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末测试·基础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末测试·基础卷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末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5八上·邛崃期末)图1为世界地图,图2为中国疆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展开世界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西半球
B.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南半球
C.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D.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少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寒带,没有热带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休闲渔业是将现有的渔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渔业与文化传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多种休闲娱乐产业相结合,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其休闲渔业产值增长明显。读海南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海南省最可能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我国海域体验远洋捕捞活动时,向南最远可到达(  )
A.黄岩岛 B.永兴岛 C.曾母暗沙 D.钓鱼岛
5.在当地进行海上观光旅游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  )
①越南 ②马来西亚
③文莱 ④印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八上·高州期末)【人口发展主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图为2010—2022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2010-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
7.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养老观念转变③生育观念转变④育儿成本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为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优化生育政策 B.完善养老制度
C.实施延迟退休 D.加快城市化进程
截至2024 年 12 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包含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9.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 (  )
①西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东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与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
A.藏族—《玛纳斯》 B.维吾尔族—伊玛堪
C.壮族—农乐舞 D.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11.《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
A.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 D.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
(2025八上·江阳期末)在学习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知识时,小辉绘制了我国沿32°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②两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
A.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3.图中(  )
A.地势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
B.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C.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最广
D.第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14.小辉和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围绕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②众多河流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起伏和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八上·顺德期中)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现在的21个省份。读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徐霞客游历地区(  )
A.主要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主要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主要位于内流河分布区 D.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
16.徐霞客在考查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做了“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的描述。这说明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2025八上·江阳期末)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中有一句台词多次出现:“部队(驻扎在广东湛江)必须在春分前登岛”。结合攻岛作战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攻岛作战渡过的海峡及该海峡所属的温度带是(  )
A.渤海海峡——热带 B.渤海海峡——北温带
C.琼州海峡——热带 D.琼州海峡——北温带
18.从气象、气候角度,部队须在春分前渡海登岛的依据是(  )
A.吹西风有利渡海 B.吹东风有利渡海
C.吹夏季风有利渡海 D.吹冬季风有利渡海
19.关于海南地理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B.河流短小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夏秋多气象灾害
(2025八上·淮安期末)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读长江干支流示意图(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从世界屋脊发源”、“汇百川入海”,这里的“世界屋脊”和“海”分别指(  )
A.黄土高原、南海 B.内蒙古高原、渤海
C.云贵高原、黄海 D.青藏高原、东海
21.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关于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内流河 B.长江的结冰期较长
C.长江的汛期集中在夏季 D.长江水量比珠江小
22.图中数字①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它是(  )
A.南京 B.宜昌 C.湖口 D.重庆
(2023八上·湛江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黄河干流①~②河段,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降水量少 B.农业灌溉耗水量大
C.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 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4.针对②~③河段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疏通河道 B.加固大堤 C.修建水库 D.植树种草
25.“河道无定、深浅无定、季节无定、水量无定”是对无定河的描述,产生此特点的原因是(  )
①流域内降水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常淤积改道③流域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④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常淤积改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八上·增城期中)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了解国家版图,树立国家版图意识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图为中国疆域图。
(1)我国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____。
(2)我国东临________洋,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洋国土;丙是________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我国邻国众多,甲是内陆国________(国家名称)。与乙国________(国家名称)相比,试从纬度位置分析我国疆域的优越性________。
南海诸岛大部分是珊瑚岛礁,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近年来,我国填海造地,扩大了部分南海岛屿的面积,建起海水淡化厂,点沙成土种出了蔬菜,并在岛上修建了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4)从自然条件分析在岛上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的原因。
27.(2024八上·邵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表格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从材料一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15~64岁人口比重:   (上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   (上升/下降)。
(2)从材料二可知,AB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   (大/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从材料一中表格可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28.(2025八上·江阳期末)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菜花在中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各省,开花适宜温度为16℃左右,低于3℃或高于22℃开花明显减少。
材料二:图1为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图2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2判断上海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2)图2四地气温年内分布不同,但是都有适宜油菜生长、开花的时间段。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越往北越   (早/晚),其影响因素是   。
