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中测试·提升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中测试·提升卷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中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4七上·海珠期中)《周易·系辞上》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这里,“地理”是研究什么呢?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完成下面小题。
1.“俯以察于地理”包含的内容有(  )
①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②为什么有的湖水是淡的,有的湖水是咸的?
③为什么摄入过多的肉类会造成肥胖?④地球上真的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古代,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地理课的学习,将是我们丰富知识,充满智慧的学习。学好地理(  )
①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②要会读图表,熟练运图③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④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我们身边的地理;地理的学习方法
【解析】【点评】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能使我们进一步熟悉生存的环境,学会辨认方位,知道天气的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民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1.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等内容,像地球面貌、水域特征、海陆变迁等都属于地理范畴。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属于对地球的研究,故①正确;“为什么有的湖水是淡的,有的湖水是咸的?”属于地理中关于自然环境的研究,故②正确;“为什么摄入更多的肉类会造成肥胖”属于人体生理健康,不属于地理研究,故③错误;“地球上真的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吗?”属于地理中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研究,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学好地理的方法涵盖多方面,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善于总结;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学以致用;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七上·饶平期末)我国航天事业开始于1956年,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几十年过去,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我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继续探索太空的奥秘。图示意宇宙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月球绕着地球运动构成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D.地球位于水星和金星之间
5.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
4.C
5.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
【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探索太空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研究更多技术,促进人类进步。
3.月球绕地球公转,二者构成了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可观测宇宙。
故答案为:A。
4.A、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不是地球,A 错误;
B、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没有明确的中心,B 错误;
C、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这是太阳系的基本运行特征,C 正确;
D、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D 错误。
故答案为:C。
5.目前太空探索尚未发现太空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而且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开发太空生物资源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①不符合题意;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的物理环境,有利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例如材料科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等,②符合题意;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为未来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③符合题意;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动全球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宝安期中)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老师为学生准备了部分制作材料及简易地球仪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制作材料与地球仪上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泡沫球—地球 ②铁丝—纬线 ③细线—地轴 ④钉子—两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  )
①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②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
③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④观察经纬线分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在找“头”和“脚”的过程中应注意(  )
①在“南头”标N,在“北头”标S ②两枚钉子间的细线长度应相等
③倾斜的铁丝要折成比泡沫球略大的圆 ④两枚钉子的位置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同学们利用圆规和彩笔在泡沫球上绘制纬线,绘制时应注意(  )
A.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B.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D.所有纬线相交于极点
【答案】6.D
7.B
8.D
9.C
【知识点】地球仪;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解析】【点评】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为:第一步,准备乒乓球、铁丝、笔、钳子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第二步,确定赤道和两极的位置;第三步,绘制经纬线;第四步,制作地球仪支架;第五步,安装地球仪。
6.泡沫球可模拟地球的球体形状,①正确;铁丝对应的是地轴,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②错误;细线对应的是经纬线,③错误;钉子可钉在泡沫球两端,模拟地球的两极,④正确。
故答案为:D。
7.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呈现地球的海陆分布、经纬线等,可帮助了解地球基本面貌,①正确;地球仪是缩小的模型,无法直接读出地球实际表面积,②错误;地球仪上有海陆轮廓,能帮助认识海陆分布,③正确;地球仪上标注了经纬线,可直观观察其分布,④正确。
故答案为:B。
8.地球仪上北极(北头)标 N,南极(南头)标 S,①错误;模拟地轴的铁丝两端钉子(两极 )间的细线长度应相等,保证地球仪平衡和形状准确,②正确;把铁丝弯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③错误;两枚钉子的位置是相对的,④正确。
故答案为:D。
9.A、纬线的形状除极点外是圆圈,A错误;
B、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不是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B错误;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C正确。
D、所有经线相交于极点,纬线不相交于极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上·桂东月考)智能光伏“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示意乌鲁木齐市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智能光伏“太阳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经纬坐标最接近(  )
A.44°N,88°E B.44°S,88°E
C.44°N,88°W D.44°S,88°W
11.智能光伏“太阳花”在白天发电时,“花面”主要转动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答案】10.A
11.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利用经纬网定位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10.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所以经纬度位置是(44°N、88°E),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太阳东升西落,智能光伏 “太阳花” 的 “花面” 要始终与阳光垂直,所以在白天发电时,“花面” 主要转动方向是自东向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上·罗湖期末)近年来,智慧路灯逐渐出现在城市街头。该路灯灯杆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智慧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夜幕降临,路灯自动开启,天亮则自动关闭。读某城市智慧路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使用的是(  )
