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用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小英雄雨来》(2022年3月第1版,2024年6月第3次印刷)二、内容与主题。(一)内容解读。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地区为背景,讲述少年雨来凭借水乡环境与智慧,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的故事。全书由40个小故事组成,以“爱国主义”为情感主线,雨来为核心线索人物。全书围绕雨来三次遇险(掩护李大叔被抓,回村侦察敌情被抓,在白风寺伏击战中被抓),三次脱险(鬼子开枪前跳入河中,假装掉入河中,里应外合拔除警备队据,点)来架构故事主体。小说在雨来第二次脱险之后,又插入小伙伴找八路军参军、杜绍英遇险、雨来智救八路军伤员这三个支线故事,丰富了抗日群像,强化了“全民抗战”的主题。主线故事与支线故事串联在一起,塑造出抗日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宣扬了爱国和抗战的主题。(二)阅读主题。通过阅读雨来的故事,感受少年在残酷战争环境中,从调皮孩童蜕变为抗日力量的成长历程,因此,《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主题为:烽火少年英雄成长记。三、阅读目标与评价要点。阅读目标 阅读评价要点梳理全书关键情节(如掩护李大叔、智斗鬼子等),把握故事脉络。 1.能绘制包含至少5个关键情节的思维导图(如“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跳河脱险”“侦察敌情”“白风寺伏击”)。 2.讲述情节时逻辑连贯、细节完整(如明确雨来跳河的时机与还乡河环境的关联)。分析雨来的成长转变,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感受其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1.能找出3处以上典型描写并赏析(如“雨来趁鬼子不注意,一头扎进还乡河”体现机智;“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体现爱国)。 2.准确阐述转变的关键事件(如夜校读书启蒙爱国意识、第一次掩护李大叔锻炼勇气)。体会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联系生活激发责任感。 1.能结合雨来事迹分享真实感悟(如“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提出具体学习行动(如“主动了解抗战历史”“在班级中勇于承担责任”。四、情境与任务。(一)教学情境。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其中不仅有成年人,还有像雨来一样的少年儿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责任。让我们走进《小英雄雨来》,探寻烽火中的少年成长之路。(二)任务框架。烽火少年英雄成长记 任务一:初探英雄足迹 活动一:勾勒小英雄初印象;活动二:绘制故事场景地图;活动三: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任务二:解码英雄成长 活动一:梳理小英雄成长轨迹;活动二:解析脱险智慧;活动三:从“熊孩子"到小英雄;活动四:身边人物的影响。任务三:传承英雄精神 活动一:英雄故事会开讲啦;活动二:撰写“英雄朋友圈日记”;活动三:“英雄精神剧场”新篇。(三)任务说明。1.主题与任务。在“烽火少年英雄成长记”主题统领下,设置三个进阶式学习任务。任务一聚焦“梳理情节”,为深入阅读奠基;任务二指向“分析成长与品质”,推动阅读走向深度;任务三侧重“情感共鸣与实践”,实现从读到用的转化。2.任务与活动。对于英雄这字眼一直以来是感慨、感动的话题,任务一包含三个活动,谈谈对于英雄的初印象,对于文中小英雄雨来生活的的地方晋察冀边区要了解清楚,有计划的开展阅读。任务二包含四个活动,从雨来的成长,故事线索,成为小英雄的过程。任务三的活动旨在注重动手操作。3.活动与课时。内容 类型 课时任务一 读前指导 1-2课时任务二 阅读推进 3-5课时任务三 交流分享 1-2课时五、活动与建议。任务一:初探英雄足迹。【教学过程】活动一:勾勒小英雄初印象。1.播放《小英雄雨来》经典影视片段(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跳河逃生部分),提问互动:刚刚片段里的小男孩是谁?说一对他第一感觉是什么?2.结合封面插图谈雨来形象。3.阅读片段文本,再识雨来形象。阅读记录卡(一)故事内容 小英雄初印象《雨来这孩子》 游泳本领高、机灵(1)自主选择阅读故事情节,完成表格。