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咸 阳 市 实 验 中 学 2 0 2 5 — 2 0 2 6 学 年 度 高 三 第 二 次 质 量 检 测 地 理 试 题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读下图,完成下题。
(
20°
)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 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③ 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读下图,完成2 — 3题。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 起飞,7小时后 途 经a 地(165°W,67°N) 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结 合
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 况相符的是( )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 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 飞 经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 飞 经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等太阳高度线是球面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下图是某日浙江 一高中学生在手表时间6:00时绘制的等太阳高度线图(0°,30°是等太阳高度), P 是此时的太阳直射点,P 和 M 在同一纬线上,N 点所在虚线是北半球纬线圈。完成 下面小题。
4.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5°N,150°W B.15°S,30°E C.5°N,150°W D.5°S,30°E 5.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N 的正午太阳高度一样
B.P、N 的正午太阳高度一样
C.M、N 的昼夜长短一样
D.P、M 的昼夜长短一样
下图为2024年11月25日20时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 N 地相比,M 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 B.风向偏南
C.锋前增温 D.天气晴朗
7.未 来 2 4 小 时 ,M 地 可 能 ( )
①风向变化较大 ②风力持续减小
③风雪交加 ④气温持续升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四川盆地是臭氧污染的重灾区,有研究表明川西雅安地区臭氧污染与局地热力 环流有关,图1为雅安地区近地面O 浓度多年平均及山谷风多发日日变化图,图2 为雅安地区的山谷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
8.甲、乙时刻,雅安风向多为( )
A. 甲一山风、偏西风 B. 乙一谷风、偏西风
C. 甲一谷风、偏东风 D. 乙一山风、偏东风
9.山谷风对雅安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是( )
A.减小了臭氧浓度的日变化 B. 夜晚臭氧浓度低于多年平均
C. 增大了臭氧浓度的日变化 D.白天臭氧浓度低于多年平均
峡谷风指气流穿过峡谷地带时,由于狭管效应而产生的强风。我国西南地区某 深切峡谷地形狭窄,峡谷风和山谷风现象显著,受峡谷风和山谷风相互作用,峡谷 风风频季节变化与日变化明显。下图示意冬、夏季该峡谷某观测站平均风向频率的 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该峡谷走向及峡谷风效应最强时段是( )
A.南北走向 冬季00:00~10:00 B. 东西走向 冬季12:00~18:00
C.南北走向 夏季00:00~10:00 D. 东西走向 夏季12:00~18:00
11.与冬季相比,夏季该观测站( )
A. 北风频率高,山谷风强 B. 北风频率高,山谷风弱
C.北风频率低,山谷风强 D.北风频率低,山谷风弱
下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1
130°
)12.该日,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上海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B. 内蒙古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C.北京市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D.印度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
13.下列关于此时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寒冷干燥 D. 高温多雨
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 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 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 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14.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5.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3 4
5 6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总面积为2431.8km 。地势西高东 低,由北部向南部广西盆地逐渐过渡,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属于典型的 亚热带喀斯特高原地貌。受地形影响,荔波县各乡镇温度差异较大,易出现谷底气 温低、逆温、局地气流紊乱等气温异常现象。下图为荔波县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与 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各站点之间夏季平均温差较小,冬季平均温差较大。
(1)描述荔波县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征,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原因(6 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荔波县局部地区出现气温异常现象的原因(4分)。