A.遥感影像 B.地形剖面图 C.纸质交通图 D.数字地图
13.元旦至劳动节期间,深圳街头的智慧路灯照明时间(  )
A.渐长,开启时间提前 B.渐长,关闭时间提前
C.渐短,开启时间推后 D.渐短,关闭时间推后
【答案】12.D
13.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既可以打印在纸上,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12.A、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地物信息获取和监测等,不是用于道路搜索的工具,A 选项错误。
B、地形剖面图主要用于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与道路搜索无关,B 选项错误。
C、纸质交通图不具备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搜索的功能,C 选项错误。
D、数字地图可以存储大量的地理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交互界面进行道路搜索等操作,符合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的需求,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元旦至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深圳位于北半球,所以智慧路灯的照明时间渐短,开启时间会推后,关闭时间会提前。故 C 选项正确,A、B、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余杭期中)点外卖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读某小区及周边地区平面示意图和小区楼号指示牌,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外卖员所在的位置位于2号楼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各有一块面向距离小区大门最近的楼号指示牌,当外卖员从大门进入小区后,看到如图所示的指示牌,则该指示牌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6.目前外卖员位于6号楼,他要把外卖送到2号楼。若2号楼与6号楼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外卖员至少需要走____才能到达6号楼(  )
A.3000米 B.300米 C.30米 D.3千米
【答案】14.D
15.A
16.B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4.地图上判断方向,有指向标按指向标,无指向标按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图无指向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 2 号楼为参照,外卖员所在位置在 2 号楼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指示牌显示的是4、5、6号楼,图小区及周边平面示意图知距4、5、6号楼最近的大门是北门,则指示牌位于甲处。外卖员从北门进入,距北门最近的小区楼号指示牌是甲,前行是4号楼,右行是5号楼,左行是6号楼,与指示牌相符,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比例尺公式:实地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图中比例尺是 1:15000 ,图上距离是 2 厘米。实地距离 = 2×15000 = 30000厘米 = 300 米。所以外卖员至少需要走 300 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七上·潮南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下图为崇礼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600米 B.1635米 C.1050米 D.1750米
18.图示冬奥场馆中(  )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
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
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
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
【答案】17.B
18.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范围在1600-1650米之间。四选项海拔中,只有1635米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因此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A不符合题意;
B.②“雪如意”海拔高,在此可看到远处的长城,B符合题意;
C.③越野滑雪中心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位于山谷部位,C不符合题意;
D.④冬季两项中心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位于山谷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5七上·顺义期末)2024年3月23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顺利完成了爪哇海沟联合科考,创下印度尼西亚深海下潜新纪录。图1为陆半球和水半球示意图,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别指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和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图2为中印尼联合科考位置图,图3为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地球表面(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全球的海洋和陆地呈均匀分布
C.海陆面积之比约为9:1 D.水半球比陆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20.中印尼联合科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
21.科考队员下潜深海区的海底地形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底 D.海沟
22.此次中印尼联合科考有助于(  )
①了解海洋地质历史 ②探索海洋自然资源
③监测海洋环境变化 ④加大填海造陆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9.D
20.C
21.D
22.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丰富的海洋资源
【解析】【点评】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19.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7:3,所以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A、C 错误;全球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是不均匀的,B 错误;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所以水半球比陆半球的海洋面积大,D 正确。
故答案为:D。
20.根据板块分布知识,爪哇海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位置处于这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而不是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
故答案为:C。
21.爪哇海沟是此次科考的地点,海沟是海洋中深度较大的狭长洼地,符合科考队员下潜到的深海区海底地形特征,D正确;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较浅;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洋底是大洋底部的广阔区域,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通过联合科考,可以获取海底的地质样本等资料,有助于了解海洋地质历史,①正确;在深海科考过程中,能够对海洋中的自然资源进行探测和研究,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的分布等情况,②正确;可以利用各种仪器和技术监测海洋环境的温度、盐度等变化,③正确;中印尼联合科考的目的主要是科学研究等,与加大填海造陆建设无关,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龙胜各族期中)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读“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和“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  )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C.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24.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A.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B.均位于北半球
C.均不濒临海洋 D.均位于东半球
25.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  )
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
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④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3.D
24.B
25.C
【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在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间,它的底部大约在海平面1000米之下,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南北延伸2850千米,而宽度只有70千米,就像一把刀,深深的切入大海的底部。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就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读图分析可知,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A.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上,A不符合题意;
