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县西郭城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县西郭城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县西郭城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巨鹿期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2.(2024四上·巨鹿期中)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   或   。
3.(2024四上·巨鹿期中)声音是由   产生的。
4.(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教室中上课的同学们都可以听到老师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依靠   向各个方向传播。
5.(2024四上·巨鹿期中)   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
6.(2024四上·巨鹿期中)日常生活中,接通   ,电器就可以工作了。
7.(2024四上·巨鹿期中)你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开车的司机来说你是静止的,相对于公路两边的树木来说你是运动的。(  )
8.(2024四上·巨鹿期中)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
9.(2024四上·巨鹿期中)每天上学第一个到校的同学一定是速度最快的。
10.(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箱子同一侧拉动箱子和推动箱子,箱子运动的方向是一样的。(  )
11.(2024四上·巨鹿期中)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风能可以让帆船航行。(  )
12.(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
13.(2024四上·巨鹿期中)大象用超声波进行交流。(  )
14.(2024四上·巨鹿期中)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铝板越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
15.(2024四上·巨鹿期中)噪声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
16.(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发明电之前,人们也能正常生活,所以电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
17.(2024四上·巨鹿期中)以地球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A.月亮 B.地球上的树 C.太阳
18.(2024四上·巨鹿期中)转弯的火车的运动路线是(  )。
A. B. C.
19.(2024四上·巨鹿期中)如果进行一场200米的比赛,雨燕用4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6秒钟,一只蜗牛大约要用33个小时。获得第一名的是( )。
A.雨燕
B.猎豹
C.蜗牛
20.(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运动的小车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小车会加速
B.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C.静止不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1.(2024四上·巨鹿期中)为了避免运动物体带来的伤害,我们应(  )。
A.超速行驶 B.遵守交通规则 C.高空抛物
22.(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用力敲击鼓面,会看到(  )。
A.纸屑会跳起来
B.纸屑没有变化
C.纸屑会在鼓面上旋转
23.(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放鞭炮
C.强生源旁边设置隔音板
24.(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面(  )会影响耳健康。
A.避开噪声 B.不用力扭耳廓 C.经常使用耳塞
25.(2024四上·巨鹿期中)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26.(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的是(  )。
A.离开客厅时,随手关灯
B.为了方便,让电视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C.楼道的电灯使用声控开关
27.(2024四上·巨鹿期中)把下面情景与其对应的声音强弱用线连起来。
20~40分贝 40~60分贝 60~80分贝 80~90分贝 90~110分贝 110~130分贝 室内谈话 风镐工作声 飞机的起飞与降落 夜晚的睡房 行驶中的重型货车 歌唱
28.(2024四上·巨鹿期中)填图(写出下图中刹车系统各部分名称)。
29.(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写出四个。
30.(2024四上·巨鹿期中)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1.(2024四上·巨鹿期中)发电厂发出的电是如何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呢?
