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嘉定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质量(阶段)检测
六年级 语文学科 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默写。
(1)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杜牧《江南春》)
(2)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七律·长征》中运用夸张手法,先扬后抑,凸显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积累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古包(méng) 稍微(shāo) 笨拙(zhuō) 浑浊(zhuó)
B. 喜鹊(què) 羞耻(xiū) 晋察冀(jì) 政府(zhèng)
C. 单薄(bó) 衣襟(jīng) 粉身碎骨(shēn) 诞生(shēng)
D 栏杆(lán) 苔藓(xiān) 破绽(zhàn) 湛蓝(zhàn)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瑰宝 技高一愁 雄辨 无精打采
B. 严然 斩钉截铁 朦胧 奋不顾身
C. 苍穹 形影不离 拔涉 笑逐颜开
D. 晶莹 虎视眈眈 羞涩 专心致志
4.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5. 下列成语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
B. 晚秋的野地一片寂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C. 大家的心里沉甸甸的,如千钧一发,喘不过气来。
D. 几次考试的失败让我的希望化为乌有。
二、文言诗文阅读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 本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人名)。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西湖阵雨突降又骤然转晴的奇丽场景。
B. “黑云翻墨未遮山”中“未遮山”一词告诉我们这场雨来得很急但是雨势不大。
C.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动的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乱与壮观。
D. 诗歌最后一联既写了风吹云散的动态之景,又写了水天一色的静态之景,令人称奇不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鲍之交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8.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玩 B. 游学 C. 游泳 D. 交往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管鲍之交”中鲍叔牙对管仲情谊深厚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看出鲍叔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②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③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⑤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⑥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浮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⑦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1. 请从第6段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更正。
错别字:______ 更正:______
12. 第④段画线句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文第①段的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先交代______场面,然后着重描写了“______”和“ ______”这两类人群,再总写的场景。
1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子中的“投向”改成“转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①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②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大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升起,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③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多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④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⑤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在国歌声里徐徐上升,红旗愈升愈高了。
⑥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然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⑦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⑧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6.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出现“未曾料到”和“未料”的情景各指什么?“又令我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选项对第②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
B. 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C. 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
D. 第④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时的乱、秩序差,体现了人们的素质差。
20. 短文在描写升旗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填上“点”或“面”。
(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______
(2)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______
(3)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______
四、写作
21.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尤其是听到那些温暖的话语,入耳的瞬间,你会感觉特别高兴,并且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
请以“这样的表扬好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清楚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得抄袭别人的文章。
202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质量(阶段)检测
六年级 语文学科 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题答案】
【答案】 ①. 水村山郭酒旗风 ②. 野旷天低树 ③. 旧时茅店社林边 ④. 两山排闼送青来 ⑤. 五岭逶迤腾细浪 ⑥. 乌蒙磅礴走泥丸
知识积累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二、文言诗文阅读
【6~7题答案】
【答案】6. ①. 宋代 ②. 苏轼 7. B
【8~10题答案】
【答案】8. D 9.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事。
10. ①. 管仲贫困时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始终善待他,从不计较。 ②. 管仲因追随公子纠而被囚禁时,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他,使他得到重用。 ③. 宽容大度 ④. 知人善任
三、现代文阅读
【11~15题答案】
【答案】11. ①. 浮 ②. 拂
12.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3. ①. 群众整体 ②. 铁路工人 ③. 郊区农民
14. 运用比喻,将人群比作海洋,红旗翻动比作海上波浪,生动展现广场人多、红旗招展的壮观,体现现场热烈宏大氛围与人们的激动。
15. 不好。“投向”有主动、专注且饱含崇敬的意味,能体现群众目光聚焦主席台的热切与庄重;“转向”仅表方向变化,平淡无情感,无法体现原句的情感与氛围。
【16~20题答案】
【答案】16. 面对升旗,人人为之感动。
17. “我”和众多呼应者在秋日清晨去天安门看升旗,被升旗场景深深感动,内心生出自豪感与责任感。
18. 未曾料到:指“我”提议去看升旗,居然有众多呼应者。
未料:指原以为广场上人不多,赶到时早来的竟有千人之众。
“又令我吃惊”的原因是看升旗的人数之多超出了“我”的预想。 19. D
20. ①. 面 ②. 面 ③. 点
四、写作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
这样的表扬好温暖
在那寒风料峭的早春,我如一只独行于荒野的孤雁,心中充满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而她的出现,宛若春风拂面,带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以一种别样的表扬,温暖了我冰冷的内心。
她,是我的语文老师,姓李,人如其名,似一株静静绽放的茉莉,淡雅而芬芳。初识之时,我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觉其温婉可亲,殊不知,这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洞察秋毫的心。
那时的我,因成绩平平,常被同学们的光芒所掩盖,自卑如影随形,犹如“草色遥看近却无”,难以寻觅自信的踪迹。然而,李老师却在一次课堂上,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语,对我那篇默默无闻的作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话语,如同潺潺溪水,细腻而温柔:“你的文字,虽未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境,却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自然,实乃难能可贵。”
那一刻,我愕然,随即是难以置信的欣喜。这意外的表扬,如同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了我灰蒙蒙的世界。我的心中,仿佛有千百朵花儿在瞬间绽放,绚烂夺目。
正当我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荣耀之中时,李老师却话锋一转,轻声细语地提醒我:“表扬,是对你潜力的认可,而非终点的到达。望你以此为契机,砥砺前行,莫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遗憾。”
这一席话,宛如当头棒喝,使我从云端跌回现实,却也更加坚定了我前行步伐。我开始埋头苦读,夜以继日,“三更灯火五更鸡”,只为不负师恩,不负韶华。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一年春好处。当我手捧奖状,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心中激荡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李老师的感激。是她,用那独特的表扬方式,既给了我“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畅,又让我铭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道理。
这样表扬,很温暖,它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了我的心田,让我懂得了真正的表扬,不仅是对成果的赞许,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期待有一天,也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