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资源简介

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4七上·榕城期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下图示意地球运动演示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演示地球运动的方式是(  )
A.用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B.用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运动
2.图中所演示的日期接近(  )
A.3月21日 B.6月21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025七上·宝安期末)打更是中国古代的夜间报时制度,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一年中因为夏季的夜晚短,冬季的夜晚长,所以“更时”也分长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辰 对应五更 打更词
戌时 一更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亥时 二更 夜色己深,闭门入睡
子时 三更 夜色深重,睡眠正酣
丑时 四更 鸡鸣狗盗,多加防备
寅时 五更 日夜交替,人渐苏醒
3.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每十二时辰地球(  )
A.公转一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自转半周
4.一年中,“更时”有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的(  )
A.公转 B.自转 C.形状 D.大小
5.打更制度可以帮助古人(  )
A.掌握农事规律 B.认识物候变化
C.规律作息时间 D.判断季节更替
(2025七上·恩平期末)“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运动的规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
A.绕转方向相同 B.绕转周期相同
C.绕转中心相同 D.绕转轨道相同
7.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④四季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5·湖南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用铁丝、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实验活动。下图为小勤同学设计的地球仪制作与地球公转演示实验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球仪制作方案中需要把(  )
A.地轴调整为与水平面垂直 B.北极圈改为用实线来表示
C.赤道改为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D.经线改为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9.地球公转演示实验中,应做到(  )
A.方向为①→④→③→② B.地轴倾斜方向不断改变
C.公转轨道与经线圈平行 D.旋转一圈的用时为一天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1.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2025·衡山模拟)2025年3月20日为春分日。结合下图所示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2.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下列对节气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大暑、小暑表示酷暑炎热 B.寒露、霜降表示一年最为寒冷
C.春分、秋分表示昼最短或最长 D.冬至、夏至表示昼夜平分
13.春分时节,湖南农民正忙着(  )
A.剪羊毛 B.举行丰收节 C.收割冬小麦 D.春耕生产
(2025·端州模拟)2025年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此时寒潮南下频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间有制作腊味、祭灶等习俗。下图是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运动主题】
14.大寒节气当天,广东省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极昼
15.“腊”是指把腌肉风干,大寒节气民间有制作腊味的习俗,其有利条件有(  )
①出现大风降温②盛行西北季风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此时蚊蝇较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大寒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将是(  )
A.小寒 B.冬至 C.立春 D.春分
(2025七上·皇姑期末)日晷是古代中国利用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构成,通过太阳投影方向确定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始终保持不变 D.晷针逐渐变短
18.晷针投影在一天中投影方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19.根据图中(日晷原理图)晷针投影推测此时的时间大概接近(  )
A.18点 B.12点 C.9点 D.3点
(2025七上·桂东月考)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图1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同学开始涂第一片花瓣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月22日前后
21.该同学涂染消寒图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该同学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  )
A.南半球正值冬季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湖南省昼越来越长 D.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2024七上·九台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已于2024年11月4日返回地球。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当地“日出”的方向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4.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到神舟十八号回归期间,当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夜变短 B.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等长无变化 D.此期间昼长夜短
二、图文材料题
25.(2024七上·长春期末)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下面是月月同学制作和应用地球仪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实践主题】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
【实践操作】
(1)利用铁丝和泡沫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时(如图1所示),在a、b两处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   。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表示   。余下铁丝大至沿球体外侧弯为半圆状,将其余部分绕成底座,使球体能放置在桌面,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   。
【实践应用】
月月利用自制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通过演示,月月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了更形象地认识。
(2)月月面向赤道,用手拨转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图2所示),正确的拨转方向是   ,图中A、B两地先看到日出的是   。
(3)月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图3所示),期末考试当天(12月24日),地球大致运行到   (填序号)附近,对应的节气是   ,我国(北半球国家)大部分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26.(2025七上·桂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有   。
(2)写出B点纬度   ,此时B点有   现象。
(3)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
(4)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郴州(26°N)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27.【太空梦,新里程】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2024年8月9日,飞船乘务组在太空举办“天宫运动会”。结合图1、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位置:   ,   。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所在纬线的长度最短。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①有三个基地位于中纬度地区②四个基地均位于温带地区
③四个基地均位于东半球、北半球④文昌发射基地终年炎热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我国正值   (季节),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填字母)段,此时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从飞船发射成功到举办“天宫运动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方向是   。