B.都位于赤道以北,因此均为北半球的国家,B符合题意;
C.中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日本均濒临海洋,C不符合题意;
D.美国位于西半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 和开发,④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海洋,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并不能绘制更清准确的陆地地图。故C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七上·长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2月18日起,贵州多地陆续发生山火。火扑灭了又复燃,火势很大。贵州省森防指办于2月21日6时启动森林火灾Ⅲ级应急响应。
材料二:2024年9月3日9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下面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和太阳光照图(乙图)。
(1)在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   至   之间(填序号),贵州正处于   (季节)。
(2)当中国处于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时,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   (填序号)处,此时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材料二中,中国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我国正处于   (季节),此时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填选“昼渐长,夜渐短”或“昼渐短,夜渐长”)。
(4)根据材料二谈谈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
【答案】(1)①;②;冬季
(2)③;极昼
(3)秋季;昼渐短,夜渐长
(4)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空探索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①位置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②位置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时间在冬至到春分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①至②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贵州正处于冬季。
(2)中国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6 月 21 日前后),对应甲图中的③位置。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2024 年 9 月 3 日处于夏至(6 月 21 日前后)到秋分(9 月 23 日前后)之间,我国正处于秋季。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4)人类进行太空探索意义重大:太空探索涉及航天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等众多高端领域,能推动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而带动整体科技水平提升;太空存在着地球上稀缺的资源,如氦 - 3 等,探索太空有助于未来对这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地球资源压力;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探索生命的起源,解开宇宙的诸多奥秘;能帮助人类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活动、小行星撞击等,从而更好地采取措施保护地球。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①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③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1日前后,④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在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时间是2024年2月18日,处在①至②之间,结合日期可知,贵州正处于冬季。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在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③处,此时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中国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日期为2024年9月3日,我国正处于秋季,9月3日太阳直射点处在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此时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4)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的意义:①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和推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②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有助于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③进行太空探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④宇宙探索能够了解宇宙环境,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7.(2024七上·北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图1为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中国二十四节气农事图(部分)。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的   运动密切相关。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   线之间移动,玉林市(21°38'11"N~23°07'40"N)   (“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3)“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诗中描述的是图1中   节气(A或B),此时,玉林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   现象。
(4)读图2,任选其中一幅图描述节气对人们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公转
(2)回归(或南北回归);有
(3)A;昼长夜短;极夜
(4)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制定的。即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密切相关。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玉林市的纬度在21°38'11"N~23°07'40"N之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有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A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中描述的是图1中的A节气,玉林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 读图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节气对人们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如: 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故答案为:(1)公转;(2)回归(或南北回归);有;(3)A;昼长夜短;极夜;(4) 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点评】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带来的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1)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是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密切相关。
(2)由图可知,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题中信息可知,玉林市的纬度范围是(21°38'11"N~23°07'40"N),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玉林市有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可知,图中的A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选A;在夏至日的时候,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所以,此时,玉林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以南则出现极夜现象。
(4)1.春分昼夜平分,白天逐渐变长,充足的热量和光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例如,小麦在春分时节进入拔节期,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水分来满足生长需求。 春分时节气候逐渐温和,雨水增多,这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春分时节也常伴有倒春寒等极端天气,这对农业生产构成一定威胁。例如,春分后的强冷空气入侵可能导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2.谷雨节气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水丰沛、农事繁忙、谷类农作物旺盛成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作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3.芒种气候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这对于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芒种时节,降雨量逐渐增多,多雨的气候为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均衡的水分资源。4.立秋气温下降,逐步转入秋季气候。立秋后气温会明显降低,夜间温差加大,标志着步入秋季。 光照时间减少,辐射减弱。立秋后白天变短,光照不足会影响些光依赖性强的作物的生长。 水热条件变化,不利于一些高温作物。如水稻、绿竹笋等对高温的需求减弱,生长方式和节奏会发生调整。 促进部分秋作物进入生产高峰。如棉花的开花结果、甜菜的糖分积累都进入旺盛时期。 果树进入结果积累时期。立秋后,苹果、梨等果树会显著增加果实的积累量。