(2)全班分享,提炼共识每组代表发言,梳理小组对雨来“英雄初印象”的总结。活动二:绘制故事场景地图。1.展示晋察冀边区历史资料,提问:“故事里的芦花村、夜校、还乡河,和晋察冀边区啥关系?”2.通读全文,快速浏览找关键地点,小组合作梳理地点空间关系,完成表格:阅读记录卡(二)地点 地理关联 故事关联芦花村 还乡河旁,相对隐蔽 雨来生活的家园还乡河夜校3.创意绘制地图。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地图。要求:标注关键地点,用简单符号(如星星标夜校、波浪线绘还乡河)呈现;用箭头、文字备注故事事件(如“雨来跳河逃生处”)。鼓励创新(如用不同颜色区分故事阶段)。4.每组上台展示地图,讲解地点关联与故事融合点(如“还乡河的芦苇丛,是雨来脱险的关键,也体现环境对英雄成长的影响”)。活动三: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小说一共四十个小故事,按照故事情节,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卡(三)阅读日期 阅读页码 概括情节关键词 阅读感受P1-P15 雨来掩护李大叔P16-P36P37-P60P61-P86P87-P133P134-P173【教学建议】1.影视片段选择1-2分钟,突出雨来的动作与表情;2.地图绘制可提供简易模板,降低难度;3.阅读规划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节奏调整,教师抽查反馈。任务二:解码英雄成长。【活动过程】活动一:梳理小英雄成长轨迹。1.回顾前文“初探英雄足迹”内容,衔接“成长轨迹”任务:“之前我们初步寻找了雨来的‘足迹’,今天要把他的成长‘串连’起来,看看小英雄怎么长大的!”2.展示“成长轨迹”模板,讲解:“成长轴要记录雨来不同阶段的大事、变化,还有他学到的品质,就像‘成长时光机’,带我们看他怎么变成英雄!”完成表格。3.小组展示。活动二:解析脱险智慧。1.引入任务:雨来的故事就像一串糖葫芦,今天我们像侦探一样,把40个故事按‘三次遇险、三次脱险’分类,制作专属的‘英雄闯关线索卡’,看看雨来的成长密码藏在哪里!”2.制作“三次遇险-脱险”线索卡。(1)自主阅读,初筛情节。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40个故事,标注出“遇险”和“脱险”相关段落,在空白处用小标题概括事件(如“鬼子搜查家,雨来藏李大叔”)。(2)小组讨论,分类梳理。分组交流初筛结果,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排序整合“遇险-脱险”情节,填写表格:阅读记录卡(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掩护李大叔被抓开枪前跳入河中1.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雨来的‘遇险’有什么不同?如何从雨来的‘脱险智慧’中获得面对困难的启示?”2.故事重组大挑战。如果去掉“还乡河”线索,雨来逃生的故事还成立吗?活动三:从“熊孩子”到小英雄。1.绘制“熊孩子”与小英雄对比图。(1)自主阅读《小英雄雨来》,思考:小英雄雨来能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本身就厉害,还是被环境“逼”出来的?(2)小组合作,制作对比图谱。阅读记录卡(六)对比层面 “熊孩子”表现 “小英雄”表现 关键转折点自身性格 逃学游泳、捉弄妈妈和小伙伴打闹 掩护交通员、智斗鬼子、参与抗战活动 夜校读书、遭遇鬼子扫荡环境催化关键事件2.辩论赛——英雄是“天生”还是“炼成”?正反方辩论:英雄是“天生”还是“炼成”?正反方各举书上三个例子。3.撰写“我的成长启示录”。(1)迁移思考:你身边有像‘熊孩子’雨来一样调皮的同学吗?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能转化为‘优点’的特质?你认为自己的哪些‘小缺点’(如好动、爱争辩)可能在特定场景下成为‘优势’?从雨来的成长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启示?”(2)课堂写作:要求:结合雨来的成长,谈谈“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活动四:身边人物的影响。1.人物我来评。在雨来成为抗日英雄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给予他深刻影响的家人和八路军战士,也有残忍狡猾的敌人.....选择其中两或三个人物,讲一讲你认识的“他”吧!阅读记录卡(七)人物: 印象深刻的原因:2.比较里的小趣味。雨来是一个聪明机智、令人钦佩的小男孩,在他的身边也有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请你当一个小小观察家,将不同的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次阅读之旅会变得更有趣味。