(3)图1中上海和拉萨两地纬度相近,两地相比油菜开花日期较晚的是何地?造成两地油菜开花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读图2中的四地气温,分析我国东部夏季和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5)读图2中的四地降水,分析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点。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在夏季极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两例。
29.(2025八上·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绵延6000多千米,横跨大半个中国,勾画出中国经济篇幸,“长江经济带”也是擘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坐标。某节目为展示长江流域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的多元化之美,前往了上海、浙江嘉兴、江苏扬州、湖北宜昌、重庆、四川宜宾、成都、青海玉树等地录制节目。
(1)结合图文材料,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2)“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图1中重庆、武汉、上海皆为长江经济江带的核心城市,这三个城市借长江   (运输方式)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
(3)结合图文材料,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   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该奇观出现在长江的   河段。
(4)结合图文材料,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多曲流。当荆江处于丰水期时,荆江河段易发生   (气象灾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解析】【点评】我国领土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临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邻国: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
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朝鲜、越南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上,4°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多;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73°E附近。
1.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A错误;
B、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B错误;
C、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C正确;
D、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D错误。
故答案为:C。
2.我国的邻国: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朝鲜、越南。由图可知,①是蒙古,②是俄罗斯,③是印度,④是越南,⑤是韩国,⑥是日本。
故答案为:C。
【答案】3.D
4.C
5.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海域
【解析】【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东部自北向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漫长曲折达18000多千米;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2万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
3.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海南省濒临我国南海海域,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南端的岛屿,在南海海域。黄岩岛、永兴岛位置相对曾母暗沙更靠北;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我国海域体验远洋捕捞活动时,向南最远可到达曾母暗沙,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是与我国陆地接壤且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是陆地邻国,不隔海相望。所以在海南进行海上观光旅游时,隔海相望的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文莱,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D
7.B
8.A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6.读图中柱状图代表的年末总人口数可知,2022年年末总人口14.118亿,低于2021年末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说明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
故答案为:D。
7.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育儿成本在增加,生育观念、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缓解人口增长率降低的问题,可以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逐步开放生育;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B。
8.为了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缓减人口老龄化,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从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人口增长率降低的问题;
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我国民族的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解析】【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9.读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藏族,A错误。
B、伊玛堪是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维吾尔族,B错误。
C、农乐舞是朝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壮族,C错误。
D、呼麦歌唱艺术是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我国各民族分布是交错杂居的,并非相对集中,A错误。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这种分布特点使得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像《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B正确。
C、我国民族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
D、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居住,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2.A
13.B
14.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2.根据我国沿 32°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可知,①位于巫山以西,是四川盆地;②位于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据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A 错误。
B、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B 正确。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最广,C 错误。
D、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D 错误。
故答案为:B。
1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①正确;众多河流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②正确;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我国地势起伏较大,并不是起伏和缓,且内河航运是否发达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仅因地势就说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15.读图可知,徐霞客游历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A正确,B错误;我国内流区主要在西北,游历路线多在东部外流区,C错误;游历地区地形有平原、丘陵、高原,并非以盆地、高原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题干中描述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点,A错误;
B、广西、贵州、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B正确;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是黄土高原的特点,C错误;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7.C
18.D
19.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是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7.从广东湛江到海南岛需要渡过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位于我国南部,纬度较低,属于热带。
故答案为:C。
18.春分前,我国处于冬半年,此时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多为偏北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部队从湛江向海南岛进攻,吹冬季风有利于渡海,D正确;而西风在我国不是此时的主要风向,东风也不符合此时的风向特点,夏季风在春分前还未到来,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9.读图可知,海南岛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A错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分流入海,河流短小湍急,BC正确;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20.D
21.C
22.C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受地势影响,自西向东,干流共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20.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最终向东注入东海。因此“世界屋脊”和“海”分别对应青藏高原和东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A、长江最终注入东海,属于外流河,A错误。
B、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于 0℃,无结冰期,B错误。
C、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集中,形成汛期,C正确。
D、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远超珠江,D错误。
故答案为:C。
2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为湖北宜昌,中、下游分界点为江西湖口。图中数字①为中、下游分界,因此是湖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3.B