28.(2024七上·乌当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打赢脱贫攻坚战,小明的家乡也成功脱贫,随后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阶段。下图为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
(1)请写出地形部位C的名称和山峰A的海拔范围。
(2)请比较河流m和n的流速,并说明理由。
(3)请大致描述出河流m的流向。
(4)为建设河流大坝,哪个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
(5)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请说出理由。
(6)当地政府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如图所示①、②两条路线方案,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谈谈其优缺点。
【答案】(1)鞍部;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m流速快。位于陡坡,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快。
(3)西北—东南。
(4)丙。
(5)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②;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形部位C位于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的海拔范围为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故答案为: 鞍部;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根据所学知识,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稀疏为缓坡。由图可知,n处等高线与m处相比,m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河流流速更快。故答案为: m流速快。位于陡坡,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快。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和地形判断,河流m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故答案为: 西北—东南。
(4)由图可知,为建设河流大坝,丙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并存位于盆地中部,大坝修好后盆地储水,丙村会被淹没。故答案为:丙。
(5)由图可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比甲村好,是因为甲村位于半山腰地形崎岖,小明村位于山脚下,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故答案为: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由图可知,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图中①、②两条路线方案,②路线更好。②路线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①路线经过海拔落差较大,修建成本高。故答案为: ②;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知识。不同的山体部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同,山谷处是河流的汇集处,容易有河流发育;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陡崖处如有河流发育,会形成瀑布,如果无河流,陡崖处适合攀岩和蹦极等;鞍部地形相对平坦,适合露营。
(1)由图可知,地形部位C位于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的海拔范围为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稀疏为缓坡。由图可知,n处等高线与m处相比,m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河流流速更快。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和地形判断,河流m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4)由图可知,为建设河流大坝,丙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并存位于盆地中部,大坝修好后盆地储水,丙村会被淹没。
(5)由图可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比甲村好,是因为甲村位于半山腰地形崎岖,小明村位于山脚下,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由图可知,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图中①、②两条路线方案,②路线更好。②路线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①路线经过海拔落差较大,修建成本高。
29.(2024七上·南宁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京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正式开幕。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理念,项目组委会从日本63个城市“借”了大约40000块木材用来建筑奥运村广场的主体结构。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6日16时26分,日本冲绳县宫古岛近海海域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40千米。如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最稳定的是   地。
(2)火山和地震经常给日本带来灾难。日本火山、地震频繁的原因是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3)请试着分析奥运村广场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
(4)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遭遇地震时,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
④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⑤跳楼逃生⑥到洗手间里避险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答案】(1)甲
(2)欧亚;太平洋
(3)(示例)日本地震频繁,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欧亚板块内部,远离板块交界处,因此地壳最稳定;而其他三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读图分析可知,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奥运村广场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遭遇地震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 ④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⑥到洗手间里避险等。而 ③乘电梯逃生、⑤跳楼逃生都是非常危险的。故C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甲;(2)欧亚;太平洋;(3) 日本地震频繁,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 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观察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以发现甲地位于欧亚板块内部,远离板块交界处,因此地壳最稳定。
(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群岛国家。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火山、地震频繁。
(3)奥运村广场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日本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木材来源广泛且成本相对较低。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木材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木材易于加工和运输,便于施工和搭建。木材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减少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
(4)在遭遇地震时,正确的应急措施包括躲到课桌下面(可以保护头部不受伤害)、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减少被掉落物品砸伤的风险)、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避免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以及到洗手间里避险(洗手间通常有水源和坚固的结构,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①②④⑥正确。而不正确的应急措施包括乘电梯逃生(地震时电梯可能停电或故障,导致被困)和跳楼逃生(极其危险,极易造成伤亡),③⑤错误。故选C。
1 / 1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中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4七上·海珠期中)《周易·系辞上》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这里,“地理”是研究什么呢?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完成下面小题。
1.“俯以察于地理”包含的内容有(  )
①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②为什么有的湖水是淡的,有的湖水是咸的?