阅读记录卡(八)雨来妈妈 铁头 三钻儿李四喜 杜绍英 孙大瘤子 在阅读时,我对_________很感兴趣,我发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把和他们有关的情节放在一起阅读。【教学建议】1.成长轴可结合课文插图辅助理解;2.辩论赛限时5分钟,教师引导聚焦“书中证据”;3.配角分析鼓励关注“小人物”的作用(如铁头体现“伙伴力量”)。任务三:传承英雄精神。【活动过程】活动一:英雄故事开讲啦。1.展示英雄图片画廊,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品质?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英雄故事会,一起讲述英雄的故事,感受英雄的精神。2.梳理英雄事迹。(1)引导学生回顾《小英雄雨来》中的主要情节,按照开始、发展、高潮讲讲你最爱的故事吧!(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雨来的故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3)讨论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才能生动感人,讲述技巧(语气、动作、道具);3.故事分享会。小组轮流上台讲述或演绎准备好的英雄故事。第一个环节聚焦《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第二个环节拓展到其他英雄故事。4.互动点评:每小组讲述完毕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英雄故事开讲啦”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故事选择典型且完整,能清晰呈现情节的开始、发展与高潮;讲述时语言流畅自然,并配合恰当的动作和道具;拓展的其他英雄故事与主题契合度高。水平二 故事基本完整,能大致呈现主要情节脉络;讲述时语言较流畅,语气有一定变化但不够明显,有简单动作或道具辅助;拓展的其他英雄故事与主题关联度一般。水平三 故事不完整,情节混乱,未能清晰区分开始、发展与高潮;讲述时语言卡顿频繁,语气平淡无变化,缺乏动作和道具配合;拓展的其他英雄故事与主题无关。活动二:撰写“英雄朋友圈日记”。1.情境导入:穿越到芦花村的“朋友圈”。(1)展示现代朋友圈界面截图,提问:“如果雨来和小伙伴有微信,他们会发什么内容?比如‘今天和铁头在还乡河游泳,被妈妈追着打……’”(2)引出任务:“今天我们化身芦花村的铁头、三钻儿或李大叔,用‘朋友圈日记’的形式,记录一次和雨来合作完成任务的经历,看看雨来如何带‘团队’化险为夷!”2.选择角色与情节,搭建日记框架。(1)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确定合作事件(如“雨来带我们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填写《日记提纲表》:时间:×年×月×日(结合故事背景设定);天气:用天气暗示心情(如“阴转晴”对应从紧张到脱险);核心事件:雨来如何组织合作、分配任务;我的感受:作为合作者,目睹雨来表现后的心理活动。(2)聚焦互动细节,体现雨来特质。(3)写作指导:语言互动:描写雨来的关键指令(如铁头视角:“雨来压低声音说:‘三钻儿你装肚子疼引开鬼子,我和铁头趁机过河!’”);动作互动:刻画雨来的带头行为(如李大叔视角:“他飞快挪开大水缸,手势利落:‘大叔您先躲进去,我来应付!’”);心理互动:通过“我”的想法反衬雨来(如三钻儿视角:“我手抖得厉害,雨来悄悄捏了捏我的手,眼神比还乡河的水还镇定”)。(4)创意设计“朋友圈”形式。发放彩色卡纸,鼓励学生模仿朋友圈格式:顶部:角色头像(简笔画)+日期+天气图标;正文:日记内容(第一人称叙事);底部:“点赞”区(可画小伙伴的头像)+“评论”区(预设其他角色的互动留言,如铁头发日记后,三钻儿评论:“雨来哥太厉害了!我以后再也不胆小了!”)。4.分享互评:从日记看“英雄协作”。(1)小组内分享,推选优秀作品。(2)全班展示与点评。撰写“英雄朋友圈日记”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角色定位清晰,能结合故事背景合理设定时间、天气;核心事件完整呈现雨来的组织合作与任务分配细节;语言生动,准确刻画雨来的语言、动作互动,心理描写细腻;朋友圈格式创意丰富,“点赞”和“评论”区设计贴合角色性格,能体现英雄协作的氛围。水平二 角色定位较清晰,时间、天气设定基本合理;核心事件能呈现雨来的主要行为;语言较流畅,能写出雨来的部分语言或动作互动,心理描写较简单;朋友圈格式基本完整,“点赞”和“评论”区设计有一定合理性。水平三 角色定位模糊,时间、天气设定与故事背景不符;核心事件不完整,未能体现雨来的组织合作等关键内容;语言卡顿,缺乏雨来的互动描写,心理描写缺失;朋友圈格式不规范,“点赞”和“评论”区设计不合理或缺失。