24.D
25.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上游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中游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下游的生态问题是地上河。治理措施:上游:禁止过度放牧,人工植草;中游:开展水土保护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23.黄河在上游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之一,因此该河段农业灌溉水量大,黄河水量减少。
故答案为:B。
24.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故答案为:D。
25.由图可知,无定河位于黄河中游,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容易淤积,从而导致无定河“河道无定、深浅无定、季节无定、水量无定”。
故答案为:C。
26.【答案】(1) 黑龙江省
(2) 太平 台湾
(3) 蒙古 俄罗斯 与乙国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较低,气候较适宜,热量较充足。
(4) 土壤:土壤条件差,以海沙为主,土壤含盐度高;岛礁:面积小,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水源:地表储水条件差,淡水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灾害:海上环境恶劣,多大风大浪;地处低纬度海域,多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强烈光照)。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所以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全称是黑龙江省。
(2)读图可知,我国东临太平洋,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洋国土;图中丙是台湾岛,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读图可知,甲是蒙古,只与中国及俄罗斯相邻,是内陆国。乙是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俄罗斯相比,我国纬度较低,主要位于北温带,气候较适宜,热量较充足。
(4)由材料“建起海水淡化厂,点沙成土种出了蔬菜”可知,岛上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的自然原因是沙质土壤,土壤条件差,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含盐量高;岛礁面积狭小,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地表蓄水能力差,淡水不足。灌溉条件差;另外海上环境恶劣,多大风大浪;地处低纬度海域,多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强烈光照),对农业生产不利。
【点评】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性: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漫长,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便于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邻国多,疆界绵长,便于同亚欧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27.【答案】(1)下降;上升
(2)小;西北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少雨;经济水平低,交通不便,城镇少
(3)社会养老费用增加;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比例下降)等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1)直接对比材料一表格中2010年(第六次)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5-64岁人 比重,2010年是74.5%,2020年是68.6%,下降;0-14岁人口比重,2010年是16.6%,2020年是17.9%,上升。
(2)读图可知,A是黑河,B是腾冲,黑河—腾冲一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3)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点评】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1)从材料一中表格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0~14岁人口比重上升,原因是“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行,新生人口增加。
(2)读图可知,A是黑河,B是腾冲,黑河—腾冲一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3)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28.【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晚;纬度因素
(3)拉萨;拉萨市海拔高,气温偏低,开花时间偏晚。上海市海拔低,气温偏高,所以开花早。
(4)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5)季节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或夏季多,冬季少。
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6)洪涝灾害、旱灾等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上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温和少雨。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大致呈现出越往北越晚的规律。这是因为纬度越高,气温相对越低,而油菜花开花适宜温度为 16℃左右,所以北方地区达到适宜开花温度的时间更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约下降 6℃,所以拉萨气温偏低,油菜花开花时间偏晚。而上海海拔低,气温偏高,达到油菜开花适宜温度的时间更早,所以开花早。
(4)从图 2 的气温数据可以看出,夏季时,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温都较高,南北气温差异小,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因海拔高气温较低,全国普遍高温。冬季时,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低;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且有山脉等阻挡,受寒冷气流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5)从降水柱状图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即夏秋多,冬春少。在空间上,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等不稳定,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来得早、退得晚时,易造成南方地区干旱,北方地区洪涝;当夏季风势力较弱,来得晚、退得早时,易造成南方地区洪涝,北方地区干旱。此外,夏季风还可能带来强降水,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等。所以在夏季极易出现洪涝灾害、旱灾等气象灾害,还可能有台风等。
【点评】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气候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从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节;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1)读图2可知,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图1可得,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越往北越晚,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南方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油菜花开花早;北方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油菜花开花晚。
(3)读图可知,上海和拉萨两地纬度相近,都在30°N附近,但是拉萨地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花开时间晚,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海拔低,气温高,花开时间早,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造成两地油菜开花日期不同。
(4)据图2中的四地(哈尔滨、北京、上海和广州)1月平均气温状况可得,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北方气温低于0℃。四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且气温相差不大,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5)读图可知,北京和哈尔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上海和广州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可知四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哈尔滨小于北京小于上海小于广州,可知我国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北向南递增,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在夏季极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有洪涝灾害、旱灾等。
29.【答案】(1)玉树
(2)水运
(3)冬;中游
(4)洪涝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因此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青海玉树。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这三个城市借长江水运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
(3)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冬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洞庭湖地处长江的中游河段。
(4)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在丰水期易发生溃堤/洪水灾害。通过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调节洪峰、河道裁弯取直减少曲流、加固堤防和疏浚泥沙等,已显著降低了荆江溃堤风险。
故答案为:(1)玉树(2)水运(3)冬;中游(4)洪涝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结合图文材料,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青海玉树。
(2)“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图1中重庆、武汉、上海皆为长江经济江带的核心城市,这三个城市借长江水运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水运云量大,运费廉价。
(3)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冬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洞庭湖地处长江的中游河段。
(4)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多曲流。当荆江处于丰水期时,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荆江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
