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参考答案:深圳市致理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1.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宫、庙从混合到分立,表明政治(宫)与祭祀(庙)功能的明确区分:多样
的建筑名称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说明建筑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空间,而是根据具体需求形成了专门化的功能划分,
C项正确: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为核心,题干中建筑名称更多体现功能差异,与宗法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
商代尚未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时间和史实均不匹配,排除B项:题干中“仓、廪”虽与农业储存相关,但整体强调
的是建筑功能的多样化(涵盖政治、祭祀、教育、储存等),并非单一由农业发展推动,且“结构转变”在材料中未
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B【详解】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
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
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
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项。
3.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他们通过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等方
式,将大量农民变为依附于自己的佃农或部曲。这些依附人口不在政府的户籍登记范围内,直接导致官方掌握的户
数减少,A项正确;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而南朝宋存在于420-479年,时间上不重合;且均田制主要在北方
推行,南方并未实行,排除B项:编户齐民制度是古代政府控制人口、征收赋税的基础制度,这一时期虽因豪强隐
匿人口受到冲击,但并未“解体”,政府仍在持续推行户籍管理,只是实际掌握的户数减少,排除C项:东汉至南
朝,江南地区因北方人口南迁、生产技术传播,经济持续开发,经济呈发展趋势而非衰退,与史实相悖,排除D项。
故选A项。
4.D【详解】据材料“物轻钱重,民以为忠”和“税额如故,当年若纳绢二匹半者,今需八匹”、“农人日困,末
业日增”可知,两税法实行后,由于货币贬值导致农民实际负担加重,而商业活动因货币经济活跃而受益,D项正
确:据材料“户税征钱,地税征谷物”和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而非人丁,排除A项:材料明
确“物轻钱重”“需八匹(原二匹半)”直接体现货币升值,这是实物贬值导致实际税负上升,而不是货币贬值,
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两税法实施后的影响,未涉及“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5.B【详解】据材料“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人物造型以‘秀骨清像’为特色,通过衣带飘举、动态舒展来展现‘翩
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韵”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士人阶层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审美上注重神韵风骨,
这种艺术风格正是士人审美理想的体现,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人物画的神韵而非题材转向山水,
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艺术风格在魏晋时期虽有影响,但题干未体现其“占据主导”,且《洛神赋图》
属于传统人物画而非佛教艺术,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虽盛行人物品评,但题干所述绘画风格主要
反映审美追求而非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B项。
6.B【详解】南宋初年与金朝的关系经历了战和交织的复杂过程,《三朝北盟会编》是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
“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
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和细致的叙述,以揭示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
祸”的原委终始,《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且成书时间相对较早,更接近南宋初年的历史事
件,B项正确;《宋史》篇幅浩繁,且元朝后期成书,成书时间距离南宋初年较远,可能受到元朝政治立场的影响,
因此不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史料,排除A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宋代李心传撰写的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
的编年史书,是南宋后期的作品,虽然也是根据南宋高宗朝的国史和文集编成的,但是成书时间比《三朝北盟会编》
晚,可能受到后来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陈邦瞻创作的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
《宋史纪事本末》作为《宋史》的缩写本,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也参考了许多其他《宋史》中所没有的资料,但基
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许多观点明显还是船袭《宋史》而来,且《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后期作品,成书时
间最晚,排除D项。故选B项。
7.B【详解】散曲融合“宋词”(汉族文学)与“北方各民族乐曲”,且语言中使用方言、俚语,明显体现了汉族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城市经济繁荣确实推动市民文化发展(如宋词、元曲),但题干未提及城市商业、
市民消费等经济层面的内容,而是强调文化元素的融合,排除A项;市民阶层兴起是元曲发展的社会基础,但题干
未直接涉及市民阶层的需求或推动作用,而是侧重文化元素的来源与融合,排除C项: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于唐朝,
答案第1页/共4页■
深圳市致理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三历史答题卡
准考证号
考号:
姓名:
[o]
[o]
[o]
[o]
[o]
[o]
[o]
[o]
[o]
[们
[1]
[1]
班级:
[2]
[2]
[2]
[2]
[3]
[3]
[3]
[37
[3]
[3]
[3]

[4]
4]
[4]
考场:
[]
[]
[4]
[]
[5]
「51
[s]
[5]
[6]
[5]
[6]
[6]
[6]
[6]
[6]
[6]
[6]
[6]
座号:
[7]
[7]
[7]
[7]
[7]
[
[7]
[8]
[8]
[8]
[8]
[8]
[8]
[e]
[9]
[9]
[9]
[9]
[9]
[9]
[s]
[9]
.选择题(48分)
1[][6】[C][o]
5[AJ[e][c[o]9[AJ[B][c][D]13[J[B】[C][o]
2[A][B][][D]
6[AJ[B][c][D]10[A][B】[C][D]14[AJ[B][C][D]
3[A][e][C][D]7[J[B][C][D]I1[J[B][C][O]15[][B][C]o]
4[A][B][C][D]8[A][E][C][D]12[AJ[B][C][D]16[A][B][C][D]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4分)
17.2(6分)
17.3(4分)
第1页共2页
请使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及考号
18(12分)
19.1(8分)
19.2(6分)
20(12分)
第2页共2页深圳市致理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年级:高三年级
科目:历史
考试时长:75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商代建筑已经从宫、庙未有严格区分向宫、庙分立转化。此外,甲骨文与金文中出现了名
类繁多的建筑物名称,如宫、室、宗、家、庭、学、仓、廪等。据此可知,当时
A.房屋名称受宗法制度影响
B.宫庙分立适应君主专制制度
C.建筑功能呈现专门化趋势
D.农业发展推动建筑结构转变
2.《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
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
3.据记载,在今浙江、福建及苏南、皖南地区,东汉中期由官方掌握的户数约42.4万;三个多世纪以后的
南朝宋末,官方掌握的户数只有约25.3万。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B.均田制未得到执行
C.编户齐民制度解体
D.江南地区经济衰退
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定两税法,规定户税征钱,地税征谷物,而物轻钱重,民以为患。税法行四十年
后,税额如故,当年若纳绢二匹半者,今需八匹,约要三倍之多,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这可说明当时
A.征税标准渐以人丁为主
B.货币贬值加重农民负担
C.以庸代役利于农业生产
D.税法改革促进商业发展
5.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人物造型以“秀骨清像”为特色,通过衣带飘举、动态舒展来展现“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的神韵。这一绘画风格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
A.绘画创作转向山水题材
B.士人审美追求神韵风骨
C.佛教艺术风格占据主导
D.社会风气崇尚人物品评
6.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书名
基本内容
成书时间
《宋史》
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元朝后期
《三朝北盟会编》
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
南宋中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而成的编年史
南宋后期
《宋史纪事本末》
汇编《宋史》等书,以事件为中心
明朝后期
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
7.元代北方的散曲是宋词与北方各民族乐曲的综合产物,其在句式上可根据需要增添衬字;内容上运用大
量方言、俚语,语言表现更加自由。这
试卷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