③为什么摄入过多的肉类会造成肥胖?④地球上真的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古代,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地理课的学习,将是我们丰富知识,充满智慧的学习。学好地理(  )
①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②要会读图表,熟练运图③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④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5七上·饶平期末)我国航天事业开始于1956年,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几十年过去,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我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继续探索太空的奥秘。图示意宇宙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月球绕着地球运动构成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D.地球位于水星和金星之间
5.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七上·宝安期中)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老师为学生准备了部分制作材料及简易地球仪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制作材料与地球仪上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泡沫球—地球 ②铁丝—纬线 ③细线—地轴 ④钉子—两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  )
①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②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
③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④观察经纬线分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在找“头”和“脚”的过程中应注意(  )
①在“南头”标N,在“北头”标S ②两枚钉子间的细线长度应相等
③倾斜的铁丝要折成比泡沫球略大的圆 ④两枚钉子的位置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同学们利用圆规和彩笔在泡沫球上绘制纬线,绘制时应注意(  )
A.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B.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D.所有纬线相交于极点
(2025七上·桂东月考)智能光伏“太阳花”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示意乌鲁木齐市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智能光伏“太阳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经纬坐标最接近(  )
A.44°N,88°E B.44°S,88°E
C.44°N,88°W D.44°S,88°W
11.智能光伏“太阳花”在白天发电时,“花面”主要转动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2025七上·罗湖期末)近年来,智慧路灯逐渐出现在城市街头。该路灯灯杆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智慧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夜幕降临,路灯自动开启,天亮则自动关闭。读某城市智慧路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使用的是(  )
A.遥感影像 B.地形剖面图 C.纸质交通图 D.数字地图
13.元旦至劳动节期间,深圳街头的智慧路灯照明时间(  )
A.渐长,开启时间提前 B.渐长,关闭时间提前
C.渐短,开启时间推后 D.渐短,关闭时间推后
(2024七上·余杭期中)点外卖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读某小区及周边地区平面示意图和小区楼号指示牌,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外卖员所在的位置位于2号楼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各有一块面向距离小区大门最近的楼号指示牌,当外卖员从大门进入小区后,看到如图所示的指示牌,则该指示牌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6.目前外卖员位于6号楼,他要把外卖送到2号楼。若2号楼与6号楼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外卖员至少需要走____才能到达6号楼(  )
A.3000米 B.300米 C.30米 D.3千米
(2025七上·潮南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下图为崇礼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600米 B.1635米 C.1050米 D.1750米
18.图示冬奥场馆中(  )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
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
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
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
(2025七上·顺义期末)2024年3月23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顺利完成了爪哇海沟联合科考,创下印度尼西亚深海下潜新纪录。图1为陆半球和水半球示意图,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别指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和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图2为中印尼联合科考位置图,图3为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地球表面(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全球的海洋和陆地呈均匀分布
C.海陆面积之比约为9:1 D.水半球比陆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20.中印尼联合科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
21.科考队员下潜深海区的海底地形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底 D.海沟
22.此次中印尼联合科考有助于(  )
①了解海洋地质历史 ②探索海洋自然资源
③监测海洋环境变化 ④加大填海造陆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七上·龙胜各族期中)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读“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和“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  )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C.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24.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A.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B.均位于北半球
C.均不濒临海洋 D.均位于东半球
25.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  )
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
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④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七上·长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2月18日起,贵州多地陆续发生山火。火扑灭了又复燃,火势很大。贵州省森防指办于2月21日6时启动森林火灾Ⅲ级应急响应。
材料二:2024年9月3日9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下面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和太阳光照图(乙图)。
(1)在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   至   之间(填序号),贵州正处于   (季节)。
(2)当中国处于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时,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   (填序号)处,此时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材料二中,中国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我国正处于   (季节),此时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填选“昼渐长,夜渐短”或“昼渐短,夜渐长”)。
(4)根据材料二谈谈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
27.(2024七上·北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图1为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中国二十四节气农事图(部分)。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的   运动密切相关。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   线之间移动,玉林市(21°38'11"N~23°07'40"N)   (“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