32.(2024四上·巨鹿期中)探究声音的传播。
1.实验一:将一个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用抽气筒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闹钟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
2.实验二:在水槽中用两个小石块互相轻轻敲击,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石块的撞击声。这一现象说明   。
3.实验三: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桌面中央,耳朵贴在桌面的两端,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位置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机械运动的判断依赖“参照物”—— 即被选作标准、假定为静止的物体。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包括距离、方位)发生变化,就判定其在运动;若位置始终不变,则为静止。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汽车的位置不断改变,故汽车是运动的;而车内座椅与汽车(参照物)位置不变,故座椅是静止的。
2.【答案】启动;停止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关键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体现为“运动快慢”的变化,还包括“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的状态转换,即物体的“启动”与“停止”。
从“启动”来看:原本静止的物体(如静止在地面的箱子),自身没有运动趋势,当对其施加一个大于阻力的力(如向前推箱子)时,静止状态被打破,物体开始从原地移动,实现“启动”,这是力让物体从静止转为运动的典型表现。
从“停止”来看: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滚动的皮球),若对其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如用手挡住皮球),运动的能量会被阻力抵消,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完全停下,实现“停止”,这是力让物体从运动转为静止的直接结果。
因此,给物体施加力,除改变运动快慢外,还能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答案】物体振动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考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答案】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本质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其传播依赖介质的振动传递能量。在教室场景中,老师声带振动引发周围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这些声波以空气为载体,向四面八方传播,最终到达同学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从而被感知到。
若处于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此外,声音也可通过固体(如课桌)、液体传播,但在教室听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
5.【答案】噪声计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噪声计是测量声音强弱的专用仪器,其测量结果以“分贝(dB)”为单位。它通过传声器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经信号放大、计权网络处理后,由显示屏直接输出声压级数值。
该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校园等场景,可快速检测声音强弱是否符合标准。例如,用于监测教室课间噪音是否超标、工厂车间噪音是否危害工人听力等,是评估声环境、保障听觉健康的实用工具。
6.【答案】电源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常见的电源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类:日常生活中,手机、手电筒等小型电器常用电池这类直流电源;而冰箱、电视、电灯等家用电器,则需接通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源。
例如,打开台灯时,接通电源使电路导通,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启动洗衣机时,电源提供的电能则转化为机械能。若未接通电源,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器因无电能供应而无法工作。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以开车的司机为参照物时,你与司机的相对位置(距离、方位)始终不变,因此你是静止的;以公路两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随着汽车行驶,你与树木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你是运动的。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
【解析】【分析】大到宇宙,小到细菌微生物都处在运动之中。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相对的。
9.【答案】错误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
【解析】【分析】比较速度大小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距离,距离长则速度快,也可在相同距离内比较时间,时间短,速度快,但题意只给出时间,所以无法比较速度快慢。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推力;拉力
【解析】【分析】推与拉均属于力,二者都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作用效果存在明确区别:推的作用是使物体远离施力者,拉的作用则是使物体靠近施力者。当在箱子的同一侧分别施加推力和拉力时,推力会促使箱子向远离施力者的方向移动,拉力则会带动箱子向靠近施力者的方向移动。由于两种力的作用趋势相反,箱子的运动方向也会随之相反。因此,题目中 “运动方向一样” 的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风能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当风吹向帆船时,风对帆船的帆产生推力,将风能转化为帆船的动能,从而推动帆船在水面上航行。这是生活中利用风能的典型实例,体现了能量的作用。因此,“风能可以让帆船航行”的表述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风声是空气振动的结果,雨声是雨滴撞击地面、物体等产生的振动所致,读书声则是人的声带振动形成的。这些声音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分别对应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符合“生活中处处充满各种各样声音”的描述,因此该表述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听见,但大象的交流方式并非依赖超声波。大象主要通过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进行远距离交流,次声波传播距离远、衰减慢,适合其在广阔栖息地传递信息。此外,大象也会通过叫声、肢体动作等交流,但这些叫声多在可听声范围,而非超声波。