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1.1 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1.1 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2.1.1 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1
通过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1
2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思考引入负数后,加法又有哪几种情况
正数 + 正数
正数 + 0
0 + 0
负数 + 负数
正数 + 负数
负数 + 0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也会遇到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例如:
(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 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
收支情况表
日期 结余 注释
2日 卖可回收物
8日 买中性笔、记号笔
12日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将向右运动 5 m 记作 5 m,向左运动 5 m 记作 m.
【探究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以原点 为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5
6
7
3
4
8
2
1
0
5
6
7
3
4
8
2
1
0
5
8
3
以原点 为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物体先向右运动 5 m,记作 5 m,
再向右运动 3 m,记作 3 m,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8 m.
写成算式就是

【探究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上面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正数+正数”的情况,你能模仿上述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3
-2
-1
-5
-4
0
-6
-7
-8
-3
-5
-8
以原点 为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探究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物体先向左运动 5 m,记作 m,
再向左运动 3 m,记作 m,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 m,记作 m,
写成算式就是



从算式 ①② 可以看出:
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探究3】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
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 m.写成算式就是

-1
0
1
-3
-2
2
-4
-5
-3
5
2
【探究4】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
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2 m.写成算式就是

0
1
2
-2
-1
3
-3
-4
3
-5
-2


从算式 ③④ 可以看出:
绝对值不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探究5】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5
5
6
7
3
4
8
2
1
0
5
结果是仍在起点处. 写成算式就是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 0 .
【探究6】如果物体第1s向右(或左)运动5m,第2s原地不动,那么2s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m.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成算式就是


一个数与0相加, 结果仍是这个数.
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4.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从算式①~⑥可知,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既要考虑符号,又要考虑绝对值. 你能从这些算式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口诀:
同号相加一边倒
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数”跑
与0相加得原数
相反数相加0正好.
【例1】计算:
(1);(2) ;(3) ;
(4);(5).
解:
(1)
(2)
(3)
(5)
(4)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一看,二定,三算”
1.看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没有 0.
2.根据加数绝对值的大小及加数的符号确定和的符号.
3.再算和的绝对值.
【思考】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①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大于原来的数.
记为任何一个数,为正数,则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由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可得,,即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大于原来的数.
②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和小于原来的数.
记为任何一个数,为负数,则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由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可得,,即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和小于原来的数.
【思考】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1.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
(1)温度由 ℃ 上升℃;
(2)收入 7 元,又支出 5 元.
解:
(1)
(℃)
(2)
(元)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同0相加
仍得这个数.
1.(1)+5与3的和的符号是______号.
(2)-5与-3的和的符号是______号.
(3)+5与-3的和的符号是______号.
(4)-5与3的和的符号是______号.
2.计算:
(-4)+(-5)=________; 5+(-6)=________;
(-7)+10=______; (-2)+(+2)=______.
+
-
+
-
-9
-1
3
0
3.下列运算正确的个数为 (   )
①(-2)+(-2)=0;②(-6)+(+4)=-10;
③0+(-3)=3;④+=.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已知两个数5和-8,则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______.

B
3
5.升降机的高度是20 m,为运送货物,升降机先上升-6 m,又上升9 m,这时升降机的高度是________m.
23
6.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有理数a,b,则a+b的值是 (   )
A.正数  B.负数 
C.0  D.非正数
7.若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满足(   )
A.都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至少一个是负数  D.恰好一正一负
B
C
8.对于有理数a,b(b≠0),定义一种新运算“※”,a※b=a+,例如2※1=2+=3,4※
(-5)=4+=3,利用定义计算(-3)※(-4)= ________.
-3
9.观察下面的一列数,探究其规律:
-,,-,,-,,…
(1)分别计算第3个数与第4个数的和,第5个数与第6个数的和.
(2)根据规律计算第19个数与第20个数的和.
(3)请写出第2 024个数.
解:(1)第3个数与第4个数的和为-+=-+=;第5个数与第6个数的和为-+=-+=.
(2)第1个数与第2个数的和为-+=-+=,所以第1个数与第2个数的和为=,第3个数与第4个数的和为=,第5个数与第6个数的和为=,……所以第19个数与第20个数的和为=.
(3)根据数列规律可知,第偶数个数为正数,分数分子从1开始逐次增加1,分数分母从2开始逐次增加1,所以第2 024个数为.
10.(1)比较大小:
①|-2|+|3|________|-2+3|;
②|4|+|3|________|4+3|;
③+________;
④|-5|+|0|________|-5+0|.
(2)通过(1)中的大小比较,猜想并归纳出|a|+|b|与|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a,b满足什么关系时,|a|+|b|=|a+b|成立
|a|+|b|与|a+b|的大小关系:|a+b|≤|a|+|b|,
a,b满足同号或a,b中至少有1个0时等号成立时,|a+b|=|a|+|b|.