活动三:“英雄精神剧场”新篇。1.走进“英雄剧场”。(1)“今天我们组建‘新英雄剧场’,既要重演雨来的故事,也要创作‘现代小英雄’的新剧本,让英雄精神在今天继续发光!”2.经典情节戏剧改编。(1)分组选取改编素材。学生分组选择《小英雄雨来》中的一个经典情节:A组:“夜校读书”(爱国思想启蒙);B组:“掩护李大叔”(勇敢与机智的体现);C组:“跳河脱险”(生存技能与抗敌智慧结合)。(2)剧本改编指导。发放《剧本创作模板》,强调改编要点:保留核心:雨来的关键台词(如“我们是中国人”)、标志性动作(挪水缸、跳河);细化细节:添加角色的心理独白(如鬼子逼近时雨来的内心活动)、环境描写(还乡河的风声、夜校的灯光);创新形式:可加入画外音解说、歌舞元素(如用童谣表现雨来的童年)。(3)分组排练与展示。各组利用10分钟排练,教师指导表演技巧:雨来的“机智”:通过眼神交流、手势动作体现(如假装害怕时偷偷观察鬼子);李大叔的“沉稳”:用语速变化、拍肩动作传递对雨来的信任。每组展示5分钟,其他学生从“情节还原度”“角色表现力”“情感感染力”三个维度点评。3.创作“现代新英雄”剧本。(1)案例分析:英雄精神的时代转化。展示现代英雄案例:校园里:主动帮助残疾同学的“爱心小使者”;社区中:疫情期间协助送菜的“少年志愿者”。讨论:“这些现代小英雄的行为,和雨来的英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如勇气、担当、爱心)”(2)分组构思现代剧本。学生分组创作“新英雄”故事,设定如下:主题:校园/社区中的“凡人英雄”(如阻止校园欺凌、组织环保行动);形式:结合雨来的“三次遇险-脱险”结构,设计“三次挑战-解决”的情节(如:第一次发现同学被欺负→犹豫是否报告→鼓起勇气告诉老师;第二次组织垃圾分类→遇到阻力→用智慧说服同学;第三次……)(3)剧本分享与优化。各组派代表朗读剧本大纲,全班提出修改建议:“阻止欺凌”情节可加入雨来式的“机智”:主角不是直接冲突,而是像雨来一样“智取”(如用手机录下证据、联合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受害者);“环保行动”可借鉴雨来的“团队协作”:像组织儿童团一样,分工合作制作宣传海报、设计分类方案。4.“新英雄剧场”展演与研讨。(1)精选剧目展演。选取1组经典改编剧与1组现代原创剧进行表演,要求:经典剧:突出雨来精神的“原真性”;现代剧:体现精神的“时代性”(如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等现代元素)。(2)深度研讨:英雄精神的“变”与“不变”提问引导:“现代剧中的小英雄没有面对鬼子,为什么也称他们为‘英雄’?”“雨来的‘游泳技能’转化为现代英雄的‘什么能力’?(如信息技术、组织能力)”5.拓展延伸:制作“英雄剧场”纪录片。(1)个人任务:撰写《观剧感悟》,对比雨来与现代英雄的异同,思考“我心中的英雄标准”。(2)小组任务:合作录制“新英雄剧场”纪录片,剪辑表演片段并添加解说:“这场演出如何展现了英雄精神的传承?”上传至校园电视台或短视频平台,扩大英雄故事的影响力。“英雄精神剧场”新篇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经典情节改编保留核心台词与标志性动作,细节丰富,添加的心理独白和环境描写恰当;现代剧本主题明确,情节结构符合“三次挑战-解决”模式,能体现英雄精神的时代转化:表演时角色表现力强,情感充沛,能准确传达角色性格与情感;“变”与“不变”的研讨发言有深度,能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观点。水平二 经典情节改编基本保留核心内容,细节描写较简单;现代剧本主题较明确,情节结构基本符合要求,能体现部分英雄精神的时代转化;表演时角色表现力一般,情感表达较平淡;“变”与“不变”的研讨发言能结合案例,但阐述不够深入。水平三 经典情节改编偏离核心内容,细节缺失;现代剧本主题不明确,情节结构混乱,未能体现英雄精神的时代转化;表演时角色表现力弱,情感匮乏;“变”与“不变”的研讨发言缺乏案例支撑,观点模糊。【教学建议】1.故事会可邀请家长参与,增强互动;2.朋友圈日记提供模板(含头像、天气图标);3.剧本创作可分组分工(编剧、演员、道具),教师指导台词设计。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22.2.岳乃红.走向深度阅读:小学整本书阅读9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4.8(2024.11重印)3.严军主编.小英雄雨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3(2024.6重印)4.管建刚.整本书阅读:从“读了”到“读懂”[J].语文教学通讯,2023(Z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