(3)“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诗中描述的是图1中   节气(A或B),此时,玉林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   现象。
(4)读图2,任选其中一幅图描述节气对人们农业生产的影响。
28.(2024七上·乌当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打赢脱贫攻坚战,小明的家乡也成功脱贫,随后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阶段。下图为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
(1)请写出地形部位C的名称和山峰A的海拔范围。
(2)请比较河流m和n的流速,并说明理由。
(3)请大致描述出河流m的流向。
(4)为建设河流大坝,哪个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
(5)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请说出理由。
(6)当地政府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如图所示①、②两条路线方案,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谈谈其优缺点。
29.(2024七上·南宁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京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正式开幕。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理念,项目组委会从日本63个城市“借”了大约40000块木材用来建筑奥运村广场的主体结构。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6日16时26分,日本冲绳县宫古岛近海海域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40千米。如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最稳定的是   地。
(2)火山和地震经常给日本带来灾难。日本火山、地震频繁的原因是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3)请试着分析奥运村广场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
(4)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遭遇地震时,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
④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⑤跳楼逃生⑥到洗手间里避险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我们身边的地理;地理的学习方法
【解析】【点评】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能使我们进一步熟悉生存的环境,学会辨认方位,知道天气的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民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1.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等内容,像地球面貌、水域特征、海陆变迁等都属于地理范畴。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属于对地球的研究,故①正确;“为什么有的湖水是淡的,有的湖水是咸的?”属于地理中关于自然环境的研究,故②正确;“为什么摄入更多的肉类会造成肥胖”属于人体生理健康,不属于地理研究,故③错误;“地球上真的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吗?”属于地理中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研究,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学好地理的方法涵盖多方面,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善于总结;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学以致用;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A
4.C
5.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
【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探索太空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研究更多技术,促进人类进步。
3.月球绕地球公转,二者构成了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可观测宇宙。
故答案为:A。
4.A、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不是地球,A 错误;
B、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没有明确的中心,B 错误;
C、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这是太阳系的基本运行特征,C 正确;
D、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D 错误。
故答案为:C。
5.目前太空探索尚未发现太空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而且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开发太空生物资源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①不符合题意;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的物理环境,有利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例如材料科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等,②符合题意;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为未来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③符合题意;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动全球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6.D
7.B
8.D
9.C
【知识点】地球仪;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解析】【点评】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为:第一步,准备乒乓球、铁丝、笔、钳子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第二步,确定赤道和两极的位置;第三步,绘制经纬线;第四步,制作地球仪支架;第五步,安装地球仪。
6.泡沫球可模拟地球的球体形状,①正确;铁丝对应的是地轴,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②错误;细线对应的是经纬线,③错误;钉子可钉在泡沫球两端,模拟地球的两极,④正确。
故答案为:D。
7.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呈现地球的海陆分布、经纬线等,可帮助了解地球基本面貌,①正确;地球仪是缩小的模型,无法直接读出地球实际表面积,②错误;地球仪上有海陆轮廓,能帮助认识海陆分布,③正确;地球仪上标注了经纬线,可直观观察其分布,④正确。
故答案为:B。
8.地球仪上北极(北头)标 N,南极(南头)标 S,①错误;模拟地轴的铁丝两端钉子(两极 )间的细线长度应相等,保证地球仪平衡和形状准确,②正确;把铁丝弯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③错误;两枚钉子的位置是相对的,④正确。
故答案为:D。
9.A、纬线的形状除极点外是圆圈,A错误;
B、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不是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B错误;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C正确。
D、所有经线相交于极点,纬线不相交于极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利用经纬网定位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10.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所以经纬度位置是(44°N、88°E),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太阳东升西落,智能光伏 “太阳花” 的 “花面” 要始终与阳光垂直,所以在白天发电时,“花面” 主要转动方向是自东向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2.D
13.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既可以打印在纸上,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12.A、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地物信息获取和监测等,不是用于道路搜索的工具,A 选项错误。
B、地形剖面图主要用于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与道路搜索无关,B 选项错误。
C、纸质交通图不具备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搜索的功能,C 选项错误。
D、数字地图可以存储大量的地理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交互界面进行道路搜索等操作,符合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的需求,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元旦至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深圳位于北半球,所以智慧路灯的照明时间渐短,开启时间会推后,关闭时间会提前。故 C 选项正确,A、B、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D
15.A
16.B
