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出现彩陶文化为代表的仰韶文化,继之而起出现了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黑陶文化,与彩陶文化覆盖的地区相同(除了西北一隅)。这表明( )
A.中原文化积极吸收周边的文化 B.区域文明之间交流频繁
C.中华文明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交流
2.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关于“万邦时代”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
记载 出处
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资治通鉴》
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和睦) 《尚书表注》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左传·哀公七年》
A.主要使用简单打制石器 B.邦国之间征战频繁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文明形态各具特色
3.西周统治者克服了殷代“多邦并存”的分散倾向,由周邦统领庶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通过朝贡、觐见、通婚等手段,不断强化各邦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一做法( )
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强化了政治认同感
4.战国前期,“三家分晋”已成定局,但直到半个世纪后,周威烈王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侯,三家才有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田常虽然权倾齐国,但也要待其曾孙田和得到周安王的册封后,田氏才完成代齐的大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传统礼制影响深远 B.周王室仍握有绝对的权威
C.诸侯纷争日益加剧 D.儒家思想对列国影响深刻
5.安徽博物馆藏有大量境内出土的古代货币,其中先秦钱币有近4000枚(多为战国时期)。这些先秦钱币又以蚁鼻钱为主,兼有部分异型平首布、平首圆足布、燕明刀币、齐法化刀币、秦半两等钱币。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的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B.区域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增强
C.全国性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D.战乱导致货币规制日益混乱
6.下图为在河南新郑春秋郑国国君大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它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经典“遗物”。最引人注目的是盖顶一鸟耸立,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仿佛冲破了商周时期青铜世界的厚重威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大变革时期的社会风貌
B.郑国青铜文化深受商周的影响
C.春秋时期青铜制造技术高超
D.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
7.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齐国发展的杰出贡献,但同时又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这说明孔子( )
A.提倡节俭 B.重视“礼”制 C.主张“仁政” D.反对变革
8.中国古代的“封建”是典型的“家天下”和“私天下”,而“郡县”则为“家天下”注入了一些“公天下”的成分。因为在这一制度下( )
A.宗法制开始被打破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依据能绩任免官吏 D.郡县官吏服务人民
9.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C.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D.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10.商周以来,人口统计多以族、家、社为单位,有着浓郁的血缘宗族色彩。秦首创的“户籍相伍”策,以地缘要素的“户”为单位,使小农个体家庭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秦首创的户籍制度( )
A.保护平民百姓利益 B.打破贵族世袭统治
C.完善基层民主自治 D.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11.西周时期,庶众与周天子没有直接联系,“帝力于我何有哉”。秦朝以后,帝王经由朝廷命官直接“临民”,“王朝赋役直达庶众”。这种转变可用于说明秦朝( )
A.行政系统的完善 B.国家治理的先进
C.君主专制的形成 D.农民起义的必然
12.秦统一六国后,用兵岭南,征服越族,在岭南地区采取建立郡县、组织大量移民、建设水陆交通、修筑城郭等措施,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社会治理
C.维护了国家长治久安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3.汉初,实施“与民休息”,但“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嫁娶送死奢靡……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这反映出汉初( )
A.统治政策的务实灵活 B.休养生息政策缺乏社会基础
C.统治受儒家思想影响 D.实行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
14.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体现了“堵不如疏”的政治智慧,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此评价最契合的措施是( )
A.郡国并行 B.任用酷吏 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
15.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朝廷这种做法( )
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 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
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 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6.西汉时期,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多描写上层社会的繁华。东汉时期,描写社会现实的赋逐渐增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局势的变动 B.尊崇儒术的政策
C.书写材料的改进 D.察举制度的形成
二、材料题
17.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商品经济达到了历史上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广阔,出现了一批繁荣的商业城市和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富商大贾。城市如“北却戎翟,东通三晋”的栎邑(秦),“北通燕、涿,南有郑、卫”的邯郸(赵);商人如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他们甚至走到了历史前台。
——摘编自吴继轩《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原因探析》
材料二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将货币的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上林苑”;公元前118年,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五铢钱”。经桑弘羊的努力,朝廷还设置了36处盐官和48处铁官,建立和完善了盐铁官营的管理系统和经营网络。公元前98年,政府又推行酒类专卖制度,规定民间不得私自酿造酒。在商业领域,朝廷在中央设立均输令,各地设立均输官。此外,朝廷还设立了隶属大农丞,由平准令负责的平准机构,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加强了政府在金融业、重点产品制造业、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财政上的中央集权制度。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加强经济控制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措施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儒家思想地位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论述成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B A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D B A
17.(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18.(1)表现:市场的发展(或商品交换地域范围的广阔);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逐利社会风气的发展;商人阶层实力的壮大。
(2)举措:中央收回铸币权,并统一货币;实施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制度;实施均输平准法。影响:币制改革打击了地方豪强和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西汉王朝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均输平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垄断性的经营方式,易导致商品价高而质差,增加人民的负担。
19.示例:论题: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学。他以周礼为准则,主张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越位,不僭礼,推崇周公的治政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战国是封建地主开始强盛时期,各国国君为了争霸的需求,纷纷招揽名士让其献计献策。儒家主要强调社会礼仪制度,在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上比较突出。但是乱世当用重刑,儒家的“仁”政策明显对争霸战争的需求不能满足。所以虽有一定地位,却并没有多少国家使用。秦以法家思想治国。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焚烧诗书的建议。不久,一些方士和儒生发表了对秦始皇不满的言论,惹得秦始皇大怒,便把这些儒生全部坑杀咸阳。儒家思想在秦朝遭到了严重打击。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汉武帝为了维护“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尊崇儒术的建议,置立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可以说从此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被不断改进,以适应统治需要。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