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长:45 分钟授课学校:于都县新长征中学设计理念:结合于都县新长征中学 “传承长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的办学理念,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进程与长征精神相联系,通过挖掘于都本地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悟团结统一、勇于开拓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识记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理解这些措施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提升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结合于都本地 “长征出发地” 的红色资源,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历史知识与现实意义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结合新长征中学 “新长征” 精神,理解秦朝统一过程中展现的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共通之处,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承优良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何将秦朝统一的历史与于都新长征中学的校情特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培育的统一。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于都长征出发地的图片、视频,以及秦朝历史场景的复原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等文献史料、出土文物(如秦简、兵马俑)等实物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关键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如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结合于都长征历史,谈谈统一与团结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讲授法: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脉络进行清晰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视频:播放于都县长征出发地的短视频,展示当年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团结一心踏上长征路的场景,提问学生:“视频中红军能够顺利踏上长征路,离不开什么重要因素?(学生回答:团结、统一指挥等)”过渡衔接:“团结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秦朝,探寻其统一的历程,同时结合我们新长征中学的‘长征精神’,思考统一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二)新课讲授(30 分钟)1. 秦朝统一的背景与过程(7 分钟)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提问:“战国七雄纷争不断,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战乱频繁、人民困苦、经济发展受阻等)”分析背景:展示史料(如《史记 秦本纪》中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记载),引导学生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军事基础、嬴政的雄才大略、人民渴望统一等。简述过程:结合地图,简要介绍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公元前 230 年 — 公元前 221 年),强调公元前 221 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诞生。校情结合:提问学生:“秦国历经多年努力最终实现统一,这与红军在于都集结、历经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在精神层面有何相似之处?(学生讨论后回答:都需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努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教师总结,初步建立秦朝历史与长征精神的联系。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5 分钟)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讲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的内容,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小组讨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之前的分封制相比,有何进步之处?这一制度对国家统一有何作用?”校情延伸:“中央集权制度强调统一指挥、高效管理,这与红军长征中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有相似之处。结合于都长征历史,说说统一指挥对完成艰巨任务(如长征、国家建设)的重要性。”经济、文化、军事措施采用 “表格归纳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填写秦朝在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修灵渠)方面的措施。史料分析:展示秦半两钱、商鞅方升、小篆字体的文物图片,以及灵渠、长城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这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秦朝和后世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总结。本地关联:“秦朝修建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而我们于都县作为长征出发地,当年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同样起到了保障交通、助力战略行动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发展和重大任务推进有着重要意义。”3.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8 分钟)教师讲授: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系统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情感升华:播放于都县新时代发展的图片(如经济建设成果、民族团结场景),提问学生:“结合秦朝统一的历史和于都的发展现状,谈谈你对‘统一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前提’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新长征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统一团结、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三)课堂小结(5 分钟)知识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精神提炼:再次强调秦朝统一过程中展现的 “统一团结、开拓进取” 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共通之处,以及这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呼应新长征中学的办学理念。(四)布置作业(5 分钟)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拓展作业:以 “秦朝统一与长征精神的共鸣” 为主题,撰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秦朝历史和于都本地长征资源,谈谈自己的感悟。实践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于都县长征纪念馆,收集与 “统一、团结” 相关的历史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六、板书设计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统一背景与过程背景:战国纷争、秦国强大(商鞅变法等)过程:前 230 - 前 221 年灭六国,前 221 年建秦,定都咸阳校情关联:与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团结协作)的共通二、巩固统一的措施领域 措施 影响政治 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加强统一,影响后世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促进经济交流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推动文化传播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修灵渠 巩固疆域三、历史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多民族国家疆域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四、精神传承(新长征中学)统一团结、开拓进取 —— 助力家乡与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