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科综合练习班级:姓名:座号选择题(本大题共59两,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管源示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仰韶遗址鱼鸟纹彩胸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节。”“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A.会农业种植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A.使用自然工具B.手足分工C.直立行走D.会制造工具C.会制作陶器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2.古地磁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剩余磁性来推断岩石的形成年代。考古学家10.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其咏叹的遗址是古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属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A.元谋人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11.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一5000年)的彩陶独具特色,山东大汶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口文化(距今约5900一44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材料说明()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A.社会阶级分化愈加明显B.制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D.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4.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12.距今5300一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A.玉器是唯一的生活用品B.原始农业开始出现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历史学家的著述5.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人员在位于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猫猫山东侧进行发掘,获C.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D.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用火遗址,中园科学出版社出13.在红山、大汶口、良渚等文化中,少数人几乎垄断了全部玉器、象牙器、丝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与“兴义绸、漆器、精致陶器等手工业的高端产品,他们调动大量资源来为自己建造城人”同一时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垣、宫殿、墓地,墓葬中有代表军事权力得玉钺,代表宗教权力得玉琮、玉璧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等,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原始群居生活样态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C.世俗与宗教权力分立D.开始定居生活得样态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14.下列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质文物,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的特征7.“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是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部分遗址中,出土了石刀、石斧等工具;在遗址的人骨遗存中,还发现有较高比例的龋齿现象,考古学家推测这与饮食中淀粉量的增加有关。这印证了当时()A.铁制农具的出现B,青铜工艺的进步C.制陶技艺的成熟D.原始农业的发展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内蒙古敖汉旗干饭营子遗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士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土的玉玦址出土的兽面形玦饰的玉块A.按部就班B.多元一体C.中西合璧D.孤立闭塞15,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