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是( )A.40°N,25°W B.50°S,10°WC.40°S,165°E D.10°N,165°E2.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观察地球,验证地球的形状是( )A.球体 B.椭圆 C.圆形 D.正方体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经线又称赤道B.经度最大180°C.0°纬线又称本初子午线D.纬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4.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是冬小麦种植大省,小麦播种、返青、抽穗、收获具有季节性特点。季节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5.王乐同学下载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观察经纬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上沿着30°N模拟向东飞行,最后不能回到原点B.数字地球上,纬线长度一样长C.数字地球上,沿着120°E一直向南飞行,最后不能回到原点D.数字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纬线6.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7.毛主席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八万里”是指( )A.地球的赤道周长 B.地球的平均半径C.地球的极半径 D.地球的表面积8.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转C.地球绕着地轴转 D.地球绕着北极星转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出的地球大小是( )A.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B.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10.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苹果掉落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公转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1.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北京的畅畅早晨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的是“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读书学习知识④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是日落,长春的我们却在凌晨看直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老师在地理课上经常吟诵一些富有地理道理的诗句,以下哪句诗所反映的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3.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时间差异14.在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某位同学对地球的大小做了如下描述:“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他的说法中有几处错误( )A.0处 B.1处 C.2处 D.3处15.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16.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因为( )A.天空是圆形的而地是平的B.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断出来的C.古人活动的范围很小,仅凭直觉得出的结论D.是经过科学家测量得出来的结论国庆期间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往福建省漳州古城游玩,读漳州市区某地点的道路指示牌,完成下面小题。17.当游客看到该道路指示牌时,车辆正行驶在( )A.丹霞路 B.元光路 C.漳响路 D.九龙大道18.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C.四川省地图 D.遂宁市地图19.四个图幅相同的地图,按比例尺从大到小排列的是(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四川省地图④成都市地图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20.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 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条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流的实际长度为( )A.150米 B.200千米 C.250千米 D.250米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谚语一: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谚语二: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谚语三:又是一年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如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现象。(2)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据图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段是 之间。(3)谚语一描述的节气是 ,这一天过后的一个月里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昼变 ,夜变 (长/短)。(4)谚语二描述的节气是 ,判断理由是 。(5)“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该谚语描写的节气是 。22.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黑夜的更替,感受着四季冷暖的差异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周而复始。这些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探究这些关系,同学们做了地球运动的演示实验。实验主题:地球运动的演示。实验器材:发光的灯泡、地球仪。(1)准备的器材中发光的灯泡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 。实验过程:在一个较黑的屋子里,自西向东用手指轻轻拨动地球仪的同时并且围绕灯泡运动一圈,如下图:(2)被灯泡照亮的一面表示白天,当灯泡照到北京时,美国纽约是 (黑夜/白天)。(3)根据实验过程可知,从北极上空看时,地球仪是按 (顺时针/逆时针)转动。(4)实验过程中,“春分”日太阳光线直射 ;继续转动地球仪,“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日北半球昼夜 ;“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从现象探究:(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 更替;②时间东早西晚;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期间我国昼长的变化情况是 ;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划分。23.课间同学们对一幅“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示意图”(下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丁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乙地在丙地的 方向。(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日出”或“日落”)。四地中正值正午的是 地。丁地再过 小时将迎来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3)图中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四地中甲地的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 造成的。(4)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会产生一些自然现象,请结合你的校园生活举出一例。例:学校路灯夏季照明的时间短,冬季照明的时间长,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影响的。24.我国某省中学“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初见成效。如图示意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校园气象站的海拔范围是160米至 米。教学楼到气象站的道路在图上距离为6厘米,实地距离为 米。通过观测发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2)A、B两块菜园,在施肥、浇水等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品种喜光蔬菜长势更好的是 菜园,原因是 。(3)学校计划在甲乙丙三地块上建小花园、水土保持园、家兔饲养园。①甲、乙、丙三地块,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地块。②水土保持园建在乙地块,理由是 。③从环境卫生的角度考虑,甲和丙宜建家兔饲养园的是 地块,理由是 。1. A2. A3. B4. D5. C6. A7. A8. C9. B10. D11. C12. B13. C14. D15. B16. C17. A18. D19. B20. C21. (1)四季变化;(2)南北回归线之间;春分—夏至—秋分;(3)夏至;短;长;(4)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和秋分,草木枯黄,代表着秋天的到来;(5)春分。22. (1)地球;(2)黑夜;(3)逆时针;(4)赤道;平分;(5)昼夜;(6)先变长再变短。23. (1)0°;150°E;东北;(2)日出;乙;8;(3)极昼;公转;(4)国旗旗杆的影子一天当中,早上——中午——下午由长变短,再变长,受自转运动的影响。旗杆影子上午﹣﹣中午﹣﹣下午不同时间影子朝向的变化,受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作息时间表,夏半年比冬半年上学的时间早(或放学的时间迟),受公转运动的影响等。24. (1)165;600;14;(2)A;A菜园东侧和南侧没有建筑物等遮挡阳光;(3)①甲;②乙地块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利于保持水土;③丙;丙地块离宿舍楼更远、更卫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