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莆田一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一
政治必修一
命题人:高一政治备课组审核人:高一政治备课组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
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第I卷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恩格斯说:“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
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他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他们的城楼己经高耸入文明时代
了。”据此判断,此时代的特点是()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发明和应用
②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中,《悯农(其一)》中写道: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该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
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由此可知()
①封建社会存在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特征②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③封建社会农民存在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
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劳动个体化的趋势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
得社会分裂为阶级,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产生了国家。由此可见()
①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
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③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④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明了阶级与国家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1页,共11页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
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
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
②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在当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表现多样,如失业率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企业破产增多、消费
萎缩、债务危机爆发、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等。下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说法正确的有()
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不足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制度自身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
③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
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
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
义者()
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
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
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
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马列学院的学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
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
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宜言》,因为它()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试卷第2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