因此,“大象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调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铝板琴的铝板长度与其振动频率成反比:铝板越长,质量和惯性越大,振动时越难快速往复,振动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反之,铝板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 “铝板越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的描述与实际振动规律相反,是错误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声是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声音,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没有了电,我们再也没有熟悉的电灯照亮我们的生活。通信中断,我们的手机变成了废物,电话变成了摆设,除了邮件,飞鸽传书,没有通信的可能。整个产业链由于食品加工工厂无法开工,食物的供给将小于需求的1千万分之一。由于没有冷藏能力,食物的保存出现危机,食品的品种也将急剧减少。金融全部瘫痪。绝大部分交通工具无法使用。家用电器无法使用,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17.【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准,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则为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时:月亮绕地球转动、太阳东升西落,二者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运动状态;而地球上的树扎根于地球表面,其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因此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转弯的火车其运动轨迹是曲线。物体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当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运动路线即为曲线。火车转弯时,其行驶方向不断变化,符合曲线运动的定义。观察选项可知,A是转弯时的曲线,C是直线运动,B是转动轨迹。
19.【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相同的距离,用的时间少的跑的最快。
20.【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A.正确。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当施加的力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时,会对其产生动力,使小车速度增大,即加速。
B.正确。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若不受阻力会匀速直线运动,最终停下是因为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摩擦力阻碍了其运动。
C.错误。静止的物体并非不受力,而是受到的平衡力相互抵消,运动状态才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C。
21.【答案】B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超速行驶都会撞到人;高空抛物会砸到人。
2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传递给鼓面上的纸屑。由于鼓面的振动,纸屑会被“弹起”,从而出现跳动的现象。这一实验直观地证明了“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B选项“纸屑没有变化”与鼓面振动的实际效果不符;C选项“旋转”并非鼓面振动对纸屑的主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核心是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入手。
A.学校是需要安静环境的场所,发动机修理厂的机器运转会产生大量噪声,在学校附近建造会直接增加声源,严重干扰周边环境,不利于控制噪声。
B.市区严禁放鞭炮,是从声源处禁止噪声产生,利于控制噪声。
C.设置隔音板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阻挡声音扩散,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控制噪声。
选项A正确。
24.【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超过60 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损伤听力。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最大音量远远超过 60 分贝,我们在用耳机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
25.【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26.【答案】B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节约用电的核心是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A.“随手关灯” 能避免无人时电灯空耗电能,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B.“电视长时间待机” 并非真正关闭,待机状态下电视仍会消耗少量电能,长期如此会造成电能浪费,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C.“声控开关” 仅在有人发声时开灯,无人时自动关闭,能有效减少楼道灯的无效耗电,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故答案为B。
27.【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分贝数反映强弱,数值越低越安静。夜晚睡房需极安静,对应20-40分贝;室内日常谈话温和,为40-60分贝;歌唱声音较洪亮,约60-80分贝;重型货车行驶有明显噪音,达80-90分贝;风镐属重型工具,工作声刺耳,为90-110分贝;飞机起降是极强噪音源,对应110-130分贝。
28.【答案】
【知识点】自行车
【解析】【分析】自行车的刹车系统由控制、传动、制动三大核心部分协同构成,三者分工明确又紧密联动:控制部分是操作起点,负责接收骑行者的刹车指令;传动部分作为连接桥梁,将控制信号传递至制动端;制动部分则直接作用于车轮,最终实现停车效果。
具体来看,刹车把属于控制部分,是骑行者操控刹车的“指令开关”;刹车线与线管组成传动部分,能将刹车把的扳动动作转化为机械拉力并传递出去;前闸、后闸及刹车片构成制动部分,在传动部件的带动下夹紧车轮;而车轮是制动作用的最终受力对象,通过刹车片与车轮的摩擦实现减速或停止。
29.【答案】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从树上落下的苹果;运行中的电梯。
【知识点】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直线进行的运动,其运动轨迹为直线。平直轨道上的火车,因轨道约束沿直线行驶,符合直线运动特征;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在跑道上沿直线冲刺,运动路线为直线;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受重力作用,竖直向下做直线运动;运行中的电梯在导轨限制下,沿竖直方向直线上升或下降。这四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均为直线,未发生方向改变,因此都属于直线运动。
30.【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影响着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影响着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31.【答案】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最后到达用电场所。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现代生活中,发电的方式有很多,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这些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最后到达用电场所——工厂或是家庭。在家中,接通电源,电器就可以工作了。
