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基础知识综合(共22分)
1.以下是某同学写的一段素材,请你帮他完善。(5分)
神舟入苍穹,浩①______(翰 瀚)星空,镌刻着中国航天的非凡印记。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了波②______(澜 斓)壮阔的30年。中国航天科技书写了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光辉篇章。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这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矢志创新 殚精竭虑的品质,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历史与实践早已证明: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挑大梁、担重任,再接再厉、奋发向上,中国航天事业定能“飞”得更稳更远。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镌刻 载人
(2)语段中的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 ②
(3)请在文中的 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名句默写(12分)
(1)《庭中有奇树》中,描绘主人公看到满树繁花,引发思念之情,于是折下一枝想送给远方所思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龟虽寿》中一扫常人的消沉观念,最能体现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胸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2)《赠从弟(其二)》中,作者通过赞美松柏历经严寒而不凋零的本性,来勉励堂弟要坚守自我、保持坚贞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甫行》中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深沉慨叹,点明海边人民生活极端艰苦,只能栖身于荒山野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从大处落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体勾勒出三峡峰峦连绵、山势高峻的雄伟气象。
(5)《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傍晚时分山林生机勃勃的画面,通过色彩与动感相结合,构成一幅优美日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下,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请阅读语段,完成题目。(5分)
①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始终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②中国传统文化涵盖诗词、书画、戏曲、传统技艺等诸多领域。③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真挚情感,书画用笔墨勾勒天地万象,戏曲凭借独特的表演形式演绎世间百态。④这些传统文化形式,既是艺术瑰宝,又承载着中华民族。⑤如今,借助数字化技术,传统文化打破时空限制,以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⑥线上展览让书画作品触手可及,戏曲直播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⑦但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传统文化的内核永远不变。⑧我们坚信,不断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国,将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更多精彩。
(1)给第①句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第④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请提取第⑧句的句子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名著阅读(共7分)
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纪实作品时,通过“目录”来梳理人和事是一个很好的读书策略,利于形成对全书的整体认知。以下是某同学根据目录所写的批注,请你补充完善目录和批注。(4分)
5.通过梳理目录,你会发现书中“红星”闪耀,启迪心灵。请在下列人物中选取一位,结合书中的人物经历,谈谈这一人物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3分)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 徐海东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习近平向黄宗德颁授勋章
2024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颁授勋章。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在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选自央视新闻2024年09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二
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
①“解放战争的时候我虽小,但第一次打仗就抓了4个俘虏。”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他是拥有传奇经历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如今虽已93岁,但枪林弹雨的残酷和生死相依的战友,仍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中。
“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
②1948年,17岁的黄宗德成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着小木船冒着炮火前进,在距岸边二三十米远,船被打坏,他们都落水了,黄宗德回忆:“我也不会水,是一位老乡把我架着上了岸。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下了战场,我们一个排只剩下3个人”
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部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带领战友策应兄弟部队突破敌人防线,连续摧毁敌人5个火力点,攻占主峰。战斗打了整整一夜,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关于此次战斗,黄宗德讲述:“敌人一个一个出来,一数是24个,门口那两个炸死了,抓了22个。下了战场,我们一个排只剩下3个人。”因英勇表现,黄宗德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那时他年仅22岁。
“我是幸存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④70多年前,一场场战斗、一次次冲锋,黄宗德心里都未曾忘却。“一想到老战友我就想哭。活着多幸福,可他们都牺牲了……我们当时爬铁丝网,蒲中华没有过去,要不是他趴着让我过去,我不能很快把敌人的地堡打掉,他说‘班长,班长,从我身上过……’”黄宗德胸前的一枚枚奖章,默默讲述着他不朽的功勋。每当接受荣誉奖章,他总是忍不住想起逝去的战友,“我是幸存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勋章应该给他们戴上!”
“什么时候我都要忠于党忠于人民”
⑤如今,已年过九旬的黄宗德仍十分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宁的保证。部队的同志们要忠于党和人民,好好提高本领,为保卫国家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黄宗德说。说起现在国家的发展,黄宗德表示很高兴:“现在国家进步,这么发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黄宗德的今天,什么时候我都要忠于党忠于人民。”(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黄宗德,使读者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及其相关事件。
B.材料一短小精悍,完整地报道了事件过程,具有准确性、时效性和生动性。
C.材料二中多处引用黄宗德的话作为小标题,简洁凝练,可增加真实性与现场感。
D.材料二第3段中加点的“仅”字暗含作者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对黄宗德的敬佩。
7.小语和小文对新闻的语言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讨论片段,请你补充完整。(3分)
小语:新闻的语言要求准确,下面两句话的表述就十分严谨,你能选择其中一句进行分析吗?