=
=
=
2.1.1 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2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适当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体会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1
2
3
同号相加一边倒
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数”跑
与0相加得原数
相反数相加0正好.
有理数的加法口诀:
口算:
(1) (2)
(3) (4)
(5) (6)
有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还要研究加法的运算规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它们还成立吗?
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组加数再试一试.
计算
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组加数再试一试.
计算
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例2】计算:
(1); (2).
解:
观察如何使计算简化?依据是什么?
(2)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同号结合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例3】10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 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 50 kg 为质量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解:
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还有其它计算简便的解题方法吗?
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 50 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 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
.
答:10袋小麦一共 502.5 kg,总计超过 2.5 kg.
50.5
50.5
50.8
49.5
50.6
50.7
49.2
49.4
50.9
50.4
比较两种解法,解法 2 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解法 2 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计算简化,这种解法使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反数结合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
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1.同号结合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
2.相反数结合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
3.同分母结合法: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
4.凑整法: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的数先相加.
5.拆分组合法:带分数相加时,先拆成整数和真分数,再利用加法运算律相加.
1. 计算:
(1); (2);
解:
(1)原式
(3); (4).
(2)原式
解:
(3)原式
(4)原式
1. 计算:
(1); (2);
(3); (4).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6+(-2)+(-3)+14+(-15)=(6+14)+[(-2)+(-3)+(-15)]应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变形使用加法运算律正确的是(   )
A.3+(-2)=2+3
B.4+(-6)+3=(-6)+4+3
C.[5+(-2)]+4=[5+(-4)]+2
D.+(-1)+=+(+1)
C
B
3.今年1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气温如下(单位:℃):1,2,0,-1,-2,则这五天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是 (   )
A.1℃ B.2℃
C.0℃ D.-1℃
4.某人存折上有5 000元存款,如果存入记为正,支取为负,上半年某人支存情况如下(单位:元):+500,+1 200,-600,-300,则该人现有存款为______________元.
C
5 800
则在星期五收盘时,每股的价格是________元.
5.绝对值小于2.5的整数和是 (   )
A.-6  B.-4  C.0  D.6
6.三个数-12,-2,+7的和加上它们的绝对值的和为(   )
A.-14  B.14  C.-28  D.28
C
B
7.上周五小王买进某公司股票,每股70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股票的涨跌情况(涨记为正,跌记为负,单位:元):
69
8.“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年夏天,小鹏家的麦田喜获丰收,某天收割的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下(单位:kg):
91,91,91.2,89, 91.2,91.3,88.7,88.8,91.8,91.
在没带计算器的情况下,小鹏想帮父亲快速算出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1)小鹏通过观察发现,若以90 kg为标准,把超出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则可写出这10袋小麦的千克数与90的差值,请你依次写出小鹏得到的这10个差值.
(2)请利用(1)中的差值,求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1)小鹏通过观察发现,若以90 kg为标准,把超出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则可写出这10袋小麦的千克数与90的差值,请你依次写出小鹏得到的这10个差值.
(2)请利用(1)中的差值,求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1,+1,+1.2,-1,+1.2,+1.3,-1.3,-1.2,+1.8,+1.
(+1)+(+1)+(+1.2)+(-1)+(+1.2)+(+1.3)+(-1.3)+(-1.2)+ (+1.8)+(+1)=5,
90×10+5=905(kg).
答:这10袋小麦一共905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