(3)与夏季相比,冬季荔波县各气象观测站点之间平均温差较大,试说明其原理(6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近年来,中国 在此建设了全长约500公里的“零碳公路”(沙漠公路绿化工程),通过光伏发电、 滴灌技术种植防护林带,实现公路运营的“零碳排放”。该工程有效抵御了风沙侵袭, 保障了边疆地区交通畅通,并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范例。下图左为塔克拉玛干沙 漠公路示意图,图右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景观图。
(1)说明“零碳公路”采用“防护林带+滴灌技术”治理风沙的原理(4分)。
(2)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发展光伏发电的自然优势(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5年4月12日, 一场“史诗级”大风天气突袭我国华北地区,多 地气象台发布大风红色、橙色预警,局部地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这次被称为“空
7 8
气炸弹”现象,让北方人着实感受到“台风”般洗礼。
材料二 研究表明,这次大风过程源于蒙古局部高压增强,受其影响高空西风 槽开始南下并发生转变,出现一个独立的“切断低压”系统,同时我国北方地区逐 步形成温带气旋并向东移动。在此之前,我国南方、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高温
天 气 。
材料三 这次大风过程导致北京地区日平均风 力达到7~8级,局部阵风11级以上。同时还造成 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河套平原以 北地区(下图)沙尘暴尤为严重。
(1)结合材料,分析该温带气旋的形成过程(6分)。
(2)从天气系统与地形等角度,说明北京城区大风天气的原因(6分)。
(3)阐述东北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狍栖息在温带森林中,夜伏昼出,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啃食植被,需要充足的 活动空间,对周边环境警惕性较高,我国自东北至秦岭山地均有狍活动。我国东北 最北端北极村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寒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有狍分布。研究发现,
不同季节狍昼夜活动密度呈“M”形。下图为暖季与冷季一天中狍活动密度变化示意
图及狍的照片。
(1)简要分析北极村寒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4分)。
(2)与北坡相比,秦岭南坡狍主要活动范围有所不同,请推测其差异并分析原因(4 分)。
(3)比较暖季秦岭与北极村狍某一天中活动密度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7分)。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BCDAD 6-10 CDACA 11-15 CABBA
二、非选择题答案
16.答案
(1)总体特征:荔波县平均气温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或随海拔降低而上升)。原因: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随着海拔升高,空气逐渐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减弱,且大气逆辐射也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快,气温降低(每点2分,共6分)。
(2)在山谷地区,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谷底堆积,导致谷底气温较低,形成“冷湖”现象,出现霜冻等气象灾害;山间盆地地形,由于地形较为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易形成逆温现象;溶蚀洼地、峰丛等喀斯特地貌导致气流紊乱,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复杂(每点2分,共4分,气流紊乱这个得分点估计学生写不出来)。
(3)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荔波县太阳高度角较小,导致不同海拔或地形观测站接收的太阳辐射差异明显;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山区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或增强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观测站间温差扩大;冬季晴朗夜间辐射冷却强烈,不同观测站因海拔、植被或水体分布差异,降温幅度不同(每点2分,共6分)。
17.答案
(1)原理: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固定沙丘;滴灌技术精准供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植被成活率,巩固固沙效果(每点2分,共4分)。
(2)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沙漠土地广阔,光伏板铺设空间大;地势平坦,利于大规模建设(每点2分,任答2点,共计4分)。
18.答案
1.(1)蒙古冷高压势力增强(南下)切断西风槽,形成独立的低压系统;强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在低压系统附近交汇,暖气团爬升,加强上升气流;高空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强化低压系统,逐步发展形成温带气旋(每点2分,共计6分)。
(2)北京地处局部冷高压与温带气旋之间,气压差大,形成大风;北京西部与北部山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形成狭窄通道,狭管效应加强风力;城市热岛效应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进一步加强风速等(每点2分,共计6分)。
(3)前期冷空气势力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占据主导,挟带水汽进入东北地区;冷空气快速南下,与暖湿气团相遇,水汽剧烈抬升凝结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每点2分,共计4分)。
19.答案
(1)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距太平洋西部较近,热力差异大形成季风气候;位于我国领土最高纬度,所得太阳辐射较少,形成寒温带气候(每点2分,共计4分)。
(2)秦岭南坡狍主要分布范围海拔更高。原因:南坡为阳坡,所得太阳辐射多,且有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较高,狍主要分布范围海拔更高(每点2分,共计4分)。
(3)差异:暖季北极村狍活动早高峰更早,晚高峰更晚;暖季北极村狍活动密度更小。(从秦岭角度作答也可)原因:狍活动夜伏昼出,暖季北极村昼长比秦岭更长,日出更早,日落更晚;暖季北极村昼长更长,狍活动时间延长,分布密度降低(差异3分,原因每点2分,共计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