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保定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
第1单元·
注意事项:1.本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题号 1~12 13 14 15 总分 等级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小艾在学完本单元后认识到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以下图片内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家里,孙颖莎是父母的女儿;在乒乓球队,她是大家都喜欢的队友——小豆包;在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她是冷静果敢的中国运动员……这表明 ( )
A.在社会中,人的身份都是一样的 B.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C.我们的社会关系是由身份确定的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2025年5月,某地网友发布一段视频,一名老人带着孙子使用免费老年卡上车,车上有空位却被司机两次告知“不要坐”,祖孙二人只能站着。司机的行为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事后公交公司发布公告致歉,称该司机行为未能体现对特殊乘客群体的关怀,损害乘客权益,已对该司机进行处理。由此可见 ( )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网络推动信息互联互通
③社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④祖孙二人无法融入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重大工程,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北斗”组网等科技奇迹;从生产经营、田间耕作、站岗执勤等日常工作,到污染防治、精准脱贫等攻坚战役,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上,劳动者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这说明( )
①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③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④人的成长就是进行社会劳动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五一假期期间,南京多家博物馆“点亮”夜色:瞻园里古乐悠扬,《金陵霓裳》的舞姿流转于花窗之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草坪上,塔影斜映,一场灯塔音乐会缓缓奏响;江宁织造博物馆
的沉浸式展演《大梦·红楼》步步生香……游客看尽古都风韵和今世繁华,在灯火与展陈之间流连。这反映了( )
A.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个“结点” B.社会为人的生存提供必要条件
C.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D.社会为人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
6.一岁时,我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八岁时,我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中懂得了“加减乘除”;十三岁时,我在与同学的互帮互助中懂得了“友谊的珍贵”。这说明(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加强人际交往才能获得丰厚的物质支持
③人的社会化只在青少年时期 ④家庭学校同伴对人的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爱心传递,温暖你我他;用行动书写大爱,让社会更加温馨;今天你帮助他人,明天世界拥抱你……这些美好瞬间中的亲社会行为有( )
①关爱他人 ②自强不息 ③奉献社会 ④善于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想象未来某天,你的保姆机器人接到下楼买咖啡的指令,自主完成开门、乘坐电梯、出门寻找便利店、取咖啡、付钱等一连串动作,最后将买回的咖啡递到你手里。这一想象说明网络( )
①促进人际交往 ②改变生活方式 ③推动科技进步 ④加速资金流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两会期间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和“部长通道”网络端,政务网站的“领导留言板”“网络理政建议书”,各级政府网站互动、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形式蓬勃发展······这些共同传递出( )
①我国民主程度跨越式提升 ②网络赋予了公民民主权利
③国家尊重公民的表达诉求 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网络视听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孕育出短视频、长视频、中视频、微短剧、网络直播、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音频等多种业态。《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视听市场总规模达1.22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企业共计75.70万家。由此可知( )
①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②网络能够催生出新的业态
③网络决定企业发展成败 ④网络提供精致化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面对右面漫画中的现象,中学生应该( )
①加强监管,提升微短剧的质量
②使用暴力打击劣质微短剧
③加强辨别,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④提高媒介素养,抵制不良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建议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引发网友关注。姚明的建议说到家长们的心坎上了。因为现在“孩子们使用手机屏幕的时间过长”,是家长们的普遍“心病”,孩子们被“困”在手机里,蚕食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息屏24小时”行动( )
①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②阻碍青少年娱乐,导致心情郁闷
③要求青少年拒绝使用手机和网络 ④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0分)
材料·
(1)上面图片和文字内容反映出什么信息 (2分)
材料二 广西河池市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江洲地下长廊的钟乳石,被人清晰地刻上了“×××到此一游”等字样;北京莲花池公园发布告示,该园发生一起牡丹失窃事件,共有6株名贵品种牡丹被盗,价值6000元;四川绵阳,网友分享了一则仙鹤镇帽儿山网红麦田的航拍视频,原本郁郁葱葱的麦田被游客踩踏得满目疮痍,令人心疼。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上述社会现象进行评析引导。(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青少年应怎样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0分)
在甘肃省民勤县的这片沙漠里,如今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人,扛着铁锹和树苗向沙漠深处挺进。他们来自全国的各个地方,从四面八方奔赴这里赴一场春天的约定————植树。2025年3月,当地发起了“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活动,没想到一经发布,五湖四海的网友纷纷响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已有3.4万人次志愿者到民勤参与治沙行动,治沙面积达4500亩。而离开民勤,很多网友还会在网上评论里留下自己种树的图片。接力者则接踵而来,“五一我也去种树,给祖国大地增加一抹绿色。”
治沙造林志愿者陆蓓蓓说:我们可能每天需要弯腰、起来重复上千次这样的动作,有的朋友可能身上都贴满了膏药在这边工作,但是看着沙漠里逐渐冒出来的绿意,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1)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上述群体形成了什么关系 (2分)
(2)该群体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并概括这一行为的特点。(4分)
(3)据志愿者的言论,推断这一群体做出该行为的理由是什么 (4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4分)
材料一 刚刚团购了一节健身体验课,就收到健身房的卖卡促销电话;二手房的网签协议墨迹未干,装修公司、家具推销“恭喜业主”的电话就在凌晨响起;甚至有人能准确说出你昨天网购的商品名称……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被泄露,骚扰电话、促销推广接踵而来,让人不胜其扰。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中的案例,你认为作为网民最应该树立哪些意识 (4分)
材料二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长沙浏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民警朱艳平的日常工作,就是接听老百姓的报警求助电话,初步研判警情,指挥调度民警现场处理。通过分析大量警情,她发现,如果群众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不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于是,朱艳平决定从最擅长的视频短片着手,将安全知识融入编写的台词,最终制作出一系列的“警花说防范”短视频。她自己创作剧本,有时候一人分饰多角,用案例加讲解的形式,介绍安全防范知识。生动的形式,让网友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了安全意识、了解了防范要点。
(3)说说我们应该向朱艳平学习什么 (6分)
(4)请写出两项符合“传播网络正能量”活动主题的事例。(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