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安徽推动建设合肥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区,完成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物流配送、巡检等飞行示范。合肥市政府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出了专项法规,并将简化审批流程。截至目前,合肥市集聚了低空经济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A.无需人类操控 B.运输费用更低 C.受天气影响小 D.受地形影响小2.目前,广泛推广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困难是( )A.飞行距离较短 B.生产能力有限 C.机动灵活性较差 D.空中管制较严格3.为了让“低空经济”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当前合肥市还需要( )①加强科技研发②延长低空产业链③提升消费体验④丰富应用场景⑤发展省际航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辽东半岛南部西岸植被以森林为主,发育了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为主的土层。下图为该地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其中黄土—古土壤为风成沉积黄土,黄土细砂含量高,颗粒较粗:L1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的古土壤最可能来自( )A.黄土高原 B.渤海 C.渤海海峡 D.黄海5.L1层中砾石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冰川沉积 B.河流侵蚀 C.风力搬运 D.海洋沉积小明在夏至日这一天外出度假(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候机期间,小明在天文台网站输入度假地经纬度后,得到当日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路径图(图7),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据此完成6~7题。图76.该度假地可能位于( )A.西雅图(48°N,122°W)B.汉堡(53°N,10°E)C.朱诺(54°N,108°W)D.慕尼黑(48°N,12°E)7.抵达后,小明希望在卧室观看日落地平线景观,最理想的时间(卧室钟表时间)为( )A.21:24 B.21:40 C.20:24 D.20:40某地理学习小组对重庆市中梁山顶顶部谷地开展研学,当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产于当地的萝卜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图3为区域地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图38.当地萝卜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关键在于( )A.丰富的种植经验B.独特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生产方式9.图示区域断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垂向拉张B.垂向挤压C.水平拉张D.水平挤压10.有关中梁山顶部谷地原生生态环境的推测,合理的是( )A.岩层坚硬B.光照充足C.蓄水性差D.径流发育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西沙群岛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C.崇明岛 D.舟山群岛12.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布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光伏面板的最佳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位置紧密相关,山东某农光互补发电项目(35.9°N,116°E)采用平单轴自动跟踪支架,与传统固定式支架相比,发电系统效率提升10%以上。跟踪式光伏支架能自动追踪每日正午太阳光线,使光伏面板与正午太阳光线保持垂直。下图是呈南北方向调整下的单轴式太阳能光伏支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项目光伏面板一年内调整旋转的最大幅度为( )A.12.4° B.23.5° C.47° D.59.4°14.该项目光伏面板发电效率最高时,全球处于新的一天占比约为( )A.1/3 B.1/2 C.2/3 D.3/4纬向风速为风速沿纬线方向的分量。下图为某月全球平均纬向风速垂直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图中甲、乙两处纬度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16.对图示月份的判断及相应纬向风的影响,正确的是( )A.1月 西欧太阳辐射增强 B.1月 巴西高原草类茂盛C.7月 亚洲高压强度减弱 D.7月 南亚地区处于雨季第Ⅱ卷二、简答题(17题16分,18题18分,19题18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走廊内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河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水系。祁连山上冻土广布,冻土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可分为季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和永久冻土(常年冻结)。2021年以来,黑河上游来水减少趋势明显。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风大,尤其是冬季风大得吓人。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气候变暖导致黑河上游来水减少的自然地理过程。(4分)(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对河西走廊气温日较差大做出合理解释。(6分)(3)分析河西走廊冬季“风大得吓人”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本土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地形有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和东部低缓山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多样。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下表示意东西岸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对比。甲城 乙城1月气温(℃) 9.3 4.77月气温(℃) 17.1 25.7(1)分析美国西部多高山深谷的主要原因。(2)指出美国西部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角度给出解释。(3)从地形、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城市冬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泰加林又叫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可生长在干旱、贫瘠、大风等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其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常绿状态,树木多群聚、树干呈尖塔状。垂直分异较简单,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有“风倒树”之称。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某地区泰加林分布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1)推测泰加林有“风倒树”之称的缘由。(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泰加林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常绿状态、树木多群聚、树冠呈尖塔状的好处。(3)说出泰加林在大兴安岭东坡和西坡分布的纬度差异,并分析原因。参考答案【答案】1.D 2.D 3.B【解析】1.目前无人驾驶载人航天器还需要人类操控,而且运输费用较高,AB错误;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受天气影响较大,C错误;由于是低空飞行,受地形影响小,D正确。故选D。