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基础过关】1.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双方军队在垓下进行决战,楚军战败,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3)措施①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②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③采取和亲政策: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4)作用: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3.“文景之治”(1)措施:①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汉景帝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②文帝和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③每逢灾荒之年,国家积极赈济灾民,保障民众温饱。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2)表现:①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②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③长安城初具规模,布局规整,热闹繁华。④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⑤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实战演练】1.秦朝灭亡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着又发生了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所以楚汉之争是( )A.推翻秦朝暴政的战争B.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C.反抗强权的奴隶起义D.农民阶级的奋起反抗2.“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朝代的建立过程。这个朝代都城位于(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阳城3.“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针对于此,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C.保障民众温饱D.反对奢侈,提倡节俭4.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奖励耕战 B.休养生息C.创立郡县制 D.焚书坑儒5.“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则材料表明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重视发展商业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6.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7.“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下列不属于这一盛世表现的是( )A.废除分封 B.经济发展C.政治清明 D.人口增长8.下面是从秦二世到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表,下列表述与汉文帝时期人口变化无关的是( )统治者 人口数量秦二世 2 000万左右汉高祖初年 1 200万左右汉文帝 3 000万左右A.注重农业生产 B.减轻赋税和徭役C.积极赈济灾民 D.让士兵还乡务农9.翦伯赞认为:“文帝景帝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拓展。”翦伯赞意在表明( )A.政府收税重,地主财富增多B.文帝景帝的措施有弊端C.地主剥削轻,社会局势稳定D.休养生息政策效果显著10.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史论话秦亡】材料一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 (1分)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观点话治理】材料二 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经常对汉高祖提出忠告,有人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2)请概括材料二的观点。(2分)基于这种认识,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统治政策 (1分)【政策兴汉室】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材料四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3)材料三、四反映的相同思想是什么 (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帝、景帝实践这一思想所采取的措施。(3分)这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1分)【对比谈感悟】(4)说一说秦亡汉兴给你的感悟与启示。(2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兼并六国的惨烈战争结束后,秦王朝本应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始皇帝却被“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兵役徭役大大超过此前,竟达到后人所称“力役三十倍于古”的程度……汉朝初期处处以秦为鉴,兵役徭役不超过经济能负担的限度,才迎来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可叹的是,后世不少昏君暴主私欲膨胀时,仍一再重蹈滥用民力的覆辙。正如同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所感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摘编自张海平主编《当代中国著名军事专家讲坛经典》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5BCBBA 6-9BADB10.(1)不是;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2)“打天下”与“坐天下”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以农为本。措施:汉文帝登基后,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汉景帝即位后,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文帝和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文景之治”。(4)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11. 示例:观点:暴政亡国,德政兴国。论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和秦二世统治残暴,人民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刑罚残酷,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经历短暂统治后被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统治者持续推行这一政策, 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史称“文景之治”。 因此,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国家才能兴旺。反之,实行暴政,必将走向亡国的境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