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诗人永恒的吟咏主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为国投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慷慨就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精忠报国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辛弃疾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恢复山河日,
捐躯分亦甘。
岳飞
陆游
书愤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1、把握诗歌的大意,熟读成诵。2、能够初步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愤”的丰富内涵。3、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学习目标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小李白”。他的诗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风,其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
作者简介
他活了85岁,历经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六朝。他创作的各类诗词多达九千三百余首,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北宋—南宋
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
书愤
动词,书写,
抒发。
愤懑、悲愤。
题解
“书愤”者,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也。
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陆游
思考: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奠定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文意疏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高大的战船 配有铠甲的战马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作者自比为守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名传后世 兄弟的长幼次序
首联:早年时我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颔联:想当年宋军将士曾乘着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长江渡口,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颈联:我曾自比长城,立志扫除边患,到头来却愿望落空,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尾联:《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显于世,千百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呢!
书愤
思考
所“书”何事?
为何而“愤”?
如何抒“愤”?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为何而“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
一是在 39 岁任镇江通判时,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但张浚无奈兵败,第二年陆游也被罢免;
二是 48 岁时,任王炎的幕僚,朝廷否决陆游所作的北伐计划《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北伐又成泡影。
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为何而“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
“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北望》)”
“中原堕胡尘,北望但莽莽(《北望》)”
“哀截六十年,左在沦胡尘,老夫实好义,北望常酸辛
“中原遂乖隔,北望每伤悲(《书感》)”。
《示儿》告诫子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 早年恢复
中原之志
“愤”:报国无门
思考:如何抒“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
①比喻、夸张: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②虚写,回想当初的壮志豪情
③直抒胸臆“世事艰”直接道出抗金救国道出辛酸与坎坷。
④反问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为何而“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水、陆)
“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环境(冬、秋)
“瓜洲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南、北)
颔联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愤:国家苟且偷安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
(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坏境
(瓜洲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
展现出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列锦
思考:如何书“愤”?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颈联
长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古代用来镇守边疆,抵御外族。
(2)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的象征。
(3)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精神。
“塞上长城”用典。出自《南史·檀(tán)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书”年事已高
“愤”壮志未酬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颈联
“空”徒劳地,白白地,
“自”自己,“许”期许,徒劳地自我期许,期许什么呢?现实:白发苍苍,面目沧桑
用典、对比
思考:如何书“愤”?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颔联
“谁堪伯仲间” ,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
“愤”收复无望
思考:如何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
①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
②用典


总结诗人所“书”之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恢复中原之志。
“书”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之叹。
“书”敬仰诸葛之情。
诗句 所“书”何事? 为何而“愤”? 如何抒“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句 所“书”何事? 为何而“愤”? 如何抒“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恢复 中原之志 报国无门 ①比喻、夸张:
②虚写
③直抒胸臆
④反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朝廷苟且偷安 ①列锦
②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年华空老 ①用典、
②对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 收复无望 ①借古讽今。
②用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诗 作
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结语
1.【2024-2025·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陆游《书愤》中的“ , ”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凉愤懑之情。
2.【2023-2024·高三上·吉林白城·阶段练习】《书愤》中,描写诗人回忆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军旅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2024·高二下·贵州黔西·期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列锦法描绘的羁旅天涯的游子沿途所见的景致。陆游在《书愤》中也用了该手法,绘制出一幅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即“ , ”。
4.【2023-2024·高二下·黑龙江双鸭山·阶段练习】陆游《书愤》中的“ , ”称赞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而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5.【2024·陕西·模拟预测】陆游在《书愤》中通过“ , ”两句,既表达了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又袒露出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
【练习一】理解性默写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冰河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冰河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难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