【知识点】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4.地图上判断方向,有指向标按指向标,无指向标按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图无指向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 2 号楼为参照,外卖员所在位置在 2 号楼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指示牌显示的是4、5、6号楼,图小区及周边平面示意图知距4、5、6号楼最近的大门是北门,则指示牌位于甲处。外卖员从北门进入,距北门最近的小区楼号指示牌是甲,前行是4号楼,右行是5号楼,左行是6号楼,与指示牌相符,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比例尺公式:实地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图中比例尺是 1:15000 ,图上距离是 2 厘米。实地距离 = 2×15000 = 30000厘米 = 300 米。所以外卖员至少需要走 300 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范围在1600-1650米之间。四选项海拔中,只有1635米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因此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A不符合题意;
B.②“雪如意”海拔高,在此可看到远处的长城,B符合题意;
C.③越野滑雪中心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位于山谷部位,C不符合题意;
D.④冬季两项中心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位于山谷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9.D
20.C
21.D
22.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丰富的海洋资源
【解析】【点评】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19.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7:3,所以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A、C 错误;全球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是不均匀的,B 错误;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所以水半球比陆半球的海洋面积大,D 正确。
故答案为:D。
20.根据板块分布知识,爪哇海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位置处于这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而不是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
故答案为:C。
21.爪哇海沟是此次科考的地点,海沟是海洋中深度较大的狭长洼地,符合科考队员下潜到的深海区海底地形特征,D正确;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较浅;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洋底是大洋底部的广阔区域,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通过联合科考,可以获取海底的地质样本等资料,有助于了解海洋地质历史,①正确;在深海科考过程中,能够对海洋中的自然资源进行探测和研究,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的分布等情况,②正确;可以利用各种仪器和技术监测海洋环境的温度、盐度等变化,③正确;中印尼联合科考的目的主要是科学研究等,与加大填海造陆建设无关,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3.D
24.B
25.C
【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在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间,它的底部大约在海平面1000米之下,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南北延伸2850千米,而宽度只有70千米,就像一把刀,深深的切入大海的底部。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就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读图分析可知,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A.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上,A不符合题意;
B.都位于赤道以北,因此均为北半球的国家,B符合题意;
C.中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日本均濒临海洋,C不符合题意;
D.美国位于西半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 和开发,④揭示深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海洋,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并不能绘制更清准确的陆地地图。故C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答案】(1)①;②;冬季
(2)③;极昼
(3)秋季;昼渐短,夜渐长
(4)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空探索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①位置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②位置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时间在冬至到春分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①至②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贵州正处于冬季。
(2)中国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6 月 21 日前后),对应甲图中的③位置。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2024 年 9 月 3 日处于夏至(6 月 21 日前后)到秋分(9 月 23 日前后)之间,我国正处于秋季。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4)人类进行太空探索意义重大:太空探索涉及航天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等众多高端领域,能推动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而带动整体科技水平提升;太空存在着地球上稀缺的资源,如氦 - 3 等,探索太空有助于未来对这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地球资源压力;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探索生命的起源,解开宇宙的诸多奥秘;能帮助人类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活动、小行星撞击等,从而更好地采取措施保护地球。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①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③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1日前后,④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在贵州发生山火第一天时间是2024年2月18日,处在①至②之间,结合日期可知,贵州正处于冬季。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在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③处,此时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中国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日期为2024年9月3日,我国正处于秋季,9月3日太阳直射点处在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此时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4)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的意义:①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和推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②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有助于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③进行太空探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④宇宙探索能够了解宇宙环境,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7.【答案】(1)公转
(2)回归(或南北回归);有
(3)A;昼长夜短;极夜
(4)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制定的。即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密切相关。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玉林市的纬度在21°38'11"N~23°07'40"N之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有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A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中描述的是图1中的A节气,玉林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 读图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节气对人们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如: 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故答案为:(1)公转;(2)回归(或南北回归);有;(3)A;昼长夜短;极夜;(4) 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如春分嫩芽勃发,生机盎然,茶农采春茶;立秋,降水减少,禾谷瓜果成熟,采莲摘果农事忙;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南方适合作物栽培,北方收获麦子;谷雨降雨增多,适合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点评】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带来的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1)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是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密切相关。
