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恒安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恒安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恒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辽宁大学张锋教授在其作品《化石吟》中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如图是元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该化石曾长眠于( )
A.北京地区 B.陕西地区 C.云南地区 D.浙江地区
2.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距今约7000年,创造了下图文明的居民生活在(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良渚先民”以水为礼,击鼓迎宾;踏水起舞,奔涌澎湃。在良渚遗址权贵们的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 )
A.打制玉器 B.定居生活 C.平等互惠 D.阶级分化
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5.下图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夏→□→□→□→□→汉
A.西周、商、东周、清 B.商、西周、战国、清
C.商、西周、东周、秦 D.商、东周、战国、秦
6.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其造字方法多种多样(如下图)。这说明甲骨文( )
A.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造字方法主要以象形文为主
C.记载了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我国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7.1986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包括金杖、青铜树和众多的青铜人像,其中的青铜面具独具宗教特征和地域特色。学者认为三星堆遗址见证了这一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这说明了( )
A.中华民族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C.四川青铜工艺水平居全国首位 D.中华民族已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体系
8.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周王室势力强大,对诸侯国有绝对控制力
B.王室衰微,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地位
C.鲁国国君不懂礼数,不知道朝拜周天子
D.鲁国和晋国是好朋友,交往频繁
9.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阪泉之战 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10.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2.《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便取长补短,各自进步。这一故事能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仁者爱人 B.不耻下问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胜的反抗精神跃然纸上。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是( )
A.南凿灵渠,北筑长城 B.楚汉之争,战乱频繁
C.遇上大雨,戍守误期 D.国家分裂,经济凋敝
14.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措施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车轨 C.设立太学 D.设立郡县
15.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个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中华文明·成就辉煌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人类起源·见证文明”为主题,绘制了下列历史信息,准备布展。
代表一: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______ 地点:北京周口店 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发现意义:______ 代表二:半坡人 生活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今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生活状况______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补充表格内容的完整性。(3分)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文明成果”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问题2:请简述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历史提供了史料?请你任选一幅解读其历史价值。(5分)
17.(本题10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一西汉初年,面对秦朝仅统治15年的深刻教训及凋敝不堪的经济形势,迫使统治者必须改弦更张,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为其后的统治者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徐卫民《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回答,代表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2分)简述其产生的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2分)这些措施对秦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面对汉初的经济形势,列举两例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2分)
18.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利。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封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启遂即天子之位”,反映天子的传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受封的诸侯”的义务和权利。(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2分)谈谈你对划线部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理解。(2分)
(4)综上所述,归纳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1分)
19.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杰出人物”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收集名言-汲取思想者智慧】
(1)下面是第一组的同学在观看完百家争鸣的纪录片后摘抄的几句名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名言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4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任务二【对比人物-感悟政治者智慧】
(2)下面是第二组的同学们设计的“秦皇汉武”人物卡片,请你将有关汉武帝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
人物:秦始皇嬴政 时期:战国到秦朝 功劳: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过失:实行暴政,加重人民负担,不得人心,是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总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功大于过,被称为“千古一帝” 人物:汉武帝刘彻 时期:西汉 功劳: 过失:崇尚武力,好大喜功,加重人民负担 总评:
任务三【体验成果-欣赏劳动者智慧】
(3)第三组同学整理了先秦时期的部分科技文化成就请你选择任意三项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