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 (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 (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说唱脸谱》,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唱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大家都知道,在京剧中白脸是代表 的形象。
奸诈狡猾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凭借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大军,欲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大战前,曹操在江上酒宴众文武,饮至深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慷慨而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背景透视
文学常识
古体诗
“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指汉魏之际骏爽刚健的文学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诗文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具有慷慨刚健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
建安风骨
字词通关
读准字音
jīn
yōu


shēnɡ

qiān


yàn
朗读并疏通文意
结合工具书,翻译诗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3、结合工具书,明确翻译诗歌的六字诀。
多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何,用什么(宾前)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当以”无实意
面对酒与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人生)好 比早晨的露水,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难以忘怀。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只有美酒相伴。
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只是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那些有学识的贤才,(使)我心中的思慕之情连绵不断。只因为您的缘故,我沉思低吟至今。群鹿呦呦鸣叫,呼唤同伴共食找到的艾蒿。我如果得到了嘉宾,定当奏乐设宴隆重款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屈尊
摘取
内心
问候
久别重逢
同“宴”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人才)光耀如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探望。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不忘往日情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名做状,向南
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通“餍”,满足
吐出嘴里的食物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翔。(乌鹊)绕树低飞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高山不辞土石才显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衷心归顺。
1、通假字:讌--宴,厌--餍
2、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以解忧、呦呦鹿鸣
譬如朝露;慨当以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绕树三匝
省略句:
归纳总结:
文言翻译六字诀:换、留、调、删、补、变
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导与练》50页第1—4题。
第二课时:赏析诗歌
重点掌握诗中的用典和比兴,赏析它们的效果。
任务驱动
1.《短歌行》一诗的诗眼是什么 其内涵是什么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才难求。
2.《短歌行》主要采用的手法是用典,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写下面的表格,并思考问题。
用典语句 原典出处 用典翻译 用典意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① 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③ ④
穿着青色交领的衣服的人啊,我对你的思念连绵不断。
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鹿在悠闲地吃草,发出呦呦之叫,彼此应和。我在宴请宾客,鼓瑟吹笙。
表达了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用典语句 原典出处 用典翻译 用典意图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⑤ ⑥
周公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 ⑦ ⑧
高山不满足于它的高,海水不满足于它的深。
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的心情。
周公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
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思考:这些典故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上面四个典故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答案 第一问:使得情感深沉蕴藉,慷慨有悲凉之气;使得语言简约,言近旨远;使得风格古朴典雅。
第二问:不可以调换。理由:从时间顺序看,第一个典故是思慕贤才,贤才还未到来,第二个典故是宾客来了,最后是礼遇。从情感范围看,第一个典故是讲恋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二个典故是讲对朋友的敬重,第三个典故是讲君臣之义,情感上是逐渐扩大的。
归纳:用典的类型及效果
1、用典的类型:
2、效果
(1)使得情感深沉蕴藉;
(2)使得语言简约,言近旨远;
(3)使得诗歌古朴典雅,有文采。
(1)直接引用诗句
(2)化用或仿用诗句
(3)故事
3.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运用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因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主旨归纳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      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     、
      的宏图大愿。
生命短促
招纳贤才
建功立业
总结:
艺术手法:
1、用典
2、比兴
2、修辞:设问、比喻、借代
1、下列对《短歌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
课堂练习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是:    
(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韶华易逝的句子是:     
(3)《短歌行》中,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是:
(4)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
(6)《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    ,     ”。
(【答案】
(1)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2)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4)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5)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 (6)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7)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每空1分)。
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曹操》,要求用“一句诗 一个史实”支撑观点,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