1 / 1人教版(2024) 七上地理 期末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5八上·邛崃期末)图1为世界地图,图2为中国疆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展开世界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西半球
B.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南半球
C.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D.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少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寒带,没有热带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1.C
2.C
【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解析】【点评】我国领土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临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邻国: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
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朝鲜、越南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上,4°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多;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73°E附近。
1.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A错误;
B、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B错误;
C、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C正确;
D、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D错误。
故答案为:C。
2.我国的邻国: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朝鲜、越南。由图可知,①是蒙古,②是俄罗斯,③是印度,④是越南,⑤是韩国,⑥是日本。
故答案为:C。
休闲渔业是将现有的渔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渔业与文化传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多种休闲娱乐产业相结合,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其休闲渔业产值增长明显。读海南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海南省最可能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我国海域体验远洋捕捞活动时,向南最远可到达(  )
A.黄岩岛 B.永兴岛 C.曾母暗沙 D.钓鱼岛
5.在当地进行海上观光旅游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  )
①越南 ②马来西亚
③文莱 ④印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D
4.C
5.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海域
【解析】【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东部自北向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漫长曲折达18000多千米;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2万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
3.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海南省濒临我国南海海域,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南端的岛屿,在南海海域。黄岩岛、永兴岛位置相对曾母暗沙更靠北;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我国海域体验远洋捕捞活动时,向南最远可到达曾母暗沙,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是与我国陆地接壤且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是陆地邻国,不隔海相望。所以在海南进行海上观光旅游时,隔海相望的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文莱,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八上·高州期末)【人口发展主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图为2010—2022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2010-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
7.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养老观念转变③生育观念转变④育儿成本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为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优化生育政策 B.完善养老制度
C.实施延迟退休 D.加快城市化进程
【答案】6.D
7.B
8.A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6.读图中柱状图代表的年末总人口数可知,2022年年末总人口14.118亿,低于2021年末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说明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
故答案为:D。
7.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育儿成本在增加,生育观念、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缓解人口增长率降低的问题,可以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逐步开放生育;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B。
8.为了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缓减人口老龄化,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从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人口增长率降低的问题;
故答案为:A。
截至2024 年 12 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包含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9.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 (  )
①西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东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与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
A.藏族—《玛纳斯》 B.维吾尔族—伊玛堪
C.壮族—农乐舞 D.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11.《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
A.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 D.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我国民族的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解析】【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9.读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藏族,A错误。
B、伊玛堪是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维吾尔族,B错误。
C、农乐舞是朝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壮族,C错误。
D、呼麦歌唱艺术是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我国各民族分布是交错杂居的,并非相对集中,A错误。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这种分布特点使得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像《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B正确。
C、我国民族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
D、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居住,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八上·江阳期末)在学习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知识时,小辉绘制了我国沿32°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②两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
A.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3.图中(  )
A.地势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
B.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C.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最广
D.第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14.小辉和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围绕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②众多河流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起伏和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2.A
13.B
14.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12.根据我国沿 32°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可知,①位于巫山以西,是四川盆地;②位于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据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A 错误。
B、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B 正确。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最广,C 错误。
D、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D 错误。
故答案为:B。
1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①正确;众多河流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②正确;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我国地势起伏较大,并不是起伏和缓,且内河航运是否发达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仅因地势就说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八上·顺德期中)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现在的21个省份。读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徐霞客游历地区(  )
