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1《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案 一、教学理念设计 立足“文本研读与成长共鸣”双维度,以狄更斯“批判现实与人文关怀”为核心,结合2025年青少年成长热点激活经典。通过人物形象剖析、叙事艺术探究、现实价值链接,让学生在“读懂人物—品悟笔法—照见自我”的递进中,传承人文精神,汲取成长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邋遢、拮据、屈尊俯就”等词语,掌握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手法,提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大卫的成长轨迹,分析米考伯形象的典型意义,结合热点探究“苦难与成长”的关系,培养逻辑思辨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第一人称叙事的感染力与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感受狄更斯作品“含泪的微笑”的审美特质。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19世纪英国社会底层的生存困境,体会善良、坚韧等美德的永恒价值,建立积极的成长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节选部分情节脉络,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大卫的成长变化与米考伯的性格特征,把握“苦难中的温情与坚守”的主题。 难点:理解“米考伯主义”的双重内涵,结合2025年青少年成长热点,探究经典人物形象对当代青年应对困境的启示意义。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1.教学方法:诵读法(感知文本氛围)、细节品读法(赏析人物形象)、问题探究法(深化主题理解)、热点联想法(链接现实价值)。 2.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狄更斯生平、2025年“00后职场新人成长”“青年韧性挑战”等热点素材;印发人物形象分析表格;准备小说节选音频。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热点设问,激活共鸣素材呈现:课件展示2025年7-9月两大热点:①“00后职场新人韧性报告”:某调研显示,68%的年轻职场人曾因压力崩溃,但72%会通过学习、交友实现自我调节;②“‘丧燃’文化成青年新选择”: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一边emo一边努力”的日常,称其为“当代米考伯精神”。 问题引导: “同学们,‘一边崩溃一边自愈’的成长状态,是否也曾出现在你的生活中?170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有位少年,在比我们更残酷的困境中,活出了穿越时空的韧性。他就是大卫 科波菲尔。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寻找对抗苦难的成长密码。”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铺垫背景 教师补充:狄更斯被誉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大卫 科波菲尔》是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融入了自身童年被送进工厂当学徒的真实经历。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大卫从苦难童年到成长成才的历程,映照19世纪英国社会的冷暖。 明确:节选部分聚焦大卫沦为童工后,与米考伯一家相识相交的生活片段。 2.诵读文本,梳理情节 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标注生字词:邋遢(lātā)、拮据(jiéjū)、褴褛(lánlǚ)、屈尊俯就(qūzūnfǔjiù)。 小组合作:梳理节选部分核心情节,完成时间轴: 沦为童工(痛苦绝望)→结识米考伯一家(获得温情)→资助米考伯(学会共情)→探望狱中的米考伯(直面苦难)→共居相伴(韧性成长)。 3.初步感知,把握基调 提问:读完全文,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既有对底层苦难的悲悯(如大卫“心窝仿佛有一道裂口”的痛苦),又有对人性温情的赞美(如米考伯一家的互助),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基调。 (三)品读文章,赏析意境:剖析形象,链接现实1.聚焦大卫:苦难中的成长者 细节探究: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大卫的成长变化? 初入货栈:“我觉得成为有学问、有名望之人的希望破灭了”(绝望迷茫); 结识米考伯后:“掏出自己剩余不多的工资,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学会共情); 探望狱中米考伯:“为他的狱中处境而担忧,在监狱附近租房相伴”(直面苦难,变得坚韧)。 教师小结:大卫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在苦难中汲取温情、在互助中学会担当的渐进过程。 2.解读米考伯:复杂的典型形象 小组讨论:米考伯是怎样的人?结合细节分析: 外貌语言:“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眼镜架在鼻梁上,即使看了也什么都看不见”“语调中带有屈尊俯就的气派”(爱慕虚荣,故作文雅); 行为表现:债主临门时“伤心羞愧”,债主离开后“哼着曲子”,典当银茶匙后“吃炸羊排、喝热麦酒”(乐观豁达,得过且过); 本质内核:对大卫真诚关怀,困境中仍保持尊严(善良温情)。 明确:米考伯是“米考伯主义”的载体——既有盲目乐观、不善谋生的缺点,更有困境中不失温情与尊严的闪光点。 3.热点勾连:经典形象的当代回响 课件展示2025年热点素材,探究讨论: ①素材1:“95后女孩边送外卖边备考研究生”(2025年8月热点)——她身上有哪些与大卫相似的品质?(坚韧不拔,在生存压力中追求理想) ②素材2:“‘米考伯式’青年自救指南”(2025年9月社交媒体话题)——当代青年为何推崇“米考伯精神”?(不是消极躺平,而是困境中的情绪调节与希望坚守) 教师总结:大卫的坚韧与米考伯的乐观,共同构成对抗苦难的精神力量,这正是经典形象能在2025年依然引发共鸣的原因。 4.赏析笔法:第一人称与细节魅力 思考:第一人称叙事有何好处? 明确:①增强真实性,如大卫的心理描写“心窝仿佛有一道裂口”,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苦难;②便于抒发情感,直接传递对善良的赞美与对社会的批判。 补充:狄更斯擅长用细节塑造人物,如米考伯“典当银茶匙后吃炸羊排”的细节,寥寥数笔便刻画出其复杂性格,极具艺术张力。 (四)对比阅读,深化理解:拓展延伸,传承价值1.文本对比:大卫与狄更斯的互文 发放材料:狄更斯生平简介(10岁全家入狱,11岁当学徒,自学成才成为作家)。 探究:大卫的经历与狄更斯有何关联? 明确:小说带有自传性,大卫的苦难与成长正是狄更斯自身经历的艺术投射。作者借大卫的故事,既控诉社会的冷酷,更歌颂人性的光辉与奋斗的价值。 2.现实思辨:苦难是成长的财富吗? 提出争议:有人说“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对苦难的反思才有意义”,结合大卫的经历与2025年“青年压力应对”热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大卫的成长不是苦难直接造就的,而是他在苦难中坚守善良、主动学习、珍惜温情的结果。正如2025年“韧性报告”显示的,真正促成成长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选择与行动。 3.价值传承:经典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小组分享:从大卫与米考伯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应对成长困境的启示? 总结:①像大卫一样“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守住尊严底线);②像米考伯一样在困境中保留希望(调节情绪状态);③珍惜互助温情,在关爱中汲取力量(构建支持系统)。 六、板书设计 8.1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 背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自传色彩 人物:大卫米考伯 苦难→成长虚荣→乐观 (坚韧共情)(善良尊严) 笔法:第一人称(真实抒情)细节描写(传神立体) 主题:苦难中的温情困境中的坚守 当代:韧性成长丧燃精神互助力量 七、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文中细节描写句段,分析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完成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笔记。 写作实践:结合2025年“00后职场新人韧性报告”热点,以“在困境中生长”为题,写一段200字短文,融入大卫或米考伯的形象启示。 拓展阅读:阅读《大卫 科波菲尔》全书中“姨婆救赎大卫”的章节,对比分析姨婆与米考伯对大卫成长的不同影响。 八、教学评价及反思 1.教学评价:通过情节梳理检测文本感知能力,以人物赏析评价思维深度,借写作实践考察现实链接与表达能力。多数学生能把握人物特质,初步建立经典与现实的关联意识。 2.教学反思:热点素材有效激发了学生共鸣,但对“米考伯主义”的批判维度挖掘不足。后续可补充19世纪英国债务制度背景,让人物分析更具历史深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