗教信仰:印度教与佛教等思想鼓吹平等、博爱、不杀生等思想;历史遗留的复杂宗教矛盾造成社会割裂;③殖民历史:印度长期受到殖民统治与奴化教育;本土社会经济备受殖民者剥削,有强烈依附性,民族工业薄弱;④政党起源:国大党是为本国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政府权利为诉求的政党;提拉克的抗争以本人入狱、运动失败告终。(3)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4)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5)过程(5)过程阶段背景措施结果第一阶段(1920-1922年)“手纺车”运动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1919年4月阿姆利则惨案。(起因)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③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④抗税。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第二阶段(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制盐。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甘地的部分要求。第三阶段(1940-1942年)“退出印度”运动二战期间,英国为争取印度更多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运动陷入低谷。(6)评价●●A.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解放;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经济发展;③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④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⑤创立了一条反对殖民地统治的独特道路,成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B.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束缚了人民手脚,影响革命的深入开展;②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③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子目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关注“学习聚焦”【拓展4】独立意识觉醒是指有意识地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与统治即民族主义,同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如政府管理体制、宪法、教育、财政、军事以及其他)。问题1:精读学案【拓展5】;梳理教材99-100页;处理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的基本史实。(课本标注)问题2:结合学案【拓展5】;阅读教材99-100页正文、“学习聚焦”、“扎格鲁尔”;概括非洲独立意识觉醒的特点。(自主思考、课堂探究)【拓展5】: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子目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一战前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已经实现独立。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为何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写在书上)问题2:通读教材100-101页;将拉美革命与改革的史实简要标注在学案右图。(学案标注)问题3:阅读教材100页“历史纵横”,你能得出哪些信息?问题4:结合学案【拓展6】;梳理101页第1段。(课本标注)【拓展6】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2)内容:对内;①农业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②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③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3)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改革(4)影响:①改革大地产制,瓦解军事独裁政权的经济基础;②遏制军事独裁势力,巩固民主政体;③有利于政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⑤摆脱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促进民族工业发展。⑥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问题1:阅读学案【拓展7】;结合16课内容和特点类做题思路;回答101页的“问题探究”(写在书上)问题2:阅读学案【拓展7】;梳理101页第2段。(课本标注);精读学案【拓展8】,深度理解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的?(自主阅读)【拓展6】:【拓展7】两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意义。积极:A:对亚非拉:①为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B:对世界: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③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消极:①这次运动并没有缩小殖民主义的统治范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殖民统治。②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将斗争方式限定在和平手段上,严重限制了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拓展8】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民族独立解放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斗争如火如荼,打开了殖民体系的缺口,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冲击了国际殖民体系;为以后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兴起准备了条件。(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4)马克思主义传播及深远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为以后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兴起提供了范例、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