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率先推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法规,同时将简化审批流程,说明空中管制较严格,这成为目前广泛推广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困难,D正确;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线(深圳蛇口—珠海九州港)首次演示飞行成功,将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到20分钟,说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机动灵活性较强,且飞行距离较长,AC错误;生产能力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不是推广飞行器面临的困难,B错误。故选D。3.为了让“低空经济”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当前合肥市需要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消费体验、丰富应用场景等途径开拓消费市场,①③④正确;延长低空产业链是从产业发展角度的建议,不是从市民角度的措施,②错误;目前,“低空经济”刚刚起步,主要满足省内、甚至市内市民生活需求,发展省际航线还不是当务之急,⑤错误。故选B。【答案】4.B 5.D【解析】4.据材料“黄土—古土壤为风成沉积黄土”可知,古土壤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据图可知,古土壤分布于半岛的西侧,说明古土壤主要是西风从西侧搬运过来;渤海位于该地西侧,且临近该地,又据材料“黄土细砂含量高,颗粒较粗”说明颗粒物来源较近,因此渤海最可能是古土壤的主要来源地,B正确;黄土高原距离该地较远,且无法确定古土壤形成是黄土高原是否已经形成,A错误;渤海海峡、黄海分别位于辽东半岛的南侧和东侧,风力沉积物应分布于辽东半岛的南侧和东侧,而不是西侧,因此二者都不是风成黄土的主要来源,CD错误;故选B。5.冰川沉积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A错误;据材料可知,L1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河流将砾石搬运至此沉积形成,而非河流侵蚀,B错误;风力搬运是一个过程,不能形成具体的地貌,C错误;该地位于沿海,可能受海浪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砾石层,D正确。故选D。【答案】6.B 7.B【详解】6.重难考点:地方时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读图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即地方时12:00,此时北京时间是19:20,时间相差7小时20分钟, 经度相差约110°(归纳: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约4分钟;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约1小时。时间计算遵循“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故当地经度大约是10°E,A、C错误;当天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0°,根据H=90°-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可求出纬度差为30°,当地纬度与北回归线相差30°,应该是53°26'N或6°34'S,B正确,D错误。7.热门考点:地方时的计算根据材料“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昼长大约是16小时40分钟,根据日落时间=12+昼长/2,可求出当地日落时间约为地方时20:20,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经度约为10°E,位于东一区,换算成东一区区时约为20:40,根据材料可知,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因此当地日落时卧室钟表时间约为21:40,此时最适合欣赏日落地平线景观,故选B。【答案】8.B 9.D 10.C【详解】9.基础考点:内力作用——断层成因由图可知,断层位于褶皱背斜区域,应为水平方向上挤压导致的断裂形成断层,D正确。10.热门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顶部为背斜谷地,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该处背斜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岩石性质不一,泥岩和砂岩抗侵蚀能力弱,石灰岩易被溶蚀,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降水多,阴天多,晴天少,光照不充足,B错误;石灰岩出露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溶蚀,蓄水性差,C正确;背斜汇水性差,不易发育径流,D错误。【答案】11.A 12.B【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沙群岛最高海拔为15.9m且位于热带海域,符合图示海拔和植被特点,A正确;钓鱼岛最高海拔约362米,不符合图示海拔特征,B错误;舟山群岛和崇明岛位于长江三角洲附近,两地属于亚热带气候,没有热带乔木和椰林分布,CD错误;故选A。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由热量主导;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由水分主导;随着海拔升高,水热状况不同而导致的植被类型的差异被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图示左侧岛屿在较低海拔分布草本植物,在较高海拔则分布草海桐热带灌木,右侧岛屿在近岸地区分布需水较少的热带灌木,在岛屿内部则分布需水较多的热带乔木,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和土壤状况导致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知识归纳】西沙群岛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有8座环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滩,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8公里。其中永兴岛最大,为3.2平方公里(含石岛),石岛最高,海拔15.9米,东岛环礁的高尖石是南海唯一一座火山角砾岩岛屿。【答案】13.C 14.C【解析】13.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照,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纬度差。因此35.9°N的地方,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59.4°;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为12.4°;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47°,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由于该设备追踪每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其发电效率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该地位于116°E,处于东八区,与该地区同处一天的范围自西四区向东到东十二区,因此全球处于新的一天的占比约为2/3,C正确,ABD错误。故选C。【知识归纳】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答案】15.B 16.D【解析】15.读图可知,甲处纬度位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南风,乙处纬度位于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盛行风向是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读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间是7月份,AB错误;亚洲高压主要形成与冬季,C错误;7月份,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海洋携带水汽影响南亚地区,带来大量降水,此时南亚处于雨季,D正确。故选D。【知识归纳】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17.