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装 订 线)2025—2026学年度(上)第四中学质量检测(月清一)九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80分一、选择题 ( 1~6单选,每题2分;7~9多选,每题2分,漏选得1分,选错不得分,共1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选项1.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奶奶用热水袋取暖 B.棉被在太阳底下晒热了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温度升高3.如图所示是一款四冲程小汽车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气缸内气体的内能最小的是( )第3题图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甲、乙两种物质的初温分别是20℃和30℃,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6:1,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最终甲的温度是50℃,如果乙是水,则乙升高的温度是( )A. .90℃ B.100℃ C. 70℃ D120℃5.某校科创小组为“共享助力车”的安全头盔设计以下方案:扫码成功后开关S1闭合,指示灯L亮;从车头取出头盔并戴上后,头盔内遥控设备遥控S2闭合,电动机通电工作;扫码且戴头盔才能骑行。下列电路符合以上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第5题图6.如图甲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乙所示,用金属棒C连接验电器A和B,发现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图A.当C棒同时接触A、B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 C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B.B的金属片张开是因为B带上了正电荷C.验电器的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D手柄是导体7.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8.如图,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I1=0.2A,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3A,此时灯泡L2的电流为I2,此时干路中的电流为I,则下列正确的是( )A.I:I2=2:5 B.I1:I=2:5C.通过L2灯的电流为0.3AD.S2由闭合变为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大 第8题图9.现有甲、乙、丙初温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根据它们各自吸收的热量和末温,在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的甲、乙、丙三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乙、丙之间比热容和质量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A.c甲>c丙 B. c甲<c丙C.m甲 >m丙 D. m甲< m丙第9题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0.火箭发射利用液氢做燃料是利用了它的 大;发射时发射塔下方利用水降温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性质。11.某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 次,飞轮转过 周,飞轮转速是 r/min。12.“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程度与 有关;雨后天晴,荷叶上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13.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式无线插座转换器,带有USB插头、一转多位插座、调光台灯等多种功能,图中正在用USB插头给手机充电,手机的电池此时相当于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台灯与手机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14.在我们学校的校门口附近有12盏太阳能路灯,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 能储存起来。15.有一种节日小彩灯连接着20只小灯泡,其中一个小彩灯取下来,其它不能发光,说明它们是 的。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第13题图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1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第16题图17.请将图中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灯L1和L2并联;开关S1只控制L1,开关S2同时控制L1和L2。(导线不得交叉) 第17题图四、实验题(共24分)18.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取质量均为200g、初温均为20℃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格。温度/℃ 20 30 40 50加热时间/s 甲 0 20 40 60乙 0 40 80 120第18题图(1)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 ,实验中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的“加热的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分析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3)于翔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哪种液体的吸热能量更强。你认为他的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4)若这两种液体中选出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用,则 (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冷却效果更好。(5)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这种液体在0~40s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为 J。[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9.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明想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他取来相同的两个杯子,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第19题图(1)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热水”或“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出的结论是: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实验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4)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种类的关系”的实验,那么,除了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的 相同。20.小华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电路图。第20题图(1)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小华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原因是 ;(3)他先将电流表接A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仪器故障是 ;(4)测量B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另一组的小明同学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器材时,也发现了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5)下表是小华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标有“2.5V0.3A”小灯泡得出的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华的探究过程的不妥之处是 。你对此实验提出的一条改进建议是 。A点的电流 B点的电流 C点的电流0.16A 0.16A 0.32A21.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第21题图(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电流表测量小灯泡L1的电流。(2)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更换灯泡多次测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丁中,其中第4次实验中B点的电流如图丙所示,则IB= A;分析数据可知,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 (用公式表示 )。(3)在第2次实验中测得A、B两点的电流相等,原因可能是 。次数 IA/A IB/A Ic/A1 0.18 0.24 0.422 0.22 0.22 0.443 0.20 0.26 0.464 0.14丁五、综合题(22题、23题每题8分,24题6分,共22分)22.如图是一辆房车,若在一段平直的路上匀速行驶33km,此过程消耗柴油质量为5kg,牵引力为2×103N,柴油的热值为4.3×107J/kg.求: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0.25A,求:(1)此时通过灯泡L3的电流;(2)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灯泡L2中的电流是800mA,电流表A的示数是1.2A,此时灯泡L1和L3中的电流;(3)当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A的示数。第23题图24、(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感应发光冰块感应发光冰块是利用食品级PS材料及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发光冰块,采用先进的触水式开关,具有入水即亮的特性(液体感应),外形如真实冰块一般。感应发光冰块采用电池供电,无化学变化,无毒无害,可放置于各类饮品中增添浪漫及神秘的气氛。感应发光冰块内部电子元器件有:液体感应器、纽扣电池和LED灯。感应发光冰块的使用方法是将发光冰块清洁干净放入水中,它将自动发光;使用完毕后,用布擦干后放置于干燥的地方以备下次使用。感应发光冰块还可以放入冰箱内冷冻后,再放入饮料内,可以起到降低饮料温度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请勿吞食感应发光冰块,避免放入温度过高的饮品中。(1)液体感应器是先进的触水式 (选填“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2)冷冻后的感应发光冰块通过 的方式改变饮料的内能,饮料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3)LED灯在发光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4)某位同学在研究LED灯的特点时,发现将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没有亮,对调电池的正、负极后亮了,这说明LED灯具有 性。(5)用布擦干后的感应发光冰块内部的电路处于 状态。九年级物理试卷 第7页(共8页) 九年级物理试卷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