A.主要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主要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主要位于内流河分布区 D.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
16.徐霞客在考查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做了“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的描述。这说明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15.读图可知,徐霞客游历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A正确,B错误;我国内流区主要在西北,游历路线多在东部外流区,C错误;游历地区地形有平原、丘陵、高原,并非以盆地、高原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题干中描述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点,A错误;
B、广西、贵州、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B正确;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是黄土高原的特点,C错误;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八上·江阳期末)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中有一句台词多次出现:“部队(驻扎在广东湛江)必须在春分前登岛”。结合攻岛作战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攻岛作战渡过的海峡及该海峡所属的温度带是(  )
A.渤海海峡——热带 B.渤海海峡——北温带
C.琼州海峡——热带 D.琼州海峡——北温带
18.从气象、气候角度,部队须在春分前渡海登岛的依据是(  )
A.吹西风有利渡海 B.吹东风有利渡海
C.吹夏季风有利渡海 D.吹冬季风有利渡海
19.关于海南地理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B.河流短小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夏秋多气象灾害
【答案】17.C
18.D
19.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是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7.从广东湛江到海南岛需要渡过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位于我国南部,纬度较低,属于热带。
故答案为:C。
18.春分前,我国处于冬半年,此时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多为偏北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部队从湛江向海南岛进攻,吹冬季风有利于渡海,D正确;而西风在我国不是此时的主要风向,东风也不符合此时的风向特点,夏季风在春分前还未到来,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9.读图可知,海南岛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A错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分流入海,河流短小湍急,BC正确;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A。
(2025八上·淮安期末)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读长江干支流示意图(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从世界屋脊发源”、“汇百川入海”,这里的“世界屋脊”和“海”分别指(  )
A.黄土高原、南海 B.内蒙古高原、渤海
C.云贵高原、黄海 D.青藏高原、东海
21.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关于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内流河 B.长江的结冰期较长
C.长江的汛期集中在夏季 D.长江水量比珠江小
22.图中数字①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它是(  )
A.南京 B.宜昌 C.湖口 D.重庆
【答案】20.D
21.C
22.C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受地势影响,自西向东,干流共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20.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最终向东注入东海。因此“世界屋脊”和“海”分别对应青藏高原和东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A、长江最终注入东海,属于外流河,A错误。
B、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于 0℃,无结冰期,B错误。
C、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集中,形成汛期,C正确。
D、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远超珠江,D错误。
故答案为:C。
2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为湖北宜昌,中、下游分界点为江西湖口。图中数字①为中、下游分界,因此是湖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八上·湛江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黄河干流①~②河段,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降水量少 B.农业灌溉耗水量大
C.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 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4.针对②~③河段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疏通河道 B.加固大堤 C.修建水库 D.植树种草
25.“河道无定、深浅无定、季节无定、水量无定”是对无定河的描述,产生此特点的原因是(  )
①流域内降水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常淤积改道③流域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④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常淤积改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3.B
24.D
25.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上游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中游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下游的生态问题是地上河。治理措施:上游:禁止过度放牧,人工植草;中游:开展水土保护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23.黄河在上游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之一,因此该河段农业灌溉水量大,黄河水量减少。
故答案为:B。
24.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故答案为:D。
25.由图可知,无定河位于黄河中游,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容易淤积,从而导致无定河“河道无定、深浅无定、季节无定、水量无定”。
故答案为:C。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4八上·增城期中)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了解国家版图,树立国家版图意识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图为中国疆域图。
(1)我国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____。
(2)我国东临________洋,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洋国土;丙是________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我国邻国众多,甲是内陆国________(国家名称)。与乙国________(国家名称)相比,试从纬度位置分析我国疆域的优越性________。
南海诸岛大部分是珊瑚岛礁,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近年来,我国填海造地,扩大了部分南海岛屿的面积,建起海水淡化厂,点沙成土种出了蔬菜,并在岛上修建了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4)从自然条件分析在岛上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的原因。
【答案】(1) 黑龙江省
(2) 太平 台湾
(3) 蒙古 俄罗斯 与乙国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较低,气候较适宜,热量较充足。
(4) 土壤:土壤条件差,以海沙为主,土壤含盐度高;岛礁:面积小,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水源:地表储水条件差,淡水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灾害:海上环境恶劣,多大风大浪;地处低纬度海域,多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强烈光照)。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所以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全称是黑龙江省。
(2)读图可知,我国东临太平洋,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洋国土;图中丙是台湾岛,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读图可知,甲是蒙古,只与中国及俄罗斯相邻,是内陆国。乙是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俄罗斯相比,我国纬度较低,主要位于北温带,气候较适宜,热量较充足。
(4)由材料“建起海水淡化厂,点沙成土种出了蔬菜”可知,岛上种植的蔬菜难以存活的自然原因是沙质土壤,土壤条件差,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含盐量高;岛礁面积狭小,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地表蓄水能力差,淡水不足。灌溉条件差;另外海上环境恶劣,多大风大浪;地处低纬度海域,多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强烈光照),对农业生产不利。
【点评】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性: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漫长,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便于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邻国多,疆界绵长,便于同亚欧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27.(2024八上·邵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表格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数据。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从材料一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15~64岁人口比重:   (上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   (上升/下降)。