【答案】(1)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地面蒸发加剧,植物蒸腾旺盛;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表径流下渗增多,黑河上游来水减少。(2)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3)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大;河西走廊呈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风的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削弱小。【详解】(1)气候变暖使得气温升高,根据水循环原理,气温升高会加快地面蒸发速度,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更旺盛,导致水分更多地散失到大气中;气温升高还会使冻土融化,土壤的透水性增强,地表径流下渗增多,这样流入黑河上游的地表径流减少,从而导致黑河上游来水减少。(2)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晴天多。这是影响其气温日较差的基础条件;在白天,由于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量的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进而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气温较高;到了夜晚,云量少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昼夜温差大。(3)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等冬季风的主要源地。冬季盛行偏北风,风力强劲;读图可知,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呈东南-西北走向、狭长的通道,与冬季盛行风向一致,由于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冬季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山脉阻挡后,冷空气在通道内聚集,狭管效应明显;河西走廊内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再加上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冬季时,地面植被枯黄凋零,对风的阻力进一步减小,从而保持较强的风力。18.【答案】(1)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2)降水差异: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少;由北向南年降水量递减。原因: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自北向南纬度降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缩短,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增长,雨季缩短,降水量减少。(3)冬季:西岸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空气,气温较高;东部为低缓山地,受冷空气影响大。夏季: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详解】(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岩层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地势落差大;美国西部西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美国西部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所以,美国西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2)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可知:美国西部地区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北向南递减。结合图中纬度位置可知,美国西北部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西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美国西部为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在山脉的西侧迎风坡,降水丰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稀少;山间盆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来自海洋的西风给大陆西岸带来大量水汽,利于降水形成;副高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由北向南,受西风影响时间缩短,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增长,所以由北向南,雨季缩短,降水量减少。(3)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城1月气温较高,乙城1月气温较低,甲城位于美国西海岸,西部有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北部的冷空气,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较高;乙城位于美国东海岸附近,东部为低缓的山地丘陵,来自北部的冷空气可长驱直入,降温快,冬季气温较低。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城7月气温较低,乙城7月气温较高,甲城附近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沿岸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城附近有墨西哥暖流流经,沿岸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19.【答案】(1)分布于寒冷之地,冻土广布,土层较浅,树木根系横向生长,根系较浅;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天气;夏季气温高时,表层冻土融化,树木根基不牢等。(2)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树叶呈常绿状态,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树木多群聚,可以抗风防倒;树冠呈尖塔状,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量等。(3)泰加林在大兴安岭西坡分布纬度更低、更偏南,理由:大兴安岭西坡海拔较高,气温较东坡低﹔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详解】(1)从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图2)可知,泰加林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为其下存在永冻土层,根系难以向深层生长,浅根系使得树木在土壤中的固着能力弱;夏季气温高时,表层冻土融化,树根较浅,容易倒伏;材料提到泰加林可生长在大风等极端恶劣环境中,该地区(我国东北等寒温带地区)冬季受强劲的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在大风作用下,由于根系浅固着不稳,外围树木就容易倒伏;因此有“风倒树”之称。(2)寒温带气候寒冷,且气候干旱,蒸发较强,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体内的水分;针状叶可减小受光面积,减少热量散失,同时也能减少冬季积雪在树叶上的堆积量;寒温带地区热量条件差,植物生长季短,常绿状态使得泰加林在短暂的温暖季节来临时,无需重新长出新叶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迅速积累养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群聚生长可以相互庇护,减小风速,降低大风对树木的破坏;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尖塔状树冠有利于积雪滑落,减少树冠上的积雪量,避免因积雪过重压断树枝,保护树木。(3)大兴安岭东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焚风效应明显,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泰加林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且对热量条件有一定要求,西坡相对较好的热量条件更适宜泰加林生长,所以泰加林在西坡分布的纬度更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