32.【答案】能;不能;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实验初始,玻璃罩内有空气作为传播介质,闹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因此能听到声音。用抽气筒抽出空气后,玻璃罩内逐渐接近真空状态,失去了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声音无法再传递,故听不到闹钟声。这一对比现象直接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必须依靠气体、液体或固体等介质才能传播。
(2)水槽中的水属于液体介质。当两个小石块在水中互相敲击时,会产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这些声音通过水这一液体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到达人耳,因此我们能听到撞击声。该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不仅依赖气体,液体也能作为传播介质,进一步印证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物质的特性。
(3)桌面属于固体介质。发声的音叉产生振动,当它接触桌面中央时,振动会传递给桌面,使桌面也产生振动,进而将声音通过桌面这一固体介质传播出去。此时耳朵贴在桌面两端,就能接收到通过固体传来的音叉振动声。该实验表明,固体能够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且通常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更明显,进一步完善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认知。
1 / 1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县西郭城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巨鹿期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答案】位置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机械运动的判断依赖“参照物”—— 即被选作标准、假定为静止的物体。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包括距离、方位)发生变化,就判定其在运动;若位置始终不变,则为静止。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汽车的位置不断改变,故汽车是运动的;而车内座椅与汽车(参照物)位置不变,故座椅是静止的。
2.(2024四上·巨鹿期中)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   或   。
【答案】启动;停止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关键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体现为“运动快慢”的变化,还包括“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的状态转换,即物体的“启动”与“停止”。
从“启动”来看:原本静止的物体(如静止在地面的箱子),自身没有运动趋势,当对其施加一个大于阻力的力(如向前推箱子)时,静止状态被打破,物体开始从原地移动,实现“启动”,这是力让物体从静止转为运动的典型表现。
从“停止”来看: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滚动的皮球),若对其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如用手挡住皮球),运动的能量会被阻力抵消,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完全停下,实现“停止”,这是力让物体从运动转为静止的直接结果。
因此,给物体施加力,除改变运动快慢外,还能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2024四上·巨鹿期中)声音是由   产生的。
【答案】物体振动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考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教室中上课的同学们都可以听到老师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依靠   向各个方向传播。
【答案】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本质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其传播依赖介质的振动传递能量。在教室场景中,老师声带振动引发周围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这些声波以空气为载体,向四面八方传播,最终到达同学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从而被感知到。
若处于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此外,声音也可通过固体(如课桌)、液体传播,但在教室听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
5.(2024四上·巨鹿期中)   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
【答案】噪声计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噪声计是测量声音强弱的专用仪器,其测量结果以“分贝(dB)”为单位。它通过传声器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经信号放大、计权网络处理后,由显示屏直接输出声压级数值。
该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校园等场景,可快速检测声音强弱是否符合标准。例如,用于监测教室课间噪音是否超标、工厂车间噪音是否危害工人听力等,是评估声环境、保障听觉健康的实用工具。
6.(2024四上·巨鹿期中)日常生活中,接通   ,电器就可以工作了。
【答案】电源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常见的电源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类:日常生活中,手机、手电筒等小型电器常用电池这类直流电源;而冰箱、电视、电灯等家用电器,则需接通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源。
例如,打开台灯时,接通电源使电路导通,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启动洗衣机时,电源提供的电能则转化为机械能。若未接通电源,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器因无电能供应而无法工作。
7.(2024四上·巨鹿期中)你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开车的司机来说你是静止的,相对于公路两边的树木来说你是运动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以开车的司机为参照物时,你与司机的相对位置(距离、方位)始终不变,因此你是静止的;以公路两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随着汽车行驶,你与树木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你是运动的。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8.(2024四上·巨鹿期中)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
【解析】【分析】大到宇宙,小到细菌微生物都处在运动之中。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相对的。
9.(2024四上·巨鹿期中)每天上学第一个到校的同学一定是速度最快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
【解析】【分析】比较速度大小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距离,距离长则速度快,也可在相同距离内比较时间,时间短,速度快,但题意只给出时间,所以无法比较速度快慢。
10.(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箱子同一侧拉动箱子和推动箱子,箱子运动的方向是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推力;拉力
