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昌市行知中学初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说明:1.本卷共两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某学者曾说:“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了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这种观点的是( )A.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代埃及法老的无限权力B.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印度文明的重要史料C. 中国万里长城是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料D. 摩亨佐达罗遗址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史料2.如下卡片是九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文明名称:古巴比伦文明 出现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著名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类型:海洋文明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3. 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4.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于是佛教应运而生。这说明佛教( )A.废除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B.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C.顺应了古印度发展需要 D.成功解决印度列国纷争5.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C.古希腊相关电影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6.“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雅典城邦正是以多数人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雅典的民主制使后人明白:不受制约的民主无异于多数人的暴政。”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A.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在于多数人民主 B.雅典民主实质上是暴政C.雅典民主有一定的局限性 D.苏格拉底死于民主7. 最强盛时期的罗马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其法律制度因此吸收了广泛的优秀精髓。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不断完善。以上材料中得出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是( )A. 罗马帝国的扩张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罗马平民的不断斗争 D. 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8.网络时代,有一种叫“木马”的网络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程序,它无休止地窃取用户的信息,从而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部作品中的故事——特洛伊木马计。这部作品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宝贵的文学遗产,这部作品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 《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9. 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③斯巴达克起义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10.下列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②基督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③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④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的西欧,封臣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后,封君封臣关系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经济内涵。该学者重在表明( )A.封君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B.封臣对封君要履行相应的义务C.土地封赐是封君封臣制的纽带 D.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性12.我国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二者体现的相同经济特征是( )A.经济自给自足 B.都是自由农民 C.商品经济发达 D.实行土地公有13.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光亮的。这些“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 与国王斗争 B. 争取自治权 C. 与领主斗争 D. 与教会斗争14.“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15.“在5至11世纪之间……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由此可知,材料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封闭保守 D.野蛮落后16.在城市建设上,奈良城仿效唐都长安,分设东西两市,进行商贸活动;在经济方面,以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为形制,铸造了日本国钱币“和同开珎”等。由此可知( )A.日本实行以法治国 B.日本革新“以唐为师”C.日本建中央集权制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17. “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u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 )A. 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 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C. 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 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18.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19.这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它赞美了现世生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是 ( )A.但丁的《神曲》 B.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米开朗琪罗《大卫》20.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这段话表明文艺复兴( )A. 复兴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 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繁荣C. 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大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同学在学习了世界古代史后,对前四个主题单元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笔记一文明:古代亚非文明 制度特征:专制集权 内容: 1.金宇塔 2.《汉谟拉比法典》 3. 4.佛教的产生 笔记二文明: 制度特征: 内容:1. 2. 3. 4. 提供的学习内容 查理曼帝国、幕府统治、公民大会、西欧庄园、亚历山大东征、基督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十二铜表法》、大化改新、罗马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罗马民法大全》(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2分)(2)请从表格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6分)22.(8分)制作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公元前27年 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1世纪 基督教诞生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81年 法兰克王国建立公元527年 查士丁尼继任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公元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1)将表中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用世纪、早期/晚期的纪年方式表述出来。(2分)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23.中世纪是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对于如何评价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一直存在着争议。老师在项目化学习的最后,提供了一些人物对中世纪的西欧历史的评价,让同学们进行讨论。(12分)对中世纪的西欧历史,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评价。时代 人物 观点14—17世纪 人文主义者 认定罗马灭亡后的历史是千年沉睡与愚昧,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才重新觉醒。因此,人文主义者认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19世纪中期 黑格尔、马克思等 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有着一个崭新的精神”,中世纪的西欧文明是独立的、独特的文明。20世纪 斯宾格勒等 认为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6分)(2)上述材料中,你认同哪个时代的人物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24.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什么法典?(2分)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2)材料二中描述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材料三: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3)材料三中查士丁尼编制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2分)(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的认识。(2分)南昌市行知中学初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选择题答案1-5 ADDCA 6-10 CACCD 11-15 CABCC 16-20 BDDAB二.综合题答案21.(8分)(1)3. 种姓制度(印度)(2分)(2)笔记二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制度特征:民主法治与封建并存内容:1. 公民大会(古希腊)2.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3. 西欧庄园(中世纪西欧)4. 查理曼帝国(中世纪西欧)(其他符合题意答案亦可,各1分,共6分。)22.(8分)(1)公元前6世纪晚期。(2分)(2)如选择佛教创立和基督教诞生。观点:宗教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论述: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起源于印度,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传入中国、东南亚等地,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基督教发源于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的广泛地区内传播开来,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综上所述,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言之有理亦可,6分)23.(12分)(1)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形成;自由、自治的城市兴起。(2分)经济上:庄园经济盛行;商品经济得到发展。(2分)文化上:教会神学控制文化;大学教育逐渐兴起。(2分)(各答一点即可)(2)【示例】认同20世纪斯宾格勒等学者的观点。(2分)理由:中世纪后期,西欧兴起了城市,城市自治的管理方式如议会、民选市长、民选市政官等为近代西欧民主政治打下了基础;城市兴起的大学成为近代欧洲科学与思想诞生的摇篮;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说“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选择三种观点中任意一种,两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4分。)24.(12分)(1)《汉谟拉比法典》。(2分)(2)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2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2分)(3)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分)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分)(4)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其他符合题意答案亦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南昌市行知中学初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 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