(4)①、②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此现象与地球   (运动)有关。
(5)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运转到图2时,该日我们的节气是   ,此时,地球位于图3公转轨道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威海各学校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   (最长/最短),此现象与地球   (运动)有关。
28.(2024七上·顺德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双十一”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已成为世界购物狂欢节。图1为两份购物清单,图2示意参与此次网购的五人所在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双十一”这天北极部分地区出现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双十一”活动于北京时间零点开抢。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
(2)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的   位于南半球,   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   位于热带(填写同学名字)。
(3)2023年“双十一”北京市的购买力位列全国第二。“双十一”期间,北京市正值   季,小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于12月21日收到快递。快递到达当天我国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   (填重要纬线)。
(4)图1为其中两人此次抢购活动的购物清单,哪一种购物清单是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用品   ?请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点评】地球绕太阳转的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划分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演示自转时,应模拟自西向东(北极视角逆时针)拨动地球仪,B正确,A错误;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不断地公转,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应该是围绕灯泡逆时针移动地球仪,排除CD。
故答案为:B。
2.图中地球仪演示的光照情况: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是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A
5.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3.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而一天是指地球自转一圈所经历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时间上正好是一天,对应十二时辰,B正确,D错误;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与一天的时辰划分无关,A、C错误。
故答案为:B。
4.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A正确;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原因,与 “更时” 长短变化无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会造成 “更时” 的长短变化,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打更通过夜间报时,告知人们不同的时间阶段,如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夜色已深,闭门入睡” 等,能帮助人们规律作息时间,让人们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C正确;虽然打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更替有些关联,但这不是其主要作用,且打更对于掌握农事规律和认识物候变化的帮助较为间接和有限,主要还是用于夜间报时以规范作息,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A
7.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6.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公转中心是太阳,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 24 小时,自转中心是地轴。所以 “地球绕着太阳跑” 与 “地球自个儿也在转” 的相同点为绕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A。
7.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一系列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①④正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②③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8.C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越往两极,长度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为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8.A、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不是垂直,A错误。
B、北极圈、北回归线等都应该用虚线来表示,B错误。
C、赤道是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制作地球仪时应体现这一特点,C正确。
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不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D错误。
故答案为:C。
9.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为①→④→③→②,A正确。
B、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B错误。
C、公转轨道是黄道平面,与经线圈不平行,C错误。
D、地球公转一圈用时约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0.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与图中日影情况相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只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即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2.A.大暑、小暑表示酷暑炎热,A符合题意;
B.寒露、霜降表示天气变冷,但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B不符合题意;
C.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湖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田为主,春分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土地开始回暖,正是春耕时期。剪羊毛主要在牧区进行,湖南不属于牧区;丰收节一般在秋季举行;湖南以种植水稻为主,且冬小麦收割一般在夏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B
16.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4.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大寒在 1 月 20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广东省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广东省各地昼短夜长,B正确,C错误;只有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时昼夜等长,A错误;广东省不在极圈以内,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B。
15.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利于腊味风干,①正确;此时盛行西北季风,风力较大,有利于腊味风干,②正确;大寒时节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气候干燥,而不是温暖湿润,③错误;此时气温较低,蚊蝇较少,有利于腊味保存,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6.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所以大寒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答案】17.B
18.C
19.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答案】20.B
21.D
22.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绕太阳的转动称为公转,其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公转这一运动带来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20.九九消寒图从冬至日开始,冬至日是 12 月 22 日前后,所以该同学开始涂第一片花瓣的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B 正确。
故答案为:B。
