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这表明( )
A.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弘扬 B.《诗经》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C.先秦诸子思想兼容并蓄 D.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成员身份由氏族(宗族)之人变成了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战国时期,将所有民众置于国家名籍之上成为各国变革的主旋律。上述变化( )
A.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B.促使宗法观念瓦解
C.宣告了氏族社会的崩溃 D.推动小农经济产生
3.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鉴于东晋“君道虽存,主威久谢”,常令少年皇子以“都督军事”为名出镇荆州、扬州、徐州等战略要地。刘宋的这一做法( )
A.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B.有助于遏制士族的势力 C.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分散宗室以免威胁皇权
4.唐代出现在瓷器上书写诗文的现象,但这种情况仅局限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等个别南方地区;两宋时期,在瓷器上刻画或书写诗词已突破地域界限,广布于南北各地。由此可见,两宋时期( )
A.瓷器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B.文学艺术世俗化趋势加强
C.商业营销迎合社会风尚 D.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5.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北宋初(960年) 景德(1004—1007年) 皇祐(1049—1053年) 南宋庆元(1195—1201年)
职数(人) 五千 一万多 两万多 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 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6.明代中期以后,仕途尤讲资格,“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由此可见,当时
A.皇权操控中枢任职 B.权贵子弟的仕进之路已被阻断
C.官员选任更加规范 D.论资排辈使官场风气日益败坏
7.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8.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9.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后期实现了由“根据地”到“解放区”的转变。上述转变表明( )
A.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C.民族民主革命向前推进 D.全国性革命胜利即将到来
10.1950年11月,在山西省工农业展览会上,工人们对各地来参观的农民,详细地讲解了关于各种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参加展览的棉花加工公司也组织棉农到轧花厂参观,棉农认识到机器轧花比手工轧花好,非常乐意把棉花送到厂里加工。这些举措( )
A.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结束了棉花价格暴涨局面
C.加快了一五计划的进程 D.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
11.1952年,新中国在对外贸易上采取了“奖出限入”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时对进口商品实施一定限制。这一政策( )
A.有利于积累国内工业建设资金 B.致力于推动国内企业市场化
C.意在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 D.打破了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
12.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科学技术系统的组织结构,鼓励研究、教育、设计机构与生产单位的联合,强化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此后科技界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这反映了当时(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C.科技体制改革具有市场导向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13. Yavanas先是指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者,后来指移居于中亚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再后来指公元前2世纪定居于印度的希腊人,特别是指从巴克特里亚王国进入印度西北部的所谓“印度——希腊人”。由此可知( )
A.文明交流程度不断提高 B.印度民族文化得到重塑
C.希腊城邦殖民范围扩大 D.区域文化中心渐趋东移
14.在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记载中,“赛里斯”泛指生产丝绸的亚洲远东国家或地区,并无明确的地理位置。然而公元4世纪拜占庭作家阿米亚努斯在其著作《历史》中,不但将“赛里斯”划归萨珊波斯(今伊朗),且深化了有关内容与细节。阿米亚努斯的描述侧面反映出( )
A.东西交流逐渐加深 B.丝绸之路贸易受阻
C.地理知识不断丰富 D.历史研究注重细节
15.14世纪至15世纪上半叶,英格兰地区关于通航权和河岸权的冲突不断加剧,以鱼堰、磨坊、水坝等妨碍河流通航的行为被视为对国王治下公共秩序的危害。该现象主要源于( )
A.社会经济发展 B.封建王权加强 C.城市自治运动 D.重商主义政策
16.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承秦”与“过秦”西汉初年一方面承袭秦制,另一方面,也反思和批判了秦的“过失”。
材料一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无为》
材料三 今秦二世立……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贾谊《过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初“承秦”与“过秦”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晚到17世纪初,欧洲传统产品天鹅绒已传入广州等地,并开始生产,其后逐步向江浙等地扩展。中国的天鹅绒生产发展迅速,其中绣花和嵌绣黄金的高级天鹅绒产品,技艺之精湛已经超过欧洲的水平。利玛窦注意到,中国的产品所要的价钱,“大约是我们在西方所付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中国天鹅绒大量销往日本、菲律宾、欧洲,并转贩到美洲的广大市场。
——摘编自沈定平《“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等
根据材料,概括欧洲天鹅绒传播到中国的路径,并分析中国天鹅绒后来居上并远销海外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医疗的磨制石针。《黄帝内经》融合阴阳五行、经络腧穴、人体与自然相应等学说,构建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因针灸便于操作,医者多加以提儡,百姓亦略知负疗;皇甫谥所撰《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针灸专书。唐朝出现专门的“针师”和“灸师”,针灸成为太医署的专业之一。北宋针灸家王惟一设计制成铜人模型,作为教学和考试之用。明代,针灸学文献丰富、名家辈出。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医学处境艰难,险遭扼杀,针灸也遭到歧视和排斥。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重新厘定针灸知识成为时人证明中医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诸多医家都对针灸知识革新进行探索,如征集整理并公开民间针负秘术、改编传统针灸入门医书以便普通读者接受、运用生理解剖学论证解释经络学说等。
——摘编自陈思言《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民国时期针灸知识革新的路径研究》等
材料三 针灸6世纪开始传到朝鲜、日本、印度,16世纪传到欧洲。新中国成立以来,针灸学的国际影响逐渐扩大。1975年以后,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创办针负培训班,为许多国家培养了针灸人才。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中医针灸”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9年.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针灸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民国时期针灸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针灸学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A C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B A D
17.汉初“承秦”主要承袭了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县制等。“过秦”主要是批判秦的苛法酷刑,赋敛无度。汉承秦制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一,巩固统治。秦的暴政是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原因,“过秦”有助于总结秦亡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同时赋予西汉政权取代秦王朝的正当性;也为变革秦政,实行“无为”及仁政、德治寻找依据。汉初的“承秦”与“过秦”,是在封建王朝更替之际的正常反应,承袭并发展了古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欧洲天鹅绒→中国路径:欧洲→广州→江浙等地。①17世纪初,欧洲天鹅绒产品借助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贸易航线首次传入中国广州等沿海通商口岸;②随后以广州为起点,沿内河航运或商路向手工业发达的江浙地区扩展,形成本土化生产中心。
原因:①技艺创新:绣花、嵌金等工艺精进,质量反超欧洲。②成本优势:售价仅为欧洲同类产品的1/3-1/4,价格竞争力强;③市场广阔:海外市场需求驱动;④马尼拉帆船贸易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
19.论题: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阐述: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20.(1)特点:历史悠久;简便实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针灸教育;不断发展。
(2)发展状况:遭遇困境;尝试革新和转型。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医的传入与竞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传统针灸自身的缺陷。
(3)文化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