①战斗打了整整一夜,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②如今虽已93岁,但枪林弹雨的残酷和生死相依的战友,仍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中。
小文:我选择第句,
8.小语为手抄报增加“看今朝风流人物”的主题专栏,想要摘录两则材料中的一则。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结合两文的体裁、内容,阐述你的理由。(分析新闻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_____________
——嫦娥六号发射任务侧记
范恩达 王凌硕 徐斌如
古时月,遥望千年;破苍穹,今朝梦圆。
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魂牵梦绕的所在。
今天,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架身着遥八“战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背靠海天,托举“嫦娥”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月球探索之旅。
这一刻,熊熊烈焰连接起古今梦想——古人千年前浪漫旖旎的想象、中国航天人数十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探月梦想,连成一线。
自2004年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二十载。如今,文昌,月亮湾内,椰风海韵,意境非凡,探月接力棒交至文昌航天发射场。
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前往更加神秘、古老的月球背面,开展地貌探测等工作,并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壤采样带回。
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零日”凌晨,海湾映着月光,发射场内一片宁静,只有那群蓝色身影仍在为火箭升空进行最后准备。
早晨7时许,液氧被注入沐浴晨光的火箭。4小时后,源源不断的液氢进入火箭芯一级发动机。30分钟后,氢氧模块动力系统指挥员下达了“启动循环泵”的口令,控制间屏幕上信号灯次第亮起……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伴随着本次“01”指挥员廖国瑞洪亮的口令,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就在这时,中午还有点阳光的天空,一片厚重的阴云由西向东缓缓飘来。发射前约20分钟,阴云虽厚,但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塔架和火箭。10分钟后伴随而来的急风骤雨,让前来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航天爱好者,以及现场等待拍摄的职业记者和摄影爱好者担心起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01”指挥员的口令再次响起。
此时,观礼台上,白发苍苍的航天专家、手捧鲜花的少先队员、挥舞国旗的各界群众……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
17时27分许,5、4、3、2、1,点火!随着01号指挥员下达口令,只见星火一闪,烈焰喷薄而出,浓烟拖着火星直冲云霄。轰隆隆的引擎轰鸣,犹如万钧巨兽的咆哮,令人震耳欲聋。循着炽烈的火焰,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
观礼人群的欢呼声融进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指控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宣布,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喜讯传来,整个指控大厅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刻,中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仿佛也随着火箭直贯苍穹……
嫦娥六号将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月宫”,在月背工作后携月壤而归。
嫦娥六号,我们期待你凯旋!
(选自中工网 2024年05月04日,有删改)
9.学习了《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后,小文也想给本文拟写一个形象醒目的标题,请你从下面四个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3分)
A.逐梦航天季,一起看火箭 B.月球上的嫦娥之路
C.“嫦娥”再度赴蟾宫 D.Go“兔”月球
10.小宇觉得下面两个句子很妙,但说不清楚理由,请你帮他进行赏读批注。(4分)
(1)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从描写的角度)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 (从修辞的角度)
11.假如你是现场的一个航天爱好者,拥有一次现场采访的机会。你想采访谁?请针对你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4分)
采访对象 (1)
采访目的 (2)
采访问题 (3)
(4)
12.下面是小恒对八年级上册教材相关文章的梳理。你认为选文可以归为哪一类?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述理由。(4分)
类别 篇名 体裁特点
新闻特写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文章选取一个精彩的瞬间加以表现,突出其独特之处
通讯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文章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
我认为选文属于,理由是
文言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13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欹(qī)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②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13.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
③不可名状 ④悉皆怪石
1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静者之林亭”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春冬之时 D.水陆草木之花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6.【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2分)
