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NT20卓越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NT20卓越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邢台市卓越联盟NT20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基中往往随葬陶坡、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人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处于旧石器时代中后期 B.由采集农业转向农业生产
C.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D.国家形态取代了部落联盟
2.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这可以用来佐证( )
A.江南地区开发成效显著 B.人工运河推动经贸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3.《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谓,“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这反映出唐朝当时( )
A.推行屯戍政策 B.确立羁縻制度 C.实行改土归流 D.发展民族经济
4.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圃;西门则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州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由南门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云”。这表明当时( )
A.榷场互市交易活跃 B.驿道交通四通八达 C.城乡经济“交相生养” D.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5.明朝设置卫所来管理各部女真,任命部族头人为卫所官员,负贵“抚绥属部”和“以时朝贡”。这一举措( )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治理
C.形成了朝贡体制的模式 D.稳定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6.皇太极首倡“满蒙汉一体”,破除“华夷之辨”思想束缚。康熙破长城之防,撤除横亘在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万里屏障,“自京北至万里如同家人父子”。雍正大力阐发“大一统”、自称“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这反映出其共同的治国理念是( )
A.华夷一体、天下一家 B.礼法融合、恩威并施
C.清承明制、因俗而治 D.中央集权、基层教化
7.1843年,两江总督者英向皇帝汇报说:“官与民,民与兵役,已同仇敌。……吏治日坏,民生日困,民皆疾视其长上。困苦无告者,因而思乱。”1847年夏,道光帝把国家比喻成一所年深日久的大房子,“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这反映出当时( )
A.外部侵略不断加剧 B.统治危机日益显露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边疆安全危机严重
8.洪仁玕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这体现出洪仁玕主张( )
A.学习西方制度,建立四有社会 B.发展近代工业,建立共和制度
C.效法先进国家,跻身世界强国 D.寻求科学思想,实现救亡图存
9.郑观应于中法战争后的代表作《盛世危言》,在甲午战败后又多所增补,讨论如何建立中国商船船队的2篇,长江江防问题1篇,海军人员训练问题1篇,船政问题1篇,岸防炮台1篇,海防问题3篇,约占全书篇幅1/4左右。这反映出当时( )
A.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B.“海防”论占据舆论主导地位
C.士人向朝廷上陈巩固中国海防 D.知识分子思考国家处境和前途
10.梁启超代表进步党起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明确规定,“凡依法律所定属于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人民”,“中华人民不论种族宗教之异同,在法律前悉为平等”,“中华人民依法令所定,有从事一切公职之权利及义务”等。该主张意在( )
A.唤醒民众救亡意识 B.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C.防止北洋军阀擅权 D.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11.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中称颂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而在《每周评论》第20号上发表的《两个和会都无用》的文章却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态度变化的原因在于( )
A.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B.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D.陈独秀的政治立场发生变化
12.中国共产党人认定社会上存在着压迫与被压迫、有产与无产等相互对立的阶级,并以被压迫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代表自任。在他们看来,孙中山及其国民党所进行的革命如同俄国的二月革命,而他们则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该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人( )
A.与孙中山及其国民党政治立场一致 B.与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已经具备
C.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D.力图团结孙中山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13.毛泽东说:“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这体现出毛泽东当时( )
A.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B.开展土地革命创建红色政权
C.开始尝试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探索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路
14.《义勇军进行曲》不仅为汉族民众喜爱和传唱,也为满、蒙、藏、回、维吾尔、苗、土家、黎族等少数民族民众所喜爱和传唱。曹聚仁曾描述道:“从敌人进攻沈阳的那天起,中国民众心里就燃起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抵抗暴力的情绪……有着中国人的踪迹,就流行着这首悲愤的歌曲。”这主要是因为《义勇军进行曲》( )
A.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颂扬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
C.讴歌了抗日牺牲的革命英烈 D.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15.下图是1946年3月穆青以“关寄晨”为笔名,在《东北日报》刊登的长篇纪实报道。该报道( )
A.成为红军“北上抗日、共赴国难”的动员令
B.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揭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D.用事实和铁证再现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事迹
16.毛泽东说:内战打不打得起来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便是我们能不能胜利的问题了。刘少奇说:打的方针是定了,现在证明和是不可能了。胜利从国际国内分析是可能的,但要经过很长的困难时期。这一言论发表的背景是( )
A.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B.重庆谈判结束签订《双十协定》
C.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解放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壬申,以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鸿胪卿杨玄感为礼部尚书。癸酉,以工部尚书卫玄为右候卫大将军,大理卿长孙炽为民部尚书。……三月辛酉,以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工部尚书。
——摘自《隋书·帝纪·卷三》