21.该同学涂染消寒图期间是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开始,历时 81 天,大约到次年 3 月 14 日前后。地球公转轨道中,丁段是从秋分(9 月 23 日前后)到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再到次年春分(3 月 21 日前后),所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丁段,D 正确。
故答案为:D。
22.南半球正值夏季,A 错误;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 错误;
该同学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湖南省位于北半球,所以昼越来越长,C 正确;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是在夏至日前后,该期间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D 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3.A
24.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当地 “日出” 的方向是东方。
故答案为:A。
24.10 月 30 日到 11 月 4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地区来说,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昼渐短,夜渐长。所以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到神舟十八号回归期间,当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变短,夜变长。
故答案为:B。
25.【答案】极点;地轴;66.5°;自西向东;B;④;冬至;昼短夜长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到赤道上各点距离相等的点就是地球的极点,所以 a、b 两处小孔代表的是极点。地球仪上,让球体围绕其旋转的铁丝模拟的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地轴。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66.5°,在制作地球仪时,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要大致模拟这个角度,以正确演示地球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在面向赤道演示地球自转时,也是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图中 B 点位于 A 点的东边,所以 B 地先看到日出。
(3)地球公转轨道上,冬至日一般在 12 月 22 日左右,12 月 24 日时地球大致运行到冬至日附近,即图中的④位置。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此时是昼短夜长的状况。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6.【答案】(1)昼夜交替
(2)90°N;极昼
(3)4万
(4)北回归线;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箭头可知,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昼,不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夜,由此,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还会造成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现象。
(2)读图可知,B点位于北极点,纬度是90°N。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点位于北极点,所以有极昼现象。
(3)A 点位于赤道上,赤道的周长约为 4 万千米,所以从 A 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 A 点,行程全长约 4 万千米。
(4)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郴州(26°N)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图中 B 图的影子最短,所以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B 图所示最相似。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从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箭头可知,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昼,不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夜,由此,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还会造成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现象。
(2)读图可知,图中B点位于北极点,纬度为90°N。此时B点有极昼现象。
(3)读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故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4万千米。
(4)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该日位于北半球的郴州昼长夜短,并且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日,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这一天正午旗杆影子最短,图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是B,所以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B图所示最相似,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7.【答案】(1)40°N;100°E(可互换位置);文昌
(2)③④
(3)春(季);a;昼长夜短;先向北再向南
(4)②;自转
(5)冬至;①;最长;公转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利用经纬网定位;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由题干知,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酒泉纬度最高 ,所在纬线长度最短。
(2)中纬度范围是30°-60° ,四个基地中酒泉、太原位于中纬度,西昌、文昌不在,①错误;温带范围是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文昌位于热带,②错误;四个基地都在东半球、北半球,③正确;文昌在热带,终年炎热,④正确。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正值春季;由图3可知, a位于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③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之间,b位于③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和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c位于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d位于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对应图示a段;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酒泉位于北半球,处于昼长夜短时期。从飞船发射成功到举办“天宫运动会”时间是从2024年4月25日到2024年8月9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方向是先向北移动到北回线再向南移动。
(4)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产生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①、②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②,②的位置靠东,此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5)由图2可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该日节气是冬至,地球位于图3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威海各学校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此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8.【答案】(1)极夜;地球自转
(2)安娜;大卫;彤彤
(3)冬;冬至日;南回归线
(4)A;正值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双十一” 是 11 月 11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时间零点时纽约时间为11月10日13时,故不用熬夜抢购,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12月21日时是我国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部分地区有极夜现象;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时间零点时纽约时间为11月10日13时,故不用熬夜抢购,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12月21日时是我国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1 / 1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4七上·榕城期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下图示意地球运动演示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演示地球运动的方式是(  )