【解析】【分析】推与拉均属于力,二者都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作用效果存在明确区别:推的作用是使物体远离施力者,拉的作用则是使物体靠近施力者。当在箱子的同一侧分别施加推力和拉力时,推力会促使箱子向远离施力者的方向移动,拉力则会带动箱子向靠近施力者的方向移动。由于两种力的作用趋势相反,箱子的运动方向也会随之相反。因此,题目中 “运动方向一样” 的说法是错误的。
11.(2024四上·巨鹿期中)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风能可以让帆船航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风能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当风吹向帆船时,风对帆船的帆产生推力,将风能转化为帆船的动能,从而推动帆船在水面上航行。这是生活中利用风能的典型实例,体现了能量的作用。因此,“风能可以让帆船航行”的表述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12.(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风声是空气振动的结果,雨声是雨滴撞击地面、物体等产生的振动所致,读书声则是人的声带振动形成的。这些声音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分别对应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符合“生活中处处充满各种各样声音”的描述,因此该表述正确。
13.(2024四上·巨鹿期中)大象用超声波进行交流。(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听见,但大象的交流方式并非依赖超声波。大象主要通过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进行远距离交流,次声波传播距离远、衰减慢,适合其在广阔栖息地传递信息。此外,大象也会通过叫声、肢体动作等交流,但这些叫声多在可听声范围,而非超声波。因此,“大象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
14.(2024四上·巨鹿期中)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铝板越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调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铝板琴的铝板长度与其振动频率成反比:铝板越长,质量和惯性越大,振动时越难快速往复,振动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反之,铝板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 “铝板越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的描述与实际振动规律相反,是错误的。
15.(2024四上·巨鹿期中)噪声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声是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声音,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16.(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发明电之前,人们也能正常生活,所以电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没有了电,我们再也没有熟悉的电灯照亮我们的生活。通信中断,我们的手机变成了废物,电话变成了摆设,除了邮件,飞鸽传书,没有通信的可能。整个产业链由于食品加工工厂无法开工,食物的供给将小于需求的1千万分之一。由于没有冷藏能力,食物的保存出现危机,食品的品种也将急剧减少。金融全部瘫痪。绝大部分交通工具无法使用。家用电器无法使用,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17.(2024四上·巨鹿期中)以地球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A.月亮 B.地球上的树 C.太阳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准,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则为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时:月亮绕地球转动、太阳东升西落,二者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运动状态;而地球上的树扎根于地球表面,其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因此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
18.(2024四上·巨鹿期中)转弯的火车的运动路线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转弯的火车其运动轨迹是曲线。物体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当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运动路线即为曲线。火车转弯时,其行驶方向不断变化,符合曲线运动的定义。观察选项可知,A是转弯时的曲线,C是直线运动,B是转动轨迹。
19.(2024四上·巨鹿期中)如果进行一场200米的比赛,雨燕用4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6秒钟,一只蜗牛大约要用33个小时。获得第一名的是( )。
A.雨燕
B.猎豹
C.蜗牛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相同的距离,用的时间少的跑的最快。
20.(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运动的小车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小车会加速
B.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C.静止不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A.正确。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当施加的力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时,会对其产生动力,使小车速度增大,即加速。
B.正确。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若不受阻力会匀速直线运动,最终停下是因为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摩擦力阻碍了其运动。
C.错误。静止的物体并非不受力,而是受到的平衡力相互抵消,运动状态才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C。
21.(2024四上·巨鹿期中)为了避免运动物体带来的伤害,我们应(  )。
A.超速行驶 B.遵守交通规则 C.高空抛物
【答案】B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超速行驶都会撞到人;高空抛物会砸到人。
22.(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用力敲击鼓面,会看到(  )。
A.纸屑会跳起来
B.纸屑没有变化
C.纸屑会在鼓面上旋转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传递给鼓面上的纸屑。由于鼓面的振动,纸屑会被“弹起”,从而出现跳动的现象。这一实验直观地证明了“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B选项“纸屑没有变化”与鼓面振动的实际效果不符;C选项“旋转”并非鼓面振动对纸屑的主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
23.(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放鞭炮
C.强生源旁边设置隔音板
【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核心是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入手。