(2)从材料二可知,AB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   (大/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从材料一中表格可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答案】(1)下降;上升
(2)小;西北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少雨;经济水平低,交通不便,城镇少
(3)社会养老费用增加;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比例下降)等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1)直接对比材料一表格中2010年(第六次)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5-64岁人 比重,2010年是74.5%,2020年是68.6%,下降;0-14岁人口比重,2010年是16.6%,2020年是17.9%,上升。
(2)读图可知,A是黑河,B是腾冲,黑河—腾冲一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3)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点评】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1)从材料一中表格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0~14岁人口比重上升,原因是“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行,新生人口增加。
(2)读图可知,A是黑河,B是腾冲,黑河—腾冲一线被称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3)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28.(2025八上·江阳期末)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菜花在中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各省,开花适宜温度为16℃左右,低于3℃或高于22℃开花明显减少。
材料二:图1为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图2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2判断上海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2)图2四地气温年内分布不同,但是都有适宜油菜生长、开花的时间段。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越往北越   (早/晚),其影响因素是   。
(3)图1中上海和拉萨两地纬度相近,两地相比油菜开花日期较晚的是何地?造成两地油菜开花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读图2中的四地气温,分析我国东部夏季和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5)读图2中的四地降水,分析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点。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在夏季极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两例。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晚;纬度因素
(3)拉萨;拉萨市海拔高,气温偏低,开花时间偏晚。上海市海拔低,气温偏高,所以开花早。
(4)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5)季节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或夏季多,冬季少。
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6)洪涝灾害、旱灾等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上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温和少雨。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大致呈现出越往北越晚的规律。这是因为纬度越高,气温相对越低,而油菜花开花适宜温度为 16℃左右,所以北方地区达到适宜开花温度的时间更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约下降 6℃,所以拉萨气温偏低,油菜花开花时间偏晚。而上海海拔低,气温偏高,达到油菜开花适宜温度的时间更早,所以开花早。
(4)从图 2 的气温数据可以看出,夏季时,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温都较高,南北气温差异小,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因海拔高气温较低,全国普遍高温。冬季时,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低;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且有山脉等阻挡,受寒冷气流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5)从降水柱状图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即夏秋多,冬春少。在空间上,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等不稳定,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来得早、退得晚时,易造成南方地区干旱,北方地区洪涝;当夏季风势力较弱,来得晚、退得早时,易造成南方地区洪涝,北方地区干旱。此外,夏季风还可能带来强降水,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等。所以在夏季极易出现洪涝灾害、旱灾等气象灾害,还可能有台风等。
【点评】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气候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从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节;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1)读图2可知,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图1可得,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越往北越晚,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南方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油菜花开花早;北方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油菜花开花晚。
(3)读图可知,上海和拉萨两地纬度相近,都在30°N附近,但是拉萨地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花开时间晚,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海拔低,气温高,花开时间早,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造成两地油菜开花日期不同。
(4)据图2中的四地(哈尔滨、北京、上海和广州)1月平均气温状况可得,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北方气温低于0℃。四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且气温相差不大,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5)读图可知,北京和哈尔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上海和广州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可知四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哈尔滨小于北京小于上海小于广州,可知我国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北向南递增,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6)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在夏季极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有洪涝灾害、旱灾等。
29.(2025八上·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绵延6000多千米,横跨大半个中国,勾画出中国经济篇幸,“长江经济带”也是擘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坐标。某节目为展示长江流域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的多元化之美,前往了上海、浙江嘉兴、江苏扬州、湖北宜昌、重庆、四川宜宾、成都、青海玉树等地录制节目。
(1)结合图文材料,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2)“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图1中重庆、武汉、上海皆为长江经济江带的核心城市,这三个城市借长江   (运输方式)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
(3)结合图文材料,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   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该奇观出现在长江的   河段。
(4)结合图文材料,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多曲流。当荆江处于丰水期时,荆江河段易发生   (气象灾害)。
【答案】(1)玉树
(2)水运
(3)冬;中游
(4)洪涝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因此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青海玉树。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这三个城市借长江水运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
(3)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冬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洞庭湖地处长江的中游河段。
(4)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在丰水期易发生溃堤/洪水灾害。通过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调节洪峰、河道裁弯取直减少曲流、加固堤防和疏浚泥沙等,已显著降低了荆江溃堤风险。
故答案为:(1)玉树(2)水运(3)冬;中游(4)洪涝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结合图文材料,节目组前往的地点中离长江源头最近且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青海玉树。
(2)“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图1中重庆、武汉、上海皆为长江经济江带的核心城市,这三个城市借长江水运便利发挥着东西协同发展的作用,水运云量大,运费廉价。
(3)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长江的枯水期主要出现在冬季,枯水期的到来也使得一些地方露出大面积沙滩,洞庭湖出现“万鱼晒背”的奇观,洞庭湖地处长江的中游河段。
(4)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多曲流。当荆江处于丰水期时,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荆江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