(二)阅读《庭中有奇树》一诗,回答问题。(4分)
1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2分)
18.“馨香盈怀袖”的“盈”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2分)
作文(50分)
生活中有太多不经意的瞬间,它们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虽悄无声息,却能让感动的涟漪久久荡漾。那些细微处的温暖,往往最能动人心弦。请以《感动在心中荡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1) juān;zài (2) ①瀚;②澜 (3) 、
  2.(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剧哉边海民;寄身且偷生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1)不仅;而且(或 “既;又”) (2)在 “中华民族” 后加上 “的精神内涵”(或 “的文化基因” 等合理宾语) (3)中国贡献精彩
  二、名著阅读
  4.①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②财政(或 “经济”) ③乐观、勇敢、忠诚、有责任感、热爱革命事业 ④朱德
  5.示例:选毛泽东。毛泽东在求学时期就立下改造中国的远大志向,青年时期历经艰辛探索革命道路,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仍坚持学习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这启示我在学习中要树立明确目标,遇到难题不退缩,主动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生活中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三、现代文阅读
  (一)材料阅读
  6.B
  7.示例一:①;“整整一夜” 准确写出战斗持续的时间,“超乎想象” 既体现战斗惨烈程度之深,又没有使用绝对化表述,符合新闻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示例二:②;“93 岁” 精确交代黄宗德的年龄,“深深印刻” 准确描述记忆的深刻程度,客观真实地体现战斗经历对他的影响,符合新闻语言要求。
  8.选材料二更合适。材料二是通讯,篇幅较长,详细叙述了黄宗德从入伍参战到晚年的经历,包括具体战斗场景、语言描写等,能更全面展现他英勇无畏、忠于党和人民的品质,符合 “看今朝风流人物” 专栏对人物事迹深度呈现的需求;材料一是消息,篇幅短,仅简要报道颁授勋章事件,内容较简略,难以充分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二)记叙文阅读
  9.C
  10.(1)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屏息凝神” 写出人们紧张期待的状态,“热切的目光聚焦” 体现人们对嫦娥六号发射的关注与期盼,生动展现现场庄重而激动的氛围。(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火箭升空的景象比作 “灼热的流星”“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形象描绘出火箭腾空时的壮观与优美,体现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赞叹。
  11.示例:(1)“01” 指挥员廖国瑞 (2)了解发射过程中的指挥细节与心理感受 (3)在发射前遭遇急风骤雨时,您是如何判断能否按时发射的? (4)下达 “点火” 口令的瞬间,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12.通讯;选文描写了嫦娥六号发射前的准备、发射时的天气变化、发射瞬间及发射后的场景等多个场面,通过渲染紧张、激动的氛围,铺垫蓄势,展现发射过程的完整与壮观,符合通讯 “描写多个场面或瞬间,渲染氛围,铺垫蓄势” 的体裁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一)甲乙文对比阅读
  13.①逆流而上 ②飞奔的马 ③说出 ④全,都
  14.B
  15.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②但是自从设置州县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它),(我)在小溪边徘徊,为它感到惆怅。
  16.相同: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不同:甲文还体现出对三峡景色的赞叹及欣赏自然的愉悦;乙文则暗含对右溪无人赏爱的惋惜与怅惘。
  (二)诗歌阅读
  17.庭院里生长着一棵珍奇的树,嫩绿的叶子繁茂生长,开出了繁盛的花朵,整棵树生机勃勃,充满春日的生机与美好。
  18.“盈” 是 “充满” 的意思,形象写出花香充满主人公衣袖的情景,既表现出花香之浓郁,又暗含主人公采摘花朵后,想将花香与思念传递给远方之人却无法送达的怅惘,用词精准,情感细腻。
  五、作文
  感动在心中荡漾
  冬日的清晨,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紧外套,快步走向公交站。站台旁的早餐摊冒着热气,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揉面,女人打包,动作娴熟又默契。
  我掏出零钱想买个肉包,却发现钱包忘在了家里。窘迫地站在摊前,我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我忘带钱了。” 女人抬头冲我笑了笑,眼角堆起细纹:“没事,孩子,先拿着吃吧,天这么冷,垫垫肚子。” 我连忙摆手:“不行不行,下次吧,下次我一起给您。” 男人停下手中的活,把一个还冒着热气的肉包塞进我手里:“多大点事儿,快拿着,别冻着了。”
  公交车来了,我攥着温热的肉包,匆匆上车。透过车窗,我看见那对夫妇又低头忙碌起来,男人的手冻得通红,却依然用力揉着面团,女人的围巾上沾了些面粉,却笑得格外温暖。
  傍晚放学,我特意绕到早餐摊,把钱递给女人。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哎呀,我都忘了这事儿了。” 我看着她手上的老茧,那是常年揉面留下的痕迹,心里忽然暖暖的。她又拿起一个刚做好的菜包塞给我:“这个送你,下次常来啊。”
  那天的菜包,我吃得格外香。寒风中的那一份善意,像一束光,驱散了冬日的寒冷。这份细微的温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让感动的涟漪在我心中久久荡漾。后来每次经过那个早餐摊,我都会停下脚步,买一份早餐,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重温那份简单却真挚的感动。
  生活中的感动,往往就藏在这样不经意的瞬间里。它可能是陌生人的一句问候,可能是平凡人的一个善举,却能在我们心中种下温暖的种子,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也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