(1)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__(朝代或人物)时期的____________(史事),和____________(制度)。(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该朝代建设的一项成就并简析其影响。(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清政府治理新疆推行的军府制度,保证了乾隆中叶以后新疆地区长达百年的安全;但随着清朝综合国力的下降,外患内乱选起,军府制度自身缺点日显;其管理体系层次重叠和事权多元化,隶属关系复杂,造成管理上困难;官员结构偏重武职,职掌重心偏在军事,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地方民政因俗施治,导致各地治理程度参差不齐。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奏请对新疆的旧有统治制度进行改革,在新疆建省,实行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统治。新疆建省,废除了旧的军府制,建立了新的郡县制统治。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依然保留,成为只管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军队的驻军长官。原各级驻军大臣先后裁撤。
——摘编自王品端主编《历史伟人左宗棠》
(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新疆政治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新疆政治改革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钱穆将古往今来对于制度的看法分为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
历史意见 在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
时代意见 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
结论 只有在当时成为时代意见,后来才能成为历史意见。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但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两者之间有精义相通,并不就是一种矛盾与冲突。
——摘编自桑兵《新文化运动史的逼真与如实》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拟定一个主题,解读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关系。(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28年,东固地区农民协会集资开办了消费合作社。1929年,东固区苏维埃政府拨款,将消费合作社发展为东固消费合作总社。合作社组织秘密采购白区商品,购买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供给群众需要,同时出售日常物品,且价格公道。1928年红四军在新(永新)遂(遂川)边陲设立了茨坪公卖处,这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事业中的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公卖处一是由根据地直接领导,通过打土豪和缴获战争物资筹办;二是由群众自愿集股,通过各种架道到白区去购买货物,然后平价卖给群众,到年终按股分红,做到了“公平买卖不相欺”。
材料二 1938年陕甘宁边区银行接收由贸易局改组的合作总社,与光华书店合并,成立光华商店,这是第一个公营商店,也是新民主主义国营商业的雏形。1940年光华商店的主要任务是购入边区必需的物资,对各单位无法自给自足的部分进行补充。皖南事变后,光华商店经营方针转变为调剂市场,促进商业流通,刺激工商业发展,其性质由以财务性为主转变为以建设性为主。1942年,为了对食盐和土产实行对外统销,物资局下设盐业公司和土产公司两家大型骨干商业企业,通过出口食盐及土产,以换回日用必需品及外汇,争取边区的出入口平衡,调节物资,保障供给,采用经济办法和价格政策来节制物价、统一内部的经济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忠秀 曹亚红 刘潇 刘斌《红色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区“红色贸易”的背景;简析“红色贸易”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光华商店的起源和变化,指出抗日战争时期“红色贸易”的作用。(8分)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红色贸易”的认识。(4分)
NT20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A
7.B
8.C
9.D
10.D
11.C
12.C
13.D
14.A
15.D
16.C
17.(1)隋朝(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三省六部制。(3分)
(2)参考示例:
示例1:开通大运河。(1分)
影响: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分)
示例2:广设仓库。(1分)
影响:既保障了朝廷粮食和物资供应,又可以预防荒年、水旱赈灾。(4分)(“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1)背景:清朝综合国力下降;外患内乱迭起;军府制度弊端重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除旧布新,实行与内地相同的管辖制度——在新疆建省,废除军府制,实行郡县制。(4分)
作用:加强了边疆管理,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族团结,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新疆开发,促进了生产力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19.【示例】
主题:从中国近代史看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交融与碰撞。(2分)
历史意见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完整的封建国家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传统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如科举制在当时被视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也深深扎根于社会之中。然而,随着列强的人侵,中国的历史进程被强行改变。
时代意见在这一时期逐渐凸显。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重大冲击。洋务运动进一步将这种时代意见付诸实践,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戊戌变法提出了改革政治体制的主张,试图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从晚清历史看,历史意见为时代意见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背景。传统的封建制度和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但也正是这种历史积淀,使得中国人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意见。同时,时代意见又不断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0分)
20.(1)背景:国民党封锁禁运苏区;苏区物资紧缺经济困难;反“围剿”斗争的现实需要;苏维埃政权的主动应对。(4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稳定物价、活跃市场;解决人民生活困难、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公营经济与集体经济,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起源和变化:由陕甘宁边区银行接收由贸易局改组为合作总社,再合并光华书店成立公营光华商店;职能由银行转向新民主主义国营商业,以财务性为主转变为以建设性为主。(4分)
作用:调剂物资供给,保障抗战需要;促进商业流通、刺激经济发展;运用市场调节、统一经济管理;争取进出口平衡,巩固抗日民主政权。(4分,任答两点即可)
(3)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红色贸易”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认识革命战争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突破敌人经济封锁中贸易工作的重要地位;依据实际情况发展公营和民营经济;在经济贸易政策制定及实践方面做出了许多伟大的尝试。(4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