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C(2分)2. C(2分)3. A(2分)4.(1)AC(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2)任务一:A.屈原;B.《史记》(每空1分,共2分);任务二:示例:屈原;他“浮游尘外,清白不污”,创作《离骚》展现崇高气节,其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能激励当代青少年坚守初心、追求高尚品格(1分)5.(1)窈窕淑女(2)白露未晞(3)在城阙兮(4)波撼岳阳城(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共6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6. C(3分)(二)7. D(3分)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交通”1分,句意1分,共2分);(2)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会意”1分,“欣然”1分,句意1分,共3分)9.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每处1分,共2分)10. ①读书(好读书);②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④对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每空1分,共4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11. D(2分)12. ①点击“开启你的学习之旅”;②选择学科和版本;③自我感知+借助练习评价(每空1分,共3分)13. ①提供个性化智能推荐,汇聚多领域优质资源;②人的主体地位丧失及对AI过度依赖;③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变革,加强AI教育伦理规范(每空1分,共3分)(二)14.(1)观察阿婆刻花、涂防染浆;(2)痴迷;(3)目睹自动化染坊简化传统纹样、旧染缸被冷落;(4)坚定、传承(每空1分,共4分)15. ①“蓝”指蓝印花布,点明文章核心对象;②“谣”既指《染布歌》,又暗含传统技艺如歌谣般需传承的深意;③奠定文章怀旧、抒情的基调;④吸引读者兴趣(每点1分,共4分)16. 运用比喻修辞(1分),将蜡屑比作细雪(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阿婆刻花时蜡屑飘落的轻盈、细碎,体现传统技艺的细腻与雅致(1分),共3分17. 矛盾心理:既想借助现代科技(3D纹样库)推广蓝印花布技艺,又担心现代技术简化传统、丢失手工温度(2分);作用:体现“我”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深度思考,为下文重拾刮浆刀、坚守传统埋下伏笔(1分),共3分18. 同:都表达对传统逐渐消逝的惋惜(1分);异:《蓝谣》侧重通过对比现代自动化与传统手工,表达对传统技艺“魂”的坚守;《社戏》侧重通过回忆童年社戏的快乐,表达对传统民俗与纯真乡情消逝的怅惘(2分),共3分(三)19.(1)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岩层(2)强硬岩层(能干层)断裂成香肠状岩体,软弱层包裹(3)地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挤压力(每空1分,共3分)20. ①以“石香肠”为喻,生动形象引出说明对象“石香肠构造”(1分);②提出疑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其形成过程的说明(1分),共3分21. 打比方(1分),将“不同岩性相间的沉积岩层”比作“千层蛋糕”(1分),生动形象说明沉积岩层分层、强弱相间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1分),共3分22. “有时”限定受力方向的不确定性(1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限定稳定的条件,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避免表述绝对化(1分),共2分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撺掇(cuan)连翘(qiáo)蓦然(mù)人情事故(shi)B.糜子(mf)龟裂(jn)斡旋(wò)草长鹰飞(ying)C.追溯(sù)褶皱(zhě)砂砾(11)海枯石烂(k如)D.登时(deng)羁绊(bdn)缄默(qian)目炫神迷(xuan)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青松先扎根,后展叶,人亦如此,沉淀根基方能成才。有些人只在意当下的风雨,因而急躁冒进,认为没有捷径的自己无法真正突破。于是他们轻视日常积累,一味追求速成之法,最终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A.稳健获取反而事倍功半B.迅速获得甚至功亏一篑C.稳健获得反而事倍功半D.迅速获取甚至功亏一篑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②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诗句,最初展现了归隐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如今常被引申为在浮躁社会中保持内心宁静的处世智慧。③这种智慧不仅承载着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更为现代人提供了抵御焦虑的思想力量。④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践行这种理念,纷扰的杂念便会悄然消散,如同细雨润物,春风化冰,不刻意却直达本质。A.“东晋”是名词,“这种”是代词,“悄然”是副词。B.“精神境界”“抵御焦虑”“春风化冰”三个短语类型相同。C.句②中“陶渊明”“经典”“诗句”的成分分别是状语、补语、谓语。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践行”改为“实践”。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用比兴手法表达对延安的深情,属于叙事诗。B.古代用“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成年,“豆蔻”指十三四岁少女,“期顾”指百岁老人。C.《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D.“记”是古代游记散文体裁,《小石潭记》以游踪为序,运用移步换景和侧面描写表现潭水清澈。八年语文第1页(共8页)(2)名著阅读(3分)某校八年级拟在课堂上开展主题为“心有榜样·行有力量”的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经典常谈》,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设计展板·寻榜样人物请在以下展板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朱自清在《经典常他是太史令,却因谈》里评价A是个“浮直言获罪受辱,历时13游尘外,清白不河”的节士。他创作的《离骚》年著成“究天人之际,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影响深远。言”的伟大史学著作B。人物A人物司马迁任务二:思辨对话·弘榜样力量同学们就《经典常谈》中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人物展开辩论,请你从以上人物中选一位结合书中内容,阐述我方观点。对方观点: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具体的榜样人物,但它介绍了多部中国古代国学经典,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上许多伟人的思想与行为。我方观点:我方反对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向学习,因为他5.古诗文默写(6分)(1)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蒹葭萋萋,(《诗经·蒹葭》)(3)挑兮达兮,(《诗经·子衿》)(4)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环境,抒发凄苦哀伤心情的句子是: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乙】送魏万①之京王勃李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关城曙色⑦催寒近,御苑砧声④向晚多。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嗟跎。【注释】①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②曙色:黎明前的天色。③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④砧声:捣衣声。八年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