A.用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B.用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运动
2.图中所演示的日期接近(  )
A.3月21日 B.6月21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点评】地球绕太阳转的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划分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演示自转时,应模拟自西向东(北极视角逆时针)拨动地球仪,B正确,A错误;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不断地公转,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应该是围绕灯泡逆时针移动地球仪,排除CD。
故答案为:B。
2.图中地球仪演示的光照情况: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是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2025七上·宝安期末)打更是中国古代的夜间报时制度,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一年中因为夏季的夜晚短,冬季的夜晚长,所以“更时”也分长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辰 对应五更 打更词
戌时 一更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亥时 二更 夜色己深,闭门入睡
子时 三更 夜色深重,睡眠正酣
丑时 四更 鸡鸣狗盗,多加防备
寅时 五更 日夜交替,人渐苏醒
3.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每十二时辰地球(  )
A.公转一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自转半周
4.一年中,“更时”有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的(  )
A.公转 B.自转 C.形状 D.大小
5.打更制度可以帮助古人(  )
A.掌握农事规律 B.认识物候变化
C.规律作息时间 D.判断季节更替
【答案】3.B
4.A
5.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3.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而一天是指地球自转一圈所经历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时间上正好是一天,对应十二时辰,B正确,D错误;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与一天的时辰划分无关,A、C错误。
故答案为:B。
4.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A正确;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原因,与 “更时” 长短变化无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会造成 “更时” 的长短变化,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打更通过夜间报时,告知人们不同的时间阶段,如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夜色已深,闭门入睡” 等,能帮助人们规律作息时间,让人们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C正确;虽然打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更替有些关联,但这不是其主要作用,且打更对于掌握农事规律和认识物候变化的帮助较为间接和有限,主要还是用于夜间报时以规范作息,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上·恩平期末)“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运动的规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
A.绕转方向相同 B.绕转周期相同
C.绕转中心相同 D.绕转轨道相同
7.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④四季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6.A
7.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6.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公转中心是太阳,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 24 小时,自转中心是地轴。所以 “地球绕着太阳跑” 与 “地球自个儿也在转” 的相同点为绕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A。
7.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一系列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①④正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②③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2025·湖南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用铁丝、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实验活动。下图为小勤同学设计的地球仪制作与地球公转演示实验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球仪制作方案中需要把(  )
A.地轴调整为与水平面垂直 B.北极圈改为用实线来表示
C.赤道改为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D.经线改为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9.地球公转演示实验中,应做到(  )
A.方向为①→④→③→② B.地轴倾斜方向不断改变
C.公转轨道与经线圈平行 D.旋转一圈的用时为一天
【答案】8.C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越往两极,长度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为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8.A、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不是垂直,A错误。
B、北极圈、北回归线等都应该用虚线来表示,B错误。
C、赤道是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制作地球仪时应体现这一特点,C正确。
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不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D错误。
故答案为:C。
9.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方向为①→④→③→②,A正确。
B、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B错误。
C、公转轨道是黄道平面,与经线圈不平行,C错误。
D、地球公转一圈用时约为一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1.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0.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与图中日影情况相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年中只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即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5·衡山模拟)2025年3月20日为春分日。结合下图所示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2.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下列对节气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大暑、小暑表示酷暑炎热 B.寒露、霜降表示一年最为寒冷
C.春分、秋分表示昼最短或最长 D.冬至、夏至表示昼夜平分
13.春分时节,湖南农民正忙着(  )
A.剪羊毛 B.举行丰收节 C.收割冬小麦 D.春耕生产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2.A.大暑、小暑表示酷暑炎热,A符合题意;
B.寒露、霜降表示天气变冷,但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B不符合题意;
C.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湖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田为主,春分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土地开始回暖,正是春耕时期。剪羊毛主要在牧区进行,湖南不属于牧区;丰收节一般在秋季举行;湖南以种植水稻为主,且冬小麦收割一般在夏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5·端州模拟)2025年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此时寒潮南下频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间有制作腊味、祭灶等习俗。下图是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运动主题】
14.大寒节气当天,广东省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极昼
15.“腊”是指把腌肉风干,大寒节气民间有制作腊味的习俗,其有利条件有(  )
①出现大风降温②盛行西北季风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此时蚊蝇较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大寒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将是(  )
