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理参考答案
1.B【解析】天体系统具有层级性,从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
月系仅包含地球和月球,2016HO3小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不属于地月系;2016HO3小行星作
为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故B选项正确
2.D【解析】天体的引力大小与其质量和体积密切相关,质量和体积越大,引力越强,越容易束
缚周围物体。天问二号探测器无法环绕2016HO3小行星飞行,最可能是因为该小行星属于
小型天体,质量和体积过小,产生的引力微弱,不足以束缚天问二号探测器使其做环绕运动。
故D选项正确。
3.C【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2016H03小行星位于小行
星带中,天问二号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前往2016HO3小行星的过程中,最可能穿越的行星轨
道是火星轨道。故C选项正确。
4.B【解析】由材料可知,“血月”月全食发生在农历七月十六日,月相接近满月。其中,A为新
月,B为满月,C为上弦月,D为上凸月。故B选项正确。
5.D【解析】月全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遮挡住了太阳光,从而产生月全食。由
此可以判断,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月全食时月球位于图中丁位置。
故D选项正确
6.C【解析】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故C选项正确。
7.A【解析】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期,黑子数量增多、面积增大;太阳黑子所在区域温度较周围其
他区域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不会因为黑子进入活跃期而缩短;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期时,耀斑
活动也会增强。故A选项正确。
8.C【解析】“太阳黑子群岛”出现说明太阳活动增强,会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会使
磁场减弱;太阳活动增强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太空航天器的安全;极光主要出现在高
纬度地区。故C选项正确。
9.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含化石的岩层,具有水平层理特征,①正确;含化石岩层的水平层
理,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地壳运动为地球内力作用,③错误:根据岩层“下老上新”原则,下层
岩层先沉积,形成时间更早,②错误,④正确。故C选项正确。
10.D【解析】由图可知,甲岩层含有哺乳类化石。志留纪以无脊椎动物和早期鱼类为主,无哺
乳类动物;二叠纪以两栖类、早期爬行动物为主,无哺乳类动物;侏罗纪恐龙是绝对优势生
物,哺乳类动物尚未繁盛,难以形成以哺乳类为代表化石的岩层;新近纪哺乳类动物繁盛,哺
乳类化石是该时代岩层的典型标志。故D选项正确。
11.B【解析】由图可知,乙岩层含鱼类化石,对应水生环境(水体充足、湿润),丙岩层含两栖类
化石,对应水陆两栖环境(对水体的依赖降低),相比鱼类,两栖类对水分依赖低,说明从乙到
丙时期的环境变化为水体减少、湿润度下降,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故B选项正确。地 理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5 年5 月29 日、天问二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其将先后执行小行星带的2016HO3小行星伴飞探测及采样返回等任务。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日心轨道,与2016HO3 小行星几乎重合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但其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只能在伴飞过程中,择机进行附着取样。图1 为天问二号模型图。据此完成1——3题。
1.2016HO3 小行星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天问二号探测器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最可能是因为该小行星
A.表面温度过高,探测器无法承受极端环境
B.与地球距离过远,探测器储备燃料不足
C.公转速度过快,探测器无法匹配其运动轨迹
D.质量和体积过小,引力不足以束缚探测器
3.天问二号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前往小行星的过程中,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木星轨道 B.金星轨道
C.火星轨道 D.土星轨道
2025年9 月 7 日(农历七月十六日)至8 日,一场震撼的“血月”(当发生月全食时,面向地球的半个月球并不是完全黑暗,而是呈现暗红色)奇观点亮亚洲夜空,我国全境可观赏此次“血月”月全食。图2为日、地、月位置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月全食时的月相为
5.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年是太阳黑子活动活跃期,科学家发现太阳表面连续出现新的黑子,这些黑子共同形成比地球宽15倍的巨大“太阳黑子群岛”(如图3)。据此完成6——8题。
6.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A.6年
B.8年
C.11年
D.15年
7.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期将导致
A.黑子面积增大 B.黑子区域升温
C.活动周期缩短 D.耀斑活动减弱
8.“太阳黑子群岛”的出现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A.产生磁暴,导致磁场增强 B.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C.影响太空航天器的安全 D.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地层及其内部的化石是研究地区历史的主要依据之一,被誉为“研究地球演化的书页和文字”。通过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古生物化石的种类和特点,可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图4为我国某地出露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岩层
①具有水平层理 ②偏上岩层形成较早 ③由地壳运动形成 ④偏下岩层形成较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甲岩层最可能形成于
A.志留纪 B.二叠纪
C.侏罗纪 D.新近纪
11.相对于乙岩层,丙岩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
A.海洋面积扩大 B.气候变干旱
C.水资源增加 D.海平面上升
北京时间2025年 3 月 28 日 14 时 20 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 km。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地面前,缅甸提前27秒发出警报。据此完成12——14题。
12.此次缅甸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3.缅甸提前发出地震警报,主要是利用了
A.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慢 B.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横波只能在液体中传播 D.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14.此次地震发生时,若某船只正航行在缅甸附近海域,船员感受到的地震晃动是
A.只上下晃动,无左右摇晃 B.只左右摇晃,无上下晃动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晃动 D.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摇晃
图5示意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三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图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此完成15—16题。
15.若①表示化石的形成,则代表大气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16.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则
A.①表示呼吸作用 B.②表示光合作用
C.③表示生物作用 D.④表示流水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图6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1)简述太阳大气层①→②→③厚度、温度、亮度的变化特征。(6分) (

)
(2)指出太阳大气层③中的主要太阳活动,并说明其对地球的影响。(6分)
(3)判断甲、乙、丙、丁中能满足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并说明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月球深部物质是揭示其起源演化的关键。天文学家通过天然月震和人工地震波数据,确认月球具有与地球类似的圈层结构:从外至内分为月壳、月慢、月核,月壳平均厚度约65km。图7为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S、P)及物质密度(M)变化示意图。
(1)简述月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异同。(6分)
(2)描述地震波在月球内部传播的变化规律。(6分)
(3)推测月球月核的状态,并说明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介于泥盆纪和二叠纪之间,该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而得名“石炭纪”。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沼泽地广布,陆生生物空前发展,两栖类繁盛,昆虫巨型化。图8示意古生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
同位素地质年龄
/
百万年
)
(1)描述石炭纪至二叠纪的气候变化特征。(6分)
(2)说明石炭纪动物演化的原因。(6分)
(3)阐释石炭纪形成丰富煤炭资源的条件。(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