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____号选手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_____号选手,接下来我对今天所授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说课:
说课标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本主题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是:
知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其在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
说教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第一课题,是在学生掌握溶液基本知识后,从酸碱性角度深入探究溶液性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等筑牢基础。
教材先介绍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再引入pH试纸测定酸碱度,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进阶;最后阐述溶液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凸显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说学情
学生此前已掌握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有一定观察与思考,知道溶液的酸性,但对碱性可能不太知晓。对于溶液酸碱性的系统知识,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pH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等也还较为陌生。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备一定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渴望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化学观念: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知道酸碱指示剂可用于判断溶液酸碱性,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变色现象以及pH测定结果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理解和解决与溶液酸碱性相关的简单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用无色酚酞溶液模拟贵州苗族非遗蜡染,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酸碱指示剂及其与酸性、碱性溶液作用显示的颜色变化;了解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及测定方法;知道溶液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引入:利用“苗族蜡染”以及“蓝靛泥遇碱变色”的现象引入,让学生了解贵州文化的同时,又贴合本课题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达成教学重点: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观察、总结、实操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既看又练,从而掌握溶液的酸碱性的定性检验与酸碱度的定量检测,最后通过分层练习、可选性的知识型作业和有趣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从浅入深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成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我通过教师先演示测定溶液pH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pH与酸碱性关系后,再让全体学生分组测定溶液的pH,最后汇总分析大家测定的结果,从而突破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教学难点,还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引入点,让学生在观察、总结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实操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实践和总结后得出结论。我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并适时予以引导,提供展示和评价的机会。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贵州苗族非遗蜡染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相融合,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文化浸润效果显著。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的阶梯式设计,学生能自主建构溶液酸碱性认知体系,实验操作规范性与结论归纳能力得到提升。分层作业兼顾基础巩固与实践创新,口诀教学有效突破pH理解难点。但实验环节时间把控需优化,部分小组因操作生疏影响探究进度;对非遗蜡染中碱的应用原理挖掘不够深入,后续可补充拓展资料,强化跨学科实践。总体达成教学目标,体现了"做中学"的课程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