A.小寒 B.冬至 C.立春 D.春分
【答案】14.B
15.B
16.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4.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大寒在 1 月 20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广东省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广东省各地昼短夜长,B正确,C错误;只有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时昼夜等长,A错误;广东省不在极圈以内,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B。
15.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利于腊味风干,①正确;此时盛行西北季风,风力较大,有利于腊味风干,②正确;大寒时节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气候干燥,而不是温暖湿润,③错误;此时气温较低,蚊蝇较少,有利于腊味保存,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6.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所以大寒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2025七上·皇姑期末)日晷是古代中国利用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构成,通过太阳投影方向确定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始终保持不变 D.晷针逐渐变短
18.晷针投影在一天中投影方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19.根据图中(日晷原理图)晷针投影推测此时的时间大概接近(  )
A.18点 B.12点 C.9点 D.3点
【答案】17.B
18.C
19.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2025七上·桂东月考)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图1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同学开始涂第一片花瓣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月22日前后
21.该同学涂染消寒图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该同学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  )
A.南半球正值冬季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湖南省昼越来越长 D.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20.B
21.D
22.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绕太阳的转动称为公转,其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公转这一运动带来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20.九九消寒图从冬至日开始,冬至日是 12 月 22 日前后,所以该同学开始涂第一片花瓣的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B 正确。
故答案为:B。
21.该同学涂染消寒图期间是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开始,历时 81 天,大约到次年 3 月 14 日前后。地球公转轨道中,丁段是从秋分(9 月 23 日前后)到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再到次年春分(3 月 21 日前后),所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丁段,D 正确。
故答案为:D。
22.南半球正值夏季,A 错误;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 错误;
该同学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湖南省位于北半球,所以昼越来越长,C 正确;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是在夏至日前后,该期间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D 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九台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已于2024年11月4日返回地球。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当地“日出”的方向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4.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到神舟十八号回归期间,当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夜变短 B.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等长无变化 D.此期间昼长夜短
【答案】23.A
24.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当地 “日出” 的方向是东方。
故答案为:A。
24.10 月 30 日到 11 月 4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地区来说,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昼渐短,夜渐长。所以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到神舟十八号回归期间,当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变短,夜变长。
故答案为:B。
二、图文材料题
25.(2024七上·长春期末)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下面是月月同学制作和应用地球仪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实践主题】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
【实践操作】
(1)利用铁丝和泡沫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时(如图1所示),在a、b两处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   。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表示   。余下铁丝大至沿球体外侧弯为半圆状,将其余部分绕成底座,使球体能放置在桌面,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   。
【实践应用】
月月利用自制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通过演示,月月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了更形象地认识。
(2)月月面向赤道,用手拨转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图2所示),正确的拨转方向是   ,图中A、B两地先看到日出的是   。
(3)月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图3所示),期末考试当天(12月24日),地球大致运行到   (填序号)附近,对应的节气是   ,我国(北半球国家)大部分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极点;地轴;66.5°;自西向东;B;④;冬至;昼短夜长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到赤道上各点距离相等的点就是地球的极点,所以 a、b 两处小孔代表的是极点。地球仪上,让球体围绕其旋转的铁丝模拟的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地轴。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66.5°,在制作地球仪时,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要大致模拟这个角度,以正确演示地球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在面向赤道演示地球自转时,也是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图中 B 点位于 A 点的东边,所以 B 地先看到日出。
(3)地球公转轨道上,冬至日一般在 12 月 22 日左右,12 月 24 日时地球大致运行到冬至日附近,即图中的④位置。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此时是昼短夜长的状况。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6.(2025七上·桂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有   。
(2)写出B点纬度   ,此时B点有   现象。
(3)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
(4)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郴州(26°N)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答案】(1)昼夜交替
(2)90°N;极昼
(3)4万
(4)北回归线;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箭头可知,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昼,不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夜,由此,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还会造成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现象。
(2)读图可知,B点位于北极点,纬度是90°N。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点位于北极点,所以有极昼现象。
