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yy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问一:您花了近30年时间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值得吗?
冯骥才:这些工作是必须做的,所以我曾放下笔,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做这个事情。近30
年里,我们的社会急速发展变化,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这个转型期,农耕文明被现代
工业文明渐渐取代。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中,有民族文化基因,它是文化自信的
根基。所以,传统文化遗产中优秀的内容必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很关键也很紧迫,
今天我们保护了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这件事比我个人的创作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今天
仍旧在做,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
问二: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误解,您后悔过吗?
冯骥才:说句实话,放下文学去搞文化遗产抢救,有时候确实是挺苦恼的。因为太热爱
文学。这些时间如果花在写作上,恐怕千万字都不止。坦率地讲,我不是一个人在做文化
遗产枪救,有许多人都在做类似的工作,做这件事情并不痛苦,我很幸福。我觉得我是这个
时代的幸运儿,历史把一个大活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要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花了几十年时
间,基本放下创作,去保护中国的民间文化遗产,我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问三:您有很强的贵任感和价值认知。
冯骥才:人类历史文明的转型有两次。一是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型,另一个就是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的时期,人类没有保护那个阶段
的文明,它们消失瓦解是正常的。可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创造、文化基因、文化特性、传统的
价值观以及多元灿烂的审美创造,我们必须保留,它是民族根性的东西。抢救正在调零的
孤寂的民间艺术,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问四:这些年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冯骥才:我实际是做了两个工程,一个是最早做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现在做
的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比如说中国木版年画调查、民间剪纸调查、唐卡艺术调
查、泥彩塑调查、各省民间美术调查、民间文学调查,现在基本上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一个民族的文学实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精英创造的文本文学,另一部分是民间集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囿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冯骥才说“今天我们保护了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并非强调“保持文化原貌”,而是强调抢救性保护的
紧迫性,确保文化遗产不因时代变迁而消失。
2C【解析】访谈中采访者的提问逻辑是:从“保护是否值得”“是否后悔”等价值观层面切人,到“具体做了哪些
工作”的实践层面,再到“保护现状”“是否应进入文化产业”的现状了解。至于产业未来面临的发展困境,访谈
中并未涉及。
3.C【解析】网红“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拍摄短视频是为了流量,其目的在营利,这不是文化自觉。
4示例一:文化里有一部分可以产业化,有一部分不可以,您能举例说说吗?/文化里哪些能产业化,哪些不能,您
能举例谈谈吗?
理由:①前文问六围绕“文化遗产是否应进入文化产业”这一问题,回答区分了“进入产业”与“产业化”的不同,谈
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接着冯骥才在问七的回答中谈到哪些东西能产业化,哪些不能,这就暗示问题七的切人
角度。
(评分参考:问题、理由各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5.①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积极承担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责任;
②深人实践调查,摸清文化遗产现状:
③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号召全民参与;
④遵从文化产业规律,用创意和良性的市场竞争、开拓来营造健康、积极的产业氛围。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
6.C【解析】C项中“暴露她对祥子生存压力的漠视”解读不当。虎妞的话语更多是希望祥子安心养病,虽带有些
不耐烦,却并非漠视其生存压力,从她为祥子垫钱、照料病中的祥子等情节可看出她对祥子的在意,只是表达方
式较为直接。
7C【解析】“标志者祥子‘卖力气为生’信念的崩塌”错误。从原文“道路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在入棺材以前总是
不断的希望着”以及最后一段为了挣钱决定到八月十五出车可知,他还是心怀希望的,信念并没有崩塌。
8.①生存工具:车是祥子赖以谋生的唯一工具。他靠拉车挣钱,养家糊口;②尊严象征:能又快又好地拉车,代表着
他作为“头顶头的棒小伙子”的体面,“祥子’与‘快'是分不开的”体现了他的要强;③命运枷锁:病中顿悟“拉车
是死路”,车成为他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9.①祥子是主题承载的核心:底层劳动者在残酷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内化于祥子的个人经历,通过祥子病榻上的切
身体验、精确计算和绝望感悟,主题由此得以深度展现。
②情节围绕祥子的命运展开:无论是生病卧床、担优车辆,还是病情反复,所有情节都紧密围绕祥子展开,旨在刻
画他在底层社会中的挣扎与不幸,突出其主角地位。
③其他人物服务于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虎妞在文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展现祥子面临的经济压力,她的言
行反衬出祥子的焦虑与无奈,是推动祥子命运发展的辅助角色,并未抢占主角位置。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0.CE℉【解析】句意:王祥家有棵丹柰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就抱住树哭泣。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解析】后一个“举”指“全,整个”,二者意思不同。故选C。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