A.学校是需要安静环境的场所,发动机修理厂的机器运转会产生大量噪声,在学校附近建造会直接增加声源,严重干扰周边环境,不利于控制噪声。
B.市区严禁放鞭炮,是从声源处禁止噪声产生,利于控制噪声。
C.设置隔音板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阻挡声音扩散,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控制噪声。
选项A正确。
24.(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面(  )会影响耳健康。
A.避开噪声 B.不用力扭耳廓 C.经常使用耳塞
【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超过60 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损伤听力。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最大音量远远超过 60 分贝,我们在用耳机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
25.(2024四上·巨鹿期中)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26.(2024四上·巨鹿期中)下列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的是(  )。
A.离开客厅时,随手关灯
B.为了方便,让电视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C.楼道的电灯使用声控开关
【答案】B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节约用电的核心是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A.“随手关灯” 能避免无人时电灯空耗电能,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B.“电视长时间待机” 并非真正关闭,待机状态下电视仍会消耗少量电能,长期如此会造成电能浪费,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C.“声控开关” 仅在有人发声时开灯,无人时自动关闭,能有效减少楼道灯的无效耗电,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故答案为B。
27.(2024四上·巨鹿期中)把下面情景与其对应的声音强弱用线连起来。
20~40分贝 40~60分贝 60~80分贝 80~90分贝 90~110分贝 110~130分贝 室内谈话 风镐工作声 飞机的起飞与降落 夜晚的睡房 行驶中的重型货车 歌唱
【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分贝数反映强弱,数值越低越安静。夜晚睡房需极安静,对应20-40分贝;室内日常谈话温和,为40-60分贝;歌唱声音较洪亮,约60-80分贝;重型货车行驶有明显噪音,达80-90分贝;风镐属重型工具,工作声刺耳,为90-110分贝;飞机起降是极强噪音源,对应110-130分贝。
28.(2024四上·巨鹿期中)填图(写出下图中刹车系统各部分名称)。
【答案】
【知识点】自行车
【解析】【分析】自行车的刹车系统由控制、传动、制动三大核心部分协同构成,三者分工明确又紧密联动:控制部分是操作起点,负责接收骑行者的刹车指令;传动部分作为连接桥梁,将控制信号传递至制动端;制动部分则直接作用于车轮,最终实现停车效果。
具体来看,刹车把属于控制部分,是骑行者操控刹车的“指令开关”;刹车线与线管组成传动部分,能将刹车把的扳动动作转化为机械拉力并传递出去;前闸、后闸及刹车片构成制动部分,在传动部件的带动下夹紧车轮;而车轮是制动作用的最终受力对象,通过刹车片与车轮的摩擦实现减速或停止。
29.(2024四上·巨鹿期中)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写出四个。
【答案】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从树上落下的苹果;运行中的电梯。
【知识点】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直线进行的运动,其运动轨迹为直线。平直轨道上的火车,因轨道约束沿直线行驶,符合直线运动特征;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在跑道上沿直线冲刺,运动路线为直线;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受重力作用,竖直向下做直线运动;运行中的电梯在导轨限制下,沿竖直方向直线上升或下降。这四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均为直线,未发生方向改变,因此都属于直线运动。
30.(2024四上·巨鹿期中)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影响着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影响着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31.(2024四上·巨鹿期中)发电厂发出的电是如何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呢?
【答案】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最后到达用电场所。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现代生活中,发电的方式有很多,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这些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最后到达用电场所——工厂或是家庭。在家中,接通电源,电器就可以工作了。
32.(2024四上·巨鹿期中)探究声音的传播。
1.实验一:将一个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用抽气筒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闹钟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
2.实验二:在水槽中用两个小石块互相轻轻敲击,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石块的撞击声。这一现象说明   。
3.实验三: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桌面中央,耳朵贴在桌面的两端,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能;不能;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实验初始,玻璃罩内有空气作为传播介质,闹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因此能听到声音。用抽气筒抽出空气后,玻璃罩内逐渐接近真空状态,失去了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声音无法再传递,故听不到闹钟声。这一对比现象直接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必须依靠气体、液体或固体等介质才能传播。
(2)水槽中的水属于液体介质。当两个小石块在水中互相敲击时,会产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这些声音通过水这一液体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到达人耳,因此我们能听到撞击声。该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不仅依赖气体,液体也能作为传播介质,进一步印证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物质的特性。
(3)桌面属于固体介质。发声的音叉产生振动,当它接触桌面中央时,振动会传递给桌面,使桌面也产生振动,进而将声音通过桌面这一固体介质传播出去。此时耳朵贴在桌面两端,就能接收到通过固体传来的音叉振动声。该实验表明,固体能够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且通常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更明显,进一步完善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认知。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