(3)A 点位于赤道上,赤道的周长约为 4 万千米,所以从 A 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 A 点,行程全长约 4 万千米。
(4)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郴州(26°N)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图中 B 图的影子最短,所以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B 图所示最相似。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从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箭头可知,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昼,不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夜,由此,图中所示地球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还会造成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现象。
(2)读图可知,图中B点位于北极点,纬度为90°N。此时B点有极昼现象。
(3)读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故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4万千米。
(4)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该日位于北半球的郴州昼长夜短,并且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日,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这一天正午旗杆影子最短,图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是B,所以这一天正午时分,郴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B图所示最相似,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7.【太空梦,新里程】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2024年8月9日,飞船乘务组在太空举办“天宫运动会”。结合图1、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位置:   ,   。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所在纬线的长度最短。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①有三个基地位于中纬度地区②四个基地均位于温带地区
③四个基地均位于东半球、北半球④文昌发射基地终年炎热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我国正值   (季节),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填字母)段,此时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从飞船发射成功到举办“天宫运动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方向是   。
(4)①、②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此现象与地球   (运动)有关。
(5)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运转到图2时,该日我们的节气是   ,此时,地球位于图3公转轨道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威海各学校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   (最长/最短),此现象与地球   (运动)有关。
【答案】(1)40°N;100°E(可互换位置);文昌
(2)③④
(3)春(季);a;昼长夜短;先向北再向南
(4)②;自转
(5)冬至;①;最长;公转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利用经纬网定位;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由题干知,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酒泉纬度最高 ,所在纬线长度最短。
(2)中纬度范围是30°-60° ,四个基地中酒泉、太原位于中纬度,西昌、文昌不在,①错误;温带范围是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文昌位于热带,②错误;四个基地都在东半球、北半球,③正确;文昌在热带,终年炎热,④正确。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正值春季;由图3可知, a位于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③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之间,b位于③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和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c位于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d位于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对应图示a段;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酒泉位于北半球,处于昼长夜短时期。从飞船发射成功到举办“天宫运动会”时间是从2024年4月25日到2024年8月9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方向是先向北移动到北回线再向南移动。
(4)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产生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①、②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②,②的位置靠东,此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5)由图2可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该日节气是冬至,地球位于图3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威海各学校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此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8.(2024七上·顺德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双十一”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已成为世界购物狂欢节。图1为两份购物清单,图2示意参与此次网购的五人所在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双十一”这天北极部分地区出现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双十一”活动于北京时间零点开抢。北京的小林准备熬夜抢购,纽约的皮特却不需要熬夜抢购,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
(2)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的   位于南半球,   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   位于热带(填写同学名字)。
(3)2023年“双十一”北京市的购买力位列全国第二。“双十一”期间,北京市正值   季,小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于12月21日收到快递。快递到达当天我国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   (填重要纬线)。
(4)图1为其中两人此次抢购活动的购物清单,哪一种购物清单是安娜购买的当季急需用品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极夜;地球自转
(2)安娜;大卫;彤彤
(3)冬;冬至日;南回归线
(4)A;正值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双十一” 是 11 月 11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时间零点时纽约时间为11月10日13时,故不用熬夜抢购,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12月21日时是我国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点评】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部分地区有极夜现象;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时间零点时纽约时间为11月10日13时,故不用熬夜抢购,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存在时差。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2可知,参与此次网购活动中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大卫同学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在的城市纬度最高;彤彤同学来自新加坡,属于热带。
(3)根据所学知识,11月11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12月21日时是我国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4)结合图示信息,安娜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值当地的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应该购买短袖T恤、短裤、墨镜、防晒霜等夏季防晒物品,即A购物清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