(2)由图可知,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题中信息可知,玉林市的纬度范围是(21°38'11"N~23°07'40"N),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玉林市有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可知,图中的A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选A;在夏至日的时候,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所以,此时,玉林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以南则出现极夜现象。
(4)1.春分昼夜平分,白天逐渐变长,充足的热量和光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例如,小麦在春分时节进入拔节期,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水分来满足生长需求。 春分时节气候逐渐温和,雨水增多,这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春分时节也常伴有倒春寒等极端天气,这对农业生产构成一定威胁。例如,春分后的强冷空气入侵可能导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2.谷雨节气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水丰沛、农事繁忙、谷类农作物旺盛成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作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3.芒种气候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这对于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芒种时节,降雨量逐渐增多,多雨的气候为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均衡的水分资源。4.立秋气温下降,逐步转入秋季气候。立秋后气温会明显降低,夜间温差加大,标志着步入秋季。 光照时间减少,辐射减弱。立秋后白天变短,光照不足会影响些光依赖性强的作物的生长。 水热条件变化,不利于一些高温作物。如水稻、绿竹笋等对高温的需求减弱,生长方式和节奏会发生调整。 促进部分秋作物进入生产高峰。如棉花的开花结果、甜菜的糖分积累都进入旺盛时期。 果树进入结果积累时期。立秋后,苹果、梨等果树会显著增加果实的积累量。
28.【答案】(1)鞍部;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m流速快。位于陡坡,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快。
(3)西北—东南。
(4)丙。
(5)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②;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形部位C位于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的海拔范围为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故答案为: 鞍部;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根据所学知识,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稀疏为缓坡。由图可知,n处等高线与m处相比,m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河流流速更快。故答案为: m流速快。位于陡坡,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快。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和地形判断,河流m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故答案为: 西北—东南。
(4)由图可知,为建设河流大坝,丙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并存位于盆地中部,大坝修好后盆地储水,丙村会被淹没。故答案为:丙。
(5)由图可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比甲村好,是因为甲村位于半山腰地形崎岖,小明村位于山脚下,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故答案为: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由图可知,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图中①、②两条路线方案,②路线更好。②路线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①路线经过海拔落差较大,修建成本高。故答案为: ②;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知识。不同的山体部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同,山谷处是河流的汇集处,容易有河流发育;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陡崖处如有河流发育,会形成瀑布,如果无河流,陡崖处适合攀岩和蹦极等;鞍部地形相对平坦,适合露营。
(1)由图可知,地形部位C位于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的海拔范围为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
(2)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稀疏为缓坡。由图可知,n处等高线与m处相比,m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河流流速更快。
(3)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和地形判断,河流m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4)由图可知,为建设河流大坝,丙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并存位于盆地中部,大坝修好后盆地储水,丙村会被淹没。
(5)由图可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比甲村好,是因为甲村位于半山腰地形崎岖,小明村位于山脚下,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6)由图可知,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图中①、②两条路线方案,②路线更好。②路线劣势是路程长一些。优势是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行车安全。①路线经过海拔落差较大,修建成本高。
29.【答案】(1)甲
(2)欧亚;太平洋
(3)(示例)日本地震频繁,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欧亚板块内部,远离板块交界处,因此地壳最稳定;而其他三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读图分析可知,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奥运村广场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遭遇地震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 ④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⑥到洗手间里避险等。而 ③乘电梯逃生、⑤跳楼逃生都是非常危险的。故C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甲;(2)欧亚;太平洋;(3) 日本地震频繁,木质材料较轻,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4) 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观察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以发现甲地位于欧亚板块内部,远离板块交界处,因此地壳最稳定。
(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群岛国家。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火山、地震频繁。
(3)奥运村广场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日本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木材来源广泛且成本相对较低。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木材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木材易于加工和运输,便于施工和搭建。木材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减少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
(4)在遭遇地震时,正确的应急措施包括躲到课桌下面(可以保护头部不受伤害)、护住头部靠墙角蹲下(减少被掉落物品砸伤的风险)、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避免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以及到洗手间里避险(洗手间通常有水源和坚固的结构,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①②④⑥正确。而不正确的应急措施包括乘电梯逃生(地震时电梯可能停电或故障,导致被困)和跳楼逃生(极其危险,极易造成伤亡),③⑤错误。故选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