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解题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统领于月这一意象之下,月是诗之魂。
春:
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夜:
具体背景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反复诵读
感受意境
活动一
读准字音
皆似霰
xiàn
扁舟
piān
汀上白沙
tīng
捣衣砧
dǎo
zhēn
滟滟
yàn
纤尘
xiān
西斜
xiá
芳甸
diàn
青枫浦

碣石
jié
月的变化
提示:
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月是诗之魂
月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悬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落
结构划分
月下之景(1-8句)
景物
月下之思(9-16句)
哲思
月下之情(17-36句)
情感
春江花月图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茂盛的原野,月光照在开满鲜花的树林间,银光闪耀好像一颗颗冰晶,空中洒落的月光好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
意象
意境
情感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白沙
宏伟蓬勃
静谧皎洁
朦胧恬静
空灵梦幻
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引发思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升”仅仅是状态,而“生”字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 ,景象壮观。
“生”字足见诗人眼界和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观。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浑然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天空中只有一轮皎洁的孤月高悬。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和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哀而不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深入探究
体会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与曹植和苏轼有何不同?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曹植《送应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名家点评
哀而不伤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是过渡句。
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情中之月
“白云” 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青枫浦” 为地名,“枫”“浦”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
“扁舟子”漂泊天涯,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的意蕴,代指飘荡江湖的文 人、游子;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明月楼”代指思妇(游子之妻),以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你从诗中哪些意象感受到了情思?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
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诗句怎样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
(1)拟人。“裴回”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同时 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
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 不忍离去。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
(4)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
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双关。“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
愁思无法排遣。
(3)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想随月光照到夫君身上,陪伴相守。
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花、春半、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既写出了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回的凄苦和落寞。
“沉沉”写出了游子归期难定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
一个“满”字写出了愁思的深厚。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
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
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
惋惜中,表达想要归家的心情。
夸张:以“无限路”表达
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 穷。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审美鉴赏与创造: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营造朦胧、迷幻、神奇、幽深、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构成了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和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四幅图画,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课堂总结
对接高考
巩固训练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理解性默写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理解性默写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作业
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优秀诗歌。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
这首诗把“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炼成了一片五色奇光,每个字都写得有景、有情、有思、有想、有趣。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环环相扣,节节相生,绵绵不绝,令读者感觉犹如在读一个故事,赏一幅画,看一场电影,目光不能离开片刻。这五色奇光织就了一片奇锦,分合不得,交汇出璀璨的光芒,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最美唐诗”推荐语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
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
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
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
“最美唐诗”推荐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