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训练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训练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斟酌(zhuó)  镂空(lòu)   嶙峋(línxún)
B.轩榭(xiè) 丘壑(hè) 檐漏(yán)
C.砖砌(qiè) 鉴赏(jiàn) 池沼(zhǎo)
D.蔷薇(wēi) 明艳(yàn) 叠嶂(zh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画出并在括号内改正。
(1)鉴赏 标本 布局 自出心栽( )
(2)映衬 层次 败笔 因地致宜( )
(3)睡莲 明艳 回廓 决不雷同( )
(4)斟酌 笆蕉 蔓延 珠光宝气( )
3.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而不仅是____。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______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玩赏 艺术 技术 依靠
B.鉴赏 技术 艺术 依傍
C.玩赏 技术 艺术 依傍
D.鉴赏 艺术 技术 依傍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D.今年的麦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B.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C.有幸聆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讲座,终生受用。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6.语句品析。
(1)“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否多余?为什么?
7.整体感知。
(1)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换句话说,也就是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2)这篇课文采用了概括到具体、 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介绍苏州园林。
8.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纪录片,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该纪录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从其他三个角度选写两集纪录片的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   ”:   
“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网 师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面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根据上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3)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0.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11.“寂寞”一词的语境义是   ,其反义词是   。
12.第④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第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同时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请找出描写、议论的文字,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之中国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如此地突兀,以致在几年前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成功。其实,中国高铁的成功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扎扎实实的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除了将广深铁路改造成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外,并没有动工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所以这个阶段多被称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
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
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中国高铁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的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第四个阶段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夏天截止,这是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夏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摘编自高铁见闻《〈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序言》)
材料二: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高铁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促进了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让更多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不仅体现在硬件标准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高铁标准”被视为最高追求。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近年来,“中国高铁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不过,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高铁标准竞争激烈,以及东道国政府干预的风险、高铁标准的本土化适应等问题,这极大影响了中国高铁海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中国高铁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共识。
高铁标准本质属于知识,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效能与中国产业全球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中国高铁产业及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是这种变局的一个特殊观察窗口,它不仅是一种交通技术国际转移扩散,更是一种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的全球推进过程。高速行驶的中国高铁在推进各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也在有力地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各参与方同生共荣的基本特征紧密契合,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步伐将迈向更高层次。
(摘编自刘鸿武《〈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研究〉序言》)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正式完成为起点,中国高铁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此阶段并未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
B.伴随着“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的确定,中国高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了黄金的真正成色。
C.对中国高铁产业及标准“走出去”过程的了解,可观察大变局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效能情况与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状况。
D.中国高铁产业以及中国高铁标准的“走出去”,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全球推进过程中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下的交通技术国际转移。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999至2002年中国高铁青铜时代,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步伐已悄然开启。
B.在经历降速降标、动车事故的艰难英雄时代,中国高铁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C.中国高铁在伴随着标准“走出去”的白银时代,获得了未曾有过的认可和赞誉。
D.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将走向更高层次。
1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一项是( )
A.经过与中国方面激烈竞争,2015年底,日本最终拿下印度首条高铁“阿默达巴德—孟买”高铁线建设合作项目。
B. 2014年,中国和尼日利亚经过谈判后,签署了高铁线合作商务合同,该高铁线贯穿重要产油区,经济意义重大。
C. 2018年2月,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宣布,出于环境评估、保护文物遗迹等方面的考虑,将终止中意高铁建设合约。
D.雅万高铁项目建设中,针对印尼的国情和实际,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18.材料一把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请简要分析这种划分的阅读效果。

19.为什么说中国高铁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20、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
答案
1、C 2.(1)栽—裁 (2)致—制 (3)廓—廊 (4)笆—芭 3.D 4.C 5.B 6.(1)引资料,引用古诗句,增添了池沼的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引发游人的无限遐思。池沼中穿梭嬉戏的鱼和竞相绽放的花,突出池沼“活”的特点。(2)不多余。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激起了读者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结构完整。7.(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 整体到局部、主要到次要8,。建筑--巧夺天工 文学--诗词沃土 9.(1)短小、精美、精致。(2)从侧面看引静桥,犹如一弯新月。(3)①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②学校是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桥”。10.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冷清、单调 丰富(多彩) 1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所追求的是中国画的审美,是不讲求对称的。
13.举例子。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14.②③句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它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美。
15.D 16.C 17.B
18.①内容上:读者可以从整体上全面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起伏变化和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②结构上:读者可以更清晰、快速地把握按时间顺序表述的文本逻辑和结构;
③心理上:读者可以获得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体验。
19.①中国高铁在硬件标准和软件服务上领跑世界;
②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③中国高铁